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道”不同,是指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原则不同,所谓“理”相通,是指两张报表在揭示企业经营活动的本质上有相通之处。
利润表反映的是企业经营的成果与能力,现金流量表反映的是企业经营的质量,也就是通过现金流水平验证利润表的收入、利润的质量。企业的经营收入、经营利润只有转化为现金流,才能表明企业经营的质量高、能力强。
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看似由于编制原则不同而属于两条没有任何交集的平行线,其实不然,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从本质上都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二者有密不可分的内在关联性,而且正常情况下,二者的变动应该呈现正相关性。
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原则不同,前者是按照权责发生制编制,后者是按照收付实现制编制,所以这两张报表的科目或项目几乎没有直接交集,当然有一种例外情况,那就是假如企业的所有销售都采取现款交易方式,即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那么在按照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的同时,销售款也已经到账,这样出现在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与现金流量表中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完全相等。但这种情况在现在的商业信用社会极为罕见,只出现在一些街头零售的小店铺中。利润表由于权责发生制、收入费用配比等原则的要求,在反映企业盈利能力上更为科学、合理,所以我们通常说的利润、盈利等含义,都是站在利润表的角度讲的,而不是基于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是按照收付实现制编制的,通常情况下,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并不符合配比原则,所以无法准确计算企业的盈利。而现金流的优势在于反映企业的资金收支、结余情况,更便于分析企业的资金风险。虽然利润表与现金流量表之间“道”(编制规则)不同,但二者在某些“理”(道理)方面是相通的。利润表既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也反映经营的盈利能力,企业创造了多少收入、多少利润,企业经营的利润率是多少,都可以通过利润表中的数据计算出来。我们也可以这样看待现金流量表和利润表的关系,现金流量表实际上是按照收付实现制编制的经营的成果。我们通过现金流的收支、结余状况,可以对利润表呈现的经营成果、盈利质量进行验证。假如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都能够通过现金流量表中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收回,则表明企业销售收入的质量很高;假如利润表中净利润都能通过现金流量表中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收回,就表明企业经营获利的变现能力强,经营获利的质量高。我们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利润表与现金流量表之间的内在联系。第一,长期来看,企业的盈利状况决定了现金流的状况。假如企业短期内亏损,不挣钱,靠外部融资仍然能让现金流量表看起来很好,但时间一长,仅靠融资资金就难以维持生存。所以,一家健康的企业,必然是在经营获利的情况下,持续获得经营活动的现金流,才可以长久。第二,现金流量表的优劣可以验证利润表中营业收入与营业利润的质量高低。利润表反映的是企业获利的能力,而现金流量表反映企业获利的质量。假如一家企业的收入很高、利润很高,利润表显示的盈利能力很强,但是企业现金流量表的表现很差,企业创造的收入并没有及时转化为现金流入,就会出现账上利润很高,但企业并没有钱的状况,这就反映了企业的收入质量和盈利质量较差。这种情况有可能是应收账款周转速度慢,也可能是企业存在业绩造假导致的。所以现金流量表客观上起到验证企业利润表质量高低的作用。第三,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项目虽然没有直接一一对应,但是很多项目之间存在密切的勾稽关系。比如现金流量表中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此项目金额完全来自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利润表中的“营业成本”与现金流量表中的“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存在勾稽关系。现金流量表与利润表的项目之间存在很多复杂的勾稽关系,我们把部分主要的勾稽关系展示出来,如图所示。总而言之,虽然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编制规则不同,但是二者之间存在很强的关联性。从某一个时期看,二者呈现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可能并不一致,比如某一期间,企业的利润表很好,但现金流并不好,或者利润表很差而现金流很好,这种反差现象很可能在短期内出现,但是放到一个更长的时期看,比如三年、五年,二者通常会呈现较强的正相关性。也就是说,一家企业只要每年的经营情况良好,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和利润均表现良好,那么企业的现金流量表通常会呈现良好的表现;假如企业的营业收入持续下滑,净利润年年亏损,那么通常情况下,企业的现金流量表也会非常难看,净现金流量会出现负值,企业的现金流会持续紧张。假如企业长期利润表很好看,经营利润很高,增长很快,但是现金流量表每况愈下,现金流持续紧张,入不敷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要么是企业存在财务舞弊,要么是应收账款管理比较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