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15本书读懂自由美利坚!

文摘   2024-07-22 22:01   美国  



FUHSING BOOKS

这份书单,转自复兴书社,以政治史为经,以经济史、文化史为纬,兼采新文化史、跨国史等多种崭新视角,展现了美国从初生到成长为一个超级大国的历程。从帝国扩张到文化源流;从教育革新到商业巨变;从优绩主义神话到垮掉的一代;从在战壕里阅读的士兵,到公路旅行上的安迪·沃霍尔;从1890-1900的“关键十年”,到百余年的对外军事干涉史……力求多角度地呈现美国历史与社会的复杂纹理,希望这份书单能为你提供些许再次读懂美国助力。




01



👉世界著名的国际问题学者、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廷顿将“文明的冲突”视角由国际转向美国国内,论述了美国国民特性所受到的种种挑战,认为美国已面临何去何从的严重关头,若不大力捍卫和发扬盎格鲁一新教文化这一根本特性,国家就会有分化、衰落的危险。


从美国的国家利益出发,着力阐述了美国在21世纪初所处的国际形势以及美国在世界上应起的作用,认为“伊斯兰好斗分子”是美国现实的敌人,还会面对中国这个“可能的潜在敌人”。此书甫出,即在美国国内和国际社会引起广泛的争议与评论。



02


👉美国的历史不仅是政治性,也是经济性的。美国人以公民身份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以消费者的身份行使经济权利。自由市场代表着美国精神中的冒险、创新、不择手段、机会主义,它影响了美国的政治法律建设,又逐渐在种种社会运动中被法律和政策规制,它们彼此互动形成美国式资本主义,并塑造着多种物质文明和城乡景观风貌。



03


👉美国崛起为超级大国,是20世纪一个重要的全球性事件。它在危机与挑战的应对中蒸蒸日上,在平等与发展的平衡中渐进改良,又在风云变幻的国际舞台上强势扩张。面对自由竞争与政府干预、个人权利与社会责任、对内民主与对外霸权,以及特有的种族与移民问题,美国应如何解决,在数字经济和全球化的时代又将何去何从…… 


本书从美国所继承的丰富精神资源和19世纪给美国留下的问题与危机谈起,透过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影响美国的各种思潮,深入探讨美国的发展模式及其得失利弊,客观讲述美国百余年间走过的独特道路及其内在动因。



04


👉《光荣与梦想》作为经典传世图书,客观、精彩地记叙了美国从1932年罗斯福总统上台前后,到1972年尼克松总统任期内水门事件的四十年间美国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全景式画卷,体现出历史发展的波澜起伏。此外,本书也着重体现了报纸、广播作为当时主要大众传播手段,对美国政治、生活所起的作用,所造成的影响。自出版以来,不仅仅在美国,对于中国读者,尤其是在知识分子、记者有深远的影响、崇高的地位。



05


👉阿尔比恩(Albion),*早有记录的不列颠的名字。本书从民俗的角度切入,解答一个重大问题,即美国自由体系的决定因素到底是什么。作者认为,1629—1775年英国向北美的四波移民潮深刻地改变了北美大陆,带来了四种不同的不列颠民俗,并奠定了新世界不同地域文化的基础。这四种文化在英属北美扎下根基,*终成为英属北美自愿社会的基石。现今美国人口只有不到20%有英国祖先,但从文化意义上讲,大多数美国人都是阿尔比恩的种子,无论他们的祖先是谁。



06


👉本书完整记述了美国这个人类历史上最强大的帝国在崛起过程中的黑暗面。好莱坞知名导演奥利弗·斯通与历史学家彼得·库茨尼克携手,全面整理、分析了美国从威尔逊到特朗普这18任总统任内对外军事干涉的历史,展示了美国自踏上帝国与征服之路所犯下的种种错误。从血腥镇压菲律宾独立斗争开始,跨越两次世界大战,到持续多年的反恐战争,美国以保卫国家安全、消除潜在威胁、传播民主与自由等借口,在拉美、亚洲和中东等地区反复卷入冲突。



07


👉《美国的分裂:对多元文化社会的思考》追溯了美国历史上的三次移民高潮和它们在美国引起的排外主义浪潮,审视了一个又一个多族群国家的经验教训,指出美利坚民族的经典形象——种族、财富、宗教和国籍被“大熔炉”同化——正在被赞美差异和放弃同化的观念所取代。小阿瑟•M. 施莱辛格指出,多样性从一开始就是美国的标志,种族意识的高涨在一个因历史偏见而蒙羞的国家的确产生了许多积极的后果,但是种族狂热的兴起可能会危害社会团结,使美国社会分裂到危险的程度。



08


👉《美国人创建一个国家和一种社会》为读者提供了一份对美国过往历史引人深思的描述,追溯了美国社会何以呈现为她今天这种样式,发展到如今的政府形态。行文关注普通民众与特殊事件之间的相互作用,把对政治事件的讨论与其对社会及经济生活的影响紧密结合到一起,对起源和文化背景各异的所有美利坚民族、社会各阶层及他们的生活和经历做了详尽的描述。作者们富有想象力的分析,揭示了自1492年到2016年这500多年来塑造了和正在重新塑造美国社会的各种政治、社会、经济、技术和文化等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联。



09

¥


👉1890年的美国,正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红利吃尽、产能过剩、老牌列强林立、国内利益集团垄断……然而,这也正是美国崛起关键十年的开始。但与以往任何国家都不同,美国走上了一种新型帝国之路:它不直接掠夺海外领土,而是以强大的生产和贸易能力控制世界。用一句话归纳,美国作为一个国家是有边界的,作为帝国则是无边界的;这种帝国发展的逻辑不是通常理解的国家逻辑,而是无孔不入的资本逻辑。



10


👉罗斯巴德在1963年以米塞斯的商业周期理论为出发点,提供了关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那场影响全球的经济大萧条的解释,并轻易地推翻了传统的想法。 他认为,华尔街股市下跌之所以那么严重,并不是因为充满了掠夺本性的资本主义体系没有得到限制,而是因为政府始终通过扩张信贷导致通货膨胀的方法使繁荣人为地延续下去。股票市场持续下跌,实体经济直线下滑,并不是因为政府干预得太少,而恰恰是因为干预得太多了。 


他认为,20世纪20年代的时代精神就是让政府去计划、去干预、去安排、去刺激经济,30 年代更是如此。这是*次世界大战残留下来的思想,而胡佛总统正是因为在战争 中成功地执行了救济计划才获得了国际上的声誉,他也因此在整个20年代成为管理经济问题的高层官员,直到1929年他正式入主白宫。胡佛是一个天生的计划者、干预者、安排者和激励者。



11


👉美国真的是充满梦想的乐土吗?在鲜为人知的另一面,美国的弱势群体正暴露在巨大的风险之中。美国的黑帮臭名昭著,医保系统复杂而孱弱,医疗服务则充满浪费,贫富差距日益悬殊,因为绝望而自杀的人越来越多……


在本书中,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安格斯·迪顿将自身经历与经济学视角相结合,审视了美国的医保体系、养老金、收入分配等重要议题中的诸多不平等现象,讨论了压在美国百姓身上濒临失衡的权利与义务,以及美国政府对气候问题和大国责任的漠视与松懈,直言美国正在帮助富人掠夺穷人的财富。



12



👉这是一个关于绝望的死亡、病痛、成瘾、酗酒和自杀的故事,开创性地记述了资本主义的缺陷如何对美国工人阶级造成致命伤害。 安妮·凯斯和安格斯·迪顿发现,在25—40 岁年龄段的美国白人中,大约一半的死亡要归咎于自杀、酒精性肝病和药物过量使用;在40 岁左右的白人中,这些原因导致的死亡约占1/3;在50 岁出头的白人中,这一比例则为20% 左右。 这三大原因导致的死亡,被他们称为“绝望的死亡”。 


这不仅是一次公共健康危机,还是一场经济危机:美国工资增长缓慢,而医保费用负担沉重,工人阶级在经济上正面临越来越多的不安全感。美国的资本主义和民主制度已经不再服务于那些没有学士学位的人口……曾经让人生充满意义的支柱——一份好工作,一个稳定的家庭生活,以及在社会中的一席之地——已经统统崩塌。



13



👉提起美国,人们首先联想到的往往是曼哈顿光鲜亮丽的摩天大楼与硅谷引领潮流的前沿科技。这诚然是美国的写照,却并非全部。一位华尔街交易员出于对金融行业的愧疚,开始探索中心商务区以外的美国。在《美国底层》一书中,他用镜头和文字呈现出一个割裂而真实的美国社会图景,并对弥合阶层鸿沟做了有益的思考。


他意识到,他对比他的社交圈子里穷得多的众多美国人知之甚少。因此,在布朗克斯,他开始和人们攀谈,给他们拍照。他说自己遇到的情况并不像别人告诉他的那样,那里其实友好、温暖又美丽,并不空洞、危险而丑陋。就这样,他开始了长达24万公里、历时三年的穿越美国落后地域之旅。从缅因州的刘易斯顿到加利福尼亚州的贝克斯菲尔德,他走过城市和农村,黑人区和白人区,一路在许多地方停留。他将这段旅程写进了《美国底层》一书——一部深具同理心的作品。



14


当我们谈论不平等时,有两个问题无法回避:一是什么阻碍了穷人摆脱贫困,二是什么助力了富人维持富有。在阶层固化日益让人焦虑的今天,对后一个问题的探讨更为重要。为什么在我们的社会中,获得高薪职位的往往是来自富裕家庭的学生?是什么让他们顺利通过选拔?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劳伦·A.里韦拉深入美国起薪的行业——投行、咨询和律所,访谈上百位招聘官和求职者,详细考察了宣讲会、内部推荐、简历投递、面试和评议等招聘环节,通过丰富的案例,揭示出看似能力取向的选拔标准如何帮助精英阶层完成了优势地位的代际传递。除对选拔机制的分析外,书中披露的大量招聘内部知识,亦可作为普通人突破阶层天花板的行动指南。



15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房价跌至低谷。一部分房东借机在贫民区置产向穷人出租,把价格低廉的房子变成了一座金矿。租房的穷人中,有带着好几个孩子的单亲妈妈、毒瘾缠身但心地善良的男护理师、给房东干活抵租金的残障人士。他们与蛇虫鼠蚁比邻,水管常年堵塞,水电燃气说停就停;即便如此,一旦欠租,他们就会被扫地出门。随后房东再转手把房租给别人,如此周而复始……


房东、房客、政府部门、私人住房市场,究竟谁在获利?谁又该为贫穷负责?社会学家马修·德斯蒙德深入两个贫民区,采访三十多名房东,出入驱逐法庭上千次,翻阅无数档案资料,以八个贫困家庭的生活为线索,讲述了他们围绕居住与生存经历的争吵、挣扎与哀求,呈现出一幅美国底层社会的鲜活图景,从中探问穷者愈穷、富者愈富的根源。

⭕️学术匠正式开通运营“書將”公众号。“書將”公号将作为学术匠“新书荐读”栏目的补充,每天推荐6本哲社新书,纯公益、不商业,有需要的学人请关注!
⭕️微信公众号平台更改了推送规则,如果您不想错过“学术匠”的文章,请将我们设为"星标",这样每次最新文章才会第一时间推送到您的订阅列表里。方法:先点击页面左上角蓝色“学术匠”进入主页,再点主页右上角"...",然后选择"设为星标"

⭕️“学术匠”开设了学术和图书交流社群,有乐意分享和获取电子书等学术资源的学人可以在文末扫码入群,纯公益、不商业,因此也谢绝一切商业机构或相关个人营销与传播,谢谢配合。

往期书单推荐关注“学术匠”

1.书讯|三联“法兰西思想文化”丛书

2024-06-21

2.书讯|三联“法兰西思想文化”丛书

2024-06-21

3.书讯|在海外看中国,海外中国研究丛书全新来袭!

2024-06-17

4.书讯|译林社6月新书,抢先看!

2024-06-17

5.书讯|商务印书馆2024年60本口碑新书出炉

2024-06-14

学术匠
有锋芒的思想,无广告的阵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