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下方“职场精英进阶”→ 点击“关注公众号 ”
你好呀,我是Elita。
开篇引言
“你说,什么叫体面离职?”
老李拎着箱子走出公司的那天,连点头寒暄的人都没几个。
倒不是因为他不受欢迎,而是没人敢看他。整个办公室的气氛跟关了空调一样冷飕飕的,大家低头敲键盘,生怕一抬头就撞上老李的眼神。
毕竟,谁都清楚:今天的老李,很可能就是明天的自己。
离职前的“体面”
老李是个老实人,从进公司那天起就没耍过花活儿。工作二十年,有活儿他抢着干,出事儿他第一个顶,甚至连年轻人不愿意干的杂活儿他都接着,“反正咱是老员工,得有点担当。”
可他万万没想到,自己干了一辈子“担当”,最后栽在了“年纪大”这三个字上。
领导叫他去办公室谈话的时候,话说得那叫一个漂亮:“李工啊,公司在转型,现在客户的需求变化快,咱们技术团队得跟上节奏。你看你这几年,确实经验丰富,但技术和客户的需求有点脱节了。你辛苦了这么多年,我们也很重视你的贡献……”
老李听得明白,这一套话术,他当年看着人事部给那些“绩效差”的小年轻念过不少次。现在轮到他了。
“老李啊,不是我不帮你,公司实在是有难处。咱们开诚布公,你走得体面点,公司也不会亏待你,赔偿金该怎么算怎么算。”
老李点了点头,最后一口气也没争。他不傻,争啥呢?人家算盘打得清清楚楚,留下他是“成本”,走了他才是“贡献”。
文档写得再细,也挡不住有心人
离职前的那段时间,老李干得比谁都认真。项目交接文档写了足足两百页,从流程到参数,从设计思路到技术细节,甚至还贴心地加了几页“新人上手指南”。
他心里清楚,公司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他走了,活儿还得有人接着干。他不希望项目黄了,更不希望那些接盘的年轻人踩坑。
可他也不是圣人。
当他在最后一页写下“交接完成”四个字的时候,心头那股堵了好几个月的气,突然就冒了出来。他心想:既然你们觉得我不值钱,那就看看没有我,你们值不值钱。
于是,他在文档里埋了几个“小彩蛋”。
新人,踩坑了
老李离开的第三周,新上任的工程师小刘,彻底崩溃了。他熬了三天三夜,调了十几套方案,就是没法把系统跑通。
“参数明明对得上,流程也没问题,怎么就是不行呢?”小刘抱着脑袋,跟同事吐槽,“这文档是不是有问题啊?”
同事们也帮不上忙,谁让老李走得太突然,团队里没人比他更熟悉这个项目。
最后,问题捅到了老板那里。老板亲自翻了老李的文档,越看越觉得不对劲儿。几个关键参数,竟然有问题!
“这不是明摆着坑人吗?!”老板气得拍桌子,脸都绿了。
可气归气,他又能怎么样呢?老李已经领着赔偿金走人了,想找人问责都找不到。更何况这些参数,也不是大错,只要稍微调调,就能修复。
但老板心里清楚:这不是“水平问题”,是态度问题。
老李,真的错了吗?
有人说,老李就是故意的,这不是在给公司添堵吗?
也有人说,人家赔偿都拿了,文档也写了,你还能要求什么呢?
其实,老李的错不在于参数,而在于他曾经太上心了。一个人在职场里最危险的,不是干得不好,而是干得太好。
他用二十年的时间,证明了自己不可替代。可当公司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不是给你加薪升职,而是赶紧找人取代你。因为你越重要,换掉你就越有风险。
所以,老板不是因为老李“没用了”才让他走,而是因为老李“太有用了”。
职场里,别做“完美主义者”
在职场上,留点弹性,才是对自己的保护。
不是让你偷懒,而是提醒你:
别把所有的流程、知识都装在自己一个人脑袋里,适当分享一点,才不会显得“离不开你”。
别太过于“完美主义”。你做得越多,公司越习惯你的付出,最后连你的价值都看不见。
最重要的是,别太相信“体面”两个字。这世上哪有什么体面,不过是你不闹,公司也不闹。
所以啊,老李最后埋的那些“小彩蛋”,其实不是为了报复公司,而是为了提醒他们:“别把员工当工具人,工具也是有磨损期的。”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