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同学的建议:拒了月薪2.5W的大厂offer,去了月薪5k的体制内,后来发现当初劝我的同学却进了大厂

文摘   2024-12-22 10:57   河南  

戳下方职场精英进阶→ 点击“关注公众号 

作者talk

你好呀,我是Elita

开篇引言




前几天,老同学群里炸了锅。说实话,我已经很久没在这个群里冒泡了,平时大家也就聊点孩子上学、房价涨跌啥的,没啥特别劲爆的内容。

但这次不一样,一个“熟悉的名字”突然被提起——劝我当年放弃大厂、选择体制内的那位“好心同学”,最近跳槽去了某国内顶尖互联网公司,年薪五十万。

我看着屏幕,一时间五味杂陈。

你说气吧,好像也没啥资格;你说不气吧,心里总有点堵得慌。就像你辛辛苦苦养了一只鸡,天天喂它吃米,结果等它长大了,却飞到别人家下蛋去了。

这事儿,得从三年前说起。


“我劝你一句,体制内才是铁饭碗”

三年前,我刚辞掉上一份工作,在家刷招聘网站。偶然间,收到了一家互联网大厂的面试邀请。当时的我,心里那个激动啊,简直像中了彩票。毕竟,这可是我梦寐以求的公司!而且,薪资开得也很漂亮——月薪2.5万,是我之前工资的两倍!

我当时立马把这事儿发到了同学群,想分享一下自己的喜悦。

没想到,那个“熟悉的名字”——小林,直接给我泼了一盆冷水:“你啊,别光看钱,大厂就是个压榨机器,进去以后就是996。你看看你现在多悠闲,何必把自己往火坑里推?”

“可是薪资高啊,”我心里还在挣扎,“而且平台大,对以后发展也有帮助吧?”

小林当时立刻发来一大段语音,语重心长地劝我:“你听哥一句,咱们这个年纪,钱是赚不完的,但身体是自己的!再说,互联网公司更新换代快,30多岁就被淘汰了。你现在有个体制内的机会,虽然工资低点,但稳定。稳稳当当干到退休,不香吗?”

不得不说,他的话打动了我。再加上他又搬出了几个“惨痛例子”——什么某大厂裁员、某程序员猝死……说得我心里比过年还热闹。

于是,我鬼使神差地听了他的建议,放弃了那份让我心动不已的offer,转头报班参加了入编考试,并且顺顺利利进了体制内。

但凡我当时多想一步

体制内的生活,说实话,刚开始确实挺舒服。早九晚五,周末双休,节假日福利也不少。领导对我印象不错,工作分配得轻松,任务不多,工资虽然只有5K,但加上各种补贴,能到7K左右。

可这种“岁月静好”的日子没过多久,我就发现:这条路,可能并不适合我。

每天上班,坐在办公室里,干着机械重复的工作,时间长了,人就像被掏空了一样。我的工作内容,基本就是填表、写报告、整理文件。明明是个年轻人,却感觉自己像个退休老干部,日子过得平淡无奇,连一点小波澜都没有。

而最让我抓狂的是:晋升难。听说一个同事熬了二十多年,才混到一个副科长的位置,还没等享受两天,新的政策来了,岗位合并,他又成了“普通员工”。你说这不是闹着玩吗?

我这才明白,小林当年劝我时,压根没告诉我体制内的那些“隐形规则”。这里的“稳定”,其实是用时间和天花板交换来的。你得愿意熬,愿意把那些原本属于事业的激情,慢慢磨成一杯白开水。


他唱的“高风亮节”,其实是“各取所需”

最近才知道,他当初劝我的时候,自己已经悄悄在准备跳槽了。那个时候他嘴上说“体制内稳定”,心里却盘算着怎么跳去大厂。

我问自己一句:他真的“为我好”吗?恐怕未必。回头想想,他不过是站在他自己的立场,给了我一个符合他价值观的建议罢了。

这种事儿,不光是小林会干,很多人都会干。

咱们总习惯把别人的建议当成“金玉良言”,却忘了每个人的出发点都不一样——别人劝你,是基于他的经验、他的处境、他的认知,甚至是他的利益。但这些东西,未必就适合你。

就像你穿鞋,脚大脚小只有自己知道。别人觉得好穿的鞋,可能会磨得你脚后跟生疼。



听取他人意见,但一定要自己做决定

这件事给我的教训很简单:别活成别人价值观里的附属品。

同学也好,朋友也罢,他们的建议可以听,但最后的决定,一定要自己做。因为你的人生,只有你自己负责。

如果你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就大胆去争取。

别怕失败,别怕辛苦。与其把时间浪费在“稳稳当当”的日子里,不如拼一把,给自己一个不后悔的未来。

毕竟,人生是自己的,后悔也是你一个人的事。

END

往期回顾

1.华为外包吐槽:985毕业,自以为能力吊打华为16级以上员工,年薪总包却只有30万,网友直呼:自我感觉太良好了吗,刚接触职场吗?

2.某HR吐槽:下午面试了一堆985、211的研究生,只是一个月薪6500的基础岗位,结果最后却要了一个普通二本生,找工作太疯狂了。


每个字,都是我用心敲出来的,点个「在看
让我知道,你们也在为人生「拼尽全力

职场精英进阶
提供如何应对职场压力、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克服职业瓶颈等方面的指导,帮助职场人士更好地适应职场环境,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状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