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学《易经》:艮卦第五十二

文化   2024-10-14 06:01   陕西  


轻松学《易经》

《周易诠释》:艮卦第五十二



【周易经文】


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

彖曰:艮,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艮其止(背)”,止其所也。上下敌应,不相与也,是以“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也。

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初六:艮其趾,无咎;利永贞。

象曰:艮其趾,未失正也。

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随,其心不快。

象曰:不拯其随,未退听也。

九三:艮其限,列其夤,厉薰心。

象曰:艮其限,危薰心也。

六四:艮其身,无咎。

象曰:艮其身,止诸躬也。

六五:艮其辅,言有序,悔亡。

象曰:艮其辅,以中正也。

上九:敦艮,吉。

象曰:敦艮之吉,以厚终也。


【解读诠释】


【52.1】

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

【白话】

(艮卦:)止于后背,后背与自己的身体不相得,走进庭堂,后背不朝向自己也不接触外人,后背常保持静止而没有咎害。

【解读】

○艮卦,下艮上艮,艮为山为止。《序卦传》:“震者,动也。物不可以终动,止之,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杂卦传》:“震,起也。艮,止也。”

艮卦,楚简《周易》同,传本《归藏》作“狠”,帛书《易》、帛书《二三子》作“根”,帛书《衷》作“谨”,狠(很),文部匣纽,根、谨,文部见纽,皆音义相近而假借。

○“艮”字与卦辞连读,卦名同属于卦辞。古人行文以开头为题,故卦辞起首即卦名也。

高亨以为“卦名误脱”,非也。(详见履卦卦辞解读)

○《朱子语类》:

“艮其背”,只是言止也。人之四体皆能动,唯背不动,取止之义,止其所,则廓然而大公。

“艮其背,不获其身”,为静之止,“行其庭,不见其人”,为动之止。

“艮其背,不获其身”,曰不见有身也。“行其庭,不见其人”,曰不见有人也。

李守力按:

艮卦内艮外艮,内则“艮其背,不获其身”,艮为门阙,外则两门之间,中宫之庭,故曰“行其庭,不见其人”。

【释“艮”字】

艮,《说文》:“很也。从匕目。”匕,《说文》“从反人”即具艮其背之义。

段玉裁注:“很者,不听从也。一曰行难也,一曰止也,可兼三义。”

唐兰《殷墟文字记》:艮为见之变,见为前视,艮为回顾,见艮一声之转也。“艮其背”者,反顾其身,《彖传》引作“艮其止”,误也。(眼字从目艮声,实艮之孳乳字。)

《释名》曰:“艮,限也。”艮、限古通用。

限字金文

艮字古文,上部是一只夸张的大眼睛“目”,下部为侧立人身,眼睛注视着后背。《说文》艮“从匕目”之“匕”“从反人”本是侧立背向人形。

“限”字会意:人遇阜(高大土丘)难行而止。

从“限”字古文看“艮”字本义:艮为背,艮为无见,艮为止,反观其身。

从艮卦看“艮”字古文:艮卦三至上互大离为大目,下艮为背,大眼睛加后背,与艮字古文象形完全吻合。

王弼深得艮字本义,注艮卦卦辞曰:

艮其背,目无患也。……背者,无见之物也。无见则自然静止,静止而无见,则“不获其身”矣。“相背”者,虽近而不相见,故“行其庭,不见其人”也。


【52.2】

彖曰:艮,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艮其止(背)”,止其所也。上下敌应,不相与也,是以“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也。

【白话】

彖传说:艮是止的意思。该停止时就停止,该行动时就行动,动静都不会失去时机,其道因而广大明朗。“止于后背”,是停止于适宜之所。卦中六爻上下敌应,即不相应,所以说“后背与自己的身体不相得;走进庭堂,后背也看不见外人,没有咎害。”

【解读】

○艮,止也:

释卦名。艮为阳爻升至最上,已无所去处,故艮之卦德为止,犹如人遇山而止也。

○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

释卦德。《说卦传》:“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又说“终万物始万物者莫盛乎艮”。艮为终始,终则止,静也;始则行,动也。艮为止,为终始静动,止于动静之机,故曰“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

艮止之道,乃行止之止,非坎陷幽暗之困止,《连山》《易本命》艮纳丙,丙为火为日光,故曰“其道光明”。

震卦辞言“亨”,而艮卦辞不言“贞”。亨为神性,贞为理性。理性的固化,或得“贞吉”,或得“贞凶”,而艮止为天性之止,故“无咎”。

○“艮其止(背)”,止其所也:

释卦象。艮在先天八卦图位于西北,在后天八卦图位于东北,西北、东北皆是背部之位。艮卦重艮,艮为止,艮为背,故卦辞曰“艮其背”,帛书《易》作“根亓北”,《彖传》“艮其止”当作“艮其北(背)”。天文四方,左右前皆动,惟北辰不动,人身背亦如之,故“背”初文为“北”,隶书“北”与“止”形似,简帛漫漶,“北”或讹为“止”。“止其所也”,谓背乃人身静止之所在也。虞翻注《彖》曰:“谓两象各‘止其所’。‘艮其背(笔者注:背或为北)’,背也。两象相背(注:之象也),故‘不相与也’。”此释卦象。
○上下敌应,不相与也,是以“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也:
释爻象。艮德本为止,上下爻象又对峙,卦辞故曰“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艮无欲之卦,故“无咎”。

○《金刚经》云:“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艮卦内艮外艮,内则“艮其背,不获其身”,君子静则于其身无分别,是无我相;艮为门阙,外则两门之间,中宫之庭,“行其庭,不见其人”,君子动则于众人无分别,是无人相、无众生相。程颐言“不见其人”为“外物”,亦世界众生“一合相”也。《彖》曰:“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是不被时数所拘,无寿者相也,故曰“其道光明”。

【52.3】

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白话】

象传说:两山并立,是艮卦的象;君子由此领悟,谋划问题不应超出自己的职位。

【解读】

○六子八纯卦,两雷、两风、两水、两火、两泽皆有来往之理,唯两山并立不能往来,故曰“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论语·宪问》:“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此曾子(前505-前432)引用《艮·大象传》之文也。子思(前483年-前402年)《礼记·中庸》:“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此与《艮·大象传》义近。与《周易》卦辞“利贞”、《礼记·大学》“知止”皆是人文之固守。

而《彖传》“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乃是天性之止,故曰“其道光明”。


【52.4】

初六:艮其趾,无咎;利永贞。

象曰:艮其趾,未失正也。

【白话】

初六:止住脚趾,没有咎害;适宜永守正固。

象传说:止住脚趾,没有失去正道。

【解读】

○艮卦初至五取象人体。初爻最下,故曰“艮其趾”,居位不正,本自有咎,无应无比,初能处止,乃得“无咎”,象曰“艮其趾,未失正也”,止则不失其正,行则有咎,故诫曰“利永贞”。

彖辞“艮,止也”,天性也。初六之“贞”,理性也。

李光地案:《咸》、《艮》之象,所以差一位者,《咸》以四为心,故五为背而上为口。《艮》以三为心,故四为背而五为口。


【52.5】

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随,其心不快。

象曰:不拯其随,未退听也。

【白话】

六二:止住小腿肚子,不能上援我跟随的九三,所以心里不痛快。

象传说:不能上援我跟随的九三,因为九三不肯退步听从六二。

【解读】

○六二中正,大夫之位,能正己者也,故曰“艮其腓”,然以柔居柔,无力拯重刚九三之患,故曰“不拯其随,其心不快”,象曰“不拯其随,未退听也”,此言能随九三不能谦下据比六二也。

《御纂周易述义》:“六二中正能‘艮其腓’者,三有列夤薰心之忧,二质柔位,阴不能拯之,是以‘其心不快’也。此正己而不能正人者也。”

李守力按:

艮卦与咸卦,下卦皆艮,咸卦九三“执其随”、艮卦六二“不拯其随”,皆以九三为能随,六二为所随。

咸卦九三“执其随”,象曰“志在随人,所执下也”,言九三志在随从六二。

艮卦六二“不拯其随,其心不快”,是因六二不能拯救随主九三的震动不宁而心情不快。

艮为止,故不出其身,唯独六二要拯九三,六五言有序,皆有对外之义,何也?盖五二君臣,行政之主也。六爻《象传》,唯有六二省略“艮其”,寓意大夫任重不堪。


【52.6】

九三:艮其限,列其夤,厉薰心。

象曰:艮其限,危薰心也。

【白话】

九三:止住腰部,脊背撕裂,危险像烈火一样薰灼其心。

象传说:止住腰部,危险像烈火一样薰灼其心。

【解读】

○限:界也,指人上下体交界之腰部。马融:“限,要也。”要即腰。郑玄、荀爽、虞翻同。

列,通“裂”。

夤[yín]:马融云夹脊肉也虞翻云脊肉,王弼云当中脊之肉也。郑玄本作,徐邈音胤,荀爽作肾,帛书《易》作,楚简《周易》作胤(与徐同)。项安世曰:“夤字从肉,不从夕。”段玉裁《说文注》:“胂[shèn],夹脊肉也。按夕部,夤,敬惕也。艮九三字,当是上肉下寅,故郑本作,非叚夤敬字也。”

○艮卦初至五取象人体,上九敦艮居于身外,九三界乎四柔之中,故恰在人体之中腰,故曰“艮其限”。

九三下艮之终,时当止,以刚居刚,过刚不中,艮止而强行,动静失其时也。上互震动,为决躁,《说文》“震,劈歷振物者”,故曰“列”,互大坎为脊(九三上下分为限,左右分为脊),故曰“列其夤”。坎为险,故曰“厉”,坎为心疾,三至上互大离为火,故曰“厉薰心”。象曰“艮其限,危薰心也”。

九三爻言固守止于腰部之时,背部撕裂,于是“艮其背”的局面被打破,“艮其背”象征止于无欲,“列其夤”则象征欲河决口,欲壑难填,这是象征人的心志被欲望吞没,于是陷于烦恼之中。“厉薰心”即因“利欲熏心”而陷于危险困苦之中。

○《韩诗外传·卷二第七章》:

孔子曰:“口欲味,心欲佚[yì],教之以仁。心欲安,身欲劳,教之以恭。好辩论而畏惧,教之以勇。目好色,耳好声,教之以义。”《易》曰:“艮其限,列其,厉薰心。”《诗》曰:“吁嗟[xū jiē]女兮,无与士耽。”皆防邪禁佚,调和心志。

大意为:

孔子说:“对嘴里垂涎美味,心里想着逸乐的人要用仁德进行教育;对心里想着安闲,身体却忙碌不止的人,要用恭敬进行教育;对喜欢与人辩论,但遇事畏缩的人,要用勇敢进行教育;对眼睛看女色,耳朵好听音乐的人,要用正义进行教育。”《周易》说:“止住腰部,撕裂脊背,危险,心疼如焚。”《诗经》说:“哎呀那些女子呀,不要与男子过分沉迷于爱情呀。”这都是防止淫邪、禁止放逸,使人的心志调和的忠告。

“艮其限”、孔子之言与《诗经》三者之间互训,更加明确了“艮其限,列其夤,厉薰心”的含义。黄庭坚《赠别李次翁》诗:“利欲熏心,随人翕张。”“利欲熏心”一词当源自艮卦九三爻辞。


【52.7】

六四:艮其身,无咎。

象曰:艮其身,止诸躬也。

【白话】

六四:止住身躯,没有咎害。

象传说:艮其身,是说止住其身躯。

【解读】

○六四以柔居柔,时止而止,故曰“艮其身,无咎”,象曰“艮其身,止诸躬也”,四爻诸侯之位,不能为天下之止,能止于其身躯而已。

查慎行《周易玩辞集解》引唐凝庵曰:“三分上下为两截,四通上下为一体,三以刚居刚而心危,四以柔居柔而身安。”

“艮其身”,帛书《易》作“根亓”,楚简《周易》作“艮丌躳”。躳为本字,躬为俗字。《说文》:“呂,脊骨也。象形。”故“艮其身”是指躯干,不含头部。


【52.8】

六五:艮其辅,言有序,悔亡。

象曰:艮其辅,以中正也。

【白话】

六五:管住面颊(嘴巴),做到言而有序,悔恨消失。

象传说:管住面颊(嘴巴),因为得乎中正。

【解读】

○六五人体之上,为首为君,主卦之主,互颐(颐卦《大象传》“君子以慎言语”),故曰“艮其辅,言有序”,居位不当,本自有悔,得中而正,故曰“悔亡”,象曰“艮其辅,以中正也”。与初六《象传》“未失正也”之正,都是义理之正。

○帛书《二三子》曰:

·《卦》曰:“根亓(艮其輔),言有序。”孔[子]曰:“慎言也。吉凶之至也,必皆於言語。擇(釋)善而言(34上)[不]善,擇(釋)利而言害,寒(塞)人之美,陽(揚)人之過,可胃(謂)无德,亓(其)凶亦宜矣。君子慮之內,發之口,言義不言不34下)[義],言利不言害,塞人之亞(惡),陽(揚)人之美,可胃(謂)‘有序’矣。”

大意:

艮卦六五说:“艮其辅,言有序。”孔子说:“这是说谨慎说话。吉凶的来临,都是因为言语。抛弃善良而说不善之言,抛弃利益而说有害之语,掩盖他人的美德,宣扬他人的过错,可以说是没有德行,其凶险是该得的。君子思虑于心中,发之于口,说该说的,不说不该说的,说有利的,不说有害的,掩盖他人的过错,宣扬他人的美德,可以说是‘有序’了。”

【艮卦六五“中正”辨析】

朱熹曰:“正”字羡文,叶韵可见。

《周易玩辞》引姚小彭曰:《小象》上下文,叶韵当作“正中”。

屈万里曰:正字韵不叶于前后文,以中、躬、终为韵。

李守力按:朱熹、屈万里所言可商。按《艮·小象传》文:

艮其趾,未失正也。(正:耕部韵,章声纽)

不拯其随,未退听也。(听:耕部韵,透声纽)

艮其限,危薰心也。(心:侵部韵,心声纽)

艮其身,止诸躬也。(躬:冬部韵,见声纽)

艮其辅,以中正也。(正:耕部韵,章声纽)(中:冬部韵,端声纽)

敦艮之吉,以厚终也。(终:冬部韵,章声纽)

故六五《象》“正”不一定是羡文,一者六句《象传》引卦辞后都是四个字,格式齐整,二者用“正”亦谐韵,首句“未失正也”即是。

六五守中,不当位不应言正。孔颖达《正义》曰:“‘以中正’者,位虽不正,以居得其中,故不失其正”。程颐曰:“五之所善者,中也。‘艮其辅’,谓止于中也,言以得中为正,止之于辅,使不失中,乃得正也。”

《周易》贵中,中胜于正,坤六五中而不正,然孔子亦言“正”,是中可统乎正也:

坤卦《文言》:六五“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


【52.9】

上九:敦艮,吉。

象曰:敦艮之吉,以厚终也。

【白话】

上九:敦厚而止,吉祥。

象传说:敦艮而吉祥,是说敦厚于最终。

【解读】

○上九以刚居柔,居艮卦之终,在重艮厚土之上,敌应九三,拯治九三之厉,故曰“敦艮,吉”。艮卦初至五止于一身之部位,而艮卦上九超越一身,取艮卦万物终始之象,故象曰“敦艮之吉,以厚终也”,此初六“利永贞”之实现。

王申子曰:上则以刚居柔,是能止也。处卦之外,是知止也。故居艮之终,止其上也,此所谓至善之止,且居重艮之上,厚之至也,是以重厚之德,得其所止而安焉者也,故吉。

○翁方纲曰:敦临、敦复、敦艮,皆上爻也,凡上爻自井鼎外吉者少矣,惟艮在上体者,蒙蛊贲大畜颐剥损艮八卦皆吉,圣人贵静而戒动也。

李守力按:《连山易》以上卦为贞,艮在上体的蒙蛊贲大畜颐剥损艮八卦皆吉,此《周易》继承《连山易》者也。

【艮卦震卦之卦主、主爻】

震之卦主在初九,雷之起也,故“震来虩虩,后笑言哑哑”;艮之卦主在上九,止之终也,故能“敦艮”,止于至善。震之九四互坎、艮,失其震动之义,坎为泥,故“震遂泥”;艮之九三互震、坎,失其艮止之义,震则裂,坎为心疾,故“列其夤,厉薰心”。


【艮卦总结】


艮卦内艮外艮,内则“艮其背,不获其身”,君子静则于其身无分别,是无我相;艮为门阙,外则两门之间,中宫之庭,“行其庭,不见其人”,君子动则于众人无分别,是无人相、无众生相。程颐言“不见其人”为“外物”,亦世界众生“一合相”也。《彖》曰:“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是不被时数所拘,无寿者相也,故曰“其道光明”。

卦辞、彖传之艮止为天性之止,故不言“贞”;而《大象传》与六爻为理性之止,故初六言“利永贞”。

艮卦初至五取象人体,九三界乎四柔之中,故恰在人体之中腰,故曰“艮其限”(兼夤、心),初六为趾,六二为腓,六四为身躯,六五为辅,上九敦艮居于身外。

初六最下,故曰“艮其趾”,居位不正,本自有咎,无应无比,初能处止,乃得“无咎”,象曰“艮其趾,未失正也”,止则不失其正,行则有咎,故诫曰“利永贞”。彖辞“艮,止也”,天性也。初六之“贞”,理性也。

六二中正,大夫之位,能正己者也,故曰“艮其腓”,然以柔居柔,无力拯重刚九三之患,故曰“不拯其随,其心不快”,象曰“不拯其随,未退听也”,此言能随九三不能谦下据比六二也。六爻《象传》,唯有六二省略“艮其”,寓意大夫任重不堪。

九三界乎四柔之中,恰在腰部,故曰“艮其限”。九三下艮之终,时当止,以刚居刚,过刚不中,又强行,动静失其时也。上互震动,为决躁,《说文》“震,劈歷振物者”,互大坎为脊,故曰“列其夤”。坎为险,坎为心疾,三至上互大离为火,故曰“厉薰心”。象曰“艮其限,危薰心也”。

六四以柔居柔,时止而止,故曰“艮其身,无咎”,象曰“艮其身,止诸躬也”,四爻诸侯之位,不能为天下之止,能止于其身躯而已。

六五为首为君,主卦之主,互颐(颐卦《大象传》“君子以慎言语”),故曰“艮其辅,言有序”,居位不当,本自有悔,得中而正,故曰“悔亡”,象曰“艮其辅,以中正也”。与初六《象传》“未失正也”首尾呼应,皆义理之正。

上九以刚居柔,居艮卦之终,在重艮厚土之上,敌应九三,拯治九三之厉,故曰“敦艮,吉”。艮卦初至五止于一身之部位,而艮卦上九超越一身,取艮卦万物终始之象,故象曰“敦艮之吉,以厚终也”,此初六“利永贞”之实现。

【论艮卦的“精白”之道】

帛书《二三子》曰:

·《卦》曰:“根亓北(艮其背),不獲亓(其)身;行亓廷(其庭),不見亓(其)人。”孔子曰:“‘根亓北(艮其背)’者,言任事也。‘不獲亓(其)身者,精白[敬宫](33上)[者]也。敬宮任事,身[不]得者鮮矣。亓(其)占曰:‘能精能白,必爲上客;能白能精,必爲古正。’以精白長眾者,難得也,33下)故曰‘行亓廷(其庭),不見亓(其)人’。”

大意:

艮卦卦辞说:“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孔子说:“‘艮其背’,是说身体担任事务。‘不获其身’,是说为了心灵达到精微洁白,而敬修其心。敬修其心而担任事务,身体不得益的极少。占辞说:‘能精能白,必做上宾;能白能精,必做官长。’用修养达到精微洁白的人才领导大众,是很难得的,所以说‘行其庭,不见其人’。”

这是讲艮卦有“精白”之德,精与白义近。“其占曰:能精能白,必为上客;能白能精,必为古正”,似《归藏》占辞。帛书《二三子》开篇阐述龙之德,两次提到“精白”,一次提到“精”:

曰:“龍大矣!商之馴德也,曰稱身□□□易□和,爵之曰君子。戒事敬命,精白柔和而不諱賢,爵之曰夫子。或大或小,亓(其)方一也,至周□也,而名之曰君子。兼(谦),‘黃常(裳)’近之也;尊威精白堅強,行之不可撓也,‘不習’近之矣。”

·《卦》曰:“見羣龍无首,吉。”孔子曰:“龍神威而精,處□□而上通亓(其)德。‘无首’[者,]。‘見羣龍无首’者,[□]□君子□見君子之吉也。”

精,刚健纯粹,偏于任事与戒事;白,洁白柔和,偏于敬命、敬宫。

敬宫、敬命,管子曰“敬舍”,宫、命、舍,指身体,精神、心灵所居之宫、舍也。

《管子·内业》曰:

凡物之精,比则为生。下生五谷,上为列星。流于天地之间,谓之鬼神;藏于胸中,谓之圣人。能正能静,然后能定。定心在中,耳目聪明,四肢坚固,可以为精舍。精也者,气之精者也。敬除其舍,精将自来,精想思之,宁念冶之,严容畏敬,精将自定……定心在中,万物得度。

精白,往往与威相连,“尊威精白坚强”,与坤卦六二“不习”义近,因为“坤至柔而动也刚”。

“龙神威而精处”,帛书《衷》曰:“群龙无首,文而圣也。川(坤)六柔相从顺,文之至也”。

这里阐述“精白”与坤卦六二、乾卦用九的关系。乾用九,即六爻全变,乾之坤也,坤为文,故帛书《衷》云“文之圣”、“文之至”。这就是“无欲则刚”的道理。

帛书《黄帝四经·经法·论》曰:“强生威,威生惠,惠生正,正生静。静则平,平则宁,宁则素,素则精,精则神。至神之极,见知不惑。帝王者,执此道也。”

“强生威,威生惠,惠生正,正生静”,这是由乾到坤的递进,即乾之坤也。

“静则平,平则宁,宁则素,素则精,精则神”,这是由坤到乾的递进,即“坤至柔而动也刚”。

精白,体之性也;强威,相之用也。精白,内之圣也;强威,外之王也。

帛书《黄帝四经·道原》给“精”下了一个定义:“故唯圣人能察无刑(形),能听无声。知虚之实,后能大虚。乃通天地之精,通同而无间,周袭而不盈。服此道者,是胃(谓)能精。”

这是道家思想。要知道《周易》是儒道之源,即使到了孔子时代,儒道尚未分家,“精白”思想是儒道共有的。《易传》引用“精”的文字有:

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

是以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响,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

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精义入神,以致用也。

《国语·周语上》有两处提到“精”,并对“精”也做了解释:

国之将兴,其君齐明、衷正、精洁、惠和,其德足以昭其馨香,其惠足以同其民人。神飨而民听,民神无怨,故明神降之,观其政德而均布福焉……

民之所急在大事,先王知大事之必以众济也,是故祓除其心,以和惠民。考中度衷以莅之,昭明物则以训之,制义庶孚以行之。祓除其心,精也;考中度衷,忠也;昭明物则,礼也;制义庶孚,信也。然则长众使民之道,非精不和,非忠不立,非礼不顺,非信不行……

“精洁”是明君的一种德行。此处“精洁”即“精白”,《广雅·释器》:“洁,白也。”

“祓[fú]除其心,精也”,祓除其心,就是祛除私欲。此与《管子·内业》“敬除其舍,精将自来”同义。“大事”,即帛书《二三子》所说“任事”,“长众使民之道,非精不和”即帛书《二三子》“以精白长[众]”。

按“因声取义”训诂,精,清、晴、静、菁,镜、经、敬、晶、净义近。段玉裁曰:“拨云雾而见青天亦曰精。”

《尚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孔《传》:“危则难安,微则难明,故戒以精一,信执其中。”

这是自古圣人口口相传的“十六字心法”,朱子以为这十六字只是“教人明天理,灭人欲”,“灭人欲”者,非断欲也,灭乎损人利己、悖乎天理之欲也。

《礼记·经解》引孔子曰:“絜静精微,《易》教也”。絜静精微,即是精白。《易》之至精,在“精白”也。合于“精白”之卦有三:乾卦、坤卦、艮卦。乾为《周易》之首,坤为《归藏》之首,艮为《连山》之首。《归藏》《连山》之精,皆在《周易》矣。然而周公、孔子皆非常重视谦卦,《韩诗外传》《说苑》引周公或孔子曰:“《易》有一道,大足以守天下,中足以守其国家,小足以守其身,谦之谓也。”帛书《二三子》曰:

·《卦》曰:“嗛(謙),亨;君子有終,吉。”孔子曰:“嗛(謙),□卑之□□□吉者巳(已)。亓(其)卦上《川(坤》而下《根(艮)》。川(坤),[川(顺)]也;根(艮),精質也。君子之行也,故□□□者四吉焉。吉,嗛(謙)也;凶,橋(驕)也。天乳(亂)驕而成嗛(謙),地(勶-徹)驕而實嗛(謙),鬼神禍[驕而]福嗛(謙),人亞(惡)驕而好嗛(謙)。嗛(謙)一事而四吉,驕一事而四凶。”

·《卦》曰:“[勞]嗛(謙),[君]子有終,[吉。”孔子曰:“此言]好善不伐也。夫不伐德者,君子也。亓(其)盈如不,□□[□□],是壹舉而再說,亓(其)有終也,亦宜也。”

谦卦得坤、艮之“精质”,故周公、孔子尊之。

总之,乾坤艮谦四卦,《周易》“精白”之道也,亦《连山》《归藏》《周易》三《易》之精也。后来儒家偏于从义理上发挥,道家则落实于身心的实践,于是有了儒道的分别。


【蒙艮二卦远远不能囊括《华严》】

周敦颐《通书·蒙艮第四十》:

童蒙求我,我正果行,如筮焉。筮,叩神也,再三则渎矣,渎则不告也。山下出泉,静而清也。汨则乱,乱不决也,慎哉,其惟时中乎!艮其背,背非见也;静则止,止非为也,为不止矣。其道也深乎!

周子以蒙艮二卦为《通书》之终,或与李通玄以艮卦释《华严经》有关,约有三:

一者“文殊居东北清凉山”,清凉山即五台山,位于佛陀驻地古印度的东北,东北为艮卦,艮为小男,为童蒙(《华严经合论》卷5)。

二者孔子之名与艮蒙有关:“约德以有宽明之德,以之姓孔,孔者宽也。以行化蒙,名之为丘。丘者山岳之称,以艮为山,为小男为童蒙。因行所化而立名也,故名丘也。亦以德超过俗,名之为丘。亦至德尊重无倾动之质,名之为丘。生在兖州者,艮之分也。主以化小男童蒙之位。”(《华严经合论》卷115)

三者,“三昧”亦合艮蒙:

“三者,正也。昧者,定也。此云正定。何故以三为正?佛为作法,以三度为正。昧者,情识不现,名之为昧,正智现前,名之为三。”
    “又三者正也,何以故?以三为阳,故正也。如十一月一阳生,十二月二阳生,正月三阳生,为正月以寅,为木为日为火也。以火生于寅,又以日为智,以十二月正月为艮,为山,为止,为门阙,为小男,为童蒙,是故圣者取之为法,表正月三阳已生,以从艮止,而生火也。明从定为止发起无作正智慧,明是入道启蒙之门阙故。艮为童蒙,以明童蒙心止能启大智慧日光明故,云三者正也,昧者,定也,以五蕴冥昧即正智便现。又一止是正字,以一心止其道正故,故止一处无事不办。”(《华严经合论》卷61)

文殊菩萨、孔子、三昧三者都可取象蒙艮,故周子《易通》以蒙艮为终。然而蒙艮二卦远远不能囊括《华严》,如《华严》以毗卢遮那佛、文殊、普贤三圣一体,而李通玄以坎卦喻佛,以震卦喻普贤。李通玄又以佛之教化为巽卦,以圆满为坤卦,以金刚不坏为乾卦,以慈悲观音为兑卦。善财童子南行求友,访德云比丘得念佛法门,这是离卦。况且传本《华严》八十卷不是完本,传本《华严经》里只有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而《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七十八(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九)云:

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观察一切道场众会,指示善财而作是言:诸仁者!汝等见此长者子,今于我所问菩萨行诸功德不?诸仁者!此长者子,勇猛精进,志愿无杂,深心坚固,恒不退转;具胜希望,如救头然,无有厌足;乐善知识,亲近供养,处处寻求,承事请法。诸仁者!此长者子,曩[nǎng]于福城受文殊教,展转南行求善知识,经由一百一十善知识已,然后而来至于我所,未曾暂起一念疲懈。

善财首先参访德云比丘学得“念佛三昧法门”,总共游历了一百一十个城市,参访了一百一十位善知识,最后终于到达普贤菩萨的道场,证入无生法界。

复庵和尚《华严纶贯》中说:“此乃下本,前分四万五千偈。尚有五万五千偈,九品在西土。……”《华严经》有上、中、下法本,世间只有下本《华严》,而流传东土的下本《华严》尚缺九品,所以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比原本缺了一半。若按原本《华严经》一百一十善知识算,正合于河图天地之数五十五的两倍。“四万五千偈”合洛书四十五数,“五万五千偈”合河图五十五数。菩萨有五十位次: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此正合于大衍之数五十。而人间的圣人不过位于十信的位次。

明代黄绾《明道编》说:“宋儒之学,其入门皆由于禅。濂溪、明道、横渠、象山由于上乘;伊川、晦庵皆由于下乘。”宋代理学的开山之祖周敦颐深受佛法滋润,他以释艮卦作为《通书》的终结,二程将“艮卦”之义看成终始万物的妙理。周敦颐《通书》以蒙艮二卦结束,可能是因李通玄以艮卦解《华严经》而受到启发,李通玄说:“文殊居东北清凉山者,像艮卦。艮为小男,主东北方故。艮为小男,为童蒙,为文殊常化凡夫,启蒙见性及本智之初首故。”周子、二程都主张“看一部华严经,不如看一艮卦”(《二程遗书》、《朱文公易说》),这句话带有尊儒抑佛、贡高我慢、自赞毁他的特色,且带有以止静法(《大学》之道)囊括华严圆教的偏见,这句话正显示出儒学家底气的不足,但从侧面反映了佛法的营养注入儒学产生宋代新儒学(道学)的事实。周敦颐的“太极图”是佛法华严宗教理整合道教丹道程式的产物,周子采用拿来主义以之诠释儒学义理。后来宋明儒学家们明明知道拿了人家佛家的东西,到头来却又排斥佛道,最终还是砸了自己的脚,这是后来儒学衰落的法理因果。

明代黄绾本是王阳明的“铁杆粉丝”,两人甚至结为亲家。但是黄绾到了晚年,开始对以前尊崇的程朱理学特别是陆王心学展开了批判,建立了“艮止”学说新道统论。这是那个时代实用主义思潮的结果。回归《周易》的艮卦,也显示了儒家为了自尊急于挣脱佛法禅学束缚的心情,但是黄绾为了挣脱佛法,不得已又暗用佛家天台宗来说理,可谓“原始反终”啊。

从宋明学者重视艮卦可以看出,艮卦是儒与佛的桥梁,儒家以艮卦抑制佛法,但佛法却以艮卦阐述佛法,佛家的这种胸襟是我们最应该效法的。

简而言之,若以一艮卦囊括《华严》,此坐井观天也。故周子、二程终究没有将调侃的“看一部华严经,不如看一艮卦”这句话诉诸文字。朱熹说:“释氏之教,其盛如此,其势如何拗得他转?吾人家守得一世再世不崇尚他者,已自难得;三世之后,亦必被他转了。”(《朱子语类》卷126)可见,“《华严》不如一艮卦”的传言是程朱理学的“精神胜利法”。但是无论是学做君子,还是学做圣人、佛,都要从艮卦做起,艮卦是修身寡欲之卦,艮卦做好了,就能合乎君子之道,这是一切圣贤之学的基础。所以这个调侃的话不如这么说:“欲解华严真义,先从艮卦做起。”


【艮卦与《连山易》蠡测——以《辅行诀》《古三坟》为中心】

本文原属《周易诠释》艮卦解读,今移入《周易密钥》。


(本文引自李守力著《周易诠释》,最新修订日期为2024年10月11日,为文化传统平台原创发布,本链接可用于个人学习分享,机构转载请联系本平台获取授权。)

相 关 链 接

经学专著《周易诠释》《周易密钥》简介

群贤毕至,共襄盛举:《周易诠释》《周易密钥》发布

让所有人都轻松读懂《易经》

轻松学《易经》:学《易经》好比骑三轮车——《周易》的公理化体系

轻松学《易经》:论《周易》卦辞“元(N)亨(X)利(N)贞(Y)”范式

卦爻演绎共读在京启动:西木《易经》读书会

戊戌年首期《周易》研修游学班图文回顾

己亥年天水演易游学图文回顾

第三轮64卦演易小结

《周易诠释》《周易密钥》的最新修订及传习情况

喜欢上青州,记辛丑年首期《周易》研修游学

崔彬彬:壬寅年巴蜀游学心得——正心修本

回望来路,“文化传统”平台近十年开展的主要实践

李守力:记2023年经史溯源西安演易游学

9月25日开学 | 文化传统第五轮演易共学安排及报名

7月6日起 | 第十一期文化传统《周易基础教学班》线上开班,安排及报名

陈建梅:宅兹周原·凤鸣岐山,西周文化溯源研学小结

倪晖:宅兹周原·凤鸣岐山,西周文化溯源研学心得

高兴偶:宅兹周原·凤鸣岐山,西周文化溯源研学总结

10月26日起 | 第十二期文化传统《周易基础教学班》线上开班,安排及报名

常坤:宅兹周原·凤鸣岐山,西周文化溯源研学总结


修己·仁爱·自觉·利他
解悟经典 修身治学 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
道德经 易经 | 论语 管子四篇 | 养生修身
点击关注订阅,获取经典学习内容

文化传统
守正经典,诵解修悟志大道。 开设有《道德经》《易经》《论语》《管子四篇》《黄帝内经》等经典学习活动,以及四季养生修身,经典正音诵读等文教活动。 人生路漫漫,经典常相伴,内化于心田,外化于行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