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接上回,我们继续聊水八仙的另外四仙!
菱角
水中“小精灵”
菱角
在人们的印象中,水生植物多有着清涟曼妙的身姿,柔美而恬淡;但也有某些“虚张声势”的家伙,尽管温润柔和,但却身披“铠甲”。这当中最为人熟知的恐怕要数菱了。
菱是一个大家族,有很多分支,分为两角、三角、四角,只有在南湖水系才会生长没有角的“南湖菱”,因它长相独特,一身青碧,除了没有角以外,中间突出,像个小元宝,所以也叫它“元宝菱”,“南湖菱”在未成熟时最好处理,处理后的菱角米是江南菜系最常见的节令食材,和莲藕、芡实搭配在一起,滋味淡雅,历代文人更是喜欢用它来比喻自己,拥有清高、坚韧、洁身自好的品质。
说起菱角的做法,仅仅只需一把香葱,水乡的滋味就彰显出来了,脆生生,吃起来妙不可言。但当它与蟹黄膏邂逅,浓墨重彩之下,菱角更像一笔清丽俊逸的水墨,楚楚可人,做成一道“秃黄油南湖菱”,令人难以忘怀。
跟大多数地区只在端午才吃粽子不同的是,江南的粽,香飘四季,加入菱角是初秋的信号,“菱肉粽”软糯咸香,一口入魂~
你可能不知道的是,菱角的地位曾经可以与稻米并肩,在新石器时代,长江中下游先民就把菱与水稻当作互补的碳水化合物来源,而在传统农家的食谱里,这个CP依旧很抗打,肥而不腻的五花肉,用来烘托菱角和稻米的香甜,做出“咸肉菱饭”,吃起来香甜软糯,那滋味美得很~
鸡头米
秋日“小仙果”
鸡头米
鸡头米有个大名叫“芡实”,它长在浅水中,圆形的叶子,一片象一张小圆桌,叶的反面有刺,果实硕大,比成人拳头还大一点,有个尖尖嘴,像鸡头一样,所以叫它“鸡头米”。对于鸡头米的季节限定,汪曾祺在《生活,是很好玩的》中写道:“鸡头米老了,新核桃下来了,夏天就快过去了”。
在水八仙当中,要论名气,可能它并不如莲子、莲藕、菱角、荸荠这些,但在江南本地,却有着极高的名声,但凡来江南尝过它的人,都难以忘怀。苏东坡在尝过鸡头米之后,写下了鸡头米煮粥的做法,并记录在《东坡养生篇》里,“粥既快养,粥后一觉,妙不可言也”。曹雪芹则把鸡头米塞进鲫鱼肚子中清炖,取名“大蚌炖珍珠”。郑板桥也曾写,“最是江南秋八月,鸡头米赛蚌珠圆。”
鸡头米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是药食两用的上等原材料,品相最好、甜度最高的鸡头米,还有个名字叫“大丹”,剥开果壳,里面的籽浑圆娇嫩,可以直接入口。
八分熟的鸡头米,糖分含量极高,超过这个临界点,糖转化为淀粉,甜度和水润的口感,都会陡然失色,热水过一下,十秒内捞出,吃起来口感Q弹,除了水嫩的溏心还有水嫩的甘甜,“桂花糖水鸡头米”“雪梨鸡头米”“板栗鸡头米甜汤”等,无需过多修饰,就能形成天然的美妙滋味。
茨菰
蔬菜界“小胖墩儿”
茨菰
也叫慈菇,那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据《农政全书》中记载,“慈姑,一名藉姑,一根岁生十二子,如慈姑之乳诸子,故名”,“姑”就是母亲的意思,所以慈姑也是慈母的意思。因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茨菰便被视为吉祥物,寓意多子多孙。过去,人们多将茨菰比作男丁,常寄愿新出嫁的女子“来年生个慈菇丁”。
在古代,茨菰是一种替代性的粮食作物,遇到荒年人们便用茨菰充饥,所以对茨菰有种慈母般的感恩之情。
说回茨菇的吃法,单独食用的茨菇味苦涩口,但如果红烧、爆炒的话,却能将茨菇的美味激发的淋漓尽致,茨菇与蹄髈一起红烧,蹄髈软烂,茨菇香糯可人,就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美味菜肴。
水芹菜
大自然的馈赠
水芹菜
水芹又叫水芹菜,水芹因为它浓郁的香气,让喜爱它的人奉为至宝,厌恶它的人避之不及。
深秋的水芹鲜嫩非常,配上葱姜和火腿粒,焙出咸香,再搭配香干爆炒,更衬托出水芹的清香微苦的独特滋味。
要知道,苏州水八仙,不仅仅是八种蔬菜,更是苏州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载着苏州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美食的独特追求。在江南水乡的温润气候和肥洪土地的滋养下,水八仙茁壮成长,为人们带来了大自然的馈赠,用自己的方式展现着苏州美食的魅力。
好啦,亲爱的吃货小伙伴们,我们的水八仙就全部介绍完了,我们下期再见!
责编:赵钰 连帆
排版:赵钰
审核:欧阳美华
图源:叫我大王、LD笔记姐、李圆子(小红书)
终审:龙颖
监制:邹海华
往期
RECOMMEND
推荐
你在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