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三”
相传正月初三晚上是“老鼠娶亲”的日子,有的地区流传着“年初三,早上床,今晚老鼠娶新娘”的说法。这一天人们不仅不能打老鼠,还要在角落里撒上一些粮食,,称为“老鼠分钱”,以便让老鼠在结婚这天能够吃好,这表达了人们希望老鼠不要糟蹋家里的粮食的心愿,图个心安。同时,晚上也要早早关灯睡觉,以便给老鼠腾出“闹洞房”的时间。
正月初三,又被称为“大年初三”、“ 赤狗日”、“ 扔穷日”等,各地习俗不同,叫法也有差别。
正月初三的风俗
早睡迟起
“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睡到饱”。正如民谣所说,自除夕到初二期间,人们需要守夜,到了初三就告一段落。因为初三不宜外出或宴客,这一天人们可以安睡迟起,养足精神。
小年朝
烧门神纸
猪日
正月初三又称为“猪日”。自秦汉以来,传统的看法是正月初一日为鸡日,初二日为狗日,初三日为猪日,初四日为羊日,初五日为牛日,初六日为马日,初七日为人日。民间传说这是因为女娲创造万物生灵的时候,先造的六畜,后造的人,因此初一到初六都是六畜之日。因此正月初三这一天不杀猪,如果当日天气好,则当年的猪会长得膘肥体壮。
谷子生日
正月初三俗称“谷子的生日”,一直流传于民间,在这天家家户户会祈年,且禁食米饭,不然来年会影响谷物收成。不过这个习俗随着时代进步淡化许多。
除了习俗外,在正月初三这一天,民间也流传着一些禁忌——
正月初三也称为“赤狗日”。传说中“赤狗”是“熛怒之神”,遇到他的人一定会不吉利,故传统的大年初三为“凶日”,不宜外出,没有人走亲戚。南方、北方均有大年初三不拜年的传统,据说大年初三跟谁拜年,就会跟谁吵架。另外“赤”字有“赤贫”的意思,所以民间也不在这天宴客,认为会冲犯“赤狗”,带来贫穷。老一辈的居民,在这天足不出户,留在家中祭祀神明。
大年初三的饮食习俗每个地区会有一定的差别,不过也有相同的地方,比如合子,民间有俗语说: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初三的合子往家转。
合子是中华面食中的一种,它是一种薄皮的小馅饼,属于馅饼类,圆形,两层薄皮内只有一层馅,需用饼铛烙制。比较常见的是韭菜、茴香、鸡蛋,以韭菜+鸡蛋的组合最常见和最受欢迎。
另外还有菜包饭。“初三吃口菜包饭,合家欢聚庆团圆。”
每年的大年初三,家家户户都会备上一顿“菜包饭”,预示新的一年财源广进。
版权声明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在此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