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届【当代散文精选300篇】入围作品:风吹乌桕树II闫好丽

文化   2024-11-27 05:00   江西  

点击上图,查阅征稿通知


风吹乌桕树

闫好丽


中学语文课本选录的《西洲曲》中有“日暮伯劳飞,风吹乌桕树”,北方乡下的老师说,乌桕么,大约是皂荚树。皂荚树是豆科皂荚属落叶乔木,村头有好几棵,高大非常,并不适合种在人家门前。乌桕树到底是什么树呢?这个问题困扰我多年。数年前的冬日在上海黄浦江边散步才初次得见乌桕树,可惜叶已落尽,凭借植物科普公众号里所谓乌桕雪白的小果才识得,果真遥望如白梅点点。



乌桕是大戟科乌桕属木本植物,是我国特有的树种,因其身姿美丽,是常常入诗的。“落日啼乌桕,空林露寄生”(张祜《江西道中作三首》其三)“门前乌桕花,颇怪乌来频”(敖陶孙《送袁度挈家之任》),“醉中忘却来时路,借问行人家住处。只寻古庙那边行,更过溪南乌桕树”(辛弃疾《鹧鸪天》),“手种门前乌桕树,而今千尺苍苍”(辛弃疾《临江仙》),“乌桕阴中把酒杯,山园处处熟杨梅”(陆游《醉归》),“塘路东头乌桕林,偶携藤杖得幽寻”(陆游《东村》),可见唐宋时期的江浙、安徽、江西一代,田边、溪畔、村野路旁,乌桕树随处可见。


乌桕树的叶子和柿子树、枫树一样,经霜变红,且淡红、橙红、猩红、赭红、红紫、黄绿、青绿、橙黄交错,色彩繁复。文震亨《长物志》写乌桕,“秋晚,叶红可爱,较枫树耐久,茂林中有一株两株,不减石径寒山也”,晚秋茂林中一株两株乌桕,红赤不减枫林。宋诗讲究理趣,注重日常化书写,乌桕生长在水边村头,常出现于诗人笔端。“巾子峰头乌桕树,微霜未落已先红”(林逋《集水亭秋日偶书》),“今岁霜迟殊未寒,篱东乌桕叶才丹”(陆游《即事示儿辈》),“乌桕微丹菊渐开,天高风送雁声哀”(陆游《秋思》),“乌桕森疏照溪赤,寒鸦翩翻蔽天黑”(陆游《夜闻埭东卖酒鼓声哗甚》),“梧桐已逐晨霜尽,乌桕犹争夕照红”(陆游《晓晴肩舆至湖上》),“鹁姑声急雨方作,乌桕叶丹天已寒”(陆游《新黏竹隔作暖阁》),“乌桕平生老染工,错将铁皂当猩红”(杨万里《秋山》),“梧叶新黄柿叶红,更兼乌桕与丹枫。只言山色秋萧索,绣出西湖三四峰”(杨万里《秋山秋雨蚤作有叹》),不胜枚举。秋日遥看乌桕树,红的斑斓绚丽,诗人也被感动了。



乌桕树的果也好看。陆子章《豫章录》云:“饶信间桕树冬初叶落,结子放蜡,每颗作十字裂,一丛有数颗,望之若梅花初绽。”随着天气转寒,乌桕的叶子落尽,枝头蒴果由绿转黑,成熟后外壳脱裂掉落,露出内里的白色假种皮,三枚小果围凑,冬日天地肃杀,一树雪白的乌桕子颇能动人诗兴。元代诗人黄镇成《东阳道中》云“野碓喧春水,山桥枕浅沙。前村乌桕熟,疑是早梅花”,山间春水喧闹,山桥怡怡,风景秀美,前村的一树乌桕,让诗人误以为是早开的白梅花。明末清初施闰章《还至清湖即目》亦说“江郎山下野人家,漠漠朝烟出树斜。乌桕叶残垂白子,参差早拟是梅花”,江郎山在浙江江山市,写的亦是乌桕子绽开如梅花的情景。正如袁枚所言:“眼前欲说之语,往往被人先说。余冬月山行,见桕子离离,误认梅蕊,将欲赋诗,偶读江岷山太守诗云:‘偶看桕子梢头白,疑是江梅小著花。’杭堇浦诗云:‘千林乌桕都离壳,便作梅花一路看。’是此景被人说矣。”世间好言语,已被前人说尽,影响的焦虑困扰着一代代文人。


写乌桕树的诗以陆游为最,陆游是绍兴人,去岁深秋随师兄师姐夜游鲁镇,水边桥畔确乎时时可见乌桕树的身影。鲁迅在《好的故事》里写,“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浆,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梦幻似的水乡景致里,乌桕树最先浮现,鲁迅也是绍兴人。


那日大家坐乌篷船,真如周作人《乌篷船》所言,“在这种船里仿佛是在水面上坐,靠近田岸去时泥土便和你的眼鼻接近,而且遇着风浪,或者坐得少不小心,就会船底朝天,发生危险,但是也颇有趣味,是水乡的一种特色”,若抱着游山的态度,“看看四周物色,随处可见的山,岸旁的乌桕,河边的红蓼和白蘋,渔舍,各式各样的桥,困倦的时候睡在舱中拿出随笔来看或者冲一碗清茶喝”。我们的坐乌篷船自然没有这般兴致和时光,不过是景区里的游船,水势亦颇浩渺,短短一段旅程,用脚摇桨的船家悠然自得,我们两两组合,各一只船,河水触手可及,水波有漫过船沿的危险,是秋天,一年中最好的时节,各色树的叶子染就一幅绝美画卷,白鹭成群飞过水面,栖息树梢。


周作人在《两株树》里,将乌桕作为他最爱的树之一,另一种是白杨,概括曰,桕树的特色,一在叶,二在实,桕子可榨油制烛。知堂老人援引颇丰,补两条未及者。明人陆容《菽园杂记》卷十四“桕”云:



种桕必须接,否则不结子,结亦不多。冬月取桕子舂于水碓,候桕肉皆脱,然后筛出核,煎而为蜡。其核磨碎,入甑蒸软,压取清油,可燃灯,或和蜡浇烛,或杂桐油制伞。但不可食,食则令人吐泻,其渣名油饼,壅田甚肥。

高濂《遵生八笺·春时逸事》,“青精饭”条云:


用杨桐叶,并细叶冬青叶,遇寒食,采其叶染饭,色青而有光,食之资阳气,道家谓之青精干食饭。今俗以夹麦青草捣汁,和糯米粉作青粉团,乌桕叶染乌饭作糕,是此遗意。


乌桕树在诗人眼中红叶最值得书写,在农人心中或者乌桕子才最可珍贵,制作蜡烛,榨取清油,电灯发明以前,绝对的经济作物,陆游《赛神曲》之“乌桕烛明蜡不如,鲤鱼糁美出神厨”,写的正是乌桕子做的乌桕烛,虽然周氏也在文末感叹如今的乌桕子大约已没什么用处。《齐民要术》引《玄中记》云,“荆、扬有乌臼,其实如鸡头。迮之如胡麻子,其汁味如猪脂”,大约是荒年的救饥粮,陆容则说“但不可食,食则令人吐泻”,未知孰是,今人大约也不会一时兴起想要品尝乌桕子。《社戏》里双喜他们偷罗汉豆煮来吃,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怕挨骂,商量的办法是要八公公归还去年在岸边拾去的一枝枯桕树,八公公的枯桕树,定是做柴了罢。《遵生八笺》里的青粉团,大约就是现在江浙沪一带春暮人家常吃的青团,至于用乌桕叶染乌饭作糕,却不曾吃的,也是节令风物之一种。


鲁迅《风波》里因头发剪与否惹起的风波,背景在河边人家,乌桕树出现了六次之多,太阳收尽,靠河的乌桕树叶,干巴巴的才喘过气来,孩子们在乌桕树下赌玩石子,女人端出“乌黑的蒸干菜和松花黄的米饭”,树下吃饭,六斤害怕祖母的牢骚,手里捏着一把豆藏在乌桕树后,矮胖的赵七爷出场,七斤嫂吃完三碗饭偶然抬头透过乌桕叶看见了,赵七爷气焰过后,又转入乌桕树后,跨上独木桥,扬长而去。乌桕树若换成其他树似乎亦无不可,但都不如乌桕这般亲切,带着绍兴水乡的气质。


每一种植物,都有自己的命运,水边的乌桕树,背后也隐藏着中国文学的密码,代表着某种文学品味的变迁。



作者简介

闫好丽,女,河南洛阳人,复旦大学文学博士,国防科技大学军政基础教育学院人文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明清文学与文献,在《中国诗学》《明清文学与文献》《理论界》等发表论文多篇,在《书屋》《牡丹》等发表散文数篇,《艺术启蒙》专栏作者。

在本公众号发布的作品,【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刊出后不删稿,敬请作者前往关注并收阅!


征稿专栏(点击下方链接,查阅征稿通知)

第7届《中国当代散文精选》300篇征文大赛征稿通知

投稿邮箱:bhsx08@sina.com

截稿日期:2025年2月10日


第六届“长江杯”中国当代汉诗精选大赛暨首届“长江之声”诗歌朗诵征稿大赛

投稿邮箱:hrwxj06@sina.com

 ——感谢阅读——

(图来源网络,版权归原创所有,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国际诗歌网:http://www.gjsgxh.com



  学 术 顾 问:周  明    丁一    李洪华   冰耘    韩  英

  会         长:沈裕慎

  常务副会长: 吴  昉
  副  会   长:袁仲权    曹 平     潘颂德
  秘   书   长:戴三星    李   平 


  编委会成员:

  沈裕慎    戴三星    李    平    梁全义  


  国际诗歌网总编:丁红梅
  执行编辑:周嘉琪  
  法律顾问:戴    斌
  联系电话:010—56140133



 欢迎  投稿      


投稿邮箱:bhsx08@sina.com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国际诗歌网
欢迎投稿 小说、散文、诗歌、书画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