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正月初九玉皇大帝的诞辰与祈福习俗

文摘   2025-02-05 00:00   四川  
奇怪的知识

“正月初九

明代《蠡海集》记载:“神明降诞,以义起者也”。玉帝生于正月初九日者,阳数始于一,而极于九,原始要终也。” 意思是 “一” 是阳数之首,九是阳数之极,所以被认为是玉皇大帝之生日,就是“天公日”。民间习俗来这天要举行盛大的祭天活动。多备清香花烛、斋碗,摆在天井巷口露天地方膜拜苍天,向天公祝寿,并且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平安健康。



古人以“九”代表天,依照明代《蠡海集》记载,农历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生日。在道教中,玉皇大帝被尊为“元始天尊”,被视为主宰宇宙的最高神祇。传说,在这一天,天上地下各路神仙都会隆重庆贺。据传言,玉皇大帝会在腊月二十五亲自降临下界,巡视各方情况,随后在正月初九诞辰日的下午返回天宫。每逢此日,道教宫观都会举行隆重的庆贺仪式。民间也会有组织地举行祭典以表庆贺。许多地区的民众斋戒沐浴,望空叩拜,以三牲、水果拜祭玉皇大帝,祈愿风调雨顺。此日待人处事要平和,路上遇见人,无论是否认识,都要互相问好,禁晒内衣或倒垃圾,避免冒犯“天神”。有些地方家中妇女要备清香花烛、斋碗,祈求天公赐福。因“九”与“酒”谐音,各家各户会备酒宴相聚。



天公信仰源于道教,南宋宁全真授、王契真纂的《上清灵宝大法》卷十《三界所治门》云:“昊天上帝,诸天之帝,仙真之王,圣真之主。掌万天升降之权,司群品生成之机。”南北朝时宗懔撰《荆楚岁时记》提到了正月一日,要有“爆竹”“桃板”“门神”等。在桃符、爆竹流行的过程中,道教承袭于远古的灶神信仰、玉皇大帝信仰以及体现“天地水”崇拜的“三官信仰”也在民间社会扎根。过年前的“送灶神”、过年后的正月初九“天公节”有着道教文化烙印,道教的玉皇大帝成为仪典中的主要祭拜对象。

古人认为九是最大的阳数,古人以天为阳,以地为阴,所以用“九”来代表天。据明代人王逵在所著的《蠡海集》记载:“神明降诞,以义起者也。玉帝生于正月初九日者,阳数始于一,而极于九,原始要终也。”明代人黄道周的《月令明义》也记载说:“正月初一日,天神地祇朝三清玉帝;初九日,玉皇大帝圣诞。”在古代人观念中,“天”是宇宙万物的主宰,也是万物生长化育的本源,所以不可不敬天畏命,顺天行道。而玉皇大帝是主宰天界最高的神,他代表着至高无上的“天”,也就是老百姓世代口中所称的“老天爷”。玉皇大帝是三界众仙之主,属于四御之一。道经记载其居昊天金阙弥罗天宫,主宰宇宙。每年腊月二十五,玉皇大帝降圣下界视察,根据众生道俗的善恶良莠来赏善罚恶。道观子夜举行道场迎接。正月初九下午回鸾天庭,道观再办盛大道场,民众进香观礼,影响扩至民间,形成庙会。如湖北鄂东“玉皇会”,泰山玉皇庙、山东昌邑等地也有相关庆祝活动。在台湾、福建等地,玉皇被称为“天公”。

民间有“人七地八天九”之说,正月初八是土地爷的生日,旧时人们都要在初八祭土地;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诞辰,人们都要在此日祭天。传说玉帝姓张名坚生于此日,故该日又称“天诞节”“天公生”。另一方面,“九”在部分人的眼中是一个“劫”和“槛”。以“十”为进位数中的每一个“九”都是“劫”和“槛”,因此能跨过即是“福”。民间因为有了这样的“忌讳”,所以就把农历新年的第一个“九”出让给最高和最有权威的“天公”以示“尊天长””,能跨首“劫”首“槛”,这是正月初九为“天公生”的缘由之一。在中国东南沿海尤其闽南,正月初九是盛行且隆重的传统节日。




正月初九习俗

“七不出,八不归,上九办事一大堆”,是说上九日这天办事,会受到玉皇大帝的福庇,办事不仅能办成,还会办得又多又利索。这一天不允许家中洗衣、倒垃圾等,避免冲撞了神灵。正月初九也是“安太岁”的日子,生肖犯太岁的人可以在这天去庙里上香,添香油祈求平安。因为“九”与“酒”同音,所以这天可以在家里摆酒席,大喝一场。


拜天公

农历正月初九,俗称“天公生”“玉皇会”,道教称此日为玉皇大帝诞辰。玉皇大帝主宰宇宙,被视为至高无上的天神,传言各路神仙会在这天为其隆重庆贺,其于诞辰日下午返回天宫。

普遍仪式:各地在正月初九这一天祭祀仪式颇为讲究。人们要举行隆重的祭祀庆典来庆贺玉皇大帝的生日,道观要举行盛大的祝寿仪式,诵经礼拜。许多地区的民众望空叩拜,以三牲、水果拜祭玉皇大帝,祈愿风调雨顺。此日待人处事要平和,路上遇见人,无论是否认识,都要互相问好,避免冒犯“天神”。有些地方家中妇女要备清香花烛、斋碗,摆在胡同、天井、巷口、露天的地方膜拜苍天,祈求天公赐福。因“九”与“酒”谐音,“九”不能离酒,各家各户会备酒宴相聚。

闽南地区:闽南春节有“初九天公生,十五上元暝”谚语。闽南人家家户户初八晚设案摆供,初九零时起烧香膜拜。在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庆祝时辰,三明市拜天公的时辰在初九的夜晚,而泉州市和南平市等的时辰则是在初八夜晚或初九早晨。一般在初八日,家家户户都要蒸龟粿。初九日,在厅堂上挂起一盏“天公灯”。上写“祈雨平安”及一个“心”字,表示一心诚敬,祈雨赐福。祭坛用“八仙桌”,下垫长凳或方椅圆椅,有的加垫金纸,以示太极界不着地之意,称之“顶桌”,俗称“天公坛”,也叫“三界桌”。四周用绣饰有吉祥图案的“桌裙”围之,桌上摆着三盏神灯,“五果”(柑、橘、苹果、香蕉、甘蔗),“六斋”(金针菜香菇木耳冬笋、菜心、豌豆)以及果盒(冬瓜糖蜜饯蓼花麻蓼、米蓼、糖花生、寸金枣)。同时设清茶3杯,以此敬奉天公。在顶桌后面另设一张下桌。排列“五牲”,红龟发粿等,是专为“天公”的随从准备的,茶、酒、花烛等与顶桌相同。时辰一到,全家大小都整肃衣冠,依辈分大小顺序手执点燃的香条,面向户外对天行三跪九叩之大礼,祈求天公赐福、添丁发财。小孩从祭坛下爬过去,俗称钻桌脚,意在保平安添福气。最后烧大寿金,也称“天公金”。富裕人家搭台演戏,例演正音京剧。开场有“跳脚关”,也称“跳加官”,即“加官进禄”、“天官赐福”、“招财进宝”,也有演高甲戏、歌仔戏;还有流动的木偶戏,专为居家祭神演出。此外,个别人家还有于正月初一日凌晨提前敬天公者。其他特殊情况者,有周岁做“度晬”、十六岁成年庆、结婚祝寿、新居落成等,结合谢天敬天公。

台湾地区:从初九午夜零时到凌晨四点举行祭天公仪式。正厅摆祭坛,八仙桌用长凳垫高为“顶桌”,供玉皇大帝神位,及五果六斋、扎红绳面线、清茶三杯。顶桌下“小桌”供随从诸神,摆五牲、红龟粿等。全家整肃衣冠,按长幼上香,行三跪九叩礼,烧金箔、放爆竹

豫北地区:人们有组织地举行祭典,高跷、秧歌、旱船等文娱会出动,民众上山拜庙、吃饺子、放鞭炮。祭拜前全家斋戒沐浴,禁晒女裤、内衣及倒垃圾,以示尊敬。



山东地区:在泰山极顶的玉皇庙,每逢正月初九玉皇生日,都要举行庙会。民间传说山东昌邑县白家营是玉皇张大帝的姥娘家,当地从正月初一到十四要举行隆重的“玉皇演驾”仪式。逢天旱祈得下雨的年份还要连续演驾三年,向玉皇报恩。



烧头香


正月初九为玉皇大帝诞辰,各地玉皇殿会举办祭祀活动。当天,民间不在家庭祭祀玉皇大帝,而是在正月初八午夜,从各方争赴玉皇殿,抢烧正月初九头炷香。初九日零时起,各殿举行祭典。殿内供品众多,香烟缭绕,法师、香客齐聚恭祝诞辰。祭典时,法师入殿,乐手就位,主祭、陪祭站定,插鼓鸣炮后上香、行三跪九拜之礼。法师念诵玉皇经,众人跟随上香、跪拜、献礼,法师恭读祝文。殿外鞭炮声中烧贡银,同时还有莆仙戏演出娱人娱神。福建壶公山凌云殿祭祀玉帝有独特的请斗与送斗习俗。泉州玄妙观是当地最大道观,奉祀玉皇大帝。初九拜天公仪式要点三柱香、烧“天公金”。信众酬神唱戏,各地巡境神也会被抬来拜谒。


七不出、八不归、上九办事一大堆


传说正月初九晚仙女下凡,青年男女聚于大树下唱欢乐吉祥的歌,邀玉皇大帝的小女儿七仙女降临,期望她高兴后让玉帝保佑人间顺遂。早年间就有“七不出,八不归,上九办事一大堆”的说法,意即正月初九“上九日”办事会受玉皇大帝庇护,能事半功倍,办得又多又快又好。时至今日,一些老年人仍会将难办之事放于初九办理,觉得这天办事效果佳,因有“老天爷”在上,谁也不敢虚伪刁难,大家通情达理,事情易成。


请春客
正月初九,农村习俗是请春客。春客,意即妇女。家庭主妇从年前忙到年后,自然是辛苦。这一天,讲礼数的家庭要将七大姑八大姨接到家里好酒好菜的招待一天,忙了旧年忙新年的家庭主妇,放下锅碗瓢勺,远离灶门锅台,一门心思地当一回客人。如果赶上有戏班子演出,这些平日里勤劳的家庭主妇,往往会用热烈的掌声表达她们对花鼓戏的喜爱之情。初九,俗称“上九日”,“九”是最大数,“上”有高、最之意,“九”前面还带“上”,这天请春客,表示了对妇女的尊重。

安太岁


正月初九还有“安太岁”的习俗。“安太岁”即当年生肖冲犯太岁的人祈求平安的方式。“安太岁”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犯太岁的人去庙里,写上自己的姓名、年岁,再添一点香油钱,委托庙方替自己供奉太岁即可。另一种是在家里,年初用家中平日盛米的米桶围上红纸片,上写“太岁星君到此”,之后再每日供奉。


三六九、往外走

农历正月初九,民间有“三六九,往外走”的习俗。旧时启程必先择吉日,山东各地以农历三、六、九为吉日,忌讳单日出门,但二、五、八诸日不宜离家宜门家,因此又曰:“二五八,好回家,”此俗至今仍通行于鲁西、鲁西南一带。







版权声明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在此鸣谢

新文化视界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