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作者 李艳颖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天津市南开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主治医师
本期要点
1. 短效胰岛素常用的是普通人胰岛素
2. 预混胰岛素及类似物的种类
3. 目前临床常用的基础胰岛素的种类
胰岛素制剂已有百年历史,胰岛素制剂按来源可分为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因其纯度高、抗原性低而被广泛应用。
此外,根据起效时间和作用时间的长短,胰岛素又可分为短效、中效、长效及预混胰岛素。
短效胰岛素起效快,作用时间短,适合餐前注射;中效胰岛素起效较慢,作用时间适中;长效胰岛素则能持续稳定地降低血糖;预混胰岛素则结合了短效和中效胰岛素的特点,适合需要同时控制餐前和餐后血糖的患者。
▍短效胰岛素常用的是普通人胰岛素:注射后需等待30分钟才能进食,作用时间约6-8小时。
速效胰岛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赖脯胰岛素、门冬胰岛素、谷赖胰岛素,注射后吸收快,起效时间约10-15分钟。
短效胰岛素与速效胰岛素的异同比较:
速效胰岛素类似物明显快于短效胰岛素,适合餐前即刻注射,能够满足患者灵活饮食的需求。
与短效胰岛素相比,速效胰岛素在低血糖风险上也有所降低。普通胰岛素价格低廉,可以静脉用药,可以与葡萄糖溶液、生理盐水等搭配静脉输注。
▍预混胰岛素及类似物的种类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预混人胰岛素:
- 低预混(70/30剂型,如优泌林70/30):含30%短效和70%中效胰岛素。
- 中预混(50/50剂型,如诺和灵50R):含50%短效和50%中效胰岛素。
2. 预混胰岛素类似物:
- 低预混(75/25剂型,如赖脯胰岛素75/25):含25%速效和75%长效类似物。
- 中预混(50/50剂型,如赖脯胰岛素50R):含50%速效和50%长效类似物。
双胰岛素类似物(德谷门冬双胰岛素):含30%速效和70%长效。
几种预混胰岛素及类似物异同比较:
1.预混人胰岛素需在餐前30分钟注射,而类似物可在餐前即刻注射。
2.类似物具有更低的低血糖风险,且可在更靠近用餐时间注射,提升便利性。
3.类似物的药代动力学特性更接近生理胰岛素释放模式。
预混胰岛素及类似物均能同时提供基础和餐时胰岛素,适合食物摄入固定的患者;各有优势,临床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评估。
但因预混胰岛素及类似物所含的两种胰岛素组分比例固定,可能不能很好地覆盖全天的血糖,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不能很好地兼顾,尤其是当每日两次注射时,午餐后血糖往往不能达标。
预混胰岛素及类似物在注射前要摇匀,德谷门冬双胰岛素则无需摇匀。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人NPH胰岛素:传统的基础胰岛素,作用时间中等,需要每日注射1-2次,且低血糖风险相对较高。
2. 长效胰岛素类似物:
- 甘精胰岛素(U100或U300):长效作用,能够有效控制空腹血糖,相较于NPH,夜间低血糖的风险较低。
- 地特胰岛素:同样为长效胰岛素,具有较低的低血糖风险,适用于需要稳定血糖控制的患者。
- 德谷胰岛素:作用时间更长,低血糖风险更低,适合需要高剂量胰岛素的患者。
几种基础胰岛素比较:
1. 甘精胰岛素U300,相较于U100具有更低的夜间低血糖风险,但剂量需增加约10-14%以达到相同疗效。
2. 德谷胰岛素,在严重低血糖事件中的表现优于甘精胰岛素,适合低血糖高风险患者。
3. 人NPH胰岛素虽然价格较低,但在低血糖控制和舒适性方面不如长效类似物。
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因其更好的安全性与效果,通常被优先推荐给患者使用。
胰岛素制剂还有哪些新成员呢?胰岛素周制剂是一种新型的胰岛素治疗方案,旨在提供更简便且有效的血糖控制。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每周一次的制剂,如icodec和基础胰岛素Fc。
Icodec是一种每周注射一次的长效胰岛素,与传统的每日甘精胰岛素相比,显示出相似的疗效和安全性,包括低血糖风险。这种制剂的设计使得患者能够减少注射频率,从而提高依从性。
基础胰岛素Fc则结合了融合蛋白Fc与人免疫球蛋白G,具有更低的低血糖风险和相似的血糖控制效果。在早期试验中,它显示出优于德谷胰岛素的特点,适合于需要长期胰岛素治疗的患者。
这些周制剂不仅提高了患者的用药便利性,还可能在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胰岛素周制剂有望成为未来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口服胰岛素是一种正在开发的给药方式,旨在提高患者的便利性和依从性。目前,研究人员正在努力开发能够通过口服途径给药的胰岛素制剂,这些制剂需要具备保护胰岛素不被胃酸破坏的特性,以确保其在到达肠道后仍能保持活性。
医脉通糖尿病俱乐部欢迎你
<加入社群、获得帮助、相互支持>
群内公益活动包括:专科医生答疑、营养师饮食指导、免费线上问诊,每日健康科普更新;
进群方式:扫码添加下方小助手,报疾病名称,小助手拉您进相应社群;
和医脉通一起守护健康,欢迎您的加入!
欢迎扫码进群
与传统注射方式相比,口服胰岛素具有显著的优势,能够减少患者因注射带来的不便与不适。然而,这项技术面临一些挑战,包括如何在胃肠道环境中有效地吸收胰岛素,并确保其能够稳定到达血液循环。
目前,已有一些临床试验展示了口服胰岛素在血糖管理中的潜力,但这些研究仍处于早期阶段,尚需更大规模的试验来确认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如果成功,口服胰岛素将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从而改善生活质量。
本期专家
李艳颖医师
◇ 天津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
◇ 2007年毕业后在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天津市南开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工作至今,担任主治医师
◇ 擅长内分泌代谢病常见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肥胖,甲状腺疾病,痛风,血脂异常等
◇ 主持天津市科技局《面向糖尿病患病群体的立体多维度治疗专题科普宣传活动》
◇ 参与两项多中心临床药物观察项目
◇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二届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 天津市中医药学会第一届综合医院中医药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 天津市医疗健康学会全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 中医药健康科普分会首届委员
您如果有健康相关疑问,可以随时咨询医脉通健康线上医生。点击下面小程序,获得医生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