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学《易经》:革卦第四十九

文化   2024-09-29 21:15   湖南  


轻松学《易经》

《周易诠释》:革卦第四十九



【周易经文】


革:巳日乃孚,元亨利贞,悔亡。

彖曰:革,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巳日乃孚,革而信之。文明以说,大亨以正。革而当,其悔乃亡。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

象曰:泽中有火,革;君子以治历明时。


初九:巩用黄牛之革。

象曰:巩用黄牛,不可以有为也。

六二:巳日乃革之,征吉,无咎。

象曰:巳日革之,行有嘉也。

九三:征凶,贞厉;革言三就,有孚。

象曰:革言三就,又何之矣!

九四:悔亡,有孚改命,吉。

象曰:改命之吉,信志也。

九五:大人虎变,未占有孚。

象曰:大人虎变,其文炳也。

上六: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征凶,居贞吉。

象曰:君子豹变,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顺以从君也。


【解读诠释】


【49.1】

革:巳日乃孚,元亨利贞,悔亡。

【白话】

革卦:把握改革时机才会取得诚信,大为亨通,适宜守持正固,忧悔消亡。

【解读】

○革卦,下离上兑,泽火革卦。《序卦传》:“井道不可不革,故受之以革。”《杂卦传》曰“井通”,井道穷尽则不通而成灾时方有革。井卦下巽上坎,巽木生离火,木之灾也;坎水成兑泽,水之灾也。故贞离悔兑而得革卦。

《周易》卦辞函数=有孚(主体神性)+元(N)亨(X)利(N)贞(Y)(群体神性与理性+吉凶悔吝(世间情伪)+无咎(人性

“元亨利贞”,是三皇五帝之道。革卦卦辞的“元亨利贞”之前附加前提条件“巳日乃孚”,正是说明王道革卦本自有悔的局限性。有孚,在卦辞可以开启元亨利贞。《左传》“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孚为主体神性,亨为群体神性。

有孚,在爻辞则是为了保任与开启卦辞的亨。六二“巳日”,九三、九四、九五连续使用三个“有孚”,正是君子个体对卦辞群体“巳日乃孚”的落实。

【井、革、鼎、震、节的卦序与象数】

井卦初六:“井泥不食;旧井无禽。”井象征王朝,“井泥不食”是以井底喻新王朝建立之初百废俱兴的局面,“旧井无禽”是以鸟兽都不来栖息的旧井喻旧王朝的没落。

《杂卦传》“革,去故也;鼎,取新也。”革故鼎新,言旧王朝的没落,新王朝的诞生。革卦之后是鼎卦,鼎在古代被视为立国的重器,是政权的象征。《序卦传》:“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主器者莫若长子,故受之以震。”震为长子,西周王权的继承制度为嫡长子继承制,具体规定为“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鲁宣公三年(公元前606年,周定王元年),楚庄王吞并了一些小国,确立了霸权之后,陈兵周朝边境,问九鼎的轻重,伺机觊觎[jì yú]周朝王权(这就是“问鼎中原”的由来)。周大夫王孙满针对楚庄王的问话,说明了九鼎的来历,并指出统治天下“在德不在鼎”,“周德虽衰,天命未改”,挫败了楚庄王的狂妄野心。《左传·宣公三年》曰:

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天祚明德,有所厎止。成王定鼎于郏鄏[jiá rǔ],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成王时周公卜筮国祚“卜世三十,卜年七百”的证验:周朝(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共经历36王,790年。这是《周易》卜筮史上应期最长的一次,实际国祚所以长于七百年,东周末期王权名存实亡故。

《周易》第48卦井,言旧王朝没落后新王朝的兴起;第49卦革,言新旧王朝更替之革命;第50卦鼎,言新王朝政权的建立;第51卦震,言嫡长子继承王权。综上所述,《周易》井、革、鼎、震四卦是按王纲体制的规则排列的,而井卦之前为困卦,这时井卦则使用第三层意义“通达”,震卦之后是艮,《序卦传》“震者,动也。物不可以终动,止之,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这时震的意义也不再是“长子”而是“震者,动也”,这说明《序卦传》的排序义理规则在层次上是有变化的。

故《序卦传》的排序规则在义理上不具备同一性,卦序是在义理的不同层次上呈阶梯形连接。《序卦传》的排序通则实为天文象数,在伏羲先天六十四卦圆图中,屯卦与鼎卦相对,蒙卦与革卦相对,屯为“物之始生”,蒙为“物之稚”,革故鼎新,《周易》之首乾坤屯蒙是指天地背景下人类社会开始于蒙昧时代,到革鼎则是国家大一统的形成,《周易》第49卦为革卦,第50卦为鼎卦,这样“五十”便成了天命之数,卜筮是为了从天命得到启示,故《系辞传》“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大衍之数章说的是《周易》的占筮程序即揲蓍法。

甲骨文、金文“贞”字本象鼎形,或将“卜”字置于“鼎”上,故“贞”与“鼎”同源,鼎,定也。《彖·师》曰“贞,正也。”《说文》“贞,卜问也。”“鼎”的含义比“贞”宽泛,鼎为体,贞为用。

《汉书·五行志》云:“鼎者,宗庙之宝器也。”卜辞常见有“宗卜”,宗为宗庙,言在宗庙卜筮也。“鼎”字含有宗庙、正定、卜筮的多重意义,《周易》于是将鼎卦排到第五十位以应“大衍之数五十”和天命,故孔子言“五十而知天命”。鼎为第50卦为定,体不变也,革为第49卦为变,变革故为用,故“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系辞传》曰: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lè]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对应《周易》第49卦革卦、第50卦为鼎卦)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对应《周易》第60卦节卦)

《周易》的揲蓍法是按照阴阳两仪、天地人三才(三极)、四象四时、置闰的天文历法的规律展开的,而革卦《大象传》说“君子以治历明时”,《彖传》说“天地革而四时成”。

《周易·彖传》言“天地”“而四时成”唯有第49卦革卦和第60卦节卦,分别是“天地革而四时成”、“天地节而四时成”。节卦排序第60位,正好是六十甲子之数。

商周时期置闰年为十三个月384天,合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按《尚书·尧典》回归年:“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周易》384爻即阴历闰年天数,384÷13=29.53846,则平年天数29.53846×12=354.46152,取整数354天。回归年366与阴历平年354的平均值是(366+354)÷2=360天,这就是“当期之日”。360÷6(六爻)=60。六十甲子的发明应该与此有关。

《史记·五帝本纪》说黄帝“获宝鼎,迎日推筴”,《正义》云:“筴音策。迎,逆也。黄帝受神筴,命大挠作甲子,容成造历是也。”《索隐》:“《史记·封禅书》曰:‘黄帝得宝鼎神策’,下云‘于是推策迎日’,则神策者,神蓍也。黄帝得蓍以推算历数,于是逆知节气日辰之将来,故曰推策迎日也。”“大衍之数”兼有历法和揲蓍意义。六十甲子是黄帝时期的天命历法之数和占筮揲蓍之数,黄帝,号归藏氏,故六十可能是《归藏易》的大衍之数。

金文“贞”字多在“鼎”上增一“卜”字,即“鼑”字(贞、则、员三字,贝旁都是鼎字的简化),愚颇疑此即《史记》所言“黄帝得宝鼎神蓍”之事。卜,或为枚、蓍、策、筴,所谓“枚卜”是也。

革卦、鼎卦、节卦与《系辞传》的密切关系说明《易传》的主体内容是与《周易》古经同时成书的,《易传》的主体内容在周初业已存在,它是作为《周易》编撰体例而成书的,《易象》应是春秋时人见到的西周《易传》。今本《易传》经过孔子及其门人的编辑整理,加上了孔子的研《易》心得。

【革卦“巳日”为攺日考】

革卦卦辞“巳日乃孚”,六二“巳日乃革之”。巳,《集解》作“已”,荀爽、崔憬乃至《正义》王弼、孔颖达,皆释为“巳”(已)为革已发生之义。

楚简《周易》卦辞作“攺[yǐ]日廼孚”,六二“攺日乃革之”。廼[nǎi]同“乃”。濮茅左释“攺日”为“逐鬼禳祟之日”。攺,《说文》:“㱾[gāi]攺,大刚卯,以逐鬼魅也。”

井卦“改邑不改井”之改字,熹平石经、楚简《周易》均作“攺”。攺,即改。兑为从革,为毁折,故为改,离为日,日,时也。时,《说文》:“四時也。从日寺聲。旹,古文時从之日。”巳日,即把握改革时机。

攺,从攴[pū],巳声(巳亦表意)。形旁攴为手持器械状,表示攺字本义与击打有关。巳为蛇之象。攺字在西周至战国相当长的时间内被借用作改字,后声旁巳改为己,将改字分化出去,攺遂专用巳声字。

(一)尚秉和《周易尚氏学》卷十四释“己日乃孚”云:

革,改也。言水火更代用事也。离为日,贞己,故曰己日。己日谓二,二离主爻,承阳应五,故曰己日乃孚。王弼等谓即日不孚,已日乃孚,训已为过往,不辞甚矣。顾炎武《日知录》谓朱子发(朱震)读为戊己之己,当从之。按虞氏(虞翻)注云:“离为日,孚谓坎,四动体离,故己日乃孚。”是虞氏亦以离为己日,读为戊己之己已明甚,而非始于朱子发。

(二)高亨《周易大传今注》和李镜池《周易通义》都认为“巳借为祀。”楚简《周易》和帛书《易》皆有祀字,如困卦九五爻辞,楚简《周易》作“利用祭祀”,帛书《易》作“利用芳祀”(困卦九二亦然),故不应以巳通祀。

(三)李学勤《中国古代文明研究·释“改”》主要观点(原载2002年《石璋如院士百岁祝寿论文集》台湾南天书局):

1.战国郭店简《缁衣》、《尊德义》、《六德》等简文、春秋晚期侯马盟书、西周晚期改盨的“改”均从“巳”。(朱骏声在《说文通训定声》最早提出“改”从“巳”声。)

2.《说文》“巳,已也。”吴大澂等学者说“巳、已为一字”,是合乎事实的。

3.“弜[勿wù]改”是卜辞习语(弜,义为“勿”:裘锡圭《说“弜”》),常见于历组、无名组、何组卜辞,只不过写作“弜巳”了。这是由于“改”从“巳”声,即省“改”为“巳”。过去,学者都把字读为“巳”,以为是祭祀的“祀”,辞意遂不可通。

“弜巳(改)”多置于命辞之首,如《合集》26898、27370、27553、30763、30759、30760,《小屯南地甲骨》656、4325,更多的则是作为独立的命辞,如《合集》27558、28412、30447、30764、30766、30767、32390、32654等等。黄组卜辞“弜巳(改)”作为命辞的也不少,如《合集》39465、39446、39469等,和上述对照,“弜巳”无疑就是“弜改”。

令人极为感兴趣的是,在陕西周原发现的西周卜辞中,也有“弜巳(改)”这一习语出现。最明确的例子是岐山凤雏H11:114卜甲:

弜巳,其若服,囟正。

凤雏的西周卜辞也有“巳”,如:

巳,厥燎师氏自燎。(H11:4)

巳,其……(H11:200)

巳,惟……(H31:1)

同殷墟宾组卜辞的“巳”一样,也可能读为“改”,与“弜改”相对。

(四)林忠军《从战国楚简看通行〈周易〉版本的价值》(《周易研究》2004年第3期):

“改”与“巳”可以通假,但战国本“改”字意思更明确,符合革卦意义,革,有变革改革之意,《彖传》曰:“‘巳日乃孚’,革而信之。”显然,将“巳”释为“革”,战国本作“改”则胜于今本“巳”。另外,《周易》通例是每一卦卦爻辞说的未必是一个事,但每一卦有一个主题,即必须与卦名意义相关。如屯卦用“屯”,临卦用“临”,咸卦用“咸”,艮卦用“艮”等,革卦当用“革”字或“改”字,战国本用“改”字,符合革卦意义,革,有变革改革之意。今本作“巳”易起歧义。古者有读为“祀”者,训为祭祀;有读为天干“己”者或地支“巳”者,傅会改革之意。即是其证。

总结

“巳”为“改”的古文,巳与已古文为一字,“巳日乃孚”即“改日乃孚”,秦汉之际的传《易》经师没有把“巳日乃孚”古文改成“改日乃孚”今文,致使两千年不得其解,幸有考古出土的卜辞、西周铭文、春秋侯马盟书、战国楚简再次揭开了这个秘密。

巳日与攺日也有区别,巳日是合乎天道历数的改革,攺日则削弱了改革的天道历数意义。


【49.2】

彖曰:革,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巳日乃孚,革而信之。文明以说,大亨以正。革而当,其悔乃亡。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

【白话】

彖传说:革卦,水火相互熄灭;两个女子住在一起,志趣不相合,所以谓之变革。把握改革时机才会取得诚信,如此变革天下必信服。(变革的效果)文明而喜悦,所以大为通达而守持正固。变革恰当,所以忧悔消亡。天地变革导致四时形成,商汤、周武王分别革除桀、纣的天命,是合乎天时和顺应民心的,革卦所体现的时势真是伟大啊!

【解读】

革卦《彖传》从卦象、卦德、卦主等方面解释卦辞:

(一)以卦象释卦名:

自上而下观卦象,革卦上兑泽下离火,泽为积水,泽水润下而离火炎上,泽水想熄灭火,火想烤干泽水,故曰“水火相息”。《释文》:“息,如字,马云‘灭也’,李斐[fěi]注《汉书》同,《说文》作熄。”

兑为少女,离为中女,兑卦与离卦皆阴卦“同性相斥”,故曰“其志不相得”,这与《睽·彖》“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意义相近。然而两卦同是兑与离的组合,何以睽为乖离,革为变革?因为“睽,火动而上,泽动而下”,两卦方向相背离而不发生作用,故为睽;而革卦泽上火下,矛盾双方则是激烈交锋,故为革。又,既济卦上坎水下离火,亦是水火交锋,何以不为变革?因为坎阳卦与离阴卦“异性相吸”,故为既济。按:“同性相斥、异性相吸”是《周易》的通例,既适用于爻象(爻之比、应、敌),也适用于卦象。

(二)巳日乃孚,革而信之:

巳,改之古文,前已释。改,革也;孚,信也。

“巳日”是自上而下观象。上兑为正秋,为毁折,为从革,故为巳(改);下离为日,故曰“巳日”,即把握改革时机。

“乃孚”是卦主六二应与之象。二比三应五,二至上连互大坎,三四五恰是大坎之刚爻,坎为孚,所以三四五爻辞皆言“有孚”,故曰“乃孚”。

(三)文明以说,大亨以正:

自下而上观卦德。革卦下离为文明,上兑为说,悦也。“文明以说”,故“大亨以正”,大亨释“元亨”,以正释“利贞”。

(四)革而当,其悔乃亡:

胡炳文曰:“《彖》未有言‘悔亡’者,唯《革》言之,《革》易有悔也。”

革卦六爻唯有九四不当位,故有“悔亡”之辞。《彖传》言“水火相息”而不言“泽火相息”,正是暗示九四唯变所适,革成既济之义。

(五)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

此言革卦三极之道与十二叹时之卦。

“天地革而四时成”,言天地之道,即《大象传》“君子以治历明时”,详见《大象传》解读。

“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言人道。革卦内互乾巽,天风姤卦,乾为天,巽为命也。“巳日”为“顺乎天”之始,“乃孚”为“应乎人”之始;“元亨”为“顺乎天”之成,“利贞”为“应乎人”之成,故曰“革而当,其悔乃亡”。

因革卦可领悟“治历明时”,透显天命之数和大衍之数,展示事物变革自始至终的发展规律,故言“革之时大矣哉”。

○《尚书·尧典》曰:

“申命羲叔,宅南交。平秩南讹,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厥民因,鸟兽希革。”

革卦下离为南,为仲夏,故三爻皆言“革”。

曰:“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寅饯[jiàn]纳日,平秩西成。宵中,星虚,以殷仲秋。厥民夷,鸟兽毛毨[xiǎn]。”

革卦上兑为西,为仲秋,故五爻、上爻言虎变、豹变。变,毛毨,指鸟兽换毛。

曰:“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

故《彖》曰“天地革而四时成”。


【49.3】

象曰:泽中有火,革;君子以治历明时。

【白话】

象传说:泽中有火,是革卦的象。君子由此领悟(当天命变革之时)制定新历以明天时。

【解读】

○革卦为《周易》第四十九卦,为天命之数、大衍之数之用。古时改朝换代,新王朝常重定正朔。《礼记·大传》:“立权度量,考文章,改正朔,易服色,殊徽号,异器械,别衣服,此其所得与民变革者也。”孔颖达疏:“改正朔者,正谓年始,朔谓月初,言王者得政,示从我始,改故用新,随寅、丑、子所建也。周子,殷丑,夏寅,是改正也;周夜半,殷鸡鸣,夏平旦,是易朔也。”每年的第一个月称为正月,每月的第一天称为朔日。夏以寅月为正月,商以丑月为正月,周以子月为正月。一日之始,夏以天明为朔,商以鸡鸣为朔,周以夜半为朔。正朔和历法,在古人看来和天命紧密相关。《史记·历书》:“王者易姓受命,必慎始初,改正朔,易服色,推本天元,顺承厥意。”

【革卦与商周历法、大衍之数】

西周观象授时的主要内容是观察月相,实行朔望月历制,如《逸周书·史记解》“朔望以闻”,《礼记·祭义》“朔月月半,君巡牲”,后来发展为弦望晦朔,如《鹖冠子·天则》:“弦望晦朔,终始相巡。”《吕氏春秋·贵因》“推历者视月行而知晦朔”。

西周有一月四分的历法制度。王国维《生霸死霸考》:“余览古器物铭,而得古之所以名日者凡四,曰初吉,曰既生霸,曰既望,曰既死霸。因悟古者盖分一月之日为四分,一曰初吉,谓自一日至七八日也;二曰既生霸,谓自八九日以降至十四五日也;三曰既望,谓十五六日以后至二十二三日;四曰既死霸,谓自二十三日以后至于晦也。……亦即古代一月四分之术也。”

真正从天文历法的角度对“其用四十有九”作出解释的当为唐代僧一行,僧一行根据上弦月、下弦月把一月分为四个象限点,一个回归年含十二个朔望月余十天,则一年为49个象限点,《新唐书》引一行《历本议》曰:

策以纪日,象以纪月。故乾坤之策三百六十,为日度之准。乾坤之用四十九象,为月弦之检。

一行又说“弦望相距,皆当二七”,“月策曰四象,一象之策,则朔、弦、望相距也。”

一行《历本议》所云可证古代确有检校日月数度之法。《系辞传》“乾坤之策三百六十”,即60节卦也;《系辞传》“大衍之用四十九”,即49革卦也。

商周时期一年12个月或13个月,平年12个月有354天,闰年则有13个月则有384天,合《易》384爻。确定闰月必须观测回归年,首先要计算回归年的大概阴历时间。阴历一个月的天数是:384÷13=29.54,按一月四分之术,每月记录四个象限点(曰初吉,曰既生霸,曰既望,曰既死霸),每个象限点间隔时间:29.54÷4=7.38。49个象限点是:49×7.38=362天,若50个象限点则是369天,则超过回归年365.25天了,因此必须在49点时启动回归年的观测,此所以《周易》第49卦革卦《大象传》曰“君子以治历明时”,《彖传》曰“天地革而四时成”也。估计《周礼》记载的春官冯相氏掌管四分月相。(郑玄注:“冯,乘也;相,视也。世登高台,以视天文之次序。”)


【49.4】

初九:巩用黄牛之革。

象曰:巩用黄牛,不可以有为也。

【白话】

初九:用黄牛皮制的革带牢固捆绑。

象传说:用黄牛皮制的革带牢固捆绑,不可以有所作为。

【解读】

革,原义为皮革,引申为更改。革,《说文》:“兽皮治去其毛,革更之。”《尚书·禹贡》“齿革羽毛”,革指犀皮。《诗·召南》“羔羊之革”,革指皮。《尚书·尧典》“鸟兽希革”,革,改也。夏时鸟兽毛羽希少改易。《洪范》“金曰从革”,金是改更。革卦初九爻辞巧妙应用了革的原始义和引申义

○吕大临曰:初九当革之初,居下无位,比于六二,上无正应,虽有刚德,不敢自任,唯固结六二以自固,不可有为,待时而后革也,故“巩用黄牛之革”。六二居中柔顺,故曰“黄牛”,以其坚固,故曰“巩”。与遯六二同义。

○龚焕曰:易言黄牛之革者二:遯之六二,居中有应,欲遯而不可遯也;革之初九,在下无应,当革而不可革也。所指虽殊,而意实相类也。


【49.5】

六二:巳日乃革之,征吉,无咎。

象曰:巳日革之,行有嘉也。

【白话】

六二:把握改革时机才可进行变革,前进吉祥,没有咎害。

象传说:把握改革时机进行变革,如此行动必获嘉美之功。

【解读】

○六二柔顺,阴之为物,不能先唱,本自有咎。既中且正,上应九五,顺承九三,五至三互乾,乾为盛阳,五行家以亥为盛阴,巳为盛阳,故曰“巳日乃革之,征吉,无咎”,象曰“巳日革之,行有嘉也”。

亥,《说文》:“十月,微阳起,接盛阴。”巳,《说文》:“四月阳气已出,阴气已藏。”十二消息卦(辟卦)坤在亥,乾在巳。

《汉书·律历志》引《武成》篇:“惟一月壬辰,旁死霸,若翼日癸巳,武王乃朝步自周,于征伐纣。”武王癸巳日征伐纣王,当是革卦卦辞“巳日乃孚”、六二爻辞“巳日乃革之,征吉”的材料来源,故彖曰“汤武革命”

《五行大义》:“辰者,震也,震动奋迅,去其故体也。《三礼义宗》云:‘此月之时,物尽震动而长。’”又,“巳者,巳也,故体洗去,于是巳竟也。《三礼义宗》云:‘巳,起也,物至此时,皆毕尽而起。’”

辰为“去其故体”,巳为“故体洗去”,这可能是武王选择巳日“于征伐商”的天道历数缘由。

《尚书·洪范》曰“金曰从革”,《天水放马滩秦简·五行书》(公元前267年)曰“金生巳,牡(壮)酉,者(老)丑”,从革之气生于巳,故曰“巳日乃孚”、“巳日乃革之”。

四时之序,春木生夏火,夏火克秋金,秋金生冬水,更替相生,唯有夏秋之交克。革卦下离上兑,为夏秋之交,故为革。革为三王之道,而五帝之道无革,盖黄帝五季之间全是相生:春木—夏火—长夏土—秋金—冬水。


【49.6】

九三:征凶,贞厉;革言三就,有孚。

象曰:革言三就,又何之矣!

【白话】

九三:冒然前行必生凶情,固守不动也有危险;变革初成,更须再三俯就人心,保持诚信。

象传说:变革初成,更须再三俯就人心,此时又何必冒然前行呢!

【解读】

○言,语气助词,《诗经·国风·邶[bèi]风·泉水》“驾言出游,以写[xiè]我忧”(驾着马车去出游,借此排解我忧愁),《诗经·国风·邶风·柏舟》“静言思之,寤[wù]辟[pì]有摽[biào]”(静下心来仔细想,抚心拍胸猛醒悟)。

○九三处离火之极,迫近泽水,以刚居刚,敌比九四,躁动则凶,故曰“征凶”;据比六二,固守则危,故曰“贞厉”。比二应上,二至上互大坎,坎为三,为有孚,故曰“革言三就,有孚”,象曰“革言三就,又何之矣”。

革卦三四五爻为互大坎之刚中,故三四五爻皆言“有孚”。随卦三至上互大坎,四五互大坎之刚中,故四五皆言“孚”。(详见《周易密钥》:《周易》“孚”字解读)


【49.7】

九四:悔亡,有孚改命,吉。

象曰:改命之吉,信志也。

【白话】

九四:悔恨消亡,心存诚信以革除旧命,吉祥。

象传说:革除旧命而吉祥,因为九四心意在于诚信。

【解读】

○九四以阳居阴,居位不当,无应无比,本自有悔;卦已过中,离夏入兑秋,乃革之时,故“悔亡”。处互体大坎,坎为孚,时当改命之时,故曰“有孚改命,吉”,象曰“改命之吉,信志也”。与《彖传》“革而当,其悔乃亡”呼应。


【49.8】

九五:大人虎变,未占有孚。

象曰:大人虎变,其文炳也。

【白话】

九五:大人(变革顺应客观规律)就像老虎的花纹,无需占问必获诚信于天下。

象传说:大人(变革顺应客观规律)就像老虎的花纹,其文彩辉煌。

【解读】

○九五阳刚中正,高居尊位,有大人象,兑为虎,为从革,故曰“大人虎变”,象曰“其文炳也”。兑之卦象为巫,为占;九五爻象中正,下应六二,互体坎中。爻象大于卦象,故曰“未占有孚”。

○虎变、豹变即虎斑、豹斑,虎豹的花纹。朱子《本义》:“变,谓希革而毛毨[xiǎn]也。”由于自然选择和演变,虎豹的花纹完全与其生存的环境和气候相适应。豹年幼时候的花纹是圆点,在成长时变成圆圈,而在成年后成为蔷薇形,总之与所处背景的形貌色彩保持一致。虎豹每到春秋季节脱换新毛,以适应一年气候的寒暖。大人君子的改革也是遵循社会本有的发展规律,所以无需占问必获诚信于天下。

【革卦虎变、豹变之“變”】

變,帛书《易》作“便”,熹平石经《周易》作“辯”。扬雄《法言·吾子》作“别”:“圣人虎别,其文炳也;君子豹别,其文蔚也。”吕祖谦《古易音训》:“晁氏曰:“京(房)作辨。说之案:辨,古變字。”陆德明《经典释文·贲》:“賁,古斑字,文章貌。鄭云:變也,文飾之貌。王肅符文反,云有文飾,黃白色。”斑、辬,《说文》:“驳文也。从文辡声。”變、便、辯、别、辨、贲、斑、辬音近通假。


【49.9】

上六: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征凶,居贞吉。

象曰:君子豹变,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顺以从君也。

【白话】

上六:君子(变革顺应客观环境)就像豹子的花纹,民众亦纷纷改变过去的倾向;此时前行有凶险,静居守正可获吉祥。

象传说:君子(变革顺应客观环境)就像豹子的花纹,其文彩蔚然;民众亦纷纷改变过去的倾向,顺从君王的变革。

【解读】

○《说文》:“斐[fěi],分别文也。从文非聲。《易》曰:君子豹变,其文斐也。”此许慎引《孟氏易》也。

○上六居革之终,变道已成,为继体之君,九五刚中为虎,上六阴柔为豹,故曰“君子豹变”,象曰“其文蔚也”。明·熊过《周易象旨决录》引王德卿曰:“虎文疏而著曰炳,豹文密而理曰蔚。”李光地曰:“文武开基,肇造维新,岂非若虎之变而文采焕然者乎?成康继世,礼明乐备,岂非若豹之变而文理繁密者乎?”

上六柔爻,亲比九五,故曰“小人革面”,象曰“顺以从君也”,兼释后句。大人、君子为能革,小人为所革。《周礼·夏官·撢[dǎn]人》:“使万民和说(悦)而正王面。”郑玄注:“面,犹鄕(向)也。”

上六革道已成,当贞守九五,不宜动应九三,故告诫“征凶,居贞吉”,合彖辞“利贞”。


【革卦总结】


革者,变革、革命之卦也。革卦“巳日乃孚,元亨利贞,悔亡”,“元亨利贞”,是三皇五帝之道,革卦卦辞的“元亨利贞”之前附加前提条件“巳日乃孚”,正是说明王道革卦本自有悔的局限性。“巳日”为“顺乎天”之始,“乃孚”为“应乎人”之始;“元亨”为“顺乎天”之成,“利贞”为“应乎人”之成,故曰“革而当,其悔乃亡”。孚为主体神性,亨为群体神性。有孚,在卦辞可以开启元亨利贞。有孚,在爻辞则是为了保任与开启卦辞的亨。六二“巳日”,九三、九四、九五连续使用三个“有孚”,正是君子个体对卦辞群体“巳日乃孚”的落实。

初九当革之初,居下无位,比于六二,上无正应,虽有刚德,不敢自任,唯固结六二以自固,不可有为,待时而后革也,故“巩用黄牛之革”,象曰“巩用黄牛,不可以有为也”。

六二柔顺,阴之为物,不能先唱,本自有咎。既中且正,上应九五,顺承九三,五至三互乾,乾为盛阳,五行家以亥为盛阴,巳为盛阳,故曰“巳日乃革之,征吉,无咎”,象曰“巳日革之,行有嘉也”。

九三处离火之极,迫近泽水,以刚居刚,敌比九四,躁动则凶,故曰“征凶”;据比六二,固守则危,故曰“贞厉”。比二应上,二至上互大坎,坎为三,为有孚,故曰“革言三就,有孚”,象曰“革言三就,又何之矣”。

九四以阳居阴,居位不当,无应无比,本自有悔;卦已过中,离夏入兑秋,乃革之时,故“悔亡”。处互体大坎,坎为孚,时当改命之时,故曰“有孚改命,吉”,象曰“改命之吉,信志也”。与《彖传》“革而当,其悔乃亡”呼应。

九五阳刚中正,高居尊位,有大人象,兑为虎,为从革,故曰“大人虎变”,象曰“其文炳也”。兑之卦象为巫,为占;九五爻象中正,下应六二,互体坎中。爻象大于卦象,故曰“未占有孚”。

上六居革之终,变道已成,为继体之君,九五刚中为虎,上六阴柔为豹,故曰“君子豹变”,象曰“其文蔚也”。上六柔爻,亲比九五,故曰“小人革面”,象曰“顺以从君也”,兼释后句。上六革道已成,当贞守九五,不宜动应九三,故告诫“征凶,居贞吉”,合彖辞“利贞”。

龚焕曰:初言“巩用黄牛”,未可有革者也。二言“巳日乃革”,不可遽[jù]革者也。三言“革言三就”,谨审以为革者也。皆革道之未成也。四言“有孚改命”,则事革矣。五言“大人虎变”,则为圣人之神化矣。上言“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则天下为之丕变,而革道大成矣。


【因误航班而感通“巳日乃孚”、“巳日乃革之”的奥秘】:

见《周易密钥》第4-25节

【提要】

1.《汉书·律历志》引《武成》篇:“惟一月壬辰,旁死霸,若翼日癸巳,武王乃朝步自周,于征伐纣。”“癸巳”符合革卦的卦象,故武王选择癸巳日征伐纣王。这就是革卦《彖传》所说的“巳日乃孚,革而信之。……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

2.癸巳不仅符合革卦卦象,而且它在六十甲子位居第三十位,与许慎《说文》释“革”字“三十为一世而道更”相吻合。

3.癸巳与革卦的对应在殷商业已成为共识,故癸巳日武王庙祭殷商先祖成汤,并服二女,以应革卦“二女同居”之象。

4.武王祭祀所用祭品牺牲,用三只羊和三头小猪的血,符合革卦卦象。这是按《归藏》之殷礼。

5.将易经(包括《连山》《归藏》)和卜辞、甲骨文、金文结合在一起来研究,这在学术界尚属空白,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将会是一个新的学术天地。


(本文引自李守力著《周易诠释》,最新修订日期为2024年09月27日,为文化传统平台原创发布,本链接可用于个人学习分享,机构转载请联系本平台获取授权。)


相 关 链 接

经学专著《周易诠释》《周易密钥》简介

群贤毕至,共襄盛举:《周易诠释》《周易密钥》发布

让所有人都轻松读懂《易经》

轻松学《易经》:学《易经》好比骑三轮车——《周易》的公理化体系

轻松学《易经》:论《周易》卦辞“元(N)亨(X)利(N)贞(Y)”范式

卦爻演绎共读在京启动:西木《易经》读书会

戊戌年首期《周易》研修游学班图文回顾

己亥年天水演易游学图文回顾

第三轮64卦演易小结

《周易诠释》《周易密钥》的最新修订及传习情况

喜欢上青州,记辛丑年首期《周易》研修游学

崔彬彬:壬寅年巴蜀游学心得——正心修本

回望来路,“文化传统”平台近十年开展的主要实践

李守力:记2023年经史溯源西安演易游学

9月25日开学 | 文化传统第五轮演易共学安排及报名

7月6日起 | 第十一期文化传统《周易基础教学班》线上开班,安排及报名

陈建梅:宅兹周原·凤鸣岐山,西周文化溯源研学小结

倪晖:宅兹周原·凤鸣岐山,西周文化溯源研学心得

高兴偶:宅兹周原·凤鸣岐山,西周文化溯源研学总结

10月26日起 | 第十二期文化传统《周易基础教学班》线上开班,安排及报名

常坤:宅兹周原·凤鸣岐山,西周文化溯源研学总结


修己·仁爱·自觉·利他
解悟经典 修身治学 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
道德经 易经 | 论语 管子四篇 | 养生修身
点击关注订阅,获取经典学习内容

文化传统
守正经典,诵解修悟志大道。 开设有《道德经》《易经》《论语》《管子四篇》《黄帝内经》等经典学习活动,以及四季养生修身,经典正音诵读等文教活动。 人生路漫漫,经典常相伴,内化于心田,外化于行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