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下方“职场精英进阶”→ 点击“关注公众号 ”
编辑:Elita 排版:Elita 字数:1630字
你好呀,我是Elita。
开篇引言
那天,总经理的办公室里气氛很微妙。
老板皱着眉头,手指在桌上敲得跟打鼓似的。他盯着人力资源经理,语气又急又懵:“不是才辞退了两个绩效最差的员工嘛?怎么一个月不到,其他八个人也要走?你们谁能告诉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人力资源经理低着头,手里还捏着那八份离职申请,嘴张了张,一句话没憋出来。总经理那眼神啊,跟在看一场百米冲刺比赛,结果发现前四名全是自己人跑反方向了。这不对劲啊!
你说,这不是离谱吗?绩效最差的走了,剩下的应该是精英骨干,干得风生水起才对啊,怎么反而一个个撂挑子了呢?
表面上是绩效问题,实质是人心散了
先说说被辞退的那两个人吧。确实,绩效不行,拖了团队的后腿——项目延误、数据不达标,甚至开会都能迟到。公司开掉他们,按理说没毛病。
你想啊,绩效考核就像是选拔赛,淘汰最差的,这不是再正常不过的职场法则吗?
但问题是,公司裁人的方式太草率了。
开会宣布裁员的那天,老板端着咖啡杯,语气轻飘飘地说:“这两人的绩效,我们都看在眼里,能改善的机会给过了,但终究没能达到要求。为了团队整体效率,我们不得不做出这样的决定。”
听上去挺体面,是吧?但你知道团队其他人听完是什么感受吗?
“绩效差就直接裁,那我最近的KPI是不是也有点悬了?”“难道我们在老板眼里,只是几张表格上的数字吗?”“今天是他们,明天会不会轮到我?”
裁员这事儿就像在一个房间里点了根火柴,火光虽小,但烧得人心惶惶。大家表面上没说什么,心里却都在琢磨自己的退路了。
离职潮的背后,是信任坍塌
那些站在离职队伍中的八个人,绩效确实不错,但他们心里早就凉了。他们不是因为工作有多累,也不是因为加班有多狠,而是对公司失去了信任。
你可能会问了,裁两个人,至于搞得这么严重吗?
至于啊!要知道,职场从来不是单打独斗的地方,大家干活靠的是“信任”这根无形的纽带。裁掉两个人,等于就是在告诉其他人:“公司只看结果,不管过程;只看数字,不看人。”
更扎心的是,这种裁员方式还会让优秀员工觉得:“我这么努力,真出了问题,公司会不会也不护着我?”你看,优秀员工的离职,从来都不是因为没能力,而是他们觉得在这儿待下去没意义了。他们要的是安全感、尊重感,而不是一份随时可能被拿走的“饭碗”。
真正的问题,不是绩效,而是环境
很多老板总觉得,员工离职就是因为钱没给够,或者工作压力大。但事实是,大部分职场人离开一家公司,往往是因为“感受不好”。
你看看这次事件,公司在裁掉两名绩效差的员工后,完全没有对团队做任何情绪管理。没有私下沟通,没有给大家明确的信号,甚至没有一句关心的话。老板可能以为自己很“果断”,但在员工看来,这就是冷血、无情。
职场不是战场,没人愿意天天提心吊胆地上班。
更可怕的是,这种环境会让员工之间的信任也开始动摇。
你以为裁掉绩效差的人是为了提高整体效率,结果却是团队开始互相提防,甚至发展出了“甩锅文化”——大家都怕担责任,生怕哪天因为一个失误就成了下一个被裁的对象。
留住人心,比招新人更重要
其实,总经理问出“为什么要走”这个问题时,答案已经很明显了: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
团队的离职潮,不是某一个政策的问题,而是老板管理思维的漏洞。
所以,如果你是老板,或者是一个团队负责人,在面对类似问题时,记住几条真理:
裁员前,做好沟通,裁员后,做好团队安抚。裁人不可避免,但方式和节奏很重要。要让团队明白,这不是“随便开人”,而是为了让大家的工作环境更好。更重要的是,裁员后,给剩下的人明确的方向感。
关注人的感受,而不是数字的好看。绩效考核是工具,而不是唯一的标准。人不是机器,出点问题很正常,要让员工感觉到“公司不是轻易放弃任何一个人”。
营造信任文化,而不是恐惧文化。优秀的人才更看重“软环境”——信任、尊重、发展空间。如果员工每天只想着“别被裁”,那他们还能有心思去创新、去拼搏吗?
小编有话说
总经理可能还没意识到,那八个离职的员工,其实是公司最宝贵的资产。
人不是数字,裁员这事儿不能只看绩效,更要看人心。这年头,能在一个团队中真正扎根的员工,靠的不是高薪,也不是KPI,而是那种“我在这里有价值”的感觉。
如果你是老板,记住这句话:团队的“战斗力”,从来不是靠裁员裁出来的,而是靠信任和尊重养出来的。
往期回顾
1.39岁老同事被裁拿了40w,下午就退了公司所有的群。第二天他的项目全都开始暴雷,领导半夜找老同事回来,加薪6k,但40w要退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