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汇 | 做好套期保值管理最后一环:套期会计

财富   2024-11-27 16:37   北京  

作者 | 陶进伟  毕马威中国

来源 | 《中国外汇》2024年第22期 


要点

套期会计是企业汇率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企业套期保值管理的最后一环。

随着人民币汇率双边波动弹性的增强,企业积极通过开展套期保值业务应对汇率风险波动,将汇率风险管控在可接受范围内。近两年,随着中美利差扩大,在远期贴水市场环境下,出口收汇企业套期保值成本较高,金融衍生工具出现亏损,无法与主营业务对冲,给企业账面带来较大损益波动。为此,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集团实施套期会计。套期会计是企业平滑损益波动的有力举措,也是套期保值管理的最后一环。企业实施套期会计不仅能够真实反映外汇风险管理活动的效果,还可以降低会计错配,减少金融衍生品对账面利润的波动影响。





企业实施套期会计的必要性



当前,涉外企业外汇风险管理意识不断提高,综合运用业务避险及交易避险等手段管理汇率风险。若企业选择金融衍生工具对冲汇率风险,但没有实施套期会计的话,由于金融衍生工具和被套保项目二者在计量方式、会计账期、会计科目等方面存在差异,当出现金融衍生工具和被套保项目在同一会计期间产生的利得或损失无法有效对冲的情况,就无法恰当反映原本“风险中性”的外汇套保管理对企业财务损益的平滑作用。

在贴水市场环境下,出口收汇企业套期保值成本较高,企业开展金融衍生业务的成本或者出现的亏损,无法与主营业务损益对冲,会在企业财务账面出现较大的损益波动。而企业财务核算结果的波动性,又与汇率风险中性策略的风险对冲管理目标存在背离,往往会给企业管理层或投资者带来困扰。这不仅需要企业外汇管理工作者的沟通解释,还可能被公司经营层质疑风险中性外汇避险管理策略的恰当性,涉外企业可能会改变风险中性策略,转而采取赌单边的思维,试图通过预测市场走势赚取额外交易收益,这对涉外企业的稳健经营是非常不利的。

以A企业出口收汇套期保值为例,2024年11月1日,A企业选择远期产品锁定应收账款的汇率风险,远期合约到期日和应收账款收款日期为2025年2月1日,套保比例100%,套期保值有效性为100%。在不实施套期会计的情况下,2024年12月31日,A企业应收账款的汇兑损益(假设收益为5)和远期合约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假设损失为-6),分属不同会计科目,且汇兑收益无法覆盖公允价值损失,财务报表体现的对冲效果为83%(5除以6),当期应收账款与远期合约的净损失为-1。究其原因:应收账款的汇兑损益是采用报表即期汇率进行折算,而远期合约公允价值计量是采用远期汇率、收益率曲线进行现金流折算,两者在计量方式、计量参数上存在差异。

若A企业实施套期会计,企业指定远期合约为套保工具,被套保项目为应收账款,并选择现金流量套期模型。2024年12月31日,企业套保有效性为100%,远期合约公允价值变动损失为-6,计入其他综合收益(Other Comprehensive Income,OCI),并将其中浮亏-5转出,与应收账款的汇兑损益5对冲。通过套期会计使得企业当期应收账款和远期合约的净损益为零,OCI的期末余额为-1(暂不考虑套期成本分摊)。由上述案例可见,企业实施套期会计不改变企业2024年12月31日财务报表中的总资产、总负债以及净资产,但账面损益更平滑,降低了企业利润表的波动性,能够更好地体现套保操作“风险中性”的管理策略与管理效果,从而真实反映企业运用金融衍生工具管理汇率风险的管理效果。





实施套期会计的前提和基础



套期会计是企业汇率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企业套期保值管理的最后一环。企业要实施套期会计,首先需要建立较为完善的企业汇率风险管理体系(见图1),主要包括治理架构、风险偏好、制度建设、管理流程、避险策略、套保会计等要素。完善的汇率风险管理体系既有利于企业推动汇率风险管理能力和管理绩效的全面提升,也为企业开展套期会计业务奠定基础、提供保障。

一是搭建完善的汇率风险治理架构。拟开展套期会计的企业,需充分考虑外部监管要求、企业现状和风险管控模式,自上而下建立“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职能部门”三层架构。在决策层实施严格监督的前提下,强调业务部门与风险管理部门的协调,通过优化并清晰界定业务部门、风险管理部门和内审部门的职责边界,建立外汇风险管理的三道防线。

二是完善企业风险管理体系。拟开展套期会计的企业,需树立汇率风险战略管理目标,明确汇率风险管理原则,设定套期保值的比例、工具、成本和期限等风险偏好,为套期保值工作提供指导和决策依据。企业要建立好风险识别、风险计量、风险监测、风险控制的闭环管理流程,通过建立避险工具、模型等量化手段,方可充分识别、准确计量、持续监测和适当控制外汇风险。

三是建立套期会计核算体系。拟开展套期会计的企业,需建立套期会计科目设置,包括:衍生金融资产、衍生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现金流量套期储备等;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汇率避险的需要,选择建立套期会计计量方法,如现金流量套期、公允价值套期及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等;要建立套期保值文档模版,包括:风险管理目标和政策、被套期风险的性质、指定被套期项目、套期工具、套期有效性测试、无效部分的评估、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等;还需要建立套期有效性测试模版,包括:主要条款比较法、比率分析法、回归分析法等。在上述准备工作完成之后,企业可以着手实施套期会计。





套期会计实施贯穿于业务全流程



企业开展套期会计旨在恰当地反映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活动,使得财务核算更好地反映套保交易及其风险对冲效果。套期会计实施不是在套保交易结束之后才考虑,而是贯穿于套保业务全流程,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等工作阶段(见图2)。套期会计的实施,不仅是会计核算部门的工作,也需要外汇交易部门、外汇敞口来源部门(如公司供应链部门、海外子公司)、风控部门等部门的通力配合,这非常考验企业前中后台管理协同能力。

事前阶段,确定汇率风险管理策略和目标

企业在开展套保业务之前,需明确套保目标,并考虑套期会计实施与否。企业可根据不同的敞口类型实施不同的套保策略。以A企业海外销售业务的汇率风险管理为例,A企业可选择对已入账的资产负债表敞口进行套期(如图3中①所示),在套期有效的前提下,实施套期会计可一定程度平滑汇兑损益波动;A企业也可以选择对未入账的预期交易敞口进行套期,如果选择套保截止日为交易确认时点(如图3中②和③所示),在套期有效的前提下,实施套期会计可一定程度平滑主营业务收入受汇率风险的影响,进而管控毛利;如果选择套保截止日为实际结算时点(如图3中④所示),则实施套期会计可一定程度平滑主营业务收入的汇率风险和汇兑损益。在实务中,A企业可在对未来不同时间窗口、不同币种的外币现金流风险敞口进行预测的基础上,设计套保期间和套期保值策略,通常时间越长,现金流预测的准确性越低,套期保值会计实施难度越高,对此可以采用分层套保的方式进行应对。

事中阶段,满足会计准则的一系列要求

企业在开展套保操作时,面临套保工具的选择与执行,此时,企业需根据评估套保工作的有效性,明确被套期项目、被套期项目以及套期工具,并准备套期会计相关文档。一是明确具备符合条件的被套期风险和被套期项目。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第9条规定,企业可以将单个项目、项目组合或其组成部分指定为被套期项目,具体包括:已确认资产或负债;尚未确认的确定承诺;极可能发生的预期交易;及境外经营净投资。在实践中,预期交易是指尚未承诺但预期会发生的交易,需要满足极可能发生的条件,受海外市场竞争以及账期等因素影响,其现金流规模及时间不确定性较高,对此需要通过历史数据、经营计划、销售订单等进行佐证,同时设置相应回溯机制,确保预期合理性。

二是采用具备符合条件的套期工具。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第5条和第6条规定,对于外汇风险套期,企业可选择金融衍生工具(如远期、期权)或非金融衍生工具(选择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除外)作为套期工具。在实践中,企业出于控制套期成本等因素考虑,可能选择期权组合进行套保操作,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一项由卖出期权和买入期权组成的期权组合(包括“远期+期权组合”中的期权组合),其在指定日实质上相当于一项净卖出期权,不能将其指定为套期工具。基于此,建议企业尽量选择交易结构简单、流动性强、风险可认知的交易工具,对于复杂的交易工具,需要仔细分析交易结构和风险特征,判断是否存在交易工具潜在损失可能大大超过被套期项目潜在收益的情况、从而不能有效对冲被套期项目的风险。

三是确定套期会计模型。套期会计模型分为公允价值套期、现金流量套期和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在企业外汇套期会计实践中,针对海外业务经营性活动产生的外汇风险敞口主要采用现金流量套期,金融衍生工具产生的利得或损失中属于套期有效的部分,作为现金流量套期储备,应当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并在被套期项目的预期现金流量影响损益的相同期间(如预期销售发生时或者结汇时点),将原确认的现金流量套期储备金额转出,计入当期损益。无效套期部分金额(即扣除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后的其他利得或损失)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四是确保套期关系符合套期有效性的要求,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第15条规定,企业需要开展的有效性评估工作包括:被套期项目和套期工具之间存在经济关系;被套期项目和套期工具经济关系产生的价值变动中,信用风险的影响不占主导地位;套期关系的套期比率不应当反映被套期项目和套期工具相对权重的失衡,这种失衡会导致套期无效,并可能产生与套期会计目标不一致的会计结果。企业应当在套期开始日及以后期间持续地对套期关系是否符合套期有效性要求进行评估,涉及主要条款比较法等定性方法以及多情景下的比率分析、历史数据回归分析等定量方法。在企业外汇套期会计实践中,由于套保期限、金额、基础变量等因素并非完全匹配,因此需要同时进行定性、定量评估。由于定量分析涉及假设金融衍生工具构建、估值、情景模拟等,因此需要企业具备一定的量化分析能力。

五是建立套期保值文档。企业的套期保值文档应至少载明以下内容:企业的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管理目标、套期保值类型、套期工具、被套期项目、套期有效性评估方法(套期无效部分产生的原因以及套期比率确定方法)等。在企业外汇套期会计实践中,由于同时存在多组套期关系,这对企业套期保值文档模板化、系统化程度要求较高。比较好的实践效果是,企业的套期保值系统需与业务系统(如订单管理系统、应收账款管理系统)、交易管理系统连接,以实现被套期项目和套期工具基础信息的自动抓取与比对、有效性测试情景生成、估值计量以及有效性分析等功能。

事后阶段,持续监控套保有效性

套保交易完成后,企业需要持续监控套保操作的有效性,并适时进行再平衡操作。实践中,套期关系由于套期比率的原因而不再符合套期有效性要求,但指定该套期关系的风险管理目标没有改变,因此,企业需要对套期关系进行再平衡操作。企业对套期关系做出再平衡,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被套期项目或套期工具数量的方式调整套期比率。但是,数量的减少并不一定意味着被套期项目或套期交易不再存在,或预计不再发生,而是表明其不再是套期关系的一部分。例如,企业减少套期工具的数量,但仍然保留某项金融衍生工具,该金融衍生工具仅有一部分将继续作为套期关系中的套期工具。

套保期间,做好套保综合评价

一是定量评估与定性评估相结合。定量评估指标可关注套保组合损益、风险敞口、敏感度指标、风险价值等;定性评估指标可包括配套流程及制度的完备性、套期策略合理性及其执行情况、风险管控措施有效性及其执行情况。

二是套保结果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套保结果管理包括:毛利或汇兑损益管理贡献或对冲效果;过程管理包括汇率风险限额管理、监测预警、支持海外业务的专业赋能以及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切实加强金融衍生业务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等监管要求的合规执行情况。企业在套期保值实践中,需客观认识套保操作可能由于多种原因导致部分无效,常见情形包括: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的到期期限、基础变量不完全一致,套期工具在套期开始时的公允价值不等于零等。同时,套保操作虽然是一种有效的风险管理手段,但企业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到其可能产生外溢风险,包括流动性风险、交易对手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并需提前采取举措以应对‌。



中国外汇
聚焦外汇管理改革实践,宣传解读外汇管理政策; 关注经济金融热点话题,分析研判未来形势走势; 提供政策法规培训服务,交流分享学术研究成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