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出生起,我们人体的骨量会逐渐上升,在30~35岁左右达到“巅峰”,医学上称之为“峰值骨量”。达到峰值后,骨量会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平台期,40岁以后,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均开始以缓慢速度丢失骨量。
如果把人体骨量比作银行,从出生到峰值骨量的这段时间,主要是向骨量银行存钱为主,40岁以后,骨量银行中的存款逐渐减少。年轻时峰值骨量越高,相当于在银行中 的储蓄越多,可供人们日后消耗的骨量就越多。
所以,要想预防骨质疏松,减少或延缓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年轻时必须多多储备骨量,存骨量就像存钱,老来受益。
做好这些事,储备更多骨量
补充钙质
钙是人体骨骼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南建议成人每日摄入钙800mg,50岁以上人群每日钙推荐摄入量为1000mg。
含钙高的食物主要包括奶制品、深绿叶蔬菜、豆制品等。
100ml牛奶含钙量100~120mg,如对牛奶中的乳糖不耐受(喝牛奶肚子胀、拉肚子),可选择无乳糖牛奶或者酸奶,奶酪。
考虑到食物的丰富多样性,建议每天至少喝300ml牛奶,外加深绿叶蔬菜300~500g(约炒熟的蔬菜两盘)、一些豆制品,以满足机体需要。
如果膳食钙摄入不足,可以适当补充元素钙制剂,口服含500~600 mg元素钙的钙剂。
补充维生素D和维生素K
预防骨质疏松光补钙还不够。钙真正被骨骼吸收要经过一些过程,维生素D促进肠内钙的吸收和骨的钙化,改善肌肉功能。维生素K可以使钙沉积在骨骼中,将钙锁在“骨基质”中,促进骨代谢生长,增加骨密度。
人体维生素D主要通过阳光照射来获取,在日常生活中要多晒晒太阳。
菠菜、甘蓝、西兰花、卷心菜、莴苣、纳豆、奶酪中维生素K含量较高,指南建议每天保证深绿叶蔬菜的摄入量,占每日蔬菜量的1/2,以满足维生素K摄入。
摄取优质蛋白质
优质蛋白质摄入有助于维持骨骼和肌肉功能,有利于促进膳食钙的吸收,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后并发症的风险。肉、蛋、奶、豆都是优质蛋白的良好来源,建议畜禽肉或鱼虾肉每天吃40~75 克,每天1个鸡蛋,水煮蛋或蒸鸡蛋羹是最推荐的吃法。
戒烟酒
众所周知,烟酒有害健康。吸烟,尤其是青少年吸烟也极易导致骨密度降低、骨皮质变薄,更容易出现骨质疏松。酒精会弱化骨骼,它会过滤掉骨骼中的钙、镁和其他矿物质。所以尽量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多运动
在人体代谢活动中,骨组织的发育需要有一定的力学强度来支撑。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和负重训练,可以提高骨密度和骨质量,同时增加肌肉力量及平衡能力,降低发生跌倒及骨折的风险。
可选择健步走、慢跑、跳舞、骑自行车等中强度运动,以及哑铃、太极拳、八段锦等力量训练。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锻炼方式、锻炼强度和时间,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但要注意少做躯干屈曲、旋转动作。
无论如何,只要动起来,就有益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年人每周至少进行150至30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者75到150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便可以获得巨大健康收益。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