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必须切除乳房和化疗吗?——直面乳腺癌患者三大疑问

文摘   2024-11-21 19:38   中国  


相信很多和我一样的乳腺外科医生,遇到刚被确诊乳腺癌的患者,首先被问到的问题就是“我的乳房是不是要全切掉?”和“我用不用化疗?”,紧接着,她们就会问“化疗会不会掉头发?”等一系列问题。


这种担忧主要源于对乳腺癌治疗的陈旧认知和对失去乳房和化疗毒副反应的强烈恐惧。其实,乳腺癌的治疗远比这些刻板印象要复杂得多。我总结了临床中常被患者提及的三个问题,让我们直面患者对乳腺癌治疗的困惑,共同了解更科学的治疗方法。


疑问一:“得了乳腺癌是否一定要切除乳房?”


显而易见,这个答案是否定的。但在临床中,我还是看到很多患者“谈癌色变”,确诊后就要求把乳房切掉。其实,乳腺癌可以选择的手术方式有很多,包括保乳手术、全乳切除术及全乳切除术后乳房重建术


先说说保乳手术,国内的保乳率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一定差距,在国内不同地区之间保乳率也有明显的差别。


保乳手术简单的说,就是把包含肿物在内的腺体扩大切除,通过术中病理确定残留的周围组织是否安全,如果安全就是保乳成功。


一些患者潜意识里觉得乳房留着就是不安全,这时候医生和患者说的最多的就是:保乳手术联合术后放疗与乳房全切的安全性是一样的,前者还能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


虽然对于患者,美丽要付出一些“代价”,比如要联合术后放疗,费用可能高一些,治疗时间会长一些等等,但是在安全有保障的前提下,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乳房,何乐而不为呢?


有的患者乳房切除的范围更大一些,可以进行整形保乳手术,这种手术方式兼顾了局部治疗的彻底性、患者乳房外形的美观性。


当然,一些确实不具备保乳条件的患者(如肿瘤较大、患者自身拒绝保乳或者无法确保后续放疗等),可以选择乳房切除联合重建手术,帮助她们重塑乳房外形。


这些种方式都对女性患者的心理健康非常有助益。


疑问二:“乳房都切除了,为什么还要化疗?”


临床上常有患者提出疑问:“乳房都已经切除了,为什么还要化疗呢?”遇到这样的患者我会详细跟她们解释全身治疗的原理。毕竟与其让患者因为“未知”而恐惧化疗,不如让她们清楚了解每一种治疗方法的目的。


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当乳腺癌发展到临床上可触及肿块时,往往在全身已经存在微小转移灶,只是以目前医学常规的检查手段不能被发现。手术治疗的目的在于最大程度控制原发肿瘤及区域淋巴结,减少局部复发。但肿瘤切除后,远处残存的肿瘤细胞就要靠全身用药来控制了,要让药物随着血液到达全身各处,让潜伏的肿瘤细胞“成不了气候”!


其实,除了手术,乳腺专业医生还有许多手段来对抗“肿瘤君”,这些手段组合在一起,称之为“乳腺癌综合治疗”。对于早期乳腺癌来说,综合治疗是为了辅助和巩固手术效果,预防肿瘤复发或转移。医生会综合考虑肿瘤分期、分子分型、患者年龄、复发风险、药物耐受性等多种因素,决定综合治疗方式。


先说说患者普遍害怕的“化疗”。大多数早期乳腺癌患者手术后需要接受化疗。但在这里,又要提到患者一个常见的误区,就是“得了乳腺癌就必须化疗”。虽然化疗是乳腺癌治疗中的一个重要选项,但并不是所有患者都必须接受化疗,比如原位癌、Luminal A型乳腺癌患者就不需要化疗,基因工具也可以辅助医生决策一些处在“化疗灰色地带”的患者是否需要化疗。


很多患者分不清放疗和化疗,其实,放疗和手术一样,是一种重要的局部治疗方式,尤其对于保乳手术患者或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放疗可以杀死局部可能残留的癌细胞,减少复发风险。


对于HER2阳性乳腺癌,医生还有靶向治疗这种有效武器,这是一种针对癌细胞特定分子进行干预治疗的方法。靶向药物类似于精确的巡航导弹,直接作用于目标,减少对正常细胞的影响。


靶向HER2的武器越来越多,有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这样的大分子靶向药,还有小分子TKI药物,以及神奇的“魔法子弹”ADC药物。随着靶向药物种类和剂型不断更新,治疗的特异性和疗效也在不断提高。


对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还有内分泌治疗。常用的药物有他莫昔芬、托瑞米芬和芳香化酶抑制剂(AI类药物)。近年来,CDK4/6抑制剂等新型靶向药物也为这类患者提供了更多安全有效的选择。


疑问三:“化疗给我的伤害是不是比治疗获益更大?”


我经常听患者说,化疗“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不少患者对化疗的副作用心存恐惧。如今,医生制定方案时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致力于在实现最好疗效的同时将毒副作用的影响降到最低


化疗的副作用是最常被提及的,包括脱发、恶心呕吐、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伤等。骨髓抑制表现为贫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这就是让患者验血的原因。


如果在用药过程中发现血象降低,会应用刺激白细胞或者血小板再生的药物来逆转,等到患者血象合格后再进行下一周期化疗。对于恶心呕吐、肝肾功能损伤也会应用止吐药和保肝药等对症治疗。


总的来说,大多数此类反应是可控的,随着科技进步,新一代药物在毒副反应方面显著改善,患者不必过于担心。


相对于化疗,内分泌治疗的副作用较轻,但由于内分泌治疗要持续5年甚至更久,副反应问题还是应当引起重视的。他莫昔芬会造成子宫内膜增厚,可以通过定期进行妇科超声来监测,增厚到一定程度再进行处理。AI类药物可能引起血脂增高和骨密度降低,建议患者定期复查、发现异常及时干预。


总结:

早期乳腺癌的目标是治愈!乳腺癌的手术技术及综合治疗药物在进步,治疗格局依然在不断完善和优化,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患者应与乳腺专业的医生充分沟通,直面心中的疑问并寻求正确的引导。希望此文能帮助患者朋友更好地理解乳腺癌治疗,选择正确的治疗方式,拥有更高的生活质量!

作者:郑昂、董子贤

审核:徐莹莹

专家介绍

徐莹莹 教授
  •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乳腺外科主任
  •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 辽宁省特聘教授
  •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委员
  •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乳腺肿瘤学组委员
  • 中国抗癌协会协会青年理事会常务理事
  •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
  • 辽宁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 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访问学者
  •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4项,省部级课题十余项。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第九届辽宁青年科技奖。
  • 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
  • 荣获辽宁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称号

专家介绍

郑昂 教授

  •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外科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肿瘤学博士、博士后
  •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委会青年专家
  • 中国抗癌协会国际医疗交流分会委员
  • 中华医学会乳腺外科临床实践指南(2021/2022/2024版)编委兼秘书
  • 沈阳市领军人才、中国医科大学青年英才
  • 主持国自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省级以上课题8项
  • 获省科技奖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辽宁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遇到健康问题,
点这里,0元问医生!

- 扫描二维码,关于肿瘤知识为您答疑解惑 
温馨提示:本文仅作为科普文章,不提供专业诊疗意见,具体诊疗,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医脉通癌友指南
肺癌、乳腺癌、肠癌等肿瘤诊治与康复护理科普,分享病友经验、探讨新药进展、提供专家指导、传递正能量,延长生存、降低复发、少走弯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