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下方“职场精英进阶”→ 点击“关注公众号 ”
你好呀,我是Elita。
开篇引言
你们说,退休能有多难?
按理说,干到最后一天,交接完工作,吃顿散伙饭,领导发个锦旗,大家说几句“舍不得你”的场面话,然后拍拍屁股走人,这不就是常规操作?但偏偏,有些人连这最后一点“体面”都捞不着。
我今天要讲的这个故事,绝对比电视剧还离谱。
“你人都走了,还在乎绩效?”
故事的主角是我以前公司的一个女同事,叫林姐。她今年刚好55岁,按政策要光荣退休了。
林姐是个特别努力的人,用她的话说,虽然岁数大了,但干活不能掉链子,否则“年轻人看着都笑话你”。她天天第一个到办公室,最后一个走,十年如一日。
听上去是不是特励志?
但现实是,这种人通常都不讨喜。为啥?因为她总是显得比别人更“敬业”,领导夸她,其他人就觉得内卷了。再加上林姐年纪大,性格直,平时没少跟同事“拍桌子”,大家对她的评价只能用四个字形容:敬而远之。
退休前的最后一个月,林姐忙着交接工作,还主动整理了近十年的档案资料,包括合同、客户信息、项目总结等等,堆满了半个储物间。她心想:虽然人要走了,但得给公司留点东西,起码让新人接手时能少踩几个坑。
结果呢?绩效考核那天,她被打了个D。
领导在会上说:“林姐都要退休了,绩效成绩也没啥意义,就随便打个分吧。”理由听起来还挺冠冕堂皇,说是为了“公平”,不给退休员工拉高整体绩效分数。林姐当时脸都绿了,问了一句:“我干了十年,最后一个月的D绩效,是要让我背着骂名走吗?”
领导一笑:“你人都走了,还在乎这些?”一句话,彻底把林姐整破防了。
快递小哥拉走了10年的“财富”
林姐没吵没闹,只是沉默了一会儿,回到她的座位。接下来的几天,她不像以前那样早来晚走了,整个人安静得让人觉得奇怪。直到她退休那天,大家才知道,她早已“暗中发力”。
那天中午,一辆快递车停在了公司门口,车上下来两个小哥,径直走向储物间,把林姐整理好的那些档案资料全都搬上了车。有人问她:“林姐,这些东西你不是给公司留下的吗?”林姐冷笑了一句:“D绩效的人,还配给公司留资料?”
快递车开走了,领导下午才听说这事,脸都吓白了。要知道,那些档案里存的,可是公司近十年的核心资料,缺了这些,很多老客户的续约都没法推进。领导赶紧给林姐打电话,连打了十几个,都没人接。
第二天,林姐来了。领导一见她就急了:“林姐,昨天那些资料你怎么能私自带走?赶快送回来!这可是公司的资产!”林姐没理他,直接掏出一张纸,放在桌上:“这是我离职前整理的清单,上面每一份资料都有编号,之前部门没人愿意接手,我才好心替公司保管。现在,你们不是说我人都走了,不在乎这些吗?那我也不在乎了。”
领导当场愣住了,手抖得说不出话。他估计也想不到,自己随口的一句话,竟然让林姐用这种方式“回敬”了他。
体面,是对一个人最后的尊重
看到这,你是不是有点想笑?但其实,这件事背后,藏着一个很扎心的问题:为什么有些公司,连最基本的“体面”都不愿意给员工?
很多职场人都说,离职时才是看清一家公司本质的时刻。那些平时看上去“人情味”十足的企业,到了最后一刻,可能连句像样的感谢都不给你留。更别提什么奖金、荣誉,甚至连个“好聚好散”都做不到。
可问题是,员工付出了那么多年的青春和努力,真的图的只是最后那点奖金或者绩效分数吗?其实不是。他们想要的,是一种被认可的感觉,是一种被尊重的体面。
但有些领导偏偏不懂这个道理。他们觉得,离职员工就像过了保质期的牛奶,扔掉也无所谓;退休员工更不用说,反正人都走了,追求什么“体面”呢?
这种逻辑看上去很“精明”,实则蠢到家。因为你不给别人体面,别人也不会给你留余地。看似省下了一点小成本,最后可能要付出几十倍的代价去补救。
留点余地,才不会失了人心
在职场里,不论离职还是退休,彼此留点余地,才不会失了人心。
对员工来说,离开的时候别抱怨,别翻旧账,走得干干净净,才是对自己职业生涯最好的保护。对公司来说,送别老员工时,别抠那点小绩效,别吝啬那句感谢,哪怕是做做样子,也能让人心里舒服点。
毕竟,谁都不想在离开后,还带着一肚子火和委屈。更重要的是,别忘了:职场是个圈,今天给别人留的体面,可能就是明天给自己留的后路。
所以,别再说什么“你人都走了,还在乎这些”。因为正是这些“无所谓”的小事,决定了你和别人最后的关系,也决定了你这个领导,究竟值不值得被人尊重。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