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诠释》:鼎卦第五十
【周易经文】
鼎:元吉亨。
彖曰:鼎,象也。以木巽火,亨饪也。圣人亨以享上帝,而大亨以养圣贤。巽而耳目聪明,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是以元亨。
象曰:木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命。
初六:鼎颠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无咎。
象曰:鼎颠趾,未悖也;利出否,以从贵也。
九二:鼎有实,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
象曰:鼎有实,慎所之也;我仇有疾,终无尤也。
九三: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亏悔,终吉。
象曰:鼎耳革,失其义也。
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
象曰:覆公餗,信如何也。
六五:鼎黄耳金铉,利贞。
象曰:鼎黄耳,中以为实也。
上九:鼎玉铉,大吉,无不利。
象曰:玉铉在上,刚柔节也。
【解读诠释】
【50.1】
鼎:元吉亨。
【白话】
鼎卦:大为吉祥亨通。
【解读】
○鼎卦,下巽上离,火风鼎卦。《序卦传》:“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程颐曰:“鼎之为用,所以革物也,变腥而为熟,易坚而为柔,水火不可同处也,能使相合为用而不相害,是能革物也,鼎所以次革也。”元吉亨,即元吉元亨之省。
《杂卦传》“革,去故也;鼎,取新也。”革故鼎新,言旧王朝的没落,新王朝的诞生。革卦之后是鼎卦,鼎在古代被视为立国的重器,是政权的象征。
《周易》六十四卦之井、革、鼎、震四卦排列规律解读详见革卦解读。
【50.2】
彖曰:鼎,象也。以木巽火,亨饪也。圣人亨以享上帝,而大亨以养圣贤。巽而耳目聪明,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是以元亨。
【白话】
彖传说:鼎,法象。以巽木而入离火,有烹饪食物之象。圣人用鼎烹饪食物祭祀上帝,而用鼎大量烹饪食物以养圣贤。巽逊而耳目聪明,六五柔爻承进上行,得乎中道又与刚爻相应,因此大为亨通。
【解读】
鼎卦彖传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卦辞:
(一)释鼎卦卦名和鼎字:“鼎,象也。”
这个“象”是双关语,一是指鼎卦的六爻卦象组合象鼎,《乾凿度》谓“鼎象以器”也,一是指鼎器、鼎字与社会制度的演变密切相关。
按卦象,鼎卦下巽木,上离火,是木上有火,离为大腹,互体下乾金,鼎为金器(古以青铜为金),上兑为口为食,开口于上,烹饪食物之象。故“鼎,象也。”
从商代到周代,以方鼎为中心向以圆鼎为中心的演变,是《归藏》殷礼向《周易》周礼流变的具体体现。《论语·为政》引孔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归藏》以坤为首,坤为地,坤为纯阴卦,其数偶,“天圆地方”,坤六二“直,方,大”,故四足方鼎代表坤卦,坤为母,故商王母有方鼎陪葬(如司母戊鼎)。《周易》以乾为首,乾为天,“天圆地方”,纯阳卦,其数奇,故三足圆鼎代表乾卦。(详见《周易密钥》第1-23节“鼎,象也”兼释铉鼏[mì])
(二)以卦象释鼎之大用“元吉”:“以木巽火,亨饪也。圣人亨以享上帝,而大亨以养圣贤。”
鼎卦下巽木上离火,故曰“以木巽火”,亨饪即烹饪,亨,同“烹”字。鼎之烹饪食物,具有祭享天帝,和奉养圣贤两大功用,“元吉”不言而喻,故《彖传》省略之。
《周易正义》曰:
此明鼎用之美。亨饪所须,不出二种,一供祭祀,二当宾客。若祭祀则天神为大,宾客则圣贤为重,故举其重大,则轻小可知。享帝直言“亨”,养人则言“大亨”者,享帝尚质,特性(牲)而已,故直言“亨”。圣贤既多,养须饱饫[yù],故“亨”上加“大”字也。
亨、享、烹三字皆源自“亯”[xiǎng]字,《说文》:“亯,献也。从高省,曰象进孰物形。《孝经》曰:祭则鬼亯之。”
“亯”字的上部与“高”、“京”同,是古代殿宇的象形,“亯”字的上部为宗庙,下部的“曰”是台基。与鼎的演变相似,殷商甲骨文亯字,宗庙建在方台上,是祭地之所,《归藏》法坤也。西周的金文亯字,宗庙建在圆台上,是祭天之所,《周易》尊乾也。“亯”字兼有三义:烹煮食物曰“烹”,烹饪;献以祭神曰“享”,享献;祭祀可通于神明曰“亨”,亨通。
(三)以卦德、卦主释“元亨”:“巽而耳目聪明,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是以元亨。”
鼎卦的《彖传》很明确的提出鼎卦的位格是圣人。《说文》:“聖,通也。从耳呈声。”《风俗通》:“聖者,声也。闻声知情,故曰聖也。”鼎卦下巽上离,离为目为明,鼎卦初至五互体大坎为耳,故曰“巽而耳目聪明”。
鼎卦卦主为六五,下应九二,顺承上九,故曰“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是以元亨”。元亨,即卦辞“元吉亨”。
《周易正义》曰:
鼎之为器,且有二义:一有亨饪之用,二有物象之法,故《彖》曰“鼎,象也,明其有法象也”。《杂卦》曰“革去故”而“鼎取新”,明其亨饪有成新之用。此卦明圣人革命,示物法象,惟新其制,有“鼎”之义,“以木巽火”,有“鼎”之象,故名为《鼎》焉。变故成新,必须当理,故先元吉而后乃亨,故曰“鼎,元吉,亨”也。
李守力按:
由于《彖传》没有提到“吉”,先儒多以为卦辞“吉”字为衍文。卦辞“元吉亨”实为“元吉,元亨”之省。元吉为鼎之世间属性,元亨为鼎之群体神性。
【50.3】
象曰:木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命。
【白话】
象传说:木上有火,是鼎卦的象;君子效法鼎器之端正稳重,居于正位,固守天命。
【解读】
○王弼曰:凝者,严整之貌也。鼎者,取新成变者也。“革去故”而鼎成新。“正位”者,明尊卑之序也。“凝命”者,以成教命之严也。
李守力按:
鼎卦上离下巽,离为正位,巽为沉积(见《周易诠释》第5-3节:八卦的基本卦象与卦德),为命,故象曰“正位凝命”。
离为日,古代以日定向:日中在南,日出于东,日落于西;离为南,离为罗(离,帛书《易》作“罗”)。古代以司南或罗盘确定方位,《韩非子·有度篇》:“人主失端,东西易面而不自知,故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端,正也,故离为正位。
【50.4】
初六:鼎颠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无咎。
象曰:鼎颠趾,未悖也;利出否,以从贵也。
【白话】
初六:鼎足颠倒,适宜倾泻废物;纳妾为室主,因其生贤子,没有咎害。
象传说:鼎足颠倒,并未悖理;适宜倾泻废物而去故取新,又如妾因子贤而从贵。
【解读】
○鼎颠趾,利出否:
此为本爻之象。初六在下为趾,柔弱不正,否而轻贱,不胜鼎重,体巽为进退,故曰“鼎颠趾”。革卦之后,鼎卦之初,倒趾以出否,故象曰“未悖也”。否,指不洁之物。体巽为洁齐,故曰“出否”。
○得妾以其子,无咎:
出否则可以“去故取新”,故象曰“以从贵也”,兼释“得妾以其子”。初六不正,比二应四,二至四互乾,以巽应乾,故言“妾”。(大过九二互乾逆比巽初六,曰“老夫得其女妻”)子为九四,刚爻为实,故为贤子。《春秋》之义,母以子贵也,故“无咎”。
【50.5】
九二:鼎有实,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
象曰:鼎有实,慎所之也;我仇有疾,终无尤也。
【白话】
九二:鼎内有(新做)的熟食,同伴于我有疾患,我不可以接近,吉祥。
象传说:鼎内有(新做)的熟食,要警惕所去之处;同伴于我有疾患,最终没有过尤。
【解读】
○九二以刚居中,故曰“鼎有实”,象曰“鼎有实,慎所之也”,言二以上出为功、以下倾为败,兼释后句。“我仇[qiú]”指初六,初六“颠趾”,为否为贱,故曰“我仇有疾”。项安世曰:“二能守其实,以从(六五)黄耳之正应,使颠趾之人(初六)不得相近,则可免于覆实之尤矣。”故曰“不我能即,吉”,象曰“我仇有疾,终无尤也”。
【50.6】
九三: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亏悔,终吉。
象曰:鼎耳革,失其义也。
【白话】
九三:鼎耳发生变形,穿杠铉的鼎耳通路堵塞了,精美的雉膏不能食用;待到出现阴阳调和的霖雨,才可消除悔恨,最终吉祥。
象传说:鼎耳发生变形,是说九三有失虚中之宜。
【解读】
○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
初为鼎足,故曰“颠趾”;二三四为鼎腹,故二“鼎有实”(兼“金铉”),三“雉膏”、四“餗”,皆“实”也;五为鼎耳,上为“玉铉”。初曰“趾”,四亦曰“足”者,初应四故;三曰“鼎耳革”,三应上,五、上乃鼎耳、玉铉之位,耳、铉贯穿同位。
九三以刚居刚,敌应上九,故曰“鼎耳革”,上下敌比,困顿之极,故曰“其行塞”,凶馑之年也,故曰“雉膏不食”,象曰“鼎耳革,失其义也”,兼释后句。故九三动成坎雨,与上相应,故曰“方雨亏悔,终吉”。
马其昶曰:《白虎通》引《礼》云:“三谷不升,不备雉兔。”《谷梁传》亦云:“大侵之礼,君食不兼味。”夫岁凶不兼味可也,以雉膏不食之故,任鼎耳坏裂而不修,则失其义矣。……阳亢故不雨,悔则变阴成坎而雨。亏悔者,是遇灾修省之心,自亏损自悔咎也。
○《艺文类聚》引东汉崔骃[yīn]《仲山父鼎铭》:
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亏悔,终吉有福;足胜其任,公餗乃珍,于高思危,在满戒溢,可以永年,天之大律。
与九四不胜其任不同,九三得正是能胜任者,只是因为阳亢闭塞而有悔,如能虚中,居高思危,谦虚谨慎,则可永年。
崔骃祖父崔篆曾著《周易林》六十四篇,崔骃与父亲崔毅皆年十三通《诗》、《易》、《春秋》,博学有才,尽通古今训诂及百家之言。
【50.7】
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
象曰:覆公餗,信如何也。
【白话】
九四:鼎足断折,王公的美食倾覆,鼎身沾濡龌龊,有凶险。
象传说:王公的美食倾覆,如何值得信任呢?
【解读】
○鼎折足,覆公餗[sù],其形渥[wò]:
餗,美馔[zhuàn]也,鼎之实也。《释文》:“虞云八珍之具也。马云䭈也。郑云菜也。”李鼎祚曰:“餗者,雉膏之属。公者,四为诸侯,上公之位,故曰‘公餗’。”渥[wò],沾濡之貌也。
《系辞下传》引孔子曰:
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少而任重,鲜不及矣。《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言不胜其任也。
李守力按:
鼎卦六爻以上出为功、以下倾为败。四为近君大臣(位尊),居鼎腹最上而鼎实盈满(谋大),本应养贤于六五之君(任重),然被初六“颠趾”正应所系(仁智勇三德有亏:德薄、知小、力少)。九四稍一心动于初六,必致“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九四比五应初,互大过,“大过,颠也”,颠则倾覆。九四虽逆比六五,辜负君主之委任,故象曰“信如何也”。(言不胜其任也)九四体离反坎,坎为孚信。
鼎卦九四与初六爻际关系,与姤卦同。“覆公餗,其形渥,凶”如姤九四“包无鱼,起凶”。
○董仲舒《春秋繁露》:
以所任贤,谓之主尊国安;所任非其人,谓之主卑国危。万世必然,无所疑也。其在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夫鼎折足者,任非其人也;覆公餗者,国家倾也。是故任非其人而国家不倾者,自古至今,未尝闻也。
马王堆帛书《二厽子》:
·《易》曰:“鼎折(8下)足,復(覆)公莡(餗),亓(其)(刑-形)屋(渥),凶。”孔子曰:“此言下不勝任也。非亓(其)任也而任之,能毋折虖(乎)?下不用則城不守,師不戰,內乳(亂)(9上)反上,胃(謂)‘折足’;路(露)亓(其)國,[蕪亓(其)]地,五穜(種)不收,胃(謂)‘復(覆)公莡(餗)’;口養不至,飢餓不得食,謂‘(刑-形)屋(渥)’。”二厽(三)子問曰:“人君至於飢(9下)乎?”孔子曰:“昔者晉厲公路(露)亓(其)國,蕪亓(其)地,出田七月不歸,民反諸雲夢,無車而獨行,□[□□]□□武公[□](10上)☒焉,不得食亓(其)肉,此‘亓(其)(刑-形)屋(渥)’也。故曰‘德義無小,失宗無大’,此之胃(謂)也。”
大意:
鼎卦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孔子说:“这是讲下面的人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不是他所能担当得起的重任而让他去担当,能不受伤吗?臣下不效力,城池不能坚守,部队不能作战,内乱必然扩及君上,这就叫‘折足’。国都破败,田地荒芜,五谷不收,这就叫做‘覆公餗’。公粮欠收,(君主和贵族们)饥饿没有饭吃,这就叫‘形渥’。”二三子问道:“人君也会挨饿吗?”孔子说:“过去晋厉公(楚灵王),国都破败,田地荒芜,出外田猎达七个月之久不归;民众在云梦(乾溪)反叛他。晋厉公没有车子而徒步独行,……饥饿没有饭吃,更不用说吃上肉了,这就是‘其形渥’。所以说‘获得福祥不论人的地位有多卑下,失去宗庙不论人的地位有多高贵’(引逸《尚书·禽艾》“得玑无小,灭宗无大”),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三子》把九四爻辞分成上下三个层次,“折足”指下层官吏不能胜任,因此导致“覆公餗”,指经济基础的崩溃,最后导致天下大乱,君主没有车子坐也没有饭吃,即“其形渥”的窘态。晋厉公实为楚灵王之误,“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就是说的楚灵王,他是杀了侄儿楚郏[jiá]敖而自立。他即位的时候,是楚国与晋国平分霸权的时候;到后来失去王位,连立足之地也没有,到处挨饿,这些都是他亲手造成的。
楚灵王常年在外穷兵黩武,把治理国家抛到九霄云外,最终导致他的弟弟蔡公弃疾趁机把他的儿子全部杀掉,把他架空。这是九四(楚灵王)被初六(蔡公弃疾:初六有疾)暗害的象。《左传》引楚灵王说:“今吾使人于周,求鼎以为分,王其与我乎?”不修一国之德政,而妄图天子之九鼎,正是“知小而谋大,力少而任重”、“非其任也而任之,能毋折乎?”
【“其形渥”,还是“其刑剭”?】
渥,读[wò];剭,读[wū]。
今传本《周易》“其形渥”,源自王弼所传费直古文《易》,是最具权威的本子,东汉熹平石经《周易》作“其刑剭”,石经属于梁丘贺今文《易》,而西汉初帛书《易》作“其刑屋”。
虞翻曰:
兑为刑。渥,大刑也。鼎足折,则公餗覆。言不胜任。象入大过死,凶。故“鼎足折,覆公餗,其刑渥,凶”。
王弼曰:
渥,沾濡之貌也。既“覆公餗”,体为渥沾,知小谋大,不堪其任,受其至辱,灾及其身,故曰“其形渥,凶”也。
李富孙《易经异文释》:
晁氏《易》云:“九家、京、荀、虞、一行、陆希声作刑。京房、九家、一行、陆希声作剭。”薛云:“古文作渥。”九家《易》曰:“渥者,厚大,言罪重也。”……《司烜氏》“邦若屋诛”,郑注云:“剭诛,谓所杀不于市,而以适甸师氏。”《小司寇》疏云:“必于甸师者,甸师掌耕耨王耤,其场上多屋,就隠处刑之。”故郑云:“若三公倾覆王之美道,屋中刑之。”《汉书·叙传》云“底剭鼎臣”,服虔注引《司烜氏》及此爻辞,师古曰:“剭者,厚刑,谓重诛也。”
李守力谨按:
“其形渥”,汉易诸家多作“其刑剭”。“形”是后起字,汉代作“刑”,故帛书《易》、熹平石经作“刑”。帛书《老子》“长短之相刑”、“大象无刑”、“物刑之而器成之”等,通行本皆作“形”。
汉代“屋”可读渥,如《隶释》修尧庙碑“赫如屋赭”,即《诗经·邶风·简兮》“赫如渥赭”。故帛书《易》“其刑屋”读“其形渥”。
通行本《周易》中“刑”与“形”是严格区分的。“刑”字,如蒙卦初六“利用刑人,用说桎梏”,《豫·彖》“刑罚清而民服”,《丰·大象》“折狱致刑”,《旅·大象》“明慎用刑而不留狱”;“形”字,如《乾·彖》“品物流形”,《系辞传》“在天成象,在地成形”、“拟诸其形容”、“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所以鼎卦的“形”不读“刑”。《诗经》曰“渥赭”,曰“渥丹”,皆以颜貌言之,不与“刑”通。
帛书《二三子》孔子说:“口养不至,飢饿不得食,谓‘形渥’。”据此,“其形渥”没有“屋诛”之义,王弼如字解说是对的,“其形渥”的含义更广泛,最极端的情况就是“其刑剭”,故以“其形渥”为优。熹平石经《周易》作“其刑剭”(梁丘贺本,今文《易》),汉儒“其刑剭”之说可能是受了今文《易》和《周礼》“屋诛”一词的影响,王弼通行本“其形渥”源自费直古文《易》,更为接近本义。
我们不应忘记费直先师及其历代师祖,这个学派没有被授予高官厚禄,常期隐居民间达五百年之久,他们安贫乐道,为了四圣古文《周易》的传承,不知遭受了多少困苦和灾难。后来“刘向以中古文《易经》校施、孟、梁丘经,或脱去‘无咎’、‘悔亡’,唯费氏经与古文同。”这就是草根伟人的操守!中华民族历来有不求名利只求道的贤士,正是他们组成了我华夏民族的脊梁。
【50.8】
六五:鼎黄耳金铉,利贞。
象曰:鼎黄耳,中以为实也。
【白话】
六五:黄色鼎耳配置铜杠,适宜守持正固。
象传说:黄色鼎耳,是说柔中而能纳刚实之宜。
【解读】
○铉,读[xuàn],举鼎之器具,即鼎杠,铉从金,西周时金即是青铜,故铉为铜制鼎杠。《释文》:“马云:铉,扛鼎而举之也。”
○六五得中为黄,应于九二金铉,以柔纳刚,故曰“鼎黄耳金铉”。所纳刚正,故曰“利贞”也。所受贞固不妄,故象曰“鼎黄耳,中以为实也”。此君臣之贞,以治鼎事也。
○两周之际的鼎卦戈已有“鼎颠趾”“鼎黄耳”铭文,详见:
《周易密钥》第6-13节 从《归藏》鼎卦、鼎卦戈铭文看《周易》文本的形成。
【50.9】
上九:鼎玉铉,大吉,无不利。
象曰:玉铉在上,刚柔节也。
【白话】
上九:鼎器配着镶玉的鼎铉,大为吉祥,无所不利。
象传说:镶玉的鼎铉居于上,是说五、上刚柔相济。
【解读】
○上九玉铉,位居宗庙,圣洁之器,据比六五,象征圣贤辅佐明君,故曰“鼎玉铉,大吉,无不利”,象曰“玉铉在上,刚柔节也”,帛书《二三子》子曰“大人之贞也”。上九为鼎之大成,盖井与鼎,皆以上出为功故也。
楚简《五行》:“金声,善也;玉音,圣也。善,人道也;德,天道也。”(帛书《五行》同)
○马王堆帛书《二三子》:
·《易》曰:“鼎王(玉)(璧-鼏),大吉,(10下)無不利。”孔子曰:“鼎大矣!鼎之遷也,不自往,必入<人>舉之。大人之貞也。鼎之舉也,不以亓(其)止(趾),以☒(11上)☒賢以舉忌(己)也。眀(明)君立正(蒞政),賢輔(辟:弼)之,將何為而不利?故曰‘大吉’。”
大意:
《周易》鼎卦上九说:“鼎玉铉,大吉,无不利。”孔子说:“鼎的体量庞大啊!鼎在迁移时,不能自己移动,必须有人抬举它。这是大人的固守。鼎的抬举,不是靠自己的脚走路,而是靠贤人抬举自己。明智的君主治国理政,有贤人辅佐,他要干什么事能不顺利呢?所以说‘大吉’。”
李守力按:
上九玉铉,刚德为贤,六五明君尊而尚之,《彖传》所谓“柔进而上行”,是尚贤也。《易》有“尚贤”、“养贤”者多是六五顺承上九,大有、贲、大畜、颐、鼎是也。
廖名春将“鼎玉”释为鼎玉盖,非也。下文孔子明言“鼎之迁也,不自往,必人举之”,“鼎之举也”,可知是鼎铉。(详见《周易密钥》第1-23节“鼎,象也”兼释铉鼏)
【鼎卦总结】
卦辞“元吉亨”实为“元吉,元亨”之省。“鼎,象也”,是“以木巽火,亨饪也”,以观象言鼎之用,享帝尚质,故直言“亨”,养圣贤既多,故言“大亨”,故曰“元吉”,元吉为鼎之世间属性。“巽而耳目聪明,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此以卦德、卦主言鼎之德义,“是以元亨”,元亨为鼎之群体神性。
初为鼎足,故曰“颠趾”;二三四为鼎腹,故二“鼎有实”(兼“金铉”),三“雉膏”、四“餗”,皆“实”也;五为鼎耳,上为“玉铉”。初曰“趾”,四亦曰“足”者,初应四故;三曰“鼎耳革”,三应上,五、上乃鼎耳、玉铉之位,耳、铉贯穿同位。
《彖传》言“以木巽火……柔进而上行”,故鼎卦六爻以上出为功、以下倾为败的原则。初六比应二四而无咎,九二应五为吉,九三无应无比而终吉,九四应初致凶,六五应二得利贞,上九与六五刚柔接而“大吉,无不利”。
初六在下为趾,柔弱不正,否而轻贱,不胜鼎重,体巽为进退,故曰“鼎颠趾”。革卦之后,鼎卦之初,倒趾以出否,故象曰“未悖也”。象曰“以从贵也”,兼释“得妾以其子”。初六不正,比二应四,二至四互乾,以巽应乾,故言“妾”。子为九四,刚爻为实,故为贤子。《春秋》之义,母以子贵也,故“无咎”。
九二以刚居中,故曰“鼎有实”,象曰“鼎有实,慎所之也”,言二以上出为功、以下倾为败,兼释后句。“我仇”指初六,初六“颠趾”,为否为贱,故曰“我仇有疾”。项安世曰:“二能守其实,以从(六五)黄耳之正应,使颠趾之人(初六)不得相近,则可免于覆实之尤矣。”故曰“不我能即,吉”,象曰“我仇有疾,终无尤也”。
九三以刚居刚,敌应上九,故曰“鼎耳革”,上下敌比,困顿之极,故曰“其行塞”,凶馑之年也,故曰“雉膏不食”,象曰“鼎耳革,失其义也”。故九三动成坎雨,与上相应,故曰“方雨亏悔,终吉”。
四为近君大臣(位尊),居鼎腹最上而鼎实盈满(谋大),本应养贤于六五之君(任重),然被初六“颠趾”正应所系(仁智勇三德有亏:德薄、知小、力少)。九四稍一心动于初六,必致“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九四比五应初,互大过,“大过,颠也”,颠则倾覆。九四虽逆比六五,辜负君主之委任,故象曰“信如何也”。九四体离反坎,坎为孚信。
六五得中为黄,应于九二金铉,以柔纳刚,故曰“鼎黄耳金铉”。所纳刚正,故曰“利贞”也。所受贞固不妄,故象曰“鼎黄耳,中以为实也”。此君臣之贞,以治鼎事也。
上九玉铉,位居宗庙,圣洁之器,据比六五,象征圣贤辅佐明君,故曰“鼎玉铉,大吉,无不利”,象曰“玉铉在上,刚柔节也”,帛书《二三子》子曰“大人之贞也”。上九为鼎之大成,盖井与鼎,皆以上出为功故也。
马振彪曰:初言经权之道,兼而用之;二言洁己奉公,尤悔可寡;三言忧民忧国,慨济时艰;四言力不胜任,贻误国之诮[qiào];五为鼎之主,可成正位凝命之功;上言鼎道大成,节和国家,奉为重器。
【三个鼎卦卜筮案例】
1.汉·王充《论衡·卜筮》:
鲁将伐越,筮之,得“鼎折足”。子贡占之以为凶。何则?鼎而折足,行用足,故谓之凶。孔子占之以为吉,曰:“越人水居,行用舟不用足,故谓之吉。”鲁伐越,果克之。
大意:
鲁国在讨伐越国前,卜得鼎卦九四“鼎折足”。子贡认为有凶险。行走折足,所以凶。孔子却说,越人靠水而居,行走用船,不用脚,所以吉。后来,鲁国果然战胜了越国。
2.元·林坤《诚斋杂记》:
孔子使子贡,久而不来。命弟子占,遇《鼎》。皆言无足不来。颜回掩口而笑,子曰:回也哂,谓赐来乎?对曰:无足者,乘舟而至也。果然。
(黄寿祺案:薛据《孔子集语》引《吕氏春秋》,有此占。今本《吕氏春秋》无之。《北堂书钞》一百三十七引《韩诗外传》,文畧同。)
大意:
孔子安排子贡出访,很久了也没回来。孔子让弟子占了一卦,得鼎卦,大家都说无足不能来。颜回捂着嘴笑,孔子问:“颜回笑什么?是说子贡要回来吗?”颜回答道:“无足,可以乘船来嘛。”子贡果然乘船来到。
3.《旧唐书·李纲传》:
时左仆射杨素、苏威当朝用事,纲每固执所见,不与之同,由是二人深恶之。会遣大将军刘方诛讨林邑,杨素言于文帝曰:“林邑多珍宝,自非正人不可委。”因言纲可任,文帝以为行军司马。刘方承素之意,屈辱纲,几至于死。及军还,久不得调。后拜齐王府司马。未几,苏威复令纲诣南海应接林邑,久而不召。纲后自来奏事,威复言纲擅离所职,以之属吏。纲见善卜者,令筮之,遇《鼎》,因谓纲曰:“公易姓之后,方可得志而为卿辅。宜早退;不然,有折足之败也(注:鼎折足)。”寻会赦免,屏居于鄠。
大业末,贼帅何潘仁以纲为长史。义师至京城,纲来谒见。高祖大悦,授丞相府司录,封新昌县公,专掌选。高祖践祚,拜礼部尚书,兼太子詹事,典选如故。……贞观四年,拜太子少师。
大意:
当时,杨素、苏威当朝用事。李纲有自己的思想,不与他们相同。于是二人都厌恶他,想法子加害于他,乘着大将军刘方征讨林邑(今河南尉氏县)需要一名文员的机会,对文帝说:“林邑这个地方出珍宝,要李纲这样正直的人才可以去。”于是,文帝任命李纲为行军司马,跟随刘方去了林邑。到了林邑,刘方依照杨素的心意百般刁难李纲,多次欲置他于死地,打完仗还不许他回京城。李纲要亲自向文帝说明情况,苏威乘机抓住李纲擅离职守的把柄,在文帝面前诋毁李纲。就是在这样百事不顺心的时候,李纲找了卜筮专家,卜得鼎卦。卜者对他说:“李公必须改朝以后(注:革故鼎新),才得志而为辅政大臣(注:彖云大亨以养圣贤)。应当早点远离政治,不然会有折足的危险(注:鼎折足)。”李纲听了之后,也就辞官隐居于鄠县。
大业末年,贼帅何潘仁用李纲为长史。后来李渊的义军占领长安城,李纲也来拜见李渊。高祖很高兴,授了他丞相府司录,封新昌县公。专职掌控选拔人才。高祖当了皇帝后,又拜李纲为礼部尚书,兼太子詹事。仍然像过去那样典选人才。……太宗贞观四年,李纲被拜为李承乾的太子少师。
相 关 链 接
轻松学《易经》:学《易经》好比骑三轮车——《周易》的公理化体系
轻松学《易经》:论《周易》卦辞“元(N)亨(X)利(N)贞(Y)”范式
7月6日起 | 第十一期文化传统《周易基础教学班》线上开班,安排及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