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社新书抢先看|9-10月这些书值得期待

文化   2024-09-23 17:28   北京  

9-10月


还记得小时候,每每走进书店,抚摸一本本带着油墨香的新书时,内心难以抑制的喜悦吗?


在互联网愈加普及的今天,人们有了更多的阅读方式,那种令人喜出望外、触及灵魂的阅读反而离我们越来越远。


在这个时代,无论于现实空间或是赛博空间中,“打开一本书”已然有了更厚重的意涵:我们所面对的不仅仅是被书写的知识,是对阅读仪式感的执着,更是另一种生活的可能。


是的,幸好还有阅读。不管什么时代总要有人读书,不乏读者询问我们的出版计划,小北也想为热情的读者带来一些与众不同。


这一次的北大社9-10月新书,相信每一本书都不负期待。


 

点击发现与你有缘的9-10月新书



历 史


什么是情感史

一本简明、易懂的当代情感史指南

[美]芭芭拉·H.罗森宛恩

[意]里卡多·克里斯蒂亚尼 著

孙一萍 译

尽管历史学家很早就开始探讨历史人物的感受,但直到最近二十年,他们才找到系统化处理这一话题的方式,即情感史的研究。情感史已然成为当代史学研究的一个新方向。它颠覆了许多传统的史学观念,也带来更多反思。


本书是由两位情感史研究先驱合著的简明导论。全书较为系统地介绍了情感史的缘起、理论、方法、意义,并穿插了诸多生动有趣的案例。不仅说明了情感史的基本研究对象和流派,还讨论了情感史与神经医学、心理学、文学、艺术等学科的广泛交叉和应用。任何对情感的历史感兴趣的人,都将发现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引人入胜的入门指南。



先秦两汉都城礼制文明研究

深入阐释中国古代都城礼制文明

展现中华文明发展演变的独特轨迹

高崇文 著

中国古代城市文明是一种礼制性的城市文明,它既是物象的行政规划形式,又是政治和意识的体现,构成了中国古代城市礼制文明的显著特色。从史前时代到东汉,都城逐渐成为国家最重要的礼仪中心,都城的礼制建筑不仅体现了当时的建筑水平和规划形式,更重要的是蕴含着丰富的礼制思想,是礼仪制度、政治制度、等级观念、意识形态等多方面的反映。


本书运用考古类型学、聚落考古等方法,结合甲骨文、金文、古代文献及考古发掘资料,对我国古代早期礼制遗存进行系统梳理,研究聚落的形成、聚落的社会形态,都市的形成、都市的社会形态,由聚落到都市的演变,并阐述从新石器时代晚期氏族部落联盟性质神权国家的出现,到夏商周三代强势宗族性质礼制国家的形成,再到秦汉时期统一集权帝国确立的全过程,深入探讨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及其深远影响,揭示了中华文明发展演变的独特轨迹。



万古斯文

万古流淌的中华历史文化长河

冯天瑜 何晓明 周积明 著

中国文化是世界四大原生文化之一,也只有中国文化如滔滔“江河万古长流,绵延至今”。本书从地理环境、经济土壤、社会结构、自身特质、国际条件等诸多方面,将中国文化的辉煌一一写来,让现代人了解中国文化的悠久历史,增添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是一本大家名家撰写中国文化历史长河的优秀之作,今天的读者可以跟随本书,走进中华文明的灿烂之时。它既是一本中华文化的悠悠历史,也是中国文化的精要常识。




艺 术


披图可鉴

——传统绘画中的图像叙事

图像之中回顾历史,丹青笔下见证中国

朱万章

本书聚焦于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故实画这一领域,探讨分析对经典故实题材内容的描绘方式是如何在历代绘画中得以形成演变的。在书中,作者围绕伯夷叔齐采薇、伏生授经、谢安东山故事、萧翼赚兰亭、卢仝烹茶、郭子仪、东坡笠屐、鹿八个在历代绘画中频繁出现的经典故实,探讨各个故实的描绘手法演变以及在社会中的认知观念。本书将使用国家博物馆和北京画院的高清藏图进行描述。



戏剧理论的起源

戏剧与哲学相结合的新实践方式

[美]马丁·普科纳 著

张飞龙 译

马丁·普科纳在《戏剧理论的起源》一书中,探讨了戏剧与哲学之间的密切联系。旨在建立戏剧与哲学之间的新关系,挑战传统观点,并提出戏剧与哲学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论点。


第一章是柏拉图对话的诗学。第二章是苏格拉底戏剧简史。第三章是现代苏格拉底戏剧。第四章是戏剧哲学。第五章是新柏拉图主义戏剧部分。结语部分是戏剧柏拉图主义,强调戏剧与哲学结合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戏剧柏拉图主义的概念,这是一种新的哲学和戏剧实践方式,旨在通过戏剧来探索和表达更深层次的哲学真理。



人间天堂:绘画与来日

“天堂”如何降临“人间”

“人间”如何祈望“天堂”

[英]T.J. 克拉克 著

吴晶莹 译

“人间天堂”的观念始终萦绕于人类的想象之中。本书中,T. J.克拉克凭借对绘画细节的敏锐洞察和令人敬畏的文化涵养,通过追溯乔托、勃鲁盖尔、普桑、委罗内塞和毕加索的重要作品,探究绘画如何以其自身的语言特性,来展现“人间天堂”在不同时空的流转。


作为新艺术史领域最重要的学者之一,克拉克并未放弃对艺术本体的重视,并尝试将图像与文本、当下与过往、现实与理想,彼此融汇于一种散文式书写,灵巧别致,倾向鲜明,所论议题已然远远超越于上帝的国度。可以说,这是一次对“天堂”如何降临“人间”的观照,也是一次对“人间”如何祈望“天堂”的咏叹。




文 学


异域回声:

晚近海外汉学之文史互动研究

诗歌与历史的互读

历史与小说的互渗

历史与文化的互融

张月 著

海外汉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学界对汉学史、海外汉学家以及古代文学作家的海外接受等方面进行了丰富的研究。与当下关注点不同,本书聚焦于一种特定的文学现象,即古代文学中的文史互动,包括诗歌与历史的互读、历史与小说的互渗、历史与文化的互融等专题,涉及文史领域的重要体裁如咏史诗,经典作品如《三国演义》,重大事件如荆轲刺秦,并收录了与柯马丁、钱南秀、艾朗诺三位教授的对谈。本书在搜集英语世界的大量研究成果(大部分是新世纪以来、尚未被译成中文的论著)的基础上,结合海外汉学的发展,阐述汉学家对中国古代文史互动的最新研究方法和视角,抛砖引玉,以期促进古代文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和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的传播。



涉渡之舟:

新时期中国女性写作与女性文化

戴锦华教授代表作

《浮出历史地表》姐妹篇

解读80年代女性文学与女性文化

戴锦华 著

《涉渡之舟:新时期中国女性写作与女性文化》是《浮出历史地表:现代妇女文学研究》的续篇,分析了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有代表性的女作家与作品(论及张洁、宗璞、谌容、张抗抗、王安忆、铁凝、刘索拉、残雪、池莉等十余位作家),在微观的文本细读和宏观的语境分析之间寻求平衡,突出这一时期世界语境内的中国经验和女性生命经验的独特表达,呈现了女性写作的“花木兰式境遇”——化妆为超越性别的“人”而写作的追求,在撞击男性文化与写作规范的同时,难免与女性成为文化、话语主体的机遇失之交臂——以及多位女作家寻求超越这一境遇的尝试。本次精装版修订全书文献,增加了少量注释。




哲 学


文明互鉴

——古代中西印哲学比较研究

介绍中西印传统哲学的小型百科全书

姚卫群 著

本书是对古代西方(希腊等欧洲)哲学、印度哲学、中国哲学的比较研究,对古代中西印哲学史上一系列基础性的思想概念和理论范畴,进行了梳理和对比分析。作者通过剖析古代印度、中国、西方哲学思想中最基本且具代表性的思想观念和理论范畴,全面展示了三大哲学传统在各个哲学领域的丰富内容,并由此分析了三大传统在同一哲学主题下的相同处与不同点。全书语言精炼,史料丰富,可以看作是一部介绍中西印传统哲学的小型百科全书,对于全面了解三大哲学传统的基本观念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社 科


西方传播学名著导读

传播学包罗万象的知识地图

胡翼青 主编

传播在个人与社会之间扮演着联结者的角色,不了解传播,就无法理解人与社会。传播理论的体系庞大而驳杂,不仅历史起点晦暗,而且边界含混不清。与其挂一漏万地概括传播研究的历史与结构,还不如在名家名著的星丛中感受和体验传播理论的脉络。本书遴选了西方传播研究领域的35部经典著作,涵盖美国实证主义传播学、法兰克福学派传播研究、传播政治经济学、英美文化研究等重要理论流派,通过导读的方式让读者全面感受传播理论开放的知识图谱。



马克思国家治理思想

与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

助力当前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实践

刘军

本书运用历史分期法,梳理、概括和全面阐发了马克思早、中、晚期著作中的国家理论和国家治理思想,进而系统阐释了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架构和重要内容,尤其是马克思国家理论及其国家治理思想在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作用方式和作用机制。


马克思国家理论如何超越时空局限,以什么样的作用方式和作用机制指导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这是本书重点突破的问题。本书从马克思国家理论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当代中国国家治理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分析如何积极推进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教 育


数字经济原理与案例

从理论到实践,全面解锁数字经济

姚国章

本书通过对数字经济发展原理的梳理和典型案例的剖析,为全面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要义提供针对性的学习参考。全书共包含十一章,分别是绪论、数字技术解析、大数据与数字经济、数字资产、数字化治理、平台经济、智能制造、服务业数字经济、文化数字经济、典型行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综合案例。每一章都包含深入浅出的理论分析和系统全面的案例解析。


本书适合用作各类高等院校数字经济类相关课程的专业教材,也可以用作相关人员的培训教材, 对从事数字经济技术研发的专业人士同样具有参考价值。



当代知识论导论

国内最系统的知识论导论

徐向东 著

人类自古以来就致力于探索自我及所处的世界,因此知识论(或认识论)自然成为了哲学领域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在哲学史上,几乎所有重要的哲学家都把认识论问题看作自己的核心关注之一,而在当代分析哲学中,知识论更是占据了核心地位,成为所有学习和研究哲学的学生的必修课目。概言之,知识论所要研究的是人类认知的各个评价性维度及其形而上学基础,以及我们用来赋予认知状态的语言。在这个意义上,知识论一方面与形而上学、心灵哲学、语言哲学等核心的哲学领域具有内在联系,另一方面也与认知科学和人工智能等新兴学科相联系,并且在某种意义上构成了后者的基础。本书旨在从分析哲学的角度全面介绍知识论中的主要论题和核心争论,包括但不限于:知识的本质和来源、知识的价值、知识与信念、知识与辩护、认知规范性、自然主义与怀疑论、先验知识以及当代知识论所关注的一些特殊论题。


本书具有三大特点:第一,在国内的同类出版物中,它所涵盖的论题最为广泛和全面;第二,本书不仅介绍知识论中的核心论题,更旨在为知识论的研究提供一个必要的基础,因此,可作为哲学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低年级研究生的教材来使用;第三,知识论所关注的问题及其逻辑发展取决于深入细致的哲学分析和论证,本书尽量避免未经分析论证的概括和总结,并力图使各个章节之间具有一定的逻辑联系。此外,在结构设计上,本书可与国际上重要的知识论文集配套使用。


北大公开课:

北大才斋讲堂精选 · 经济与管理

对话北大名师 洞察经济脉动

王博 主编

北大才斋讲堂是北京大学研究生院主持开设的面向全校研究生的学科素养课程,邀请校内著名专家学者授课,他们结合自己的学术研究经验,分别从学科架构、学术素养、学科前瞻和学科应用研究等方面,解读学科奥妙,分享研究心得。本书根据才斋讲堂系列学术演讲的内容整理修订而成,主讲人分别是:黄益平、海闻、张国有、孙祁祥、蔡洪滨、张志学、林毅夫、姚洋、刘伟。本书内容涵盖数字技术如何改变金融、中国经济未来二十年、战略家的战略思维:未来及对未来的管理、 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风险探源、经济学研究在中国的发展、企业运行的环境与战略、从西潮到东风、如何看待中国的公平问题、中等收入陷阱及其克服等主题。



卓越教学是怎样炼成的

——来自北大教师的教学智慧

分享北京大学优秀教师

教学智慧和实践经验的窗口

王博 主编

教学是大学的中心工作,是完成立德树人核心使命的根基,高质量的大学教学始终依赖于为“卓越的教与学”不竭探索的教师群体。


百年培嘉木,无言下成蹊。他们,是北京大学历届教学成就奖和教学卓越奖获得者,从他们的分享中我们发现,这些既为“经师”亦为“人师”的“大先生”们,从教学理念到教学方法都充满呼应与共鸣。


本书对这些卓越的教学智慧进行了立体式、全方位的生动展现,希望在这些“大先生”的经验之上生成能够源源不断涌现育人楷模的教师成长生态,让“好老师”成为更多学生的一生幸遇。本书不仅有极强的实践指导作用,也为理论研究工作提供了生动鲜活的素材。 



中国人文大义

中国人文研究与普及的奠基之作

冯天瑜 著

“文明以止,人文也。”人文是文化的核心,何为中国文化,绕不过何为中国人文。本书以短小精悍的形式,依托数十年的研究成果,饱含反思与哲思,讲述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核心中国人文的传奇,以图文溯源历史、寻脉人文。本书聚焦中国人文传统及特质,中国人文数千年,经历了闻所未闻的互鉴与融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轴心。从人文传统到当今日常,从中国精神到西方人文,在这本小书的叙述中,人文精神与物质文明并驾齐驱,中国人文的特质渐为清晰。本书短小的篇幅,却打通中西、沟通古今,可谓中国人文研究与普及的奠基之作。




法 律


企业合规的本土路径

针对企业合规问题的可操作性方案

李奋飞

企业合规大规模嵌入我国的法治体系,是从刑事司法领域开始的。其以检察机关推动的企业合规改革为主要依托,以不起诉等从宽追究刑事责任的方法激励和督促企业开展合规整改,去除经营和管理中的违法犯罪基因,从而达到使企业依法依规经营的效果。为解决合规监管难题,检察机关还探索出了具有本土特色的合规监管模式。作为“协商性司法”的升级和延伸,企业合规改革的推行,意味着我国在确立针对自然人的“诊疗性司法”之后,又接纳了一种针对组织体的“诊疗性司法”,并将对刑事诉讼理论和刑事诉讼立法产生深远的影响。本书在具体展开企业合规改革的适用条件、制度模式、疑难争议问题的基础上,对辩护人如何在合规案件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如何在遵循诉讼规律的基础上扩展刑事诉讼全流程的合规实践等热点问题,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案。





-End-

资料来源:市场运营中心

▼点击名片  ⭐标关注我们▼


愿每本新书都不负期待

北大出版社法律图书
北京大学出版社法律图书,一个致力于出品优质法律图书、打造深度法律阅读的公益平台。法律人的读书会,同读一本书的人,我们都在等你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