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南制订背景
在15~105岁之间的人群中,全球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8.3%,其中女性患病率为23.1%,男性的患病率为11.7%。我国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9.2%,其中男性为6.0%,女性为32.1%,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骨质疏松症已成为最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骨质疏松症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仅骨质疏松性骨折在美国和英国每年分别花费约179亿美元和40亿英镑。
康复治疗在改善骨质疏松症患者疼痛、降低骨折风险、提高日常活动能力、促进骨质疏松骨折愈合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指南的重视和推荐。但这些指南所涉及骨质疏松症的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问题不够系统与全面,指南所形成的推荐意见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2019年由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等牵头制订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康复干预中国专家共识》,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用性强。但四年来随着新的临床证据的出现,该共识已不能完全满足临床实践需要。加之中华医学会2022年发布的《中国制订/修订临床诊疗指南的指导原则(2022版)》对指南的制订和修订有了明确的指导要求,为此,我们根据骨质疏松症康复治疗相关的核心临床问题,基于当前可获得的最佳证据、充分考虑患者意愿及价值观,并结合中国临床实践证据,历时1年余制订了“骨质疏松症康复治疗指南(2024版)”。
★
指南制订方法
指南制订工作组由指南专家组、方法学专家组和外审专家组构成。指南范围由发起机构与指南专家组共同确定。通过系统查阅骨质疏松症诊疗与康复领域已发表的指南、原始论著和系统评价等证据,遴选出核心临床问题,按重要度排序及专家增补建议遴选出骨质疏松的康复评定、物理因子治疗、作业治疗、康复辅具、认知行为及心理治疗、传统中医治疗和健康教育7个方面共计22个核心临床问题。
指南制订小组对骨质疏松症的康复评定与康复干预临床问题的系统评价与证据合成,采用推荐意见分级的评估、制订及评价(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GRADE)方法对证据质量及推荐意见进行分级,同时采用GRADE从证据到决策的框架(evidence to decision,EtD)辅助由证据向推荐意见转化,按照国际实践指南报告标准(reporting items for practice guidelines in healthcare,RIGHT)进行报告。
本指南由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主任委员何成奇教授牵头发起,中国循证医学中心、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指南与标准研究中心、兰州大学GRADE中心、兰州大学健康数据科学研究院指南与标准研究中心为本指南制订提供方法学支持。
本指南供康复医学科、骨科、内分泌科、风湿免疫科、疼痛科等参与骨质疏松症诊疗与康复管理的临床专科的医师、治疗师、护士及相关专业人员使用。指南推荐意见的目标人群是成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
推荐意见
针对骨质疏松症康复治疗7个方面的22个核心临床问题,本指南最终形成了22条推荐意见。
★
指南总结与展望
本指南严格遵循WHO指南制订规范和国际标准而制订,对骨质疏松症康复评定与治疗的核心临床问题进行解构,最终形成7个要点和22条推荐意见。指南为各级医疗机构的临床工作者开展系统、标准、精准的骨质疏松症的康复治疗提供了重要指导。需要说明的是,尽管本指南是依据当前可获得的最佳证据,由康复医学科、骨科、内分泌科、风湿免疫科、疼痛科、影像科、流行病学等多学科专家讨论后达成共识,但现有的关于康复评定与治疗的大部分临床证据质量较低,部分推荐意见强度弱,例如部分康复评定方法、物理因子治疗等。本指南未将运动治疗纳入其中,是因为运动治疗十分重要且内容较多,所以将在骨质疏松症运动治疗指南中详述。建议本指南的使用者应该接受相关培训,并遵循临床实践伦理要求,充分考虑患者偏好与功能获益,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引用本文
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 骨质疏松症康复治疗指南(2024版).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24, 24(6): 626-636. doi: 10.7507/1672-2531.202403173
作者简介
通信作者
何成奇,四川大学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导、博士后合作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现任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康复医学中心主任、康复医学研究所所长,华西医学技术学院副院长、康复医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任。领导的学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022复旦排名全国第一,领导的四川大学康复治疗学专业首批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2022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获A+级,总分位列全国第一。学术任职包括中国康复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主任委员、四川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分会主任委员、《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副总编等。
第一作者
王海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病区主任。康复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分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高压氧分会青年委员,河南省医学会高压氧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康复医学会重症康复分会、康复评定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分会委员。参与国家级课题1项,承担省厅级重点项目5项,发表SCI 及中文论文十余篇。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我刊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