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患者必看:如何选购合适的矫形器具? | 罕见病365问​

学术   健康   2025-01-16 19:03   北京  

特别策划:疾病365问

医脉通携手各学科临床医生,解答疾病诊疗「十万个为什么」,为广大患友及家属提供就医指导。


万丽霞

本期作者   

金红芳

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康复科主任医师


李成娇 

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康复科主管治疗师

  本期要点   

1. 什么是矫形器??

2. 矫形器的分类有哪些?

3. SMA患者该如何选择适配的矫形器具?


▍导语


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是最常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之一,主要是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1突变导致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退行病变,以肌无力和肌萎缩为主要临床表现。

在SMA患者的病程中,常会出现一系列的肌肉骨骼问题,矫形器的选择在SMA患者的康复中是非常重要的。



▍什么是矫形器?


矫形器是指装配于人体四肢、躯干等部位的体外器具的总称,其目的是为了预防或矫正四肢、躯干的畸形或治疗骨关节及神经肌肉疾病并补偿其功能。


矫形器适用于许多不同的情况,包括骨折康复、脊柱畸形(如脊柱侧弯或脊柱裂)、关节问题(如膝关节炎或髋关节炎)、肌肉无力或损伤、神经系统疾病等。

它们可用于改善姿势、提供稳定性、增加运动范围或减轻疼痛,可以显著改善生活质量。矫形器的使用还可以提高个体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增强对自身能力的信心。



矫形器的分类有哪些?

按矫形器的装配部位分类:
1、上肢矫形器 
可分为肩肘腕手矫形器、肘腕手矫形器、腕手矫形器、手矫形器等。上肢矫形器主要为患侧肢体提供牵引力,控制异常活动,起到固定、支持、制动的作用,纠正畸形,支持部分瘫痪肢体完成精细动作和日常活动。其主要适用于消除上肢关节和腱鞘的炎症,上肢部分神经损伤恢复,促进骨折愈合等。

2、下肢矫形器 
可分为髋关节矫形器、膝关节矫形器、膝踝足矫形器、踝足矫形器、足矫形器等。下肢矫形器主要作用是支撑体重,减轻下肢负重;辅助或替代肢体功能,限制下肢关节不必要的活动;补偿下肢功能,维持下肢的稳定性改善站立和行走能力,预防和矫正畸形。

3、脊柱矫形器 
可分为颈部矫形器、胸腰骶部矫形器(TLSO)、腰骶部矫形器(LSO)等。脊柱矫形器的主要作用是固定和保护躯干,矫正脊柱的异常姿势;减轻躯干的局部疼痛,防止病部位受到进一步的损伤;支持已麻痹的肌肉,预防和纠正畸形;通过支持躯干、运动限制及对脊柱对线的再调整,达到矫正脊柱疾病的目的。


▍SMA患者该如何选择适配的矫形器具?

1、对于存在上肢远端关节挛缩的SMA患者,可考虑使用手部和腕部夹板将指间关节和腕关节维持在中立位,预防挛缩进展。


2、夜间使用踝足矫形器(ankle-foot orthoses, AFO)有助于延缓踝关节挛缩的进展、维持行走能力。因此,无论患者是否具有行走能力,都建议在不影响睡眠的情况下夜间佩戴 AFO,每周至少佩戴 5 次。

此外,为了避免患者长时间处于蛙式体位,夜间睡眠时,还可使用沙袋、成型枕、楔型垫以及定制的床垫来辅助体位摆放。


3、对于具有独立行走能力的 SMA 患者,不推荐行走时佩戴AFO,因为它会限制下肢肌肉在行走过程中的代偿作用、并影响踝策略,从而导致站立平衡和行走能力受到干扰。


4、对于逐渐丧失步行能力患者,可以尝试使用膝踝足矫形器(knee-ankle-foot orthoses, KAFO)或轮式助行器提供稳定性,以延长站立时间和辅助下的行走时间,但同时也应考虑到残存的肌肉力量、关节挛缩严重程度、残存的行走能力、患儿和家长的主动参与性、患儿智力受损程度以及肥胖程度等方面的影响。


5、对于可独立行走的患者来说,必要时可佩戴胸部支具辅助维持良好的坐姿,但行走时通常不建议佩戴,因为它可能影响行走时躯干的姿势代偿能力.


6、对于存在颈部和躯干肌力弱的患者来说,在坐位和辅助站立位时,还需要使用颈部支具辅助头控和胸部支具协助躯干支撑,以辅助维持良好的脊柱姿势,并提高移动中的安全性。胸部支具应依据患者的呼吸能力进行调整,例如在腹部位置开口,以避免限制呼吸运动。

医脉通亚健康养生俱乐部欢迎你

<加入社群、获得帮助、相互支持>


群内公益活动包括:专科医生答疑、营养师饮食指导、免费线上问诊,每日健康科普更新;

进群方式:扫码添加下方小助手,报疾病名称,小助手拉您进相应社群;


和医脉通一起守护健康,欢迎您的加入!


欢迎扫码进群

总结 
通过辅助器具的选择调整下肢的力线,改善患者的走路姿势,延缓疾病所带来的骨关节和肌肉的退化。


本期专家

金红芳医师




◇ 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康复科主任医师

◇ 擅长儿童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及脑性瘫痪、智力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等儿童发育与行为异常性疾病的诊断、康复评估、康复治疗。

◇ 现任中国康复医学会理事、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 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康复学组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 青海省康复医学会副秘书长、青海医学会物理康复分会副主任委员、青海省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本期专家

李成娇康复治疗师




◇ 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康复科主管治疗师,毕业于青海大学医学院康复治疗专业

◇ 擅长臂丛神经损伤、智力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脑性瘫痪及SMA患儿的作业治疗技术

您如果有健康相关疑问,可以随时咨询医脉通健康线上医生。点击下面小程序,获得医生解答!

问诊可覆盖疾病的整个康复过程,相当于身边有个贴心可靠的家庭医生。针对病情变化,你可多次提问,获得医生循证规范解答。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罕见病诊疗指南(2019年版)


往期文章

◇  频繁嗜睡?别忽视,这7种疾病可能是幕后黑手!

◇  他汀吃多了,增加痴呆风险?9年研究结果揭开真相!

◇  糖尿病前期的3个隐藏症状,发现一个也别忽视!逆转方法有4条

温馨提示:本文仅作为科普文章,具体诊疗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医脉通健康关爱中心
医脉通健康旗下患友关爱中心,联合医疗卫生健康领域从业人士,用专业、深度的文章启发公众,为广大患友及家属提供就医指导、心理干预、互动交流等帮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