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而有研则深,研而有悟则进。”2025年1月2日,苏遗华名师工作室全体学员齐聚线上,进行线上集中学习。
明确听课维度
观课伊始,工作室主持人苏遗华提出观课维度建议,他建议学员们围绕“核心素养”“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观课思考。
观摩优质课例
本次教研活动观摩的课例为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复式统计表》。首先,殷顺玲老师由第十九届杭州亚运会导入,围绕学生最喜欢的体育项目来调查男女生最喜欢的运动项目分别是什么?让学生参与投票,并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和应用能力。然后通过填一填、变一变、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把两个单式单独的统计表“合并”成一个复式统计表,在交流评价的过程中感知合并后的复式统计表的好处。接着对复式统计表的数据的分析,感知复式统计表的简洁明了和便于比较的优势,从而做出合理的决策。殷顺玲老师本节课注重两条线的融合:一条是方法线,学生历经数据收集、整理、描述与分析的全过程,掌握了利用数据解决问题的技能;另一条是知识线,学生在已有的单式统计表知识基础上,自然地构建出复式统计表的新知,实现了知识的生长与拓展。
观摩殷顺玲老师课例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复式统计图》
云端评课,思想碰撞
在观课结束后,学员们积极参与评课,思想碰撞,收获颇多。
胡镔心:
让学生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方面,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让学生根据同种数据学会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让学生能够收集、整理具体案例中的数据,用合适的方式描述数据,分析与表达数据中蕴含的信息,说明数据的现实意义。创设了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经历收集和整理的过程,让学生理解统计表横和列的意义以及二者之间的关联。
林芮:
在本节课的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具备了“简单统计表”和“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但殷老师在进行新知的教学时,无论是再创造不一样的统计表,还是解读表中的信息来进行问题解决,都让孩子们经历了对收集数据,然后予以整理、汇总与分析。因此,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殷老师不只是让学生填统计表,更是学生阐释对数据理解的活动。
王雨薇:
殷老师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再在老师收集的资源中对比三组数据的整理,让学生逐步感受复式统计图的形成过程,注重了新旧知识的衔接与过渡,并引导学生发现数据背后的意义。
冯晓红:
本节课核心素养主要是数据意识和应用意识。课堂上,殷老师设计活动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培养数据意识和应用意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亲历复式统计表的形成过程,体会复式统计表产生的必要性,同时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的意义和价值。小组合作环节,突破本课重点经历复式统计表的形成过程。
郭芸芸:
本节课殷老师从实际出发,现场收集本班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数据,并由学生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了男生女生的单向统计表,再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把两个单式统计表动手“合成”一个复式统计表,整个过程充分让学,创设了学生自己的数学问题,知识是在学生的活动和思考中产生的,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其次,课堂上殷老师循循善诱,由浅入深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意识,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效果好。
安星月:
殷老师注重给学生提供真情境,设计真实的统计活动,教师引领学生经历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根据现实需要,不断生成问题,在解决问题的探究进程中逐步完成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展现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创作过程,通过观察比较揭示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本质特征和价值作用。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意识,学生通过经历多样化的真实的统计数据分析,体会数据中蕴含着丰富的信息,感受统计的应用价值,体会统计的工具价值及思想价值。
谈浩东:
本课紧扣课程标准,教学目标设定为让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复式统计表,并能对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目标明确具体,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并且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始终围绕这些目标有序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切实达成了既定的学习目标。
王小林:
殷老师通过杭州亚运会引入,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入手来调查男生和女生最喜欢的运动项目分别是什么?让孩子们参与投票,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充分经历了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男生、女生两张表观察起来太麻烦,让学生通过填一填,变一变,说一说,感知合并后的复式统计表的好处,体现学习新知的必要性。再通过复式统计图数据的分析,感受它简洁明了和便于对比的优势,从而做出合理的决策。殷老师的课,层次分明,紧扣教学目标,语言表达简洁清楚,对学生的回答和表现给予有价值的评价。
工作室成员线上学习
教之海无涯,学之境无垠。本次学习之旅为学员们打开了一扇窗,相信学员们能透过它看到窗外更加美丽的风景。
供稿人:钟清青
编辑:肖启术 校对:王岚
初审:苏遗华 李静 刘志成
终审: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