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速递|张翔:《法学写作课》

文化   2024-10-22 14:10   北京  


新书速递

一本“手把手”地传授

法学论文写作技能的作品


法学写作课

作者:张翔

定价:58.00元

书号:978-7-301-35521-3

北京大学出版社2024年10月版



01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基于自己写作的具体经验,从实际操作的角度讲述如何撰写法学论文。除了“楔子”“附录”“尾声”之外,本书正文分为四个部分:

1

选题与准备

从对法学作为规范科学、实践科学的理解开始,说明法律论文选题的三种来源;选题之后如何进行规范、案例和文献的检索整理,动笔之前应做何种内容与程度的准备工作。

2

结构安排

论文应如何初步确立结构,导言、正文和结语分别包含哪些内容,如何谋篇布局、起承转合。

3

具体操作

选题初定、结构初分后,如何具体操作:材料如何排比,如何“粗写”后“细写”,如何引注以支撑论证并保证文气贯通,摘要与关键词承担何种功能,标题如何拟定才能信息充沛并且简洁“吸睛”。

4

修辞与积累

法学写作如何修辞,以及在“义理”“辞章”上的日常积累。

02


作者简介

张翔,1976年7月生,甘肃张掖人。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第八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著有《具体法治中的宪法与部门法》《基本权利的规范建构》《宪法释义学:原理 · 技术 · 实践》等。


03


目录



楔子

作为技能课的法学写作课

自我剖析”教学法”

“勤读书而多为之”

课程的四个部分


选题与准备

题目要自己选

法学的学科品格

法学论文选题的三个来源

从实践中来

从规范中来

从理论中来

规范、案例和文献的检索

阅读、标记、批注、笔记、综述


结构安排

导言要说哪些话

从一个idea开始强分结构

写作中的细分、合并、取消、重拟

正文的谋篇布局

逻辑、逻辑、逻辑,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写好承转的句子和段落

结语要写些什么


具体操作

结构甫定,排比材料

资料梳理的几个问题

粗写与细写

永远要有读者视角

注释

短文与长文

摘要怎么写

关键词是干啥的

标题怎么拟


修辞与积累

修辞三句话

 “诚实”与“细密”

法律语言:“自我选择的贫乏”

 “消极修辞”与“积极修辞”

消极修辞的原则

消极修辞的例子

积极修辞:修行在个人

如何提升积极修辞的能力

怎么改文章

学术的日常积累

积辞与积义


附录


尾声



04


编辑推荐

不论是法科学生开始尝试写作学术论文,还是年轻法学教师提高论文写作水平,本书 “翻开即可用”。



05


序言

这本小书是偶然来的。2017年,我接到开设法学论文写作课的教学任务。任务接受了,但却并不知道怎么教。想起在此之前的2015年,陈柏峰教授曾让我给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同学讲过一次法教义学的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整理过一篇文字《法学写作:规范性与规范》。里面举的范例是我的《财产权的社会义务》一文。在此之前,赵磊兄跟我说,他也以这篇文章为例,从编辑的视角讲过论文写作。再往前,记得读博士时听朱苏力老师的法学研究方法课,他也是以自己的论文作为范例的。于是我就想,能不能就以自己的论文为样本,基于自己从选题、架构到梳理资料、铺陈文字等纯粹实际操作的主观视角,把写作过程展示给同学们看?有心的同学们自然会去观察、复刻、实操、反思,最终掌握基本技术,乃至找到自己的风格。这就是这门课程的“自我剖析教学法”了。


写作课当时的安排是1个学分,4次课。于是就形成了这本书四讲的规模,分别是:选题与准备、结构安排、具体操作、修辞与积累。2017年第一次上课,我的学生陈伟就录了音。转化而来的文字稿,就是这本书的雏形。这几年来,在 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大学 ,这门课我上了若干遍。每次备课和讲授,都会有些新东西,有的内容已经完全更新了,有的还是最初的样子。读者不难在阅读时发现这些时间的痕迹。2022年夏天,中国知网请我做过一个线上的公益课,主题叫“‘手把手’教你写法学论文”;2022年底,北大法学院又让我主讲了“法学研究与论文写作高级研修班”。这些公开课反响似乎不错,证据是B站上的盗版视频,微信和小红书上的听课笔记和课程整理。


2019年,雷磊教授组织中国政法大学“法思写作坊”系列讲座,让我去讲一次。我讲的就是课程的第三讲和第四讲的部分内容。讲座后整理了文字稿,以《法学论文写作:积累与操作》为题收入焦洪昌老师主编的《法学论文写作:方法与技巧十讲》一书。这是我的写作课的内容第一次转化出版。这篇文字后来以《法学论文写作的具体操作》为题在“博雅公法”公号上推出。背景是这样:北大法学院在博士培养中有一个环节叫“论文讲评”,要求博士生在第一学年结束时提交一篇论文接受导师们的评价指导。我参加“论文讲评”之后,感觉博士生们的写作也还是有一些问题,就把这篇文章发给他们参考。他们问可不可以在“博雅公法”公众号推送,我说当然可以。没想到,这篇关于写作的文章被多个公号转发,阅读量加起来可能有二十万次,比我的专业论文的阅读量可多多了。这让我意识到,同学们对于写作训练有很大的需求。尽管之前已经有不少教写作的非常好的书,但似乎还可以有更多。我这种偏重具体操作的讲法,可能也有自己的生态位。此外,劳东燕、车浩、纪海龙、朱虎等学友表示,这篇文章讲的跟他们写作的经验很契合,只是没有做过这样的总结。这些都让我最终有信心把课程的四讲内容都整理出来,作为一本小书出版。


书的内容是课堂录音整理而来,成文时还是保留了口语化的表述,甚至还有不少课堂问答的实录。我把上课的ppt也有选择地插入其中,以增进理解,也会更有现场感。录音整理是很麻烦的,陈伟、胡超、陈芊默、刘书辰、奚若晨、陈靓雯、黄智杰、陈诗宇、陈法钧等多位同学为此耗费了不少的精力。赫欣博士做的笔记和大纲整理,也给我的梳理提供了帮助。感谢所有为这本书做过贡献的同学们。


尽管我在“楔子”里已经说明,用自己的文章做样本,是自我剖析,绝不是自恋。但整理完再看,还是觉得挺自恋的。自己读起来有点不好意思,只能请大家宽容,理解。这是教师的职业病的症候。而且,“野人献曝”,有些内容实在是卑之无甚高论,甚至可能是错谬而不自知,也欢迎批评指正。讲修辞时,我引用了“修辞立其诚”,我确实也是秉持着诚意去教学,去写这本小书的。


 张翔          

2024年5月5日于陈明楼



阅读本书

使用说明

NEW  ARRIVAL  

预售启动

轻戳左图

即可购买



    THE     END    




北大出版社法律图书
北京大学出版社法律图书,一个致力于出品优质法律图书、打造深度法律阅读的公益平台。法律人的读书会,同读一本书的人,我们都在等你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