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公司看起来还喘气,其实已经凉了”

职场   2024-11-07 22:01   北京  

从小红书离职博主赛道爆满,到脉脉上“某某大厂lastday,知无不言”的帖子,似乎都在传递着一条信息:年轻人正在逃离大厂。

但老王对此嗤之以鼻:还是年轻了,幻想着“小而美”,十有八九去个“小破丑”。

“最惨的还不是破事多,而是公司半死不活,你看着还喘气,其实已经凉了,在这种环境里,职场人只能跟着一起腐烂。”

比打工人躺平更可怕的是,老板躺平
从大厂跳出来刚一年,老王就已经后悔大半年了,每天扒拉着“值得去公司”榜,“我现在太想去热度前三十的公司了,最起码有人气啊。”
老王形容现在的公司,就是躺平。
“员工平,平一个,老板平,平一窝。”
入职时,老板雄心勃勃给老王画了好大一张饼,给他招了好几个大厂出来的员工。半年过去,公司接连几个波折,老板心累了,躺平了,现有的业务够吃饭就行了。
业务要求降低了,开始是感觉轻松,但是当老板的标准比自己还低以后,就难受了。
你要预算,老板说目标没必要定这么高;你要人,老板说收益不确定就先不做了;你要项目,老板说资源不够,以后再说...
预算被砍,成绩不及预期,员工心气下降,老板躺得更平,预算更低,成绩更差,心气更低...恶性循环一旦开启,想刹住就难了。
当所有人都觉得无论努力与否,都对结果影响不大时,努力就成了一种罪过。你对设计的交付不满意,设计觉得你这人真矫情;抗议研发时间太长,研发表示要不你来;希望销售多拉客户,销售说这做的是个啥垃圾东西;催财务抓紧付款,财务表示已读不回...
老王的牢骚种类越来越多,公司里对老王的评价却慢慢统一了:你卷什么卷?!阿*味真浓!
老王感觉,除了自己在全公司上蹿下跳四处奔走,剩下的都仿佛是村口大槐树下躺在摇椅里扇着蒲扇的大爷。
每天老板和蔼可亲,中层岁月静好,基层不疾不徐,做好了没人夸,做不好没人骂,公司里安安静静,“就好像倒闭了一样”。
然而等裁员降临,残酷的零和博弈就开始了。
大厂是一锅肉,大家分着吃吃总留有些体面;在小厂,就这一口肉,你吃了别人就得饿着,还要什么体面。
开始,每次参加项目复盘会,老王都觉得是一次角斗。如何向上证明自己和团队有价值,以及巧妙得暴露别人的问题,都是技术,甚至艺术。
但慢慢老王发现,好像PPT做的再好,能改变的也很有限,人情世故发挥的作用更大。散会后,老板跟几个一路走过来的“兄弟”去洗澡了,你能去吗?真正起决定作用的会,就是这个你不在的会。
小公司,装不下大厂人。
不论能力还是努力,大厂人遇到躺平的公司就俩字:白费。
人之间凉了,公司也就快凉了
大学生毕业是去大厂好还是小厂好?
有很多人都会说:各有各的好,大厂就是螺丝钉,小厂能全面发展。
毕业两年,小王觉得,这话现在看纯忽悠。所谓小厂全能,大概率约等于大厂“全不能”。低水平的全面,一旦到了高水平的平台,基本等同于不会,新人学习三天等同于你小公司摸索三年。
小王觉得,大厂最好的其实是带教。
新人来到职场,全靠自己撞南墙来成长,成长速度肯定不如有人指点快。大厂系统的迎新培训计划,对新人就显得格外友好。
如果说,这种指点在工作技能上更多是入门,想出成绩必须自己再努力,那么在人际交往上的作用就大的多。大厂里海量的E人,会是新人融入团队最棒的媒介。
人际交往上的破冰,反过来也会作用在工作中。从一起吃午餐,一起健身,一起坐班车开始建立感情,等到业务上遇到困难,再开口就不难了。
毕业后去小厂的同学跟小王诉苦,第一次开口就是求助,老人是真不搭理你啊。
有句话叫人生就是旷野,小王的同学是切实感受到了职场旷野的孤寂,那种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感觉令人绝望,明明是坐得不远的同事,却有种冷若冰霜的距离感。
也不光是老人和自己,老人之间的交流也很有限。整个办公室莫名有种诗意,“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人之间凉了,业务咋能热起来呢,没有激烈的讨论,没有意见的碰撞,老板说啥就是啥吧,这还成长个啥。
如果一定要小厂,小王觉得,就去那种氛围火热的,最好是老板跟大家打成一片的,有行业牛人或者独门技术的,目标就是全力干几年成为合伙人或者创业。不然,大厂真的是更好的选择。
同样都承受压力,比起在“要凉”的小厂挣扎,还是去烈火烹油的大厂,成长更快,更适合初入职场的菜鸟。

发稿前,老王告诉我,他回大厂了。
大厂的一切都很亲切。茶水间的饮料分全糖和无糖,保洁阿姨擦桌子和玻璃用不同抹布,卫生间的味道格外清新,以及脉脉同事圈里吵得热火朝天。
有人讨论业务,有人讨论组织,有人吐槽食堂,甚至有人骂他负责的项目,他都觉得幸福。
真好,这就是所谓的人气吧!
有人气才有心气,有心气才有前途。
老王把对公司的彩虹屁发到同事圈里,又激发了一片讨论。
嗯,明天老王公司的脉脉雇主指数又要升高了!

脉脉“值得去公司”榜全新升级

搜索上线,雇主指数一搜即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