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振宇|为什么我们很难想象未来世界真实的样子?

文摘   2025-01-02 14:31   美国  

导言
一年一度,又一个跨年。每逢跨年,有人欢喜有人忧,特别是对当代青年而言,跨一年、老一岁、焦一分,所以跨年喝点鸡汤,便是大补。于是“滋补大厨”罗振宇来啦!2015 年,得到App罗振宇开辟了跨年演讲业态,至今已整整十年。十年的滋补,对个体影响到底几何,不太清楚,但是这汤还是挺浓。中药嘛,见效慢,得长期看,但是门外排队的人还真不少……




  


学术匠

XUE SHU JIANG
第106期

 

  

感谢您抽出  · 来阅读此文





 

罗振宇

1973年1月出生于安徽省芜湖市,自媒体视频脱口秀《罗辑思维》主讲人,得到App创始人。罗振宇1994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获新闻学学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获新闻学博士学位。1997年至2000年,担任北京师范大学教师。2000年至2008年,担任中央电视台制片人。2008年至2011年,担任中央电视台《第一财经》栏目总策划。2012年底,创办《罗辑思维》脱口秀节目,半年内由一款互联网自媒体视频发展为互联网社群品牌。2014年6月,创办北京思维造物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12月,推出知识服务得到App,上线不到一年时间,总用户数超过550万人,日均活跃用户数超过45万人,成为知识付费App领军者之一。罗振宇开创每年岁末举办《时间的朋友》演讲,2016年深圳卫视直播23点时段收视率全国第一,总收视率全国第七。2017年开票两天内售罄,深圳卫视直播实时收视率全中国第四,优酷会员付费在线观看直播人数超过800万。2017年,担任江苏卫视知识类脱口秀节目《知识就是力量》主讲人、担任导师参加《奇葩说第四季》。2020年,罗振宇成为首位终身教育产业领军人角色。

 



为什么我们很难想象未来世界真实的样子?

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IsaacAsimov)提出过一个“电梯效应”理论,颇能说明这一问题。他设想,如果一位二百多年前的科幻作家看到20世纪纽约曼哈顿摩天大楼的照片,会怎么想?

这个作家可能会觉得,人住在这么高的楼里,上下楼会成为大难题。于是,他会假设每个楼层都发展出独立的经济体系,几层楼共享餐厅、理发店、健身房等资源。至于房价,他也许会想当然地认为,底层因为出行便利,价格肯定高于顶层。

然而,这些假设最终都与现实相去甚远。原因很简单:他没想到未来会发明电梯。电梯这一关键技术彻底改变了高楼的使用方式,也让他的所有想象变得荒谬。 

这正是我们难以准确预测未来的根本原因——最大的障碍并非细节的缺乏,而是对那些在我们视野范围之外的关键因素的忽视。

在策划这本书时,我们给每位受邀作者写了一封邀请信,其中提到一个问题:“在你关心的领域中,有哪些现在看起来微小、不起眼,但未来影响力会持续扩大的事物?”破解“电梯效应”的方法之一,正是关注那些在我们视野范围之外的变化,并追踪它们如何从细微的趋势演变为未来的关键驱动力。 

而现在,我可以很自豪地告诉你,邀请信中所说“现在看起来微小、不起眼,但未来影响力会持续扩大的事物”,我们收集到了49种。我们相信,这些来自不同领域的发现组合在一起,会拼凑出一幅较为完整的未来图景。

预测未来的真正意义在于突破个人视野的局限,从那些当下难以察觉的事物中找到能够改变未来的力量。在我们编辑整理之后,这幅未来图景会以这样的面貌展现出来: 

 

我们将未来的变化设定在一个以时间和观察主体为核心的坐标系上: 

横轴从左到右,表示时间维度,从这两三年“正在涌现”的趋势,一直到未来十年甚至更久“终将到来”的远景。

纵轴从上到下,表示预测事件相关的主体,上半部分是“与我有关”的人类世界,下半部分是“与它(世界)有关”的物理世界。

在坐标系里,49篇预测文章被分布在四个象限中,分别对应“未来的我会更好吗”“未来的世界会变糟吗”“哪些机会正在涌现”“现在的我该关注什么”四个部分。这不仅是对内容的分类整理,更是一个让你重新审视未来的观察工具。

我们先从远处看起。

第一,未来的我会更好吗?

在第一象限中,X轴和Y轴对应的分别是“终将到来”和“与我有关"。顾名思义,这个象限聚焦于那些将在未来深刻影响个体生活的长期变化,探索未来如何重塑我们的身份、教育、心智、价值观,甚至存在方式。

例如,哲学家刘擎提出“人类2.0会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存在”,预示着技术与人类的融合将彻底改变生命形态;媒体人徐达内预测“内容传播将会成为每个人的底层能力”,认为未来的人创作内容将会像开车一般稀松平常;科学家李铁夫则畅想“我们的精神世界或将与数字世界连接”,描绘出未来人类意识与数字世界共生的图景。这些预测将一幅关于个体未来的画卷徐徐展开。


第二,未来的世界会变糟吗?

这是许多人对未来的普遍担忧,也是这个象限希望回应的问题。在第四象限中,X轴和Y轴对应的分别是“终将到来”和“与它有关",重点关注那些对全球社会与科技产生深远影响的长期变化。

例如,薄世宁医生在“未来的药不像药,病人不像病人”中预测,核酸药物将降低用药频率,让患者摆脱繁琐的治疗过程,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生物学硕士、作家袁越在“疟疾、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有望彻底消失”中描绘了一种基因驱动技术的未来前景,这项技术或将每年挽救六十万疟疾患者的生命;投资人卫哲在“一周工作四天或将在十年内成为现实”中指出,快速发展的具身智能机器人有望承担大量人类劳动,使高强度工作模式成为历史,人们将过上一种更人性化的生活。

这些文章描绘的未来充满希望:技术突破和社会转型将助力世界变得更好,而不是更糟。然而,通往这一未来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我们需要正视其中潜藏的挑战与风险,才能真正把握改变的契机。

看完远景,我们再把目光投向近处。



第三,哪些机会正在涌现?

第三象限试图解答的问题是,在当下已经显现的趋势中,我们能看到哪些机会?这一象限中,X轴和Y轴对应的分别是“正在发生”和“与它有关”,关注那些正在发生,并对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产生深远影响的变化。

例如,城市研究专家黄汉城在“中国东西部发展会更加均衡”中提出,中国西部地区正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发展势头,未来人们在择业、定居时将拥有更多选择;政治学者施展在“‘逆全球化'并没有真的发生”中强调,尽管全球化的进程面临挑战,但各国间的经济联系依然紧密,中国有机会在这种复杂格局中找到新的增长点;能源领域咨询专家马一峰在“我们能生产出价廉物美的低碳商品”中表示,低碳商品将成为中国制造业新的竞争优势,为全球绿色转型带来巨大的市场潜力。

这些预测共同传递了一个信号:正在发生的趋势并非遥不可及,而是与普通人的选择和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是区域协调发展带来的就业机会、全球市场对中国科技的需求,还是社会转型中涌现的新行业与新角色,这些趋势都为个人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对于每一个普通人而言,抓住这些正在涌现的机会,也许就是参与未来的一种方式。 



第四,现在的我该关注什么?

这一象限对应的X轴和Y轴分别是“正在发生”和“与我有关”,聚焦于那些与个体内心和价值观密切相关的趋势。这些文章探索了教育、个人成长及生活意义的新方向,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当下,并为未来的自我定位提供启示。

例如,心理学家陈海贤在“‘做自己',是未来的出路”中指出,在社会愈加复杂和多元化的背景下,找到真正的自我、坚持内心的选择将成为个体发展的重要方向;文学教授严锋在“游戏素养让我们有更强的适应力”中表示,游戏不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一种能够培养解决问题和适应变化的能力的工具,它正在重塑人们对学习和成长的认知方式;社会学家孙立平在“闲下来,将成为对社会做贡献的一种形式”中强调,未来的创造力来源于无忧无虑的状态,而非单纯的勤劳。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让人们有可能从高强度的劳作中解脱出来,以更从容的心态进行真正的创造。

这些文章共同指向一个核心问题:在快速变化的时代里,我们如何重新定义自我的价值?它们提醒我们,个人的幸福感和创造力并非来自无休止的忙碌,而是源于对自我状态的理解与调整。通过关注这些正在涌现的趋势,我们可以找到与自己内心契合的生活方式,并在未来社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意义和位置。

未来从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一张由人类行动和选择编织而成的网。借助上述框架,我们不仅可以更清晰地理解未来的发展脉络,还能够找到自身在其中的位置,甚至主动参与塑造未来的进程。

我希望这本书能成为你探索未来的地图,陪伴你前往那些值得期待的远方。

罗振宇         

2024121日于北京

 

 

  

喜欢就关注我们吧!

这里是

有锋芒的思想,无广告的阵地

这里

有态度、有高度、有温度
这里还有
人文社科学者都关注的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1.年度书单|2024年100本精选好书,你值得拥有!

2024-12-31

2.前沿|2024年情绪经济消费人群洞察报告

2024-12-13

3.前沿|《2025技术趋势》报告正式出炉!

2024-12-17

4.锋芒|1个时代,2亿人的痛,终究还是来啦!

2024-12-30

5.锋芒|应试教育制造了一支无产阶层的乌合之众!

2024-12-06

学术匠
有锋芒的思想,无广告的阵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