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届【当代散文精选300篇】入围作品:延续不断的家脉II陈春海

文化   2024-11-30 05:01   江西  

点击上图,查阅征稿通知


延续不断的家脉

陈春海


每当我翻到《史记》中“陈氏,周赐之姓,武王伐而封之”这段关于陈姓来历的记载时,这段闪光的文字深深地吸引着我的目光,跟随这段文字去寻找血脉的源头。


据家族传说,清朝乾隆时期,我的先辈是江南一带的名门望族,被朝廷官封江南巡抚之职。那时,家里子孙繁荣,九代同居,百犬同槽,鸣锣吃饭,敲梆喂狗。时逢乾隆派遣钦差大臣巡视江南,听说江南陈氏家族的繁荣和睦后,亲自去拜访,亲眼目睹到陈氏家族的繁荣和睦景象后,感慨万千。回朝后,将此事奏禀乾隆。



乾隆闻讯后,决定亲游江南,暗访陈家。当乾隆暗自来到陈家时,看见陈家大门上挂有一大匾,上书“天下第一家”,于是想进去看个究竟。发现陈家正如钦差大臣所言,长幼有序,敬老护幼。他将事先准备好的一百个包子一起扔给陈家喂养的一百条狗,可是每条狗只吃一个,只有一条狗多咬了一个,原因是有一条狗年迈体弱,不能出食,此狗咬一个给老狗后回来再吃。


乾隆回朝后,心中耿耿于怀,如此繁荣和睦,连狗都有次序,将来必然成为大清的心腹大患。于是设计陷害,找借口出兵征剿。由于先辈们抗衡不过官兵,被官兵追散,各逃四方。家族中一部分成员逃到贵州省一个偏僻的地方避难。


我家就是家族传说中到贵州省避难的成员之一。小时候,每次父亲给我们讲完这段跌宕起伏的故事后,告诉我们,清朝末期,朝廷昏庸腐败,国家积贫积弱,民不聊生,我的天祖父又带着家人从贵州省迁徙到了四川省盐源县。迁徙到盐源县后,先居小盐井,后至中柴沟,直到1958年全国成立 “人民公社”,才搬迁到盐井河蔡家坪村。父亲告诉我们,我们家虽迭经坎坷,几度迁徙,但仍能够屡挫屡奋,生生不息,主要是因为我们家世世代代传承着忠厚仁慈,安分守己,和睦邻里,勤俭立生,自强不息的优良家风。


我的祖父是个本本分分的农民,读书不多,但却能识文断字。一生忠厚淳朴,积善成德,四十多岁就开始吃斋念佛了。我的父亲是家里的长子,幼时读过几年的私塾,相当于现在的高小文化,但是父亲在私塾里学习特别勤奋,习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解放初期,文化人特别少,由于父亲读过私塾,写得一手好毛笔字,加上他的耿直、诚恳、耐劳,盐源县刚解放不久就被推荐到当时的盐海公社工作,生前从事过会计、财粮、秘书等工作,担任过管委会主任、副乡长等职。父亲做事认真负责,热心热肠,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当地群众非常敬重他。


我母亲是典型的勤劳、善良,乐于助人的农家妇女。左邻右舍生活中遇到困难,有求于母亲时,每次母亲都会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以解他们的应燃眉之需。因为母亲的乐善好施,赢得了许多人的尊重。


父亲特别重视对我们的家庭教育,小时候,父亲经常给我们讲《小时偷针,长大偷金》的故事:


古时候有一对夫妻,生了个独生儿子,可爱伶俐,宝贝得不得了。


有一次,一个卖货郎担的到他家村子里吆喝着卖线、卖绣花针。他看村子里的人都围着买,趁卖货郎担的不注意,顺手拿了一根绣花针,拿回家给了他娘,他娘居然对他表扬了一番。


这个孩子渐渐长大了,胆子也越来越大,开始偷村里人家的农作物,偷其它贵重东西,母亲知道后仍然没有制止。


终于有一天,他成了一名江洋大盗,偷了很多牛马和金银珠宝,被官府抓到了,由于偷的太多,要秋后问斩。临刑前,监斩官问他临死前还有什么要求,他说:“想再吃一次母亲的奶。”刚好他母亲在给他送行,于是就满足了他的要求。他母亲把奶头掏出来,他一口衔起,咬掉了母亲的乳头。他娘痛苦地问:“儿啊,你临死前为什么要咬掉妈妈的乳头?”他说:“我小时候偷人家的针,偷人家的东西,每回你都没有制止我,没有教育我。要是我第一次偷针时,你就教育我,制止我,甚至打我一顿,我就不会成为今天的江洋大盗,就不会被问斩了!”这位母亲由于伤心和疼痛过度,不久也离开了人世。


每次听父亲讲完这个故事时,让我懵懵懂懂地明白了一个道理,人要走正道,千万不要做偷鸡摸狗的事,否则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每次父亲讲完这个故事,都会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人活在世上,人品是关键,做人要清清白白,干干净净,堂堂正正,不是自己的千万不要去伸手。”后来,父亲这句朴实无奇的话,便成为我们家的家训。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这句话告诉人们一个道理:一个家族只有做到为人忠厚,饱读诗书、不断学习,这个的家族才能长久地绵延下去。也许父亲是受这句话的启发,父亲特别重视对我的文化传承。从我进学堂那天开始,父亲就特别注重我的书写,父亲经常对我说,学写字其实就是学做人,教育我要工工整整写好中国字,堂堂正正做有正能量的人。我上小学时,父亲就买回文房四宝,买回毛笔楷书字帖让我临习。我读小学的时代字帖很不好买,父亲好不容易才买到一本由现代人书写的《国际歌》歌词的楷书字帖。我读小学五年级时,父亲就拿出祖父留给他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古典名著,叫我有空时读,我从小学五年级起,便开始读中国古典名著了,为我后来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等到我上了初中,那时候书店里已经有欧、颜、柳、赵中学生楷书字帖了,于是,父亲便又从书店里买回中学生字帖,叫我临习。但是,初中时代为了考上中专学校,那时的试卷题量特别大,为了在规定时间内把考题做完、做正确,平时做题时只能草草书写,以提高自己的书写速度,我始终没有把字写好。


1987年我考入中等师范学校后,父亲把他珍藏已久的汉隶《曹全碑》墨迹册页字帖交到我手里,告诉我:“你现在是一个小文化人了,字是一个文化人的门面,你的字写得太差,到学校后好好临习一下,把字练好。”由于受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从读师范校开始,便养成了一有空就提笔临帖的习惯。



回想起父亲供我读书的那段日子,充满了艰辛与不易。父母共同养育了我们六兄妹,仅凭父亲微薄的工资,维持一大家子的开销,已是不易。但他仍始终坚定地支持我们读书,希望我们能成为有知识、有文化的人。在父母的培养下,虽然我的第一学历并不高,但我是我们这个家族中第一个有学历的人,是我们生产队第二个考上中专学校的。


中华民族是有着上下五千年悠久历史和文化积淀的民族,中华民族独具魅力的文化博大精深,这些博大精深的文化则是中华民族的文脉。一个家庭如果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脉,就会在自己的家脉上有了一缕美好的传承,这也许就是从小父亲就重视对我的家庭教育,让我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最主要的原因。


后来我成家立业,有了女儿,出于对父亲传承中华文脉意识的高度认同,打小我就教她熟读唐诗宋词和诸子百家经典著作,教她写字。女儿从小习文勤奋,唐诗、宋词皆能熟读成诵。长大后考上了大学,弥补了我没有真正接受过大学教育的遗憾。女儿的学历比我高,博览群书,文化底蕴比我深,在大学读书的四年时间里,创作出了集古典诗词、现代诗、散文和小说于一体的15余万字的文学作品,让我倍感欣慰。


我经常告诉女儿,我们家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忠厚仁慈,安分守己,和睦邻里,勤俭立生的家风是我们这个家庭的魂,你爷爷对中华文脉的重视则是我们家的脉,这两件安身立命的传家之宝,我们要一代一代地延续下去。


作者简介

陈春海:男,汉族,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人。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青少年文学艺术联合会委员,凉山州作家协会会员,凉山州书法家协会会员,盐源县作家协会副主席,盐源县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著有个人散文集《岁月沉香》,有多篇散文在《人民日报》《四川经济日报》《西南商报》《华西都市报》《成都日报》《国防时报》《凉山日报》《中国乡土文学》《凉山文学》等报刊杂志发表。

在本公众号发布的作品,【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刊出后不删稿,敬请作者前往关注并收阅!


征稿专栏(点击下方链接,查阅征稿通知)

第7届《中国当代散文精选》300篇征文大赛征稿通知

投稿邮箱:bhsx08@sina.com

截稿日期:2025年2月10日


第六届“长江杯”中国当代汉诗精选大赛暨首届“长江之声”诗歌朗诵征稿大赛

投稿邮箱:hrwxj06@sina.com

 ——感谢阅读——

(图来源网络,版权归原创所有,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国际诗歌网:http://www.gjsgxh.com



  学 术 顾 问:周  明    丁一    李洪华   冰耘    韩  英

  会         长:沈裕慎

  常务副会长: 吴  昉
  副  会   长:袁仲权    曹 平     潘颂德
  秘   书   长:戴三星    李   平 


  编委会成员:

  沈裕慎    戴三星    李    平    梁全义  


  国际诗歌网总编:丁红梅
  执行编辑:周嘉琪  
  法律顾问:戴    斌
  联系电话:010—56140133



 欢迎  投稿      


投稿邮箱:bhsx08@sina.com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国际诗歌网
欢迎投稿 小说、散文、诗歌、书画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