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点上面蓝字“普洱天涯”免费订阅
大家好我是歆月號的普洱天涯,巴达山作为云南普洱茶的重要产区之一,气候宜人,温和的气候、充沛的雨量以及显著的昼夜温差,共同营造出了极为优越的茶叶生长环境。在这片土地上,散落着诸多别具特色的寨子,其中章朗、曼迈、贺松更是声名远扬。
章朗:布朗族文化的璀璨明珠
章朗,坐落于巴达山海拔一千六百多米的高山之巅,四周林木繁茂,云雾缭绕,无论是气温、降水量,还是土壤质地与生态环境,都堪称茶叶生长的理想之地。这座千年老寨完整地传承和保存了布朗族古老的历史文化、生产活动以及民间习俗,宛如巴达山普洱茶领域中最为耀眼的星辰。
章朗不仅是巴达古茶园最为集中的区域,拥有近千亩古茶园,而且还是西双版纳规模最大的布朗族寨子,聚居着244户人家。在这里,布朗族的建筑风格、独特语言、精美服饰以及传统生活习俗得以完好保留。寨头金碧辉煌的缅寺(佛寺)内,一块大碑记载着章朗寨长达1400多年的悠久历史,为研究布朗族的历史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章朗的古茶园分布在寨子附近的树林之中,然而,由于撂荒时间太久,大部分尚未刈复,茶园内杂草丛生,齐腰深的草丛间还生长着许多阔叶木。这里的古茶树看上去没有南糯山、老曼峨的古茶树那般年代久远,树围大多在七八十公分,茶树大多未经修剪,树高五六公尺,采摘难度较大。
章朗普洱茶的口感极具特色,条索紧结黑亮,汤色金黄明亮,叶底黄绿匀齐,山野气息浓郁。干茶与杯底香浓郁且持久,苦涩感较为明显,但汤中带甜,汤质饱满滑顺,茶香纯正突出,茶气强劲。其汤质细腻饱满,水性柔厚滑润,苦重涩弱,回甘虽不是很快,但“后劲”十足,回味悠长。
曼迈:茶韵独特的布朗村寨
曼迈,原隶属于巴达乡,在巴达乡并入西定乡后,现归属于西定乡。曼迈村地处北纬21°49',东经100°02',寨子海拔1560米,茶园环绕在村子四周,多数分布在村子后的山林之中。从曼迈兑到西定乡政府的20多公里道路两旁,山坡上几乎全是茶园,勐海茶厂的1号基地、2号基地、3号基地均坐落于此,这条路也因此被称为茶园观光路。
曼迈是一个拥有一百多户人家的布朗村寨。村子周围既有部分新茶园,也有一些老树低改茶园。古茶树主要生长在村后几百米的山林中,这里生态环境极佳,茶园与森林相互交融,几乎未对杂树、灌木进行清理,茶树呈乔木状生长,树高大多超过两米,以大叶种为主,间或有少量小叶种。
曼迈普洱茶的特点鲜明,其茶树虽属大叶种,但叶片修长且较窄,叶茎也较为纤细,制成的干茶条索细且紧结,散发着淡淡清香。茶汤极具辨识度,第一泡茶汤入口,苦味显著,涩味淡弱,甜味与苦味同时呈现,正所谓苦有多深,回甜就有多高。茶汤除了入口的甜苦滋味,还带有独特的米汤香,茶香的独特性与茶汤的苦甜并存,令人惊喜不已。茶杯中的茶汤呈蛋黄之色,透亮清澈,还带有淡淡花蜜香味。续水后,每一泡茶汤都依旧带有独特的米汤香,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加,茶汤苦味逐渐淡去,取而代之的是绵绵不绝的甜韵,与初入口的甜味相互呼应,完美诠释了“苦尽甘来”一词。
贺松村:茶王树诞生的神秘之地
贺松村,是一座拥有百年历史的古老村寨,位于勐海西部64公里处,生态环境得天独厚。这里常年气温保持在22度左右,海拔在1700 - 2100米之间,森林覆盖率高达100%,水资源极为丰富。1961年,在贺松大黑山发现了一株约1800年树龄的野生茶树,这便是贺松村乃至整个勐海县引以为傲的“巴达山贺松村茶王树”,也正因如此,贺松村以“福林海之海,茶祖发源地”的美誉而声名远扬。
贺松村普洱茶的叶片呈椭圆形,叶面隆起,叶身背弓或内折,叶质柔软,叶色黄绿,叶尖渐尖或尾尖,叶基楔形。其汤色朴实、干净,明黄透亮;汤感醇厚、浓郁,茶性稳定,耐泡性强,生津回甘效果良好。苦涩味较轻,起初两颊及上颚会有涩感,但几泡之后便会转为甘甜,这种甜是一种被包裹着的甜,需要细细品味。
点击 "阅读原文" 扫码查看更多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普洱天涯”
点下【在看】都是你对我们的喜欢
感恩分享。。。
————————————————
只言片语,只愿你我有所得
如果你有什么想对“普洱天涯”说的,欢迎留言我们期待和你分享每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