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看不进去”世界名著是书的问题还是人的问题?世界名著需要祛魅吗?应该如何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
文摘
2024-09-05 08:54
加拿大
阅读名著是一个自幼伴随我们成长的课题。
著名教育学家李希贵先生在高密一中当语文老师时曾做过一个实验:让自己刚刚上初中一年级的儿子和上初中三年级的侄女,参加了高三的语文期末考试。批卷结果出来,让人意外的是:两个念初中孩子的平均分竟然跟高三的平均分不相上下!两个没有专门在语文课堂上接受大量的讲解、训练的孩子,靠什么得到这样的成绩呢?
李老师说,
靠的是在不同的年龄,大量的适合他们的名篇名著的阅读
。
他相信,“爱读世界名著的孩子,会有超出年龄的眼界和心胸。”
不可否认,读名著对个人的提升是巨大的。
但是,世界名著读起来并不一定都让人舒适,甚至一些名著相当难读。
我记得小时候,读名著给我的感觉大多是被动阅读且不易读懂的。近些年,尝试读《百年孤独》,毫不夸张的说有被虐到的感觉。直到现在,享受名著阅读的喜悦仍遥不可及。我仍然认为,对一个小学生或者中学生而言,大部分名著是对当时认知的极大挑战,也可以说实在是有些反人性。
当然,有的人说不喜欢阅读、不喜欢读名著,是因为从小没有培养起阅读兴趣和习惯,但我认为这个因素只是很小的一个方面,习惯和能力也许相对容易培养,但兴趣和从阅读里获得的喜悦却是很难通过培养得来的。
如马克·吐温所言,
“名著就是那种人人都说好,但不怎么读的书。”
这句话虽然不完全客观,但却反映出一个很普遍的现象,这就是不见得喜欢名著的读者虽不在少数,但是有种距离感一直存在。
世界名著为什么不好读
一、先说人的问题——为什么有的人不爱读世界名著?
第一,对文字本身不敏感。
在人还没有发明文字的时候,人们交流靠的是交谈、作画等等方式,到了现代,表现思想的方式更是非常多元的,文字,自古以来只是思想交流的方式之一。而世界名著的最主要的载体,是文字。但是,不同个体对文字的感知程度、敏感程度是有差异的。有的人天生一目十行,读到李白,迅速就感受到诗仙文笔下的那种磅礴和洒脱。但有的人天生就很难感受文字所传达的情感与深意。不爱读名著可能只是一种对文字这一表现形式的顿感导致。
第二,对文学不感兴趣,而无关文化。
世界名著广义上讲应该包含各个领域,哲学、自然科学等也在此之列。但是,从世界名著目录上来看,世界名著四个字几乎就快要指代世界文学名著了。在我印象中,被推荐的世界名著,基本清一色文学著作,比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老人与海》等等。说到世界名著,我们也不太会想到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世界名著”这四个字,份量是何其重,但它所指代的内容,总给人一种感觉——如果不读世界名著,就是与整个世界文化、文明的严重脱节,简单说就是自己没有文化。
但是这样的理解显然是片面的,我们每个人对知识都有所倾向和偏好,喜欢天文地理的朋友,也许不一定喜欢看《悲惨世界》,但却对宇宙科普读物爱不释手,他不一定要强迫自己融入文学圈子。
第三,权威压制带来的反感
。
这个可能大家都深有感触。《钢铁是怎样练成的》中就有一段大家倒背如流的名段,当时我的一位同学,就是因为背诵了很多次,总是记不住,后来他说他再也不想看这本书了。那些被当成绝对正确强行记忆的篇章,可能不但不会让人对名著名篇产生兴趣,反而会激发人的抵触情绪。
下面再说说书的“问题”——为什么那些名著不易亲近?
第一,
名著阅读本身有其门槛。
名著之所以为名著,不仅仅是所谓的“好”、“看的下去”就能一言以蔽之的。名著们经得住时间考验的一个原因就是它们的内容不流于表象,反而更加接近于社会的本质,探索的是“深层规则”。这些规则又十分立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名著里的信息密集度很高,如果深度阅读能力不够,很可能情感反馈机制会被破坏,阅读体验也就上不去。
除此而外,这里的门槛还包括很多其他方面。比如,历史文化差异,读者没有了解外文名著产生的历史背景、人文习俗,就很难读懂人物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再比如,语言翻译的问题。翻译本身其实是一件“不可为而为之”的事,加上其有很强的主观性,这也会给读名著增加了一道障碍——要么读者精通外语,要么得依赖一个不差的翻译。
第二,名著中充斥各种不同的价值导向,当它们与读者本身价值观发生冲突的时候,阅读也会变得十分艰巨。
其实,这个问题归结到书的问题里来,是有些牵强。名著由于产生时代不同、历史背景不同,所表达出来的价值不一定符合当下每个人。
应该说,每一位作者的表达与每位读者的理解,都是开放与多元的。
名著中的三观在一些人看来可能是“正”的,但在另一些人看来不一定“正”。而名著本身也没有传播所谓正确三观的义务,名著们更多的只是勾勒社会百态,需要深入思考的是读者,而如果读者的价值观和名著中的价值观发生冲突的时候,那么读者和作者的对话就变得困难起来。
第三,名著之所以是名著,它的评价体系代表的是只是一部分人的声音。
读者可以自行感受,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名著呈现出的立体全貌和局部切面,多用辩证观点客观评价,不必跟风叫好,失去独立判断。
不喜欢读名著应该放弃吗?
人们希望从阅读世界名著中获得的,主要是阅读能力的提升,世界历史文化知识的学习,独立思考能力和哲学思辨能力的提高。
但是,我认为如果放在“读名著带来的是不好的体验”这样的前提下,那想要获得以上好处完全可以寻找其他更为适合的方式。
我们开头提到“爱读世界名著的孩子,会有超出年龄的眼界和心胸。
”虽然说我个人也很认同这句话,但千万不要理解错了——这句话不表明不爱读世界名著的孩子,就不会有超出年龄的眼界的心胸;
也不表明,读了世界名著的孩子,就会有超出年龄的眼界和心胸。
(一道简单的逻辑推理题哈)。
如果不是一个“爱读名著”的人,想达到这种眼界和心胸完全尝试其他途径,而不必要求自己历经那些不好的体验、牺牲自己过多的精力。
比如,读名著可以培养人的文学素质。但需要知道的是, 如果阅读能力本身较弱,就不适合再用读名著这种方式了,因为原因刚才已经说过,读名著的门槛比较高,在这种情况下,会有揠苗助长的风险。这时候需要的是循序渐进,由简入难。
比如,读名著可以了解世界各地文化。但在传媒多元化的今天,我认为看一部好的纪录片或者亲身走访实地,都是更符合当下的方式。另外研学、游学等辅助教育方式可能会让这种文化体验更加直接。
比如,有人说阅读名著可以让人参透人性。但
人们需要了解的是符合所处年龄认知阶段的人性, 就像“童言无忌”,我们不会要求一个小孩像大人那样为人处世。伴随着成长,人们会逐渐适应环境,本能形成感悟和认知,这种认识很可能更立体、更生动。
名著中的人性需要读者站在历史坐标下深入剖析,这种能力很有可能对一个未成年人来说,是不具备或不健全的。
还有人说
读名著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帮助你构建一个优秀的底层认知框架。
比如,
“看《汤姆叔叔的小屋》,让人知道这是个世界上会有比自己更惨的人,要善良要做善事;看《欧也妮葛朗台》,能明白了有钱买不了爱情,太小气太抠门的守财奴会很悲剧。但事实上,名著并不回避任何世间丑态,很难说你读到的故事一定会树立正确的三观。要树立良好的三观,家庭教育、历史学习、道德实践都是更为重要且不可或缺的因素。
对读名著引申的教育思考
1、“
世界名著
”狭义的来说只是世界文学名著,
应广义的理解世界名著
。
这个话题刚才已经讨论过,广义的世界名著包含各个领域,但现状是“阅读约等于读名著,读名著约等于读文史”,人们还是习惯使用其狭义的含义,当然这种习惯并没有错,只是我们心里应该清楚,这个框架必须要清理出去。
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
牛顿的著作从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上来讲,丝毫不比哪本“世界名著”少。如果一个人感概于牛顿运动定律的伟大,而不是站在历史高点的认为其理所当然,其实这已经堪比消化了一部旷世的世界名著了。
而如果大家已经习惯于讲狭义的“世界名著”,那么我们每个人自己要清楚,这只是狭义的用语
习惯。作为教师,也应当讲清楚这一点。不是每个人都一定要闯入文学的世界。
2、不过度神话世界名著。
最近流行的一个词“祛魅”,虽然我不是太喜欢这个词——什么事都要来祛一祛魅,显得早已见怪不怪的世面感。但是“祛魅”却是客观看待一个事物的一个基本方面,我们应该客观的看待世界名著的高度,既要看到世界名著所包含的文化内涵、精神内涵,也应看到作者在表达思想时要受到的历史局限性。
3、不益过早阅读世界名著。
读懂世界名著,尤其外国名著,需要跨越文化差异、扫除历史盲区,这本身就并不容易。对一个小学生来说,历史文化知识框架尚未健全,有的可能能够边看边学,产生好的效果,但是缺少辅助或正确引导,很可能会在读其中一些内容时,理解出现偏差,得失难评。
4、培养阅读兴趣,不妨从兴趣领域入手,而非直奔世界名著。
比如,一名学生喜欢物理、化学,语文成绩常年拖后腿,没有阅读兴趣,那完全可以从那些物理学家、化学家的故事开始,我想拉瓦锡的故事其精彩程度并不比一本莎士比亚逊色,而拉瓦锡的故事又可以是十八世纪欧洲历史的一个小小缩影……人的兴趣的扩展往往可以这样以点带面。
适合开课外书单的绝不限于语文课,任何课程都可以“
开
”课外书单(无意增负),以便让学生有更多的阅读选择。
只有当选择覆盖了兴趣,才能更有效的激发每个学生的求知兴趣和对阅读的内生需求。
5、提防诸如“读名著的孩子更有前途”这样的
论点
影响到真正的教育。
其实这个句式“××样的孩子更有前途”,省略部分可以填充的内容实在是太太太多了,我甚至可以说爱吃肉的孩子更有前途,如果可能,还可以附加一大堆的数据作为支撑。但这么做,对真正引导一个孩子走向所谓的“前途”之路并没有任何意义。可这就是这句话(这个句式)真正需要警惕的原因。
一个人要有“前途”,首先在于如何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每个孩子都是等待被发现的那颗小星星,如果我们今天看到“读名著的孩子更有前途”,就给孩子硬塞各类名著读物,明天看见那种孩子更有前途,又去做类似的事,而毫不考虑孩子本身的天性……那么,这么做并不比让孩子自由发展来的更好。
总结
如果读不进去世界名著,完全没有必要自我怀疑,或强迫自己阅读。
不读名著不爱读名著并不是文化的缺失,也不意味独立思考能力不强。如果因不爱读名著,产生纠结甚至羞耻感,那应该早点释怀,用其他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独立思考、审视世界就好,更美好的自己也许并不藏于文学当中。
这个道理就如同,我们都知道吃西兰花有很多好处,但是如果你实在觉得它难以下咽,那完全可以不吃,用其他喜欢的食物来弥补营养的摄取。因为,人的体验也是重要的。
条条道路通罗马,人们的成长需要寻找并发挥自己的优势,不断树立自信,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END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3NzIzMTY1Ng==&mid=2247487313&idx=2&sn=32da607067382eb01bfda3f1f9941eb9
大老李聊数学
“大老李聊数学”(喜马拉雅FM自媒体节目)粉丝公众号,不定期发布节目相关知识,讨论各类趣味数学问题。
最新文章
每周数论题(31)
关于圆珠金字塔谜题的小故事
每周一题:生成质数
初识廿巧板-兼谈创新
趣题研究:六边形网格的数字填充
口袋新玩具-来自Smart Games的迷你双面拼Reverso
每周数论题(30)
数学爱好者的节日-2024新府学马丁加德纳聚会半日记
小乐数学科普:丹尼斯·沙利文对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的新解读——译自HLF海德堡桂冠论坛博客
每周一题:切割魔方
知乎问题:勾股定理是定理还是定义?
小乐数学科普:GIMPS最新发现已知最大素数——2 ¹³⁶²⁷⁹⁸⁴¹ - 1(第52个梅森素数M136279841)
2024 马丁聚会第一天半日记
每周数论题(29)
连接游戏先驱Hex的前世今生-连接马丁加德纳和众多传奇人物(连载三)
每周一题:连续的平方
智玩天地电子杂志第25期首发
棋类游戏复杂度漫谈
连接游戏先驱Hex的前世今生-连接马丁加德纳和众多传奇人物(连载一)
每周数论题(28)
探测器列传:07.梅开二度
每周一题:数字三角形
小乐数学科普:数学纹身墨水方程——译自HLF海德堡桂冠论坛博客
AI 劝服术远超人类?“宇宙问号”真相揭晓|科技联播07
每周数论题(27)
小乐数学科普:为什么我们需要数学家来理解时空——《量子杂志》每周数学随笔
爱上青岛,爱玩桌游
每周一题:圈出顺序
小乐数学科普:世界各地的四个数学博物馆:从最古老到最新——译自美国数学会通讯
每周数论题(26)
小乐数学科普:【译文】陶哲轩博文——在泛代数领域的一个试点项目,旨在探索新的合作方式和使用机器辅助的方法?
每周一题:折再剪
小乐数学科普:数学家发现新形状用以解决数十年之久的几何问题——译自Quanta Magazine
每周数论题(25)
莘庄儿桌小组第44次活动后记
智玩天地电子杂志第24期首发
每周一题:达到目标数字
滚珠游戏:仅通过这样的操作能不能达到所有排列状态?
探测器列传:05.火星探测
大数:如何证明SSCG(3)>TREE(3)
每周数论题(24)
中国团队发现迄今最重反物质超核,AI游戏引擎劲爆问世 | 科技联播05
浅谈IQ Gears齿轮转转乐背后的设计
每周一题:切割正方形
探测器列传:04.否极泰来
每周数论题(23)
Joe Le Taxi -- 陈慧娴
间歇性禁食可能引发健康危机?暗物质探索再遇挑战|科技联播04
每周一题:骰子点数之差
“看不进去”世界名著是书的问题还是人的问题?世界名著需要祛魅吗?应该如何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