▲点击上方“李壹尘”
关注我,一起每天进步一点点
这是我日更公众号第437/1000天
你有没有这种经历:
每天做着枯燥无味的工作,却不敢跳槽;
每天都有堆积如山的作业,却不得不做;
每天都有做不完的家务,却不得不做;
总有一些不得不见的人,不得不做的事
……
每个人都渴望诗和远方,却只能过着眼前的苟且,因为诗和远方的路费很贵,星辰大海都需要门票。
面对这些“不想做但必须做”的事情,我们会不自觉地感到沮丧、抗拒和排斥,因为这些都不是我们自己主动做出的选择,而是外界给的压力。
难道我们就只能被动接受这暗无天日的生活?
在我“认知觉醒”之前,每天就是过着上班下班两点一线的生活,只要闲下来就是玩手机,喝小酒,睡大觉,过着没心没肺、优哉游哉的日子;直到2021年读完《认知觉醒》后,我开始觉醒。
我意识到这样的生活可能长久不了,一旦发生意外,我根本就没有抵御风险的能力,而且随着我年龄增长,中年危机的可能性很大,到时候又如何扛起这个家?
本来无忧无虑的我,一下子变得患得患失,焦虑不安,总想找到一个突破口,让自己能够安定下来。
后来,我选择写作作为我的人生突破口,因为我以前在头条写过半年时间,自我感觉还不错,而且我的性格比较内敛、安静,敏感,非常适合写作。
这是我第一次主动做出人生的选择,有种未来可期的感觉。
但很快我就遇到了困境,我竟然拖延了,不敢开始写作。哪怕我读了很多心理学书籍,写了300多篇反思日记,用了不知道多少办法,就是摆脱不了拖延。
就这么着拖呀拖,一拖就是两年。在这两年中,我每天都在痛苦和焦虑中挣扎,过着一种暗无天日的生活。
说实话,我不止一次想要放弃写作,就这么躺平算了,上班挣点工资不也挺好吗?大家不都这么过吗?干嘛非要写作?
但是,一个人只要醒了,就再也睡不着了,也很难装睡。
直到2023年10月份, 我莫名其妙的摆脱拖延,开启了日更,就这么一直写啊写,写到今天已经437天了。
在这437天,我解答和帮助了一百多个和我一样拖延、不敢开始、不知道怎么改变的人。
虽然很累,但写作却让我枯燥无味的生活有了斑斓色彩,让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认知觉醒》的作者周岭,对于如何面对这些“不想做但又必须做”的事情,给出了两条解决办法:
01
为自己而做
很多人面对困难和压力,只会被动承受,注意力和情绪都被抓得死死的,根本想不到其他方法。
其实,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向外求”转变为“向内求”:
我不是在工作,我只是为了提升我自己;
我不是在写作业,我只是在为自己的未来打基础;
我不是在做家务,我只是在活动活动身体;
我不是去见领导,我只是在锻炼沟通能力和承压能力
……
就拿写作来说吧,每天都要写作有时候也挺烦人的,不想写但又必须写,这时候我就会想——写作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的成长而写,为了读者的需求而写,为自己的长远价值而写——感觉又充满了动力。
所以,即便我知道写爆文的技巧,我也不会天天写,而是经常写自己的成长,不太在乎什么阅读量。
因为一个人只有向内求,才不会被外界的评价左右,只会为自己的成长和进步而努力,这样的人很难被困难击倒。
02
为玩而做
有些重复、枯燥的工作,的确让人生厌,比如说搬砖,这时候我们该怎么办?
我的方法是套用游戏中的“经验值”,比如说每搬一块砖就增加一点经验值,每搬一百块就多加两点经验值。用这种方法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想象着自己再玩一款游戏,心情就不那么烦躁了。
再比如跑步,跑久了有时难免心烦,我就把它当做游戏,每多跑一圈都是在往我的健康账户里存钱,当老了我就能拿出来修补老朽的身躯,这样我就能比别人更健康长寿了。
把所有的事情都当成“玩”,谁还会枯燥乏味呢?
或许有人会说这不就是阿Q精神吗?关他什么精神!只要能让自己过得更开心,更有意义,那又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