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保险公司的破产与「打破刚兑」

文摘   2024-09-16 20:57   安徽  


9月11号,国务院印发了一份文件——《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通过十条内容给中国保险行业未来的发展画了个蓝图,又被叫做保险业的国十条

十条内容里讨论的最为热烈的是第五条
👇


「研究完善与风险挂钩的保单兑付机制;健全市场退出机制。对风险大,不具备持续经营能力的保险机构,收缴金融许可证,依法进入破产清算程序。」

于是最近也有一些读者留言询问:以后允许保险公司破产了吗?那保险公司破产了怎么办?以及保险是不是真的要打破刚兑了。

今天主要来聊聊这个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



先说说保险公司的「破产」。

实际上,保险公司一直都是可以破产的但确实一直有声音说保险公司不能破产),之前就写过👇


只是之前国家估计太担心保险行业的声誉,所以一直避免出现保险公司破产,怕引起大家的恐慌,但自从易安财险打破了「没有保司破产」的现状,成为第一个破产重组的保司后,也没啥好担心的了,于是现在国家打算收回那些可能会引发更大问题的保险公司的牌照,让它们退出市场。

如果「苟且偷生」只能造成更多亏损和恐慌,不如「早死早超生」,让其它经营能力好的保司去接管,说不定还能迎来新的生机,不破不立。

其实大大方方的走破产程序,让大家看到破产并且不影响保单利益,反而心安,而不是一天到晚在提心吊胆地猜想。

破产流程、破产后的保单会怎么处理等问题,这里就不再赘述了,之前讲的已经很详细了👇👇👇

保险公司破产后,我们的保单还安全吗?



易安的破产重整之路


易安财险是2016年成立的,也是当时国内四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之一。开业后,它给超过3000万客户提供了保险服务,合作的渠道也超过了300个。


但是,易安财险在网络借贷平台上的借款人意外伤害保险业务上投入过多,后来P2P平台接连出事,作为担保机构的易安财险自然也扛不住了。再加上经营上的问题,公司开始连年亏损,偿付能力也达不到监管的要求,最终在2020年7月17日被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接管。


到了2022年7月8日,易安财险以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为由,向北京金融法院申请破产重整。法院审查后,同年7月15日裁定受理了易安财险的重整申请。


在重整期间,中国保险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在法院的监督指导下,代表7641家保单持有人申报了债权(这也是保险保障基金首次以取得合法授权后的统一代理方式去申报),北京金融法院组织了债权人会议,审议并通过了易安财险的财产管理方案等议案。


2023年5月,原银保监会发布批复,同意比亚迪受让易安财险10亿股股份,持股比例100%,比亚迪出资30亿元,增加注册资本、改善偿付能力,同年5月24日,北京金融法院依法裁定确认易安财险公司重整计划执行完毕,并终结该案重整程序,2023年8月,易安财险正式更名为比亚迪财险。


在整个重整过程中,近8000名保单持有人的权益没有受到影响。


所以说易安财险的破产重整是中国保险市场退出机制的一个成功案例,也为金融机构风险处理和破产重整制度的完善提供了宝贵经验。




至于「是否会打破刚兑」,文件里面的原表述是:研究完善与风险挂钩的保单兑付机制。

所以先别慌,暂时还只是「研究完善」阶段而已。

其实几个月前财新一篇文章里就提到过👉正在修订过程中的《保险法》草案中已新增提出「若被接管的保险公司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依法进行保险业务转让的,经国务院批准,可以对保险合同进行合理变更。」

先不提这一说法到底具体来源自哪里,目前也没有看到,最后正式出现在大众视野的草案会不会保留这一条,也不确定,但对此引发的讨论确实引起轩然大波。

此报道被很多人解读为:保险产品将打破刚兑自那之后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几乎就没停过,相信大家或多或少也都看到过相关内容。

一类认为,保单是书面契约,既然利益已经写进合同里了,利益确定且有合同约定,就一定要履行。目前说要修改《保险法》也仅仅是草案,打破刚兑也仍只是猜测而已,尚无明文规定,保险业是社会稳定器,如果合同也能变更,公众信任度也将毁于一旦,所以不会做这种事的,无需焦虑。


另一类则认为,利差损压力越来越大,问题保险公司也不在少数,如果遭遇行业性的重大风险,兜底也不一定能兜的过来,当年日本金融监管当局也是通过修改《保险法》,允许变更原保单合同内容,咱们未来也有很大可能会参考日本修改条款,打破刚兑是必然的。


两种看法都很有道理。


中国保险业起步晚,金融监管相关的制度和体系本就在不断升级完善的过程中,之前行业的发展基本上是和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周期齐头并进的,几乎没怎么遇到过严重的下行和衰退。所以,在风险预防和处理这块,咱们确实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打破刚兑肯定会是选项之一,但并不一定全在理赔/兑付层面,也可能是在投保端。


其实现在的产品形态已经逐步显现出「打破刚兑」的趋势了,比如开始大面积销售更低保证收益和更高的预期收益的分红险,让一部分的投资风险由投保人和保险公司共同承担,不也是一种「不再全部刚兑」了的思路吗。




虽然说现在的讨论都只是猜测,但这其实也是一个很好的契机,一个去让我们认识到安全边界的契机。


希腊的债务能出现违约、经营了近百年的日产生命相互社和东邦生命保险也会破产、美国的硅谷银行也会爆雷倒闭,理论上来说,压根不存在「绝对的安全与兜底」。投资的安全与否既和金融产品发行或销售方背后的信用情况有关,又和国家在不同阶段的发展需要,以及政策风向挂钩。


哪怕是保险这种风险管理工具也不一定是完完全全「保险」的,因为风险永远是客观存在的,不可能被彻底消除,只能降低或者转移,而任何一个转移风险的措施,都会产生新的风险。我们能获得的永远只是相对的安全。


比如现在不少朋友担心保司破产或保单不能刚兑,其实也是买保险的风险大」还是「不买保险的风险大」之间的博弈,以及如果不用保险的方式,还能用什么其他方式,它们会更有效或者更安全吗?


这是一道主观题,每个人的判卷标准和答案都不一样,每个人都录取自己心里那个最好的答案就好,没有标准答案,也没有统一答案。


相关阅读:

保险公司破产后,我们的保单还安全吗?

让一家保险公司破产,到底有多难?



上两篇:
绞尽脑汁的产品升级|达尔文10号
有「大病保险」和我重疾险有什么关系?


关哥说险
关哥,一枚深耕港陆金融行业十几年的资深保险人,致力于减少信息不对称,努力做保险科普,教你把保险买得明明白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