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友松教授、于淼教授:“捕蛇者说”之基底动脉巨大动脉瘤密网支架成形联合弹簧圈栓塞术

健康   2024-11-01 18:02   北京  

本期病例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83岁,女性。

主诉:突发晕厥一个小时。

现病史:两年前曾因晕厥在当地医院检查MRI,提示脑干前方占位,该患者从七个月前便出现间断晕厥,次数逐渐增多,晕厥时间逐渐延长,曾于外院就诊,完善头部CT及头颈部CTA后诊断为“基底动脉巨大动脉瘤”。因治疗难度大风险高,当地医院建议于上级医院进一步就诊,经于上级医院问诊,告知风险大,家属及患者暂未同意手术治疗。近一个月来反复发生晕厥,次数较前进一步增多,同时伴有饮水呛咳,四肢无力及二便困难。今日再次昏厥不醒,急诊以“基底动脉巨大动脉瘤”为诊断收入院。

既往史:排除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

查体:神志恍惚,问话可回答,查体欠合作,双侧瞳孔等大正圆,对光反射灵敏,刺激肢体可定位,四肢肌力为Ⅲ+,肌张力减弱,双侧巴氏征为阴性。

辅助检查:

两年前MRI影像

7个月前外院就诊CTA及头部CT可见巨大基底动脉动脉瘤,提示脑干受压。

术前造影

入院后先后完善头部CT,头部MRI及头颈部CTA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给与对症治疗后,症状较入院好转,给与口服双抗治疗一周,拟行基底动脉巨大动脉瘤密网支架成形联合弹簧圈栓塞术。

术前CT影像,较七个月前脑干受压更重,左侧脑干出现低密度缺血改变。

头颈部CTA提示动脉瘤起之基底动脉中下段,基底部较宽。较前增大,犹如一个“眼镜蛇头”匍匐在基底动脉中段。

手术指征

手术入路很困难,左侧椎动脉纤细,起源于主动脉弓上,而右侧椎动脉也不发达,起源于迂曲的右侧锁骨下动脉,若行介入治疗,这是唯一的手术入路,考验术者的不仅是巨大动脉瘤,无比风险的载瘤动脉-基底动脉,高龄被病魔长期折磨的羸弱躯体,就算要冒这些风险,唯一可供手术通路的右侧椎动脉僵硬迂曲,是否能通过手术通路导管?夹层、血管闭塞、栓塞随时可能让手术中途终止,而且还会给患者带来致命的并发症。手术何去何从?这个手术考验的已经不是术者的经验技巧,而是术者的胆量和承受力。

手术指征:患者基底动脉巨大动脉瘤,对比两年前,七个月前动脉瘤大小明显增大,同时患者晕厥次数较前增多,时间变长,四肢无力症状明显,伴随饮水呛咳及二便困难,家属积极要求手术。

选择材料

  • 5F 95cm长鞘

  • 5F中间导管

  • V18导丝

  • 200cm、300cm神经导丝

  • 泥鳅导丝

  • 弹簧圈系统

  • 微导管

  • FRED 3021血流导向密网支架 

手术过程

经过七天口服双抗,补液治疗,我们决定手术。

左侧椎动脉造影如下,血管不仅细,而且迂曲僵硬,造影导管很难推送,造影感觉血流缓慢。

右侧锁骨下动脉极度迂曲,血管粥样硬化严重,我们用椎动脉超选,术中采取V18导丝悬吊技术5F 95cm长鞘,再送入泥鳅导丝超选右侧椎动脉,推出V18导丝,再超选右侧椎动脉,在两枚导丝支撑下推送5F长鞘,艰难送到右侧椎动脉V1远端,由于5F长鞘距离动脉瘤较近,未给与3D血管造影,给与多角度手推造影,观察动脉瘤与载瘤动脉的关系,同时观察动脉瘤内血流滞留及血流动力学,造影如图。

由于该患者右侧椎动脉V2-V3段迂曲严重,我们选用5F中间导管通过5F长鞘,在泥鳅导丝输送下艰难通过V2段。5F中间导管无法兼容支架导管及微导管,因此术中先通过微导管带200cm神经导丝,探寻载瘤动脉真腔,该患者瘤颈很宽,尽管旋动导丝头端,但导丝仍会落入动脉瘤腔内,最终超选到大脑后动脉,撤出导丝交换300cm神经导丝,撤出微导管。留置300cm神经导丝,目的是在动脉瘤栓塞时起到血管保护的作用,同时栓塞后可以直接沿导丝送入支架导管,避免动脉瘤栓塞后超选载瘤动脉困难,减少弹簧圈嵌入载瘤动脉几率。

将微导管塑形后超选动脉瘤,给与16mm×52cm弹簧圈栓塞动脉瘤,目的减少血流,加速动脉瘤内血栓形成,同时给与宽颈动脉瘤“骨性支撑”防止密网支架置入后向动脉瘤腔内塌陷,密网支架贴壁不良。随着微导管在动脉瘤腔的摆动,弹簧圈在巨大动脉瘤瘤腔内3D成形良好,通过微导丝小心退出微导管,再通过300cm神经导丝,送入支架导管,缓慢释放支架。

术后影像

动脉瘤腔内血流滞缓,支架沿基底动脉释放至右侧椎动脉末端,支架内未见血栓,远端血流通畅良好。

麻醉停药后患者逐渐清醒,肢体语言无功能障碍,次日患者四肢肌力增至四级,饮水呛咳明显改善,术后第三日患者排尿便功能较术前改善,术后五天行头部CTA,术后复查如图。

患者病愈出院的图片


术者体会

《捕蛇者说》的作者是唐代大诗人柳宗元,讲的是当时百姓无法承受唐朝繁重的苛捐杂税,只能去捕捉凶猛无比又无解药的毒蛇。赋税猛于毒蛇。

而今,当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要求与现有医疗水平产生矛盾时,医务工作者对职业始终无怨,无悔,但也有无奈,无助。常常是安慰,偶尔是治愈,总是在帮助。都说生老病死人之常情,但是哪个住院的病患,尤其是手术的病患,家属不是都在期盼患者康复出院。

在血流导向密网支架问世之前,人们是无法想象如何治疗如此巨大的基底动脉动脉瘤的。但是面对基底动脉丰富的脑干穿支血管,脑干前方巨大的宽颈动脉瘤占位,仿佛一个眼镜蛇头,匍匐在脑干腹侧,这让任何一名术者心有余悸。尽管手术顺利,死亡率仍高达50%,手术靠术者的责任和担当,预后要靠技术,先进的手术材料,甚至运气。

FRED®血流导向密网支架(国械注进20223130234)是Terumo Neuro公司在国内最新获批的,目前唯一一款可以兼容0.021inch微导管的密网支架,较比其他0.027inch支架微导管更能适应迂曲手术入路,它的双层编织的血流导向密网支架设计,更提高瘤颈金属覆盖率,提高动脉瘤治愈率。

在手术操作中我们体会到支架本身独特的末端扩口设计,帮助支架体快速打开、精准定位且可原位释放,降低支架远端短缩对放置成功率的影响。全方位简化密网支架置入流程,无需反复推拉即可自膨打开,减少释放过程中支架体对血管内壁的损伤。在输送导丝方面,FRED®27系统输送导丝头端仅5mm的设计,降低了支架在置入时对远端血管的损伤几率。

术者简介

许友松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外科学会委员、中国卒中学会神经外科学会委员、中国卒中学会神经外科复合分会委员

  • 2015年至2016年美国田纳西大学医学中心研修血管内治疗,2014年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医学院访问学者。

  • 主要从事神经外科神经介入的临床,教学和科研的工作近30年。主持和参与课题组开展及完成多项国家级和省级科研课题,参与合作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项,主持和合作完成省教委基金课题2项,独立主持完成省教委课题一项,参与合作科研项目获省科技一等奖一项,获省科技二等奖一项。长期从事神经外科临床疾病的诊治,尤其在脑血管疾病方面的治疗,各种复杂的颅内动脉瘤的神经介入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治疗,每年动脉瘤栓塞过百例,宽颈动脉瘤支架辅助治疗,双微导管技术的应用,同时开展颅内血管缺血性疾病的治疗。

于淼

 瓦房店市中心医院

  • 主任医师,沈阳医学院副教授

  • 擅长:缺血及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手术治疗

  • 本院脑卒中绿色通道介入组负责人,目前开展神经介入手术600余例。

  • 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神经外科与细胞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神经外科装备发展促进分会委员、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功能神经外科与细胞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辽宁省红十字基金神经介入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学会立体定向放疗组委员、大连市卒中专科联盟理事。

吴冰

 瓦房店市中心医院

  • 大连医科大学硕士毕业,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规培3年。目前工作于瓦房店市中心医院神经外二科,神经介入组成员。

  • 熟练掌握脑卒中脑外伤等神经系统常见疾病诊断及治疗。辅助完成缺血性脑血管介入治疗,如支架置入术、脑血管取栓,有良好学习及经验积累。今年参与发表两篇文章。

© 版权声明

严禁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转载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本文内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或个人,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 特别说明

本页面所包含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本页面所包含的内容,仅为专家个人观点,不能代替医疗专业人士的判断。本页面不向非医学专业人士开放,敬请理解。





觉得内容还不错,点个“在看”呗

卒中视界
以卒中防控为主导,汇聚脑血管内科,外科,介入医师和其他相关学科专业人员、健康界人士,打造中国脑血管病医生分享经验、碰撞思想、参与全球交流的平台,共同推动中国脑血管病医教研防事业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