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一局刘为帛:第二曲线,是发展梦想还是未来现实

楼市   其他   2024-11-08 18:02   上海  

编者按:本文为刘为帛先生2023年12月8日在“预见2024-进入空气稀薄地带暨攀成德第七届建筑业年度论坛”上演讲的速记稿,文字略有删节,经其本人确认。

各位嘉宾、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

非常荣幸能够受邀参加“预见2024,进入空气稀薄地带”论坛。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建筑企业已经切身感受到进入空气稀薄地带的空前压力。攀成德给我出了一个命题——增长诱惑:第二曲线,是发展梦想还是未来现实?接下我将与大家一起探讨传统建筑企业在新形势下如何谋“变”,“第二曲线”能否培育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

下面,我从第二曲线产生背景、发展现状、发展痛点以及中铁一局的发展实践与探索四个方面作汇报交流:

 1 
第二曲线产生背景

▌1. 外部市场形势发生了巨变,需要我们主动求变 

从国际形势看,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方面,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字技术、绿色环保技术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全球产业分工格局面临历史性重构。另一方面,国际力量深刻调整,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风险交织共振,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日趋复杂。

从国内形势看,“十四五”期间,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建筑业加快了转型升级的步伐,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一是国家战略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交通强国、海洋强国、乡村振兴、军民融合等系列国家重大战略及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双城经济圈、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区域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加快建设,为企业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二是市场细分更加明显。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专业化分工加剧,国内建筑市场进一步细化延伸。传统市政、公路、铁路市场细分出以城市更新、传统老旧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公路维护保养、城市轨道交通“三网融合”等为代表的新热点。新兴市场领域涌现出流域治理、生态修复等生态环保工程,风电、光伏、抽蓄等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细分领域,对建筑企业提出更高的专业化能力和差异化要求。三是建造模式持续升级。建筑企业从施工总承包到工程总承包的承包模式升级,向机械化、工业化、数智建造、绿色建造等建造方式和投建营一体化发展商业模式升级,将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2. 传统行业体量不足,需要我们主动求变

一是传统市场增速放缓。近年来,随着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建筑业总体保持稳步增长态势,但增速有所放缓。“十四五”期间,建筑业将在高位投资基础上保持缓慢增长,并逐步迈向存量时代。例如,作为我们中铁一局的传统业务,铁路市场将保持与“十三五”相当的建设规模,保持每年7000亿元以上的投资规模;房建市场总产值将维持当前的低速增长水平,总产值约为90万亿元左右,且在建筑业总产值占比有所下滑;市政工程市场预计以每年1个百分点的速度提升,稳定在每年1.5万亿元以上的投资规模,其中传统的市政道桥、地下管网建设规模将趋于稳定;公路建设市场仍将维持高位低速发展,预计公路建设年均投资额将保持在2万亿元左右,年均增速处于个位数水平。

二是传统市场竞争激烈。随着基建投资增速放缓,传统项目投放迟滞,建筑行业进入全方位、白热化竞争,建筑央企和地方国企在各自传统优势领域和新兴领域争夺异常激烈,市场竞争加剧,对企业扩增量带来新挑战。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在当前复杂经济环境下,建筑企业如果仅仅依赖传统的业务模式,很难实现高质量发展,很难有效抵御各类风险。为了打破这一困境,实施第二曲线战略成为了建筑企业的重要选择。

 2 
第二曲线发展现状

第二曲线是一个开放性名词,并没有特定所指。在我的理解中,只要不是我们传统从事的业务模式,只要是有助于企业规模持续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新的业务模式,都可以称之为第二曲线。下面,我将以中铁一局的视野,与大家一同分析第二曲线的发展现状。

▌1. 市场形势积极向好

“十四五”期间,生态环保、城市建设、轨道运维等板块,是国家基建投资的重要领域,供需缺口大、成长性高,发展速度快。

从生态环保领域来看。一是生态环保市场仍将保持高速发展。在“美丽中国”建设目标指引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全面朝着绿色转型,带动生态环保建设市场新一轮快速发展,预计“十四五”期间年均投资额约9000亿元。二是水环境治理加速推进。污水处理将聚焦于存量污水厂提标改造和厂网一体化、水环境综合治理、村镇污水治理。“十四五”期间,将新增和改造污水收集管网8万公里。黄河、长江等大江大河流域生态修复与污染治理成为重点;东北及华北地区的江河流域、太湖、巢湖、滇池、白洋淀等湖泊水库污染治理需求较大;县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综合治理加快推进。三是固体废弃物污染治理空间较大。国家推进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建筑垃圾资源化市场将加快发展,特别是机制砂相关标准出台后,隧道洞渣等砂石加工利用将快速兴起。土壤修复形势迫切,我国将在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分步实施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四是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快速兴起。我国将着重抓好重点生态功能区、重点国家级自然保护地等区域的生态保护和修复,解决一批重点区域的核心生态问题。

从水利水电领域来看。一是水利建设投资将继续保持较高增速。“十四五”时期是水利工程补短板的集中攻坚期,国家大力实施水网骨干工程,优化水资源配置体系,预计年均投资额1.1万亿元。二是防洪灌溉相关工程存在较大空间。防洪控制性枢纽工程和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堤防和蓄滞洪区建设将加快推进。三是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前景广阔。国家制定了新一轮抽水蓄能电站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快新型储能示范推广应用,“十四五”期间,抽水蓄能电站开工1.8亿千瓦,投资规模约9000亿元。

从城市建设运维领域来看。作为“两新一重”建设的重要内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正全面展开。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中国仍将处于城镇化率爬坡阶段,中国人口往都市圈和城市群迁移的进程还远未结束,城镇化需求将继续催生城市建设市场。一是城市更新成为热点。随着大量老旧城区的建筑和公用设施的老化,改善片区居住环境,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城市更新将成为新的热点。“十四五”时期,城市更新将更加注重保留老旧城区历史风貌基础上的功能提升与产业升级的有机结合,实现城市结构优化和品质提升。二是新基建市场机会较大。数字产业化的发展带动信息基础设施需求,需要建造大量数据产业园区和新能源充电桩、特高压等传统基建;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以智慧城市、智能交通为代表的融合基础设施;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的公益性基础设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将给建筑企业带来许多新的业务机会。

从轨道交通运维领域来看。一是轨道运营成为亮点。《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提出到2035年,全国铁路运营里程将达20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铁7万公里左右,将实现20万人口以上城市实现铁路覆盖,50万人口以上城市高铁通达。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和城市群、都市圈内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建设和运营维保将是“十四五”期间的热点。加快推进物流园区及大型工矿企业铁路专用线等“公转铁”重点项目建设、专用线建设和运营市场化、专业化,铁路专用线建设将成为新的行业亮点。二是公路维养改造前景广阔。2020年末,我国公路总里程约510万公里,庞大的总量和长期以来“重建轻养”的观念,使得我国公路养护任务逐年增加,未来大量早期修建的骨干公路将陆续进入大修养护阶段,公路维养改造将加快推进。

▌2. 建筑企业积极布局

在市场形势积极向好的背景下,建筑企业也正在积极布局。近年来,各大建筑央企集中布局水利水电、清洁能源、生态环保等第二曲线领域,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例如,中建成立中建生态环保集团;中交在集团层面成立新产业发展事业部,强化其在水利水电领域的专业化力量;中铁建成立新兴业务总部,履行全系统重点新兴业务的统筹;由中铁建二十三局控股的中铁建生态环境有限公司,以生态环保产业为目标市场,专注于生态环境工程咨询、投融资、设计、建设、运营的专业化、一体化环保公司;由中建北京中建启明企业管理公司控股的中建生态环境集团积极布局“水”“土”“废”“双碳”等生态环保领域,坚持“科技创新+资本运作”双引擎驱动;由中交建中交疏浚等企业控股的中交生态环保投资有限公司,以“水土”等流域性、区域性生态环境治理和综合开发为核心业务,利用金融手段以并购、股权投资等方式对行业内产业链上下游特色环保企业进行整合;中电建将旗下的中电建新能源集团拆分至境内上市,进一步补充权益资金、优化资本结构,加速布局清洁能源市场。

第二曲线业务也是中国中铁的重点培育板块,是打造中国中铁品牌集群、提升品牌影响力的重要支撑,是形成竞争优势、做大市场规模、创造经济效益的新增长极,是布局企业未来、推动转型升级的关键领域。《中国中铁“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第二曲线业务要成为中国中铁新的竞争优势、创造经济效益的新增长极;到“十四五”末期,营业收入要突破3000亿元,其中生态环保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和装配式建筑营业收入力争占第二曲线业务总营业收入比例分别达到40%、20%和10%。

 3 
第二曲线发展痛点

接下来我以中铁一局的视角,跟大家分享第二曲线的发展的痛点,主要分为五个方面:

第一,战略引领力度不足。企业只有在发展战略清晰且具备可行性路径的情况下,才能够实现稳定持续发展,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部分企业的战略规划对企业工程建造业务发展的引领和导向作用不强,业务发展定位及发展路径不够清晰,发展方向不够明确,新业务开发和商业模式创新速度不足以支撑建造业务转型升级需要。

第二,产业协同效果不佳。当前,大多数大型建筑企业实施了多元化经营,业务范围涵括了众多上下游产业,以施工为主业的纵向一体化发展模式已经成为行业内的共同选择。但是,从企业多元化发展的结果来看,情况差异很大。部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全产业链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立体作战、协同作战能力尚未形成;部分企业的建造业务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信息沟通不畅,经济关系尚未理顺,产业协同较弱,板块之间存在割裂的现象。

第三,模式创新能力不强。推动商业模式创新,是一个企业在其相对弱势的领域实现“弯道超车”的必然选择。但是,施工企业还没有完全适应“第二曲线”新市场、新特点,推动模式创新的思路不活、顾虑较多。一是在“占坑”问题上把握不准。如抽水蓄能领域,一些项目投资与施工没有形成强关联,业主对“投资换施工”不作承诺,但市场经营又需要企业不得不参与投资,这类问题还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二是在“算账”问题上把握不准。一些重大水利项目投资规模大、建设运营周期长、盈利模式和退出机制不成熟,客观上往往“算不过来账”,作为社会投资人参与项目的难度较大,但也反映出企业投资经营能力不够强,手段不够丰富。

第四,体制机制不健全。部分企业未将“第二曲线”新签合同额指标纳入经营业绩考核体系,结构化评价效果不明显,缺乏相应的专项奖惩机制,压力传导不到位,导致资源错配、资源浪费,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未得到充分激发。

第五,经营要素不足。资质业绩缺失、专业人才不足是制约第二曲线发展的主要短板。例如,懂投融资、能做方案策划的专业经营人才不足;一级建造师以及专业技术人员、项目管理人员较少,有业绩支持、“证业合一”的项目经理资源相对短缺,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举个中铁一局的例子,我们最近也在积极申报水利水电一级资质,资质欠缺对我们这两年的经营开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很多重大的水利水电项目都参与不了。

 4 
中铁一局
“第二曲线”发展实践与探索

中铁一局作为中国中铁的骨干企业,成立73年来始终秉持“诚信创新、永争一流”的企业精神,始终致力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中铁一局紧紧围绕“3060”双碳目标、“两新一重”等重点方向和新兴领域,在筑牢传统业务发展优势的基础上,主动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布局第二曲线市场。

特别是今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十四五”期间率先建成中国中铁“王牌工程局”和争创国资委“标杆双百企业”总目标,坚持“一优两增”全面发力,以轨道、地下空间工程等优势专业和生态资源、城市运营、轨道运维等新业态为突破口,持续加强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兄弟单位的战略合作,坚定不移向新业态市场要增量,加速推动企业走高质量发展道路,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第一,强化顶层设计,做好谋篇布局。我们坚持战略思维和系统观念,在做好行业政策和市场形势研判的基础上,找准切入点和发力点,在企业“十四五”战略规划中明确:坚持“一优两增”全面发力,紧紧围绕质量和效益做文章,在持续做强做优传统领域的同时,坚定不移向“3+1”新业态市场(即城市运营、轨道运维、生态资源和海外业务)和科技创新要增量的战略路径。

第二,重组专业化公司,构建“投建营”模式。一是重组成立城市投资运营有限公司,我们整合了原来的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资产运营等板块,将围绕城市运营、城市更新,包括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运营市场进行谋篇布局。二是整合成立轨道交通运营公司。我们从事的轨道工程涉及面较广,包括地铁、高铁、地下空间等市场,将重点在建设和运营两个方面同向发力,积极发挥引领者和主力军作用。三是整合成立生态资源建设分公司。围绕“山水林田湖草沙”等国家生态资源建设,包括在储备林、高标准农田治理、水域治理等方面持续发力。以上三个公司(对应上面讲到的“3+1”战略)都将作为平台公司和专业公司,将企业内部资源进行充分整合,形成统一合力,逐渐转变我们传统的工程人思路,以“投建营”一体化思路进行全方位策划。

第三,完善机制体制,激发经营效能。一是完善经营体系。我们制定了三年工作计划,到2025年,力争实现“属地+核心区”新签合同额占比70%以上的目标,优化各子(分)公司经营区域布局,按照子(分)公司立足属地,打造1-2个经营核心区、1-2个经营主责区,逐步实现主责区域向核心区域转变,向属地和核心区要增量。同时,重点强化省级经营机构建设,实施扁平化管理,完成区域经营机构调整,设立3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级经营部、16个地(市)县级经营部,经营队伍更加精干高效、经营力量更加贴近市场。二是健全经营机制。我们进一步完善硬性考核机制,将新兴市场过程考核与目标考核充分结合,对区域经营机构、子(分)公司严格进行考核,形成有效的压力传导。同时,进一步落实量化评价机制,结合区域经营机构及各子(分)公司的新签合同额、资质业绩等要素建设、重大重点项目落地、报奖评优等情况进行综合量化评价,定期晾晒工作成效,年底评选表彰先进,达到强化督导、推动落实的目的。

第四,完善经营要素,巩固经营基础。一是资质建设持续发力。重新修订《企业资质建设管理办法》,制定资质建设专项方案,明确了高等级资质、稀缺类资质的奖励标准,研究建立资质业绩等经营要素建设奖励机制,对取得重要或稀缺资质、实现重大工程业绩突破的单位给予提级奖励。二是业绩管理常抓不懈。一方面持续做好业绩预警,下达业绩专项考核指标,发布《企业业绩及人员证书配套建设规划专项推进方案》,确保企业业绩和人员业绩正常维护使用;另一方面积极推动相关领域重大投资项目落地,重点补足在大坝主体工程、抽水蓄能地下厂房、机电安装等方面的业绩短板。三是人才建设久久为功。进一步加大第二曲线专业人才、稀缺人才引进力度,通过社会招聘等方式迅速填充人才缺口;多措并举加强人员取证和业绩培育,推动持证人员量质齐升;进一步强化专项培训工作,注重理论学习和专业实操相结合、课堂教学和实地践学相结合,不断增强各级经营人员的本领能力。

第五,坚持补链强链,推动产业协同。从内部来说:我们充分发挥设计引领作用,重视并激发所属的设计咨询分公司前端引领作用,从经营源头加强服务的导入,提升规划、设计、咨询的前端经营渗透度,抓好补链强链。同时,进一步强化风险管控和包装策划水平,为第二曲线市场开拓提供技术支撑,逐步构建一局全产业链新兴市场经营体系。从外部来说:为最大限度发挥企业全产业链优势,我们于今年4月份召开产业联盟发布会,并同步组建了中铁一局产业联盟。目前产业联盟签约企业达200多家,涵盖规划设计、金融、城市开发、产业、运营等产业链全业务领域。我们将充分依托产业联盟,通过股权、委托、技术等合作模式,与联盟企业在第二曲线领域抱团发展,为客户量身定制“投资+建设+运营”一揽子服务。

各位嘉宾、各位同仁,英国管理思想大师查尔斯•汉迪指出,“在第一曲线达到巅峰之前,找到驱动企业二次腾飞的第二曲线,并且第二曲线必须在第一曲线达到顶点之前开始增长,企业永续增长的愿景就能实现”。我们将深刻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契机,持续发力第二曲线市场,推进以工程建造业务为主线的结构调整优化,带动全产业链业务持续升级。

一是抢抓细分市场机遇。大力培育水电、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海洋经济(包括海上风电、潮汐能)、能源建设(包括油气管网)、全产业链布局参与油气全国“一张网”建设,积极开拓风电、光伏、多能互补综合电力安全保障基地。二是紧盯生态环保市场。巩固长江大保护市场地位,超前谋划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市场经营布局,培育“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能力。三是抢占基建维护保养市场。做精做专维护养护领域,系统提炼高速公路、地铁城轨、铁路、桥梁隧道等基础设施全领域维养规律,以“全生命周期+数据化手段+预防式维养”模式,推动维养实现标准化、智慧化、经济化。同时,抓住数字化与基础设施建设深度融合的“新基建”机遇,积极参与传统基建数字化改造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智慧能源、智能建造、智慧城市等新兴市场。

我们将坚定不移在第二曲线这条航道上不断提速、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全力打造企业新的增长极,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同时,也衷心希望能够与各位企业家共同携手、共同努力、共创辉煌。

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第二曲线究竟是否存在?在哪里?如何打造第二曲线?攀成德“预见2025”为您解答!

向上滑动浏览更多论坛信息


预见2025

新陈代谢,跨越行业剧变的河流


01

时间地点

论坛时间:2024年12月4-6日(周三-周五)

论坛地点:上海星河湾酒店(上海市闵行区颛桥镇都会路3799号)


02

参会联系

王劭绅  166 2169 5753(微信同号)

邵元茹  180 1725 8594(微信同号)


03

论坛议程


04

演讲嘉宾


05

预报名通道

本文作者刘为帛,为中铁一局副总经理。文章所列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攀成德立场。

本文首发于建筑前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在文章下方留言。

您还想看什么类型的文章,欢迎在文章下方留言,或者私信我们!

点击关注我们,随时了解行业动态。

点赞,在看,安排一下?

建筑前沿
攀成德致力于推动行业进步、提升企业竞争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