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8月制造业PMI微降至49.1%,非制造业景气水平略有回升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8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1%,较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但仍接近临界点,显示出经济景气水平总体保持稳定。新出口订单指数连续两个月上行,成为制造业PMI的亮点。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PMI重返扩张区间,消费品行业PMI位于临界点。大型企业PMI保持扩张,继续发挥支撑引领作用。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3%,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中国证券报)
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企业改制重组及事业单位改制印花税优惠政策
为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财政部和税务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企业改制重组及事业单位改制有关印花税政策的公告》,明确了多项免税措施。自2024年10月1日起至2027年12月31日,对经国务院批准的重组项目中债权转股权、企业改制、合并、分立、破产清算以及事业单位改制书立的产权转移书据,免征印花税。此外,对同一投资主体内部划转土地使用权、房屋等建筑物和构筑物所有权、股权书立的产权转移书据,也免征印花税。这些措施旨在支持企业改制重组及事业单位改制,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证券时报)
中国数字人民币累计交易金额达7万亿元,试点范围持续扩大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陆磊宣布,截至2024年6月末,数字人民币累计交易金额已达到7万亿元。经过6年多的研发和4年多的试点,数字人民币在理论、业务和技术上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已得到初步验证。目前,数字人民币试点已扩展至17个省(区、市),并在多个领域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应用方案,有效促进了居民消费、绿色转型和营商环境的优化。人民银行将继续推进数字人民币的研发和应用,同时在国际清算银行合作框架下,与泰国、阿联酋、香港金管局共同参与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目前该项目已进入最小可行化产品阶段。(新华社)
中国人民银行实现净回笼4675亿元
中国人民银行于9月2日通过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方式开展了35亿元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保持在1.70%不变。由于有4710亿元7天期逆回购到期,人民银行实现了4675亿元的净回笼。本周内,人民银行公开市场将面临14018亿元逆回购到期,每日到期额度分别为4710亿元、4725亿元、2773亿元、1509亿元和301亿元。(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央行及外管局发布货币政策及外汇市场管理新措施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陆磊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央行将继续实施支持性货币政策,注重总量、利率和结构,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并引导贷款和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李红燕提出,将进一步扩大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推动外汇管理创新政策在重点区域先行先试。同时,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指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仍有调整空间,央行将不断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优化利率调控机制。此外,信贷市场司司长彭立峰强调,将重点提升直接融资比重,支持科技企业发展。国家外汇管理局资本项目管理司司长肖胜透露,上半年已发放QDII额度22.7亿美元,以支持资本项目高水平开放。(环球时报)
中国出台20项新举措支持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布《关于以高水平开放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五个方面的20项重点任务,旨在推动服务贸易制度型开放,促进资源要素跨境流动,推进重点领域创新发展,拓展国际市场布局,并完善支撑体系。这些措施包括建立健全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优化资金、技术、人员、数据等要素的跨境流动监管,便利专业人才跨境流动,优化跨境资金流动管理,推动数据跨境高效便利安全流动,以及加强服务贸易国际合作等。这些新举措将有助于提升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央视新闻)
中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同比增长19.5%,创新驱动和网络经济贡献显著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同比增长19.5%,达到119.5。其中,创新驱动指数和网络经济指数分别增长22.3%和22.1%,对总指数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4.4%和34.0%。转型升级指数和经济活力指数也分别增长16.3%和14.5%。这些数据反映了中国经济新动能的发展趋势和进程,显示出创新驱动和网络经济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经济活力指数的增长表明市场经济活力得到有效释放,科技创新引领作用突出,网络经济发展优势持续巩固,转型升级取得积极成效。(金融时报)
中国对非洲进出口规模创新高,贸易合作持续深化
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前7个月,中国对非洲进出口总额达到1.19万亿元,同比增长5.5%,创下历史同期最高纪录。自2000年以来,中非贸易规模年均增长17.2%,显著高于中国整体货物贸易增速。2023年,中国对非洲出口商品中,机电产品占主导地位,出口额达3697亿元,增长4.9%。同期,中国自非洲进口额为4908.9亿元,增长15.5%,其中金属矿砂和能源产品为主要进口商品。农产品进口成为中非贸易新亮点,进口额达到253.5亿元,增长7.2%,非洲特色农产品如芝麻、烤烟、夏威夷果等进口量显著增加。(北京日报)
国家外汇局发布2024版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指引,新增企业实践和案例分享
国家外汇管理局更新了《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指引》,在2022年版本的基础上,增加了企业实践、案例分享和外汇套期会计专题等内容。2024年版《指引》旨在帮助企业更有效地认识和管理汇率风险。新增内容包括全场景分析、专业化管理和数字化方案等重要环节的提炼,以及分行业和业务特点精选的16个代表性案例分享。此外,还介绍了套期保值会计准则要求、使用条件和核算原则。国家外汇局政府网站还推出了“企业汇率风险管理”专栏,提供政策法规和信息资讯,以便企业和银行“一站式”获取相关信息。(金融时报)
社保基金二季度增持银行股,42家上市银行中期业绩报告披露
截至2024年二季度末,社保基金在A股市场重仓了8只银行股,并对其中的常熟银行和邮储银行进行了增持。同时,险资重仓了16只银行股,其中浙商银行获得信泰人寿保险的增持。此外,主动权益类基金在二季度对银行股的持仓也有所增加,包括国有大行和部分城商行、农商行。业内人士分析,银行股因其低估值、高股息率和稳定的分红,成为低风险偏好资金的青睐对象。42家上市银行的中期业绩报告显示,多数银行股东户数较一季度末有所下降,但股权集中度有所上升。(证券日报)
2024年上半年6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净利超10亿元,管理规模普遍增长
2024年上半年,银行理财子公司业绩整体回暖,净利润和产品管理规模均有所增长。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11家理财子公司的产品管理规模超过1万亿元,其中6家净利润超过10亿元。招银理财以14.47亿元净利润领先,兴银理财和平安理财分别以13.41亿元和11.92亿元位列其后。尽管整体业绩增长,但包括民生理财、招银理财在内的5家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跌幅最大的超过50%。分析认为,业绩分化主要由于理财产品市场表现差异和各理财子公司在运营效率及成本控制方面的差异。在管理规模方面,国有大行旗下理财子公司及股份制银行理财子公司均展现出增长态势,城商行和农商行理财子公司管理产品规模增长显著,其中渝农商理财增速最快,达到36.03%。(证券日报)
2024年上半年37家期货公司净利合计16.9亿元,业绩同比下滑
2024年上半年,37家期货公司合计实现净利润16.9亿元,同比减少13.3%。南华期货、中粮期货、海通期货、浙商期货等7家公司净利润均超过1亿元,但相比去年同期减少了2家。业内人士分析,业绩下滑主要由于市场成交量下降导致经纪业务收入减少,以及交易佣金和手续费等收入受到影响。尽管如此,预计全年业务板块将保持恢复态势。上半年期货市场成交量同比下降12.4%,成交额同比增长7.4%,但由于手续费多按成交量计算,成交量下降影响了相关收入。一些期货公司如浙商期货正推进数字化转型,强化境外业务和风险管理,以抓住市场机遇。(证券日报)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发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工作指南》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近日发布了《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工作指南》,旨在协助上市公司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提升其可持续发展报告的编制水平。《指南》基于《指引》,详细解读了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具体披露要求,并提供了境外可持续信息披露标准及规则相关内容和优秀案例。《指南》共分为六章,内容涵盖报告编制流程、重要性议题识别、环境与社会议题披露要求、报告鉴证与ESG评级等。中国上市公司协会计划通过培训、研究和宣传等活动,进一步服务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工作,推动其高质量发展。(中国新闻网)
A股上市公司上半年营收34.89万亿元,科技创新投入持续增长
截至2024年8月31日,中国境内股票市场共有5340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24年半年度报告。上半年,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4.89万亿元,净利润3.13万亿元,其中实体上市公司营收30.35万亿元,净利润1.74万亿元。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表现稳健,民营上市公司营收同比增长3.34%。消费市场回暖,食品饮料、家用电器等行业净利润增长超8%,汽车行业营收和净利润分别增长超8%和20%。上市公司海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2.84%,海外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10.98%。研发投入合计0.75万亿元,同比增长1.3%,比亚迪等4家公司研发投入超百亿元。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推动消费电子、半导体行业营收和净利润增长。新能源汽车行业营收增长超20%,净利润增速超30%。(北京日报)
台风“摩羯”影响,香港交易所9月6日全天暂停交易
受台风“摩羯”影响,香港天文台于9月5日发出八号烈风或暴风信号,预计该信号至少维持至9月6日中午12时。因此,香港交易所证券市场及衍生产品市场6日全天暂停交易。此外,香港多项公共服务也受到影响,包括学校停课、医院管理局辖下诊所暂停服务等。台风还导致树木倒塌、水浸等事故,但目前未有山泥倾泻报告。香港特区政府已开放临时庇护中心,并启动航班重新编配机制,以应对台风带来的影响。(环球时报)
中国有机产品销售额突破千亿,成为全球第三大有机消费市场
2023年,中国有机产品销售额首次超过1000亿元,达到1016亿元,同比增长9.3%,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三大有机消费市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有机农地面积持续增长,2023年总面积超过400万公顷,位居全球第四大有机农业种植国。有机产品认证目录涵盖食品和非食品类共计1257种产品。报告建议,为促进有机产业健康发展,需提高消费者认知度,拓宽销售渠道,调整产品结构,延长产业链。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蒲淳强调,有机产品认证是产业良性发展的重要保障,需完善制度、强化监管,提升认证公信力和有效性。(人民日报)
中国企业年金基金规模达3.39万亿元,上半年平均收益率1.95%
截至2024年二季度末,中国企业年金积累基金规模达到33929.92亿元,较去年底增长6.45%,上半年加权平均收益率为1.95%。目前,有152599个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覆盖职工人数达3209.56万人。在投资管理方面,11家机构的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规模超过1000亿元,其中公募基金公司占据5席。泰康资产管理以5701.05亿元的企业年金组合资产金额领先,中国人寿养老保险和平安养老保险紧随其后。工商银行以10869.68亿元的托管资产金额位居企业年金基金托管情况首位。(中国基金报)
国泰君安与海通证券筹划合并,打造证券业“超级航母”
国泰君安证券和海通证券宣布停牌,筹划重大资产重组,此举标志着两家头部券商的合并。合并后,新机构的总资产和归母净资产将分别达到1.68万亿元和3300亿元,位居行业首位。此次合并是新“国九条”发布后首单头部券商合并重组案例,也是中国资本市场最大规模的A+H双边市场吸收合并案例。国泰君安和海通证券均为上海国资背景,合并旨在整合上海金融国资资源,打造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相匹配的一流投资银行,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25个交易日。(上海证券报)
浦发硅谷银行更名为上海科创银行,浦发银行实现100%持股
金融监管总局上海监管局已批准浦发硅谷银行的一系列变更,包括注册资本从20亿元等值人民币减少至10亿元等值人民币,以及股东持股比例的调整,使得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浦发银行)的持股比例达到100%。随着这些变更,浦发硅谷银行有限公司的名称也将更改为“上海科创银行有限公司”(Shanghai Innovation Bank Co., Ltd.),标志着其成为中国首家专注于服务科技创新型企业的独立法人银行。这一变化有助于浦发银行进一步强化对科技创新领域的金融支持,推动科创企业的发展。(金融时报)
互联网巨头再 “拆墙”,淘宝接入微信支付引期待
9 月 4 日,淘宝宣布将接入微信支付,淘宝天猫公告称将提升消费者购物体验,目前淘宝特价版 APP 已新增微信支付选项。此前,支付宝也 “牵手” 美团,美团多项业务入驻支付宝小程序。互联网世界 “不互联” 曾是顽疾,如今互联互通在各领域加速推进,如京东金融等与微信支付实现商业收款码互联互通。互联网分析师丁道师认为 “拆墙” 符合政策引导方向,给消费者带来获得感,人们对更大范围的 “拆墙” 满怀期待。(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