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微短剧领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作为新兴的数字文化内容形式,微短剧以其独特的魅力迅速吸引了广大观众的眼球,成为数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从市场规模、内容精品化、AIGC技术赋能、“微短剧+”跨界融合、商业模式创新、出海优势以及政策监管等七大方面,全面剖析2024年微短剧的发展特征。
2024年,微短剧领域展现出了显著的增长动力,其市场规模和影响力已得到显著提升。随着微短剧热度的持续上升,2024年其市场规模首次超过内地电影票房。据《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显示,2024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已达504.4亿元,同比增长34.90%;据国家电影局发布,2024年电影总票房达425.02亿元。根据德塔文电视剧数据库,2023年共有1059部长短视频平台微短剧上线,2024年1-8月长短视频平台(包括抖音、快手、腾讯视频、芒果TV、优酷、爱奇艺、哔哩哔哩)已有900部微短剧上线,预计2024年数量可达1350部,预计同比增长27.5%。在这一发展热潮下,微短剧相关企业注册量持续攀升,据企查查数据显示,微短剧相关企业注册数量2021年为1.8万家,2022年为1.9万家,2023年为2.3万家,2024年已突破8.3万家。多领域企业、明星及各大品牌纷纷入局,进一步扩大了行业市场、提升了行业影响力。用户规模方面,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5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6月,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达到5.76亿,占网民整体的52.4%,呈稳步增长态势。微短剧用户规模已超越网络外卖、网络文学、网约车和网络音频等多类基础数字服务,成为数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中国视听大数据(CVB)统计,截至2024年11月,已有《一梦枕星河》《我等海风拥抱你》《小年兽与捉妖师龙年篇》等30余部微短剧在全国省级卫视播出,收视规模超5亿户次,千万级别观众规模剧片占比48.3%;微短剧收视总时长占比是其播出时长占比的1.2倍,观众收视需求旺盛。艾瑞咨询报告显示,在2024年的微短剧市场里,40岁到59岁的用户占比高达37.3%,60岁以上的用户占比也有12.1%,收视人群向中老年人群体转移的现象也显示了微短剧庞大的受众群体及发展潜力。图1 2020-2027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及预测随着微短剧市场的竞争加剧和观众审美水平的提高,精品化制作已成为微短剧行业的主流趋势。越来越多的制作方开始注重提升剧集质量,追求高质量的制作和精良的后期制作。《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显示,随着行业体量持续提升、政策引导常态化,2024年,微短剧行业正迈入2.0时代,微短剧创作逐渐从视听“产品”向“作品”转变。在政策监管方面,广电总局从规范监管、引导扶持和生态建设三大维度着力推动微短剧实现高质量发展,为行业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在内容制作方面,数据显示,在微短剧发展之初,一部作品的成本仅为1-2万,后来提升到10万元;2023年,起步成本已升至20-30万元,高配作品制作成本高达150万元;2024年,S级微短剧的平均制作成本已经达到300万元。同时,广电总局也在鼓励优质微短剧大小屏同播。在广电总局有关推动优秀网络视听作品在大屏端播出的倡导下,数十部微短剧已成功登陆电视大屏,成绩亮眼。东方卫视与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共同推出全国首个日播微短剧展播带“品质东方·微剧场”,首播剧目《金猪玉叶》在首日即拿下电视台收视四网全域第一。湖南卫视的“730大芒剧场”是首个定位在黄金时段的短剧剧场,今年已经播出《大妈的世界贺岁篇》《你的岛屿已抵达》《别打扰我种田》《难寻》《那个重逢的夜晚》《鉴心》《折眉》等多部微短剧,曾拿下同时段播放市占率Top1。在热门IP改编方面,多部表现良好的微短剧都与此前完播的影剧综等IP有关。华策影视凭借热门言情长剧《去有风的地方》衍生的微短剧《我的归途有风》,在24年春节档期登陆抖音平台,几度跃居热榜,单集播放量突破千万,总专辑播放量更是达到了2亿次。此外鸣白影视与B站携手,计划推出微短剧《我是邮票李》,该剧聚焦于上海小人物的励志成长,而主角“邮票李”正是热门剧集《繁花》中的配角之一。长短内容的联动,正为微短剧的创作和播出注入新活力,推动新IP的孵化以及老IP的创新衍生。微短剧“短平快”追求快速迭代的特性和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使得行业对剧集内容产出效率诉求尤为显著,利用新技术工具实现降本增效以形成新质生产力对行业发展显得至关重要。2024年,市场上推出的“艺术创作AI工具”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无论是字节跳动推出的即梦AI,辅助创意和艺术创作;美图公司推出的“MOKI”AI短片创作工具,支持动画短片、网文短剧等多种视频内容生成;还是OpenAI公开的“Sora”产品,强调文本到视频的AI生成能力,这些工具都吸引了广大创作者的关注。2024年7月,快手星芒短剧推出的《山海奇镜之劈波斩浪》正式上线,共推出五集精彩剧情。这部微短剧由快手自主研发的视频生成大模型“可灵AI”提供深度技术支持,从剧本创作、分镜头设计,到最终的视频呈现,乃至配乐,均由AI工具一手打造,全网正片播放量已突破5200万次,引发众多话题与讨论,验证了“微短剧+AI”模式在市场上的突破性成长潜力。由博纳影业出品制作、抖音联合出品、抖音旗下即梦AI提供首席技术支持的《三星堆:未来启示录》上线一周播放量就高达2480万。AIGC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为微短剧产业注入全新活力。
“微短剧+”是指将微短剧与其他领域或行业相结合,形成新的应用场景、商业模式、经济业态,带动微短剧内容提质升级并赋能千行百业。2024年1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的通知》,提出围绕乡村全面振兴、中华文明起源和文化传承、中国力量等8个创作方向,2024年要创作播出100部“跟着微短剧去旅行”主题优秀微短剧,推动一批实体取景地跟随微短剧的热播“出圈”,营造跟着微短剧“打卡”的新风尚。截至12月,已有五批共计162部优秀微短剧作品入选国家广电总局“跟着微短剧去旅行”推荐目录,取景地涉及全国30余省份,成功赋能文旅发展。
2024年8月,第十三届中国国际新媒体短片节全国微短剧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深圳举办,研讨会设置“跟着微短剧来学法”创作计划发布环节,并发布了“跟着微短剧来学法”首批重点剧目片单,包括法院题材微短剧《百万彩礼宝贝》、检察题材微短剧《少年田野》和公安题材微短剧《机动组》等十几部作品。
此外,“微短剧+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也不失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一次生动探索。今年端午节期间,由光明网联手湖北宜昌推出了微短剧《子归子归》,该剧用现代视角,时隔两千多年与屈原“对话”,展现了古今共通的爱国主义精神与屈原的美政思想。“微短剧+”行动计划,让微短剧在更大范围赋能千行百业,持续延伸产业链。在商业模式方面,微短剧逐渐从用户付费模式(IAP)向广告免费模式(IAA)转变。IAP付费剧需要通过付费点播或会员订阅方式观看全部内容,此类剧集高度依赖商业化投流吸引用户观看付费。而IAA免费剧主要依靠广告或品牌定制进行盈利,用户可免费观看或通过广告解锁方式观看全部内容。2024年以来,随着投流成本的增加和用户付费意愿的降低,越来越多的平台开始尝试通过植入广告、品牌合作等方式来实现盈利,IAA模式逐渐被更多平台采纳,免费剧在市场中的占比不断提升。例如,一些微短剧会在剧情中巧妙地植入品牌元素,或者与品牌进行深度合作,推出定制化的短剧内容。此外,微短剧还与大屏领域进行了深度融合,通过OTT、IPTV等平台进行播出,进一步拓宽了商业模式的应用场景。
在分账模式方面,各大长视频平台,如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等,均采用了会员付费分账、广告CPM分账以及招商分账的模式。爱奇艺推出了全新的横屏短剧阶梯分账合作模式,优化基础分账单价与作品表现时长;腾讯视频升级了短剧分账规则,新增会员拉新激励和优秀作品激励计划;优酷则引入了拉新系数,S级短剧分账单价定为16元,A级为8元。这些平台会评估作品质量,然后根据有效播放量、会员付费收看和广告招商等数据来进行分账。这些新规不仅为创作者提供了更多选择和机会,也推动了短剧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从2023年下半年到2024年上半年,出海微短剧APP的内购收入实现了显著增长,市场大盘实现了爆发式增长。随着中文在线旗下枫叶互动于2022年8月率先上线海外微短剧平台ReelShort以来,国内网文头部厂商通过推出微短剧App的方式不断加快微短剧出海布局,相应激发了海外用户微短剧内容需求。ReelShort于2024年8月成为AppStore美国免费应用的总榜和娱乐榜的双榜第一,月收入达到1303万美元,以译制剧为主的海外微短剧平台Dramabox月收入接近1416万美元。据Sensor Tower数据显示,2023年3月至2024年2月,已有40多款微短剧应用试水海外市场,累计下载近5500万次,累计收入达1.7亿美元,充分展现了微短剧产业模式和中华文化的魅力。2022年8月到2024年6月期间,100余款短剧应用的内购收入总值达到2.52亿美元,海外短剧应用累计下载量达到1.48亿次。内容题材方面,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出海微短剧市场热播短剧多以霸总、复仇、言情等题材为主,提供“爽”感,并根据海外市场的观众审美与文化背景进行本土化调整;例如,欧美观众喜好狼人、吸血鬼等超自然题材,东南亚观众更偏爱苦情虐恋、豪门纷争等题材。微短剧海外市场正朝着提供优质核心故事元素和精神内核的方向发展。微短剧出海不仅为行业带来了新的增长机会点,也为全球用户提供了更多元化的内容选择,更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提供了新的平台和途径。
表3 中国部分微短剧企业出海情况
继2023年下半年迎来政策密集监管之后,2024年微短剧在合规化管理上更加具有针对性,针对微短剧的治理举措逐步完善。2024年4月23日,微短剧创作座谈会举行,进一步建立健全制度规范,营造微短剧高质量发展的环境。5月17日,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发文显示,针对微短剧收费存在费用高、不透明、诱导付费、维权困难等问题,国家广电总局有关部门开展专项治理。6月1日,《关于微短剧备案最新工作提示》正式实施生效,要求落实行业监管责任、属地管理责任、平台主体责任,对微短剧实行“分类分层审核”,强调未经审核且备案的微短剧不得上网传播,与此同时,一大批低俗有害的微短剧被下架处置。11月,广电总局网络视听司针对“霸总”微短剧和中老年题材微短剧发布管理提示,为这两大类占比较高的内容题材指明了发展方向。12月,广电总局网络视听司发布管理提示(加强微短剧片名审核),为及时纠正和扭转部分微短剧在片名上的跑偏倾向,管理提示就加强片名审核工作,分别在导向、体例和艺术上提出新要求。
在政策法规的引领下,以平台为单位的市场主体也在积极进行自查自纠。抖音、快手、微信平台分别发布公告,承担主体责任,规范微短剧内容生态。抖音和快手要求,2024年6月1日起上架的微短剧一律实行审核备案,无备案号的微短剧作品,禁止在平台经营推广。微信要求,从2024年5月27日起,制作成本低于30万元的微短剧需提交成本配置比例报告,经审核后获得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