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可溢芳华,蓄力方能远行。为进一步提升工作室学员的人文素养和专业能力,全力搭建一个共学共进和深度研讨的优质平台,1月19日上午,中学英语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尹彤老师组织全体学员开展了一场品书香共分享的读书交流活动。
01
架起沟通桥梁,奏响和谐乐章
董悦老师做读书分享
首先,董悦老师分享了马歇尔·卢森堡的《非暴力沟通》一书。书中指出,语言暴力会给人带来情感和精神创伤。作者提出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通过区分观察与评论、感受与想法,清晰表达内心感受与需求,提出具体请求,能使人们情意相通。非暴力沟通能帮助人们既表达自己又关心他人,适用于个人生活各层面及社会交往,可消除分歧争议,解决争端冲突。
同时,董老师结合亲身经历谈到,有效的沟通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而《非暴力沟通》所倡导的沟通方式,恰好能够助力我们更好地与学生、家长以及同事沟通。通过实践非暴力沟通,我们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尊重与关爱,还能引导他们形成积极、健康的沟通习惯。这样,我们的校园就能变得更加和谐、友善。
更重要的是,阅读这本书不仅能提升我们的沟通技巧,还能让我们对自己的言行、教育理念进行深入的反思。这对于促进我们的个人专业成长无疑是非常有益的。
02
命题妙法相助,题间技巧出彩
姜晓荣老师做读书分享
随后,姜晓荣老师分享了深圳市光明区教研员唐邦顺老师的《高考英语模考命题技术探究》一书。姜老师的分享主要围绕命题格式、命题技巧、AI赋能命题技术三方面进行。
姜老师提到,本书首先强调了规范格式在命题中的关键意义,将其比作命题新手开启旅程的 “金钥匙”,细致讲解了标点符号在命题中的正确使用,如区分全角半角标点、正确输入撇号引号、规范使用括号注释等,通过对比错误与正确示例,让工作室成员们对标点规范有了清晰认知,标点虽小,却彰显着命题的专业性与严谨性。同时,姜老师摘录了本书的大量实例为成员们讲解。如A 篇,要做好语篇整合与修改,依据语篇信息量进行拆解或整合,确保分项同质互斥、信息突出、语言多样;D 篇,如何精准设置问题,如何根据语篇结构命题,如何力求命题语言精确等。本书为教师们提供了实用的命题避错指南。最后,姜老师结合本书,分享了自己在读完书后,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命题中的应用。她以豆包、Kimi和ChatGPT为例,展示了如何借助 AI 为命题赋能。
正如葛炳芳老师所言,教师要重视文本解读与学生阅读体验。相信我们在读完本书后,能多尝试命题,更能成为学生学习旅程中的优秀“导游”,带领学生高效备考、收获成长。
03
共沐书香,引领提升
尹彤老师做总结发言
在互动环节上,其他学员也就自己近期的阅读进行热烈的讨论,大家互相学习、相互启发,思维的火花在交流中不断碰撞,展现了浓厚的学习氛围与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工作室主持人尹彤老师逐一点评了本次分享会的读书心得,也充分肯定了学员们的读书收获。尹老师提到,此次读书分享会不仅是对前期阅读成果的检验,更是一次思想的碰撞与升华。通过这样的分享,我们清晰看到了阅读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有效推动,这是知识的积累,同时也是教学理念更新和教学方法优化的源泉。希望学员们能多读书,读好书,勤思考,将阅读所得更好地融入日常教学中,共同探索教育的无限可能,让我们工作室成为教育创新与成长的坚实阵地。
阅读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也是教师“最长远的备课”。新的一年,新的开始,让我们继续与书相约,携手共进,在阅读和思考中遇见最美的成长。
供稿人:李艳 董悦 姜晓荣
编辑:肖启术 校对:王岚
初审:尹彤 李静 刘志成
终审: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