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的弃儿,名企的宠儿

教育   社会   2023-10-13 13:07   澳大利亚  
前两天有条新闻传得很火,说是有一名美国加州的钟姓华裔高中生,不仅学术成绩优异,高考接近满分,各种比赛得奖,而且年纪轻轻就发明了一款软件,创办了软件公司。
就是这样一个高材生,收到了美国十几家大学的拒信,其中还有一些并不算名校。
当然,他还是被德州大学录取了。在他参加完大学的入学见面会以后,他又收到了谷歌的录用通知。他考虑过后,决定去这家互联网名企上班,成为全职的软件工程师。
网上的讨论集中在“为何如此优秀,却被名校拒绝”这个问题,有人说可能是申请材料有缺陷,有人说这是“肯定性行动”对华裔的歧视,有人说这是加州缺钱,所以倾向于招收更多跨州学生(本地学生学费有很大优惠)。
我觉得,到底为什么这些名校不要他,我们可能已经无法知晓了。就像这位学霸的父亲所质疑的那样,美国大学的录取缺乏透明度,他们也不会愿意跟落选者一一解释原因。
我感兴趣的点,是在于他被谷歌录取这件事。请注意,他才18岁,只有高中学历,而入职谷歌是多少大学生、研究生梦寐以求的机会。
这样说来,谷歌用人似乎并不太看重学历。
而对绝大多数年轻人来说,他们之所以要辛辛苦苦追求高等学历,不就是为了未来找到一份“高等”工作?挤破了头要去上名校,不就是为了拿到一块名企的敲门砖?
但现在来看,高学历并非好工作的唯一条件,上名校并非入名企的唯一路径。
就像我上次介绍过的,澳洲税务局招公务员,也只要求高中学历。这当然更容易理解,因为公务员干的活无非是办文办会打电话搞数据,不需要什么专业知识。
而高中生就能入职谷歌这件事足以证明,就算某个职位需要专业知识,也并不一定要通过上大学来掌握。钟爸爸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说,儿子的编程技能都是自己从互联网上自学而来,现在年轻人的学习方法跟我们那一代已经非常不同。
长久以来,我们之所以心心念念要上大学,那是因为大学是专业知识的集中地,教授讲师们对知识拥有“学术霸权”,我们不去求教他们,就没有办法获取知识。
但是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一切,各种专业的资源可谓应有尽有,如果自学能力足够的话,根本不需要花大价钱去拜师学艺。
我明白上大学并不仅仅是求知这么简单,还包括生活的体验和人脉的建立。但是,如果我们上大学的主要目的依然是在人才市场脱颖而出,那如此强烈的高学历执念似乎也并非太有必要。
钟同学估计也想明白了这一点,所以就放弃了德州大学,转投了谷歌。请注意德州大学也不是什么烂学校,我查了下在全美排名第32。因此我忍不住会想——就算钟同学被加州理工、斯坦福录取,他最后是不是也会选择去谷歌?
从职业发展来看,个人觉得谷歌的工作经历要比常春藤的毕业证书有用许多,就像是签约华纳影业跟考取北京电影学院的区别。但是,如果钟爸爸的心态不是那么开放,如果他执意要坚守“唯有读书高”的优良传统的话,硬逼着儿子上完大学也说不定。
美剧《小谢尔顿》里有一集,讲到小天才谢尔顿想出来一个数据库的创新项目,投资人对这个项目很感兴趣,但要求谢尔顿必须全职工作才愿意投钱。谢尔顿跟父母说要退学搞项目,遭到父母的坚决反对,一定要他上完大学。
故事当然是虚构的,但现实中像这样被父母扼杀在萌芽中的乔布斯一定比比皆是。
有人会说,钟同学和谢尔顿都是牛娃,我们家的普娃只能老老实实上大学。但我并不是反对上大学,我也承认上大学会带来不同的机会,我反对的是对大学过于迷信,以至于耗费了另一条路径的机会成本。
说句不中听的话,普娃就算上了大学,也大概率依然是普男普女。早点接受现实,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荞爸的澳洲来信
小城市公务员佛系移民指南,转换角度探秘中澳人民的内心世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