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色字体,关注牛仔不迷路!
免责声明:【牛仔】为中长线风格,所有分享均为个人观点,不作为任何依据。市场有风险,买卖自由,盈亏自负。
本文意在从市场特征、制度、基本面等方面论证牛市的可能性,同时分享如何把握历史性机遇,客观意识到风险存在哪些方面。也希望大家能具备长远的眼光,有自己的主见。
一、为何咱们总是牛短熊长,暴涨暴跌?
深层次的原因有三个:
①.投资者不成熟。中国股市以散户投资者为主,跟风严重,在短视频等社交媒体高度普及的当下,更加助推了情绪走向极端。而美股等成熟市场都是机构投资者为主,更加注重宏观经济和企业基本面,跟风的羊群效应没有那么严重。
投资者不成熟根源还是投资者教育做的不够,义务教育乃至到大学,如不是相关专业的人,接受到的投资教育基本为零,最基本的理财观念、风险意识都来源于社会上的自学或者血淋淋的教训。
②.缺乏做空机制。咱们国内的舆论对于做空是天然的抵触,认为空头猛于虎,是国家的罪人,人民的敌人。但从投资的角度来说,每个人对市场的判断不一样,这种分歧最终要体现在市场行为上,如有合适的工具去落实分歧的观点,市场就会有对冲,不会出现极端情绪主导的极端行情。健全的做空机制可以平抑市场的波动,避免行情大起大落。当极端行情出现,股市持续创新低、有可能出现系统性风险时,可以限制或者禁止做空,其他国家股市也是这么做的。
以这轮行情为力,从暴涨开始,我就知道很多人带不走利润,一直在想如何收场。最终在暴涨之后迎来暴跌,指数还在3200点,从2700到这已经涨了500点,很多人却把利润已经全部回吐。节后8号冲进来的同志们已经牺牲,其实8号咱们也买了,也被套了,但只是调仓,没有扩大仓位。
这轮行情暴涨拉开序幕时,很多人都在提示短期风险,认为暴涨之后会迎来大跌,如果有成熟的做空机制去对冲极端情绪刺激的多头,那么这轮行情不会涨的这么猛。而如果这轮行情从9月24日慢慢涨到现在3200点,点位还是那个点位,大家的感受和收益都会好很多。
③.政策发布缺乏预期管理。
美股在疫情刚爆发时,也出现了暴涨暴跌,在面对突发情况时,难免出现大幅波动。但美股很少出现政策刺激的暴涨暴跌,比如2024年9月开启的降息,美股波动就很平静。这是因为美联储很注重于市场沟通,预期管理做的很多,很早之前就透露了降息的可能,预期在长时间的等待中就被消化的差不多,所以很难出现暴涨暴跌。
而国内政策大多数是突发,甚至外媒都爆出细节了,国内无论官方媒体还是小道消息都是三缄其口,然后突然发布政策,自媒体一顿宣传,投资者跟风操作,造成市场大幅波动。
预期管理最重要的就是政策发布前的吹风和政策发布的时机,好在从最近的政策发布来看,上头更在乎于市场沟通,更加注重市场表现,这方面在逐渐好转。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政策追求的慢牛,而不是一地鸡毛的疯牛。
随着这轮新股民被好好的上了一课,市场更注重预期管理之后,这种暴涨暴跌可能会好一些,但是以上三个方面还是任重而道远。
二、接下来辩论几个“不具备牛市基础”的观点:
1.经济如此低迷,股市不可能好。
这个不多说,我在国庆假期的文章就说了,以前是经济好,股市才能好(但由于制度不行,经济好,股市也没好);随着经济增长动能从“生产-出口”转化为“内需-消费”,现在是要拉高资产价格,提振内需,经济才能好。
2.制度不行。
严控上市质量,加大退市力度,从严打击造假,股市制度正在逐步完善,你不能要求30年的中国A股一朝一夕就变得像200年的美股一样成熟。
相对于美股,大A现在最大的问题是股东减持套现;而美股,人家股东虽然也有减持,但上市公司回购和增持的量很大,人家是注水,我们是抽血。美股十年的牛市,公司回购不但提供了很多的增量资金,回购注销之后还减少了股票的供应,让牛市一直在延续。
后续制度建设应该朝这个方向发力,比如企业不盈利、不分红、分红额小于融资额的,一律不予减持。当然,这只是作为股民粗暴的建议,很不成熟,细节还需要完善。如果限制太多、太死,股权投资的钱退出很麻烦,会造成资金的闲置和浪费,也会打击一级市场的投融资积极性。
那是不是减持没被限制,就一定不会有牛市呢?只能说这是制度建设长期需要做的事情,但不是牛市的必要条件,在制度更加不完善的2007年和2014年,也发动了轰轰烈烈的牛市。
另外,随着央行提供低息资金,鼓励股东增持、回购,借钱给金融机构入场,这部分增量资金会对冲抽血效应。
所以,我认为制度可能会影响牛市的质量,但不会是牛市产生的主要障碍。而伴随着市场一系列改革和从严监管,我相信制度会越来越完善,市场越来越成熟,牛市质量会越来越高。
3.企业基本面不行,普遍太贵。
现在很多人拿平均估值说事,认为A股的公司普遍太贵,如果出现大涨,必然产生大量泡沫,A股不具备基本面的牛市基础。
美股十年牛市中,苹果、微软等科技巨头在股价上涨时,这些公司盈利持续增长,所以估值并未大幅上涨出现泡沫,甚至可能出现越涨越便宜(估值越低)的现象。
所以,美股上涨永远没有泡沫,而A股就应该长期在3000点甚至以下。
大A拿平均估值说事,美股拿最好的公司对比,本就不公平。十年美股牛市,大部分的涨幅由苹果、微软等科技巨头贡献,而其他不好的公司要么退市、要么成交量低迷,从数量上看,绝大多数公司的涨幅是跟不上指数涨幅的。
这里面牵扯到估值的计算方式,一个公司2023年盈利1个亿,股价10元,市值30亿,对应静态估值是30倍。而如果2024年盈利增长30%,达到1.3亿,股价上涨到13元,市值对应到39亿,估值仍然是30倍。那么从估值就角度来说,就算股价涨了30%,也没有变贵,也没有产生泡沫。
那么就回到了经济学的本质之一:增长可以解决一切问题。而中国的公司能不能增长?好的公司能不能也像美股科技巨头一样越长越便宜呢?
积极的货币、财政政策就是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宏观的经济增长必然由企业的盈利增长、居民收入提高去组成。
放水的钱最终要被转变为居民的收入、企业的利润、国家的税收。举个简单的例子,修一座大型水库,那相关的建材、建筑公司是不是赚到钱了,建筑工人、建材厂的工人是不是赚到钱了?而在放水的大环境下,以前一年修一座水库,现在修两座甚至更多,建材厂、建筑公司的利润是不是增长了,工人工资是不是提高了?增长不就来了吗?
所以,只要上市公司质量越来越高,好的企业不断增长,差的企业不断退市,不说现在被低估,就算走出长牛、慢牛,也不会产生估值泡沫。
不能一边说60倍估值英伟达还有巨大增长空间,一边说同样增速的A股公司40倍估值就泡沫严重。
三、我们该如何把握“大放水”带来的历史性机遇。
货币和财政政策梭哈,大放水时能把握的机会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实体行业,一个是资本市场。
实体方面,要关注财政会投入到哪些方向,就积极转型去做那个行业,或者这个行业的上下游产业链。而放出来的水最终会推高资产价格,中国的资本市场主要是股市、债市、楼市。
2008年的四万亿,实体行业主要投向房地产和基建,那段时间建筑行业、房地产行业迎来井喷发展,微观体现在,你在那段时间感觉到身边的包工头暴发户越来越多;而资产价格主要是推高了房价。
实体行业我不多说。这次放水会推高哪项资产价格呢?
债市本身波动就不大,也不允许大幅波动,而且放水时会增发大量债券,供给增大,很难像08年后的房子那样大涨,也不现实。
至于楼市,这么大体量,能稳住就已经很不错了。上头发布了很多利好政策,目的也只是止跌回稳。毕竟3年前是自己主动刺痛泡沫,如果房价再回高位,不但打了自己的脸,泡沫再度产生,风险增大又是一个烂摊子,也不利于城市化进程和民生需求。
那么就剩一个选择了,就是股市。从因上,股市上涨可以让股民感觉自己有钱了,能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从结果来论,大放水,最终能(也只能)推动股市上行。
四、风险在哪里?
未来可以分析,但总是充满不确定,股市始终是有风险,长期来看,牛仔认为在潜在风险主要在三个方面:
①短期脱实向虚的风险:一旦股市持续暴涨,大家都会想着将钱投到股市来赚快钱、轻松的钱,不愿意投入实体行业,那么股票上涨就是没有根基的,最终泡沫破裂迎来巨大风险。所以,明显可以感受到,在9月24日的九转还魂丹后,上头一直希望市场冷静下来,不要暴涨暴跌。
当股市在低位迎来像之前那样暴涨时,就要注意短期的风险。如果在涨了很长一段时候迎来暴涨,就要注意政策由刺激变为打压的转向风险。
②中期政策落地风险:政策是好政策,态度也很坚决,但如果不能落实,就全是白搭。主要关注财政政策增量的具体数字以及货币政策能否有效传导到资本市场,即金融机构、上市公司、股东愿不愿意借钱买股票。
③.长期泡沫风险:既然放水就能解决问题,为什么不早放水,一直涨不好吗?
经济有很强的周期性,如果在经济火热时持续放水,需求非常旺盛,而供给无法满足时,物价飞涨会出现剧烈的通货膨胀,给经济发展带来负面效应甚至影响社会稳定。同时,还要考虑到外部环境的制约,美联储如不降息,国内大放水将加速资金外流,汇率承受巨大压力。
那么这轮放水,必然会产生通胀。目前承认是通缩,如果能转为温和通胀,那是好事。但如果没把控好节奏,持续放水就有可能产生恶劣通胀,那时候就会为了抑制需求,迎来政策转向。
预计最近2-3年不会有通胀风险,这方面要关注好通胀数据即可。
我再一次阐述《志存高远,不畏浮云遮望眼》系列文章的观点,牛仔认为这轮政策主导的牛市不可阻挡,战略意义重大,许胜不许败。我们应该在未来很长一段对股市保有乐观期待,保持耐心,不被短期的波动扰乱心智;精选优秀的公司,精耕细作;敬畏风险,守住不上杠杆的底线,把握住这次历史性的机遇。
山顶的风景,属于那些志存高远、不畏浮云遮望眼的人。
这一系列观点就这些,受限于个人知识储备、认知和经历,说的观点不一定对,大家自己斟酌。如有不同看法、高见,可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牛仔
2024年10月
文末如有广告,为微信公众号系统推荐,与本号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