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写了篇文章,关于房屋养老金制度的。
大意是国内房子越来越老,墙皮脱落,屋顶漏水,马路坑洼不平等越来愈常见,以后可能要给房子交养老金,该修修,好让房子能住久一点。
参考隔壁日本,日本一直要交这笔钱,每月都交,房子越老交的越多。
然后你们猜咋着?
一年后,房屋养老金真的来了。
1
8月23号,城建部副部长在会上提出,要研究建立房屋体检、房屋养老金、房屋保险这三项制度。
啥意思呢?
简单来说,房子跟人一样,都会老。
老了就会出现各种问题,常见的比如外墙脱落,电梯维修,小区设施老化,漏水漏电;
严重一点的,房屋开裂,摇晃,甚至沦为危房。
不仅自己住着不安全,也可能伤害到其他人。
比如之前惨烈的事故,长沙自建房坍塌,某某小区燃气泄漏爆炸。
所以为了保证房子安全,同时延长房子寿命,让我们能住久一点,要开始搞个房屋养老金制度。
所谓房屋体检,就跟人体检一样,定期检查,看房子有没安全隐患;
房屋保险,是给房子上保险,万一发生重大事故,要花大价钱维修时,有保险兜底;
房屋养老金,主要负责平时房屋体检,维修,小修小补的费用。
说白了,以后咱们的房子,不仅要有养老金,还要定期体检、买保险。
哎妈,是不是很熟悉?
有人吐槽说,我自己养老金都没着落,房子先有养老金了。
本来想靠房子养老,现在要给房子养老。
2
大伙最最关心的问题是:这笔钱,谁出?
目前来看,房屋养老金会分成两个账户:个人账户,公共账户。
个人账户的钱,就是我们买房时交的住宅维修基金,负责房子老化维修,日常维护;
公共账户的钱,不需要个人出钱,目前都是政府给,可能来自卖地收入、财政补贴、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等等,负责维修房子危及公共安全的部分。
维修基金,买过房的朋友都知道,买房时要交这一笔钱。
每个城市收费不同,像北京是1-6层住宅,100元/平;7层及以上住宅,200元/平。
如果住8楼,100平,维修基金得交2万块。
这笔钱由业委会或当地住房资金管理部门代管,平时房子哪坏了,物业要修,就从这里掏钱。
但掏钱也不是想拿就拿,要报备审核公示的。
比如北京公积金网站上,会定期公示这一笔钱修的啥,花了多少钱。
个人也能在公积金网上,或者北京公积金app,查到自己房子还剩多少钱。
但咋说呢,维修基金这笔钱还是不够透明,很多小区把它做成了糊涂账。
还剩多少钱?不清楚。钱怎么花没了,都花哪里去了?不清楚。
甚至有人从中抽油水,比如维修不合理的报高价,比如把钱挪去存定期,谎称存的活期,多出来的利息钱揣兜里。
以后搞房屋养老金的话,也许这一块能清晰起来。
3
然后公共账户,说是不用我们出钱的,由政府出钱。
具体怎么收费,目前没有任何官方消息,都是网上猜测。
猜测较多的是这两种:
但我有一个担忧就是,现在老小区越来越多,公共账户不是一笔小钱。
有数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全国房龄30年以上的房子接近20%,预计到2040年前后,有80%左右的房子会成为老小区。
像北京市区,老小区就蛮多的。
一般2000-2005年左右建的,小区较新,数量偏少;
1995-2000年的数量较多,小区偏旧;
1995年前的也有,这种就很旧了,外表一看就是老破小。
有一幅图统计了各城市,2000年以前老小区的数量:
可以看到,上海最夸张,老小区占比61%,排第一;
仅次的是北京,广州,济南,太原等,占比45-50%。
也难怪这次试点是从上海、北京等22个城市开始。
22个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京、苏州、成都、重庆、武汉、天津、青岛、长沙、郑州、西安、沈阳、合肥、福州、厦门、济南、宁波、无锡。
我就担心啊,老小区多,要花钱多,长期以往,公共账户会不会成为城市的一种负担?
到时候,成本会不会慢慢的,间接的,转移到我们身上?
怎么说呢,房子旧了,该修是要修的。
房子保养得好,我们住的舒服,同时房子更保值,更好卖。
但另一方面,难免会担心以后花钱要变多。
毕竟咱在房子上花的钱,也忒多了,房贷,维修基金,物业费,还有以后不知道会不会有房产税。。。
当个房奴,太不容易了。
或许以后租房代替购买,会成为一个新趋势?
ps:
还有4天,高收益储蓄险和便宜重疾险就要不卖了。
新产品要么收益率下降一个档次,要么保费大涨价。
现在买性价比更高,省下的钱去旅游,给孩子报班,干啥都好啊~
现在买最推荐产品——
养老金:龙抬头3.0(8月31日不卖)
增额寿:鑫玺越(8月31日不卖)
普通年金险:快享福(8.31日24点)
税优健康险:中荷岁岁享(8月31日23点不卖)
小孩重疾:小青龙3号(8.31日24点)
大人重疾:达尔文9号(8.31日24点不卖)、守卫者6号(8.31日24点)、i无忧易核保(8.31日24点不卖)
定寿:大麦旗舰版A款(8.31不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