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做法社会科学研究”对谈实录

文化   2024-11-17 13:08   北京  

2024年11月9日,我们邀请了刘思达老师和侯猛老师在线上进行了一场关于“学做法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话。

刘思达老师

侯猛老师




两个人特别合适聊一聊




刘思达老师本科在北京大学法学院学习法律,之后又在芝加哥大学系统地学习社会学,先后在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多伦多大学和香港大学任教,长期关注法律社会学领域。侯猛老师更是法律社会学领域的中坚力量。除了教学和科研以外,他还是《法律和社会科学》的主编,并从2013年起开始组织社科法学研习营等系列活动。这些都为法社会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长足的贡献。

最近,两位老师也都相继出版了相关领域的专著,分别是刘思达老师的专著《法社会学信札》和侯猛老师的专著《法社会科学:研究传统与知识体系》以及他主编的《法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指南》。借此机会,我们也正好请两位老师聊聊如何“学做法社会科学研究”。




创作缘起




在对谈之初,刘思达老师和侯猛老师分享了各自写作的缘起。


《法社会学信札》


《法社会学信札》从2007年最初起意,到2014年签订合同,再到2023年网上连载,2024年出版,经历了漫长的诞生过程,这一定程度上也是本书创作理念冲突的外化:作者一方面想提供一个简洁明了的法社会学学习“路线图”,另一方面又想实践一下社会学中芝加哥学派的“符号互动主义”,即通过书中人物交流的信件,在二人时间和空间的互动中对其进行重塑。


《法社会科学:研究传统与知识体系》


而《法社会科学:研究传统与知识体系》的创作历程同样漫长,其中收录的文章最早发表于2006年,是侯猛老师从撰写博士论文阶段就开始观察和思考的问题。


《法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指南》


《法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指南》则是在第五届社科法学研习营讲稿基础上的深度整理,知识更为系统并注重前沿性。在分享写作缘起的过程中,侯猛老师也谈到了法社会学、社科法学、法律和社会科学、法社会科学等概念的更迭和意涵,以及学科发展的简明历程。




研究流派




之后,两位老师围绕书中涉及的芝加哥学派、苏力的乡土研究、华中村治研究、魁阁传统等,探讨了中国法社会科学流派形成的可能性。

刘思达老师认为,中国法社会科学流派的划分,不应以研究方法的类型(定性研究抑或定量研究)为标准,而更应以所研究的问题领域来划分。

侯猛老师认为,在法社会科学这一领域,我们当前的主要工作仍集中于学科建制阶段,还称不上是学派。回望过去十年,法社会科学的研究者最初曾试图向魁阁传统靠近,做了十年才体会到这与五十年前美国法与社会运动的道路大体相似。学术研究有规律,就得一步一步来,可以快步走,但想抄近路不太可能。侯猛老师指出,社科法学不是说出来的,是做出来的。目前,他在推动做行动中的部门法研究。在方法论上是“具体的整体研究”,也就是追求“以小见大,举一反三”。




研究技艺




话题随即转移到了“做”的学问,也就是在调研、访谈等过程中,应掌握怎样的研究技艺?

刘思达老师认为,我们当下在研究理论和方法层面可获得的基础支持已经非常充足,更重要的还是提出问题的能力和讲故事的能力。同时,他也针对同学们关于“法社会科学是否只能局限在对法官、检察官和律师的观察领域”的疑问进行了回应,即问题意识是可以覆盖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的。

侯猛老师则从自己课堂上的学生作业讲起。他认为要形成一个好的研究作业,除了要具备对社会问题的敏感度外,还要经过反复多次的师生讨论和课堂训练,要回溯到对“行动中的法”的理解上。侯猛老师提及自带学生做集体调研,每天晚上的集体讨论比调研重要,因为这是一个多人智慧碰撞、复盘和理论抽象的重要过程。针对同学们关于研究方法的疑问,侯猛老师解答道:定性研究的问题是从经验中来的,而经验来自调研和访谈,但一切的前提还是多读书。要先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再去做田野调查,而且要研究活生生的案件、真真切切的历史。




如何理论化?




《法社会学信札》中提到了很多理论:重复诉讼人、社会空间理论、法律递归性理论、纠纷金字塔理论等;《法社会科学:研究传统与知识体系》中也论及了学科的知识体系。法社会科学的理论化,同样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刘思达老师认为,在进行充分调研之后,数据是死的,理论是活的,但作者个人的理论偏好不能成为固定的解释工具。

侯猛老师认为,理论化首先是运用理论,而非提出新的概念,要经历一个从具体到抽象再回到具体的过程。可以提炼标题,不要试图提炼概念,甚至造概念。当下法社科研究的目的和使命,还是要回应社会问题、解释社会现象、追问“为什么”,然后追求一般化。




学术环境




在对谈的尾声,两位老师恳切地回应了年轻学子们关于当前学术环境的困惑和迷茫。

刘思达老师认为,做学问实际是个孤独的事情,知音能有几人?还是要找到自己的乐趣,做能打动人的研究。他也钦佩侯老师当前带学生做的很多研究,如建构了法社科的无形学院、提供了法社科研究的实践场域等。

侯猛老师认为,每代人都有自己要面对的问题,回望自己读书的时候,也会有很多的不同于今日的难处,重要的还是自己的选择——选择面对什么样的困难并与之相处。


从主办方的角度出发,在举办此次对谈之初,我们就想将它作为一场自由随性的学术漫谈,就像“符号互动主义”谈及的人和人之间的一次偶然的关系互动,也希望大家能互动中形塑自己的学术符号,快乐地做学问。

具体的内容欢迎收听对谈录音。

识别二维码

收听精彩回放!!!


赠书福利开奖

恭喜以下幸运读者获得《法社会学信札》赠书!!

  • 韩梦梦

  • AmorePesce

请获得赠书的小伙伴留言告知联系地址和电话




扫描二维码,一键购买《法社会学信札》签名版



北大出版社法律图书
北京大学出版社法律图书,一个致力于出品优质法律图书、打造深度法律阅读的公益平台。法律人的读书会,同读一本书的人,我们都在等你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