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文献看完,外卖都不想吃了

美体   2024-09-22 05:55   浙江  


小时候看村里办喜酒,大师傅有个漏网,春卷、丸子、小酥肉,炸完之后放在网上面,那些裹着的热油自动流回锅里。

这两天一直在看食物油的文献,看多了以后就真的不想吃外卖了,因为想起那个油腻腻的漏网——真的不知道饭店用的是啥油,那些油被用了多少遍。



健康油?

本来咱们看一个油健康不健康,都是看其中的ω-3呀,ω-6呀,对吧?这两天我不是看文献控制食欲嘛,突然想明白——鱼油、磷虾油、海藻油可以这么看,食物油真的不能这么看!因为鱼油这些都是冷加工的,你一口吞了,最多温开水送下去,都是37℃的问题。

食物油,那要么是烧烤,要么是煎炸,至少也是烹煮吧,这个温度就很高了——这时候还是不是ω-3/ω-6,就根本说不清楚了。

咱们先说说油脂的这个分类哈,啥叫“饱和脂肪酸”,啥叫“单不饱和脂肪酸”,啥叫“多不饱和脂肪酸”。

我假设大家还记得一点高中化学,上面这个图,第一行是“饱和脂肪酸”,没有双键(“=”),只有单键(“-”);第二行就是一个“单不饱和脂肪酸”,只有一个双键;第三行画得极端一点,大概意思大家明白就行,有好多个“双键”的是“多不饱和脂肪酸”。

还要提醒大家记得一件事,双键越多越不稳定。

所以我读到下面这篇文献时就很疑惑。


作者列出了不同油脂中各种脂肪酸的含量之后,就直接得出结论,哪个油脂推荐,哪个油脂不推荐。他推荐了很多有“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高温不稳定的油脂)——毕竟这是一篇西方人的文章,他们大概都是凉拌着吃的(不好吃)


不像咱们中国人,川湘粤鲁,煎炒烹炸,十八般武艺都是高温(但这篇文献还是有用的,一会儿我回头还用得到,先放着)

我必须找到高温下这些油脂会怎么变化的文献。



高温会怎样


前几天我在小号(“三亩叔”)里写了一点东西这东西我每天吃,被骗了好久!,讨论到底橄榄油耐热还是菜籽油耐热,但没有说明“热”了之后油会怎么样。

那到底会怎样呢?我找到了另外一篇文章。


不看还好,一看就吓了一跳。

不稳定的那些“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多不饱和脂肪酸”,在高温下会产生很多意想不到的东西,比如醛、酮、二烯、有机酸——你看着这些名词可能觉得没什么,可如果你对比一下汽车尾气排放,你会发现……结构有颇多相似之处。

尤其是煎炸食物,油脂在高温下遇到蛋白质,产生的化合物就五花八门了,比如丙烯醛(在发动机不完全燃烧的废气中或者化工厂排放中存在)在比较低温(<180℃)炒菜时就大量出现了。高温处理过的食物油产生的酮类和醛类还会造成身体的“氧化应激”,因为我们的身体平常碰到这些怪异的分子,又引起炎症(“低烈度的炎症”)


咱们说护肤的三件事:“抗氧”、“抗糖”、“抗炎”,好嘛,高温加工油脂一下子就占了“氧”和“炎”这两种。

还有一个大杀器,叫做“反式脂肪酸”。



不饱和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街坊们可能没有怎么听说过,但这东西相当危险,世卫组织对于这东西的推荐摄入量是“0”——能不吃千万不能吃。(这又涉及到当年西方人推广过的所谓“健康饮食”,把反式脂肪酸当宝了好长一段时间,篇幅有限我不展开了——资本主义啊,为了利润啥都干得出来。)

所以现在加工食品如果含有反式脂肪酸是必须告知消费者的。

这东西之所以毒害身体,是因为它跟咱们身体里的(顺式)脂肪酸结构不一样。脂肪酸对于细胞膜来说是个重要的机构单元,细胞膜像用乐高积木一样用脂肪酸搭建自己——突然来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细胞膜不知道怎么安放,就形成一个孔洞在那儿,漏。


一漏,细胞发现不对,就开始产生炎症,“低烈度炎症”。

这玩意儿长期存在,心血管疾病啊、2型糖尿病啊、阿尔兹海默啊,都来了。

如果一个油脂含有比较多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而且被长期高温加热,就会产生“反式脂肪酸”。


我找了这篇文献,仔细看了看,发现:

1. “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风险越大;
2. 温度越高的,风险越大;
3. 加热时间越长的,风险越大。

当然,现在这样看这就是个常识了,这篇文章重点强调了“氢化植物油”(深加工油脂,不是压榨的油脂)本身反式脂肪酸含量就高,尤其要注意。

说了这么多,那到底应该买那种油脂呢?怎么使用这些油脂呢?




怎么操作

  • 首先,我们中国人就是爱吃热菜,而且喜欢放油,这点估计咱们是改不了了;
  •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一定方法降低油温,在180℃左右操作,至少“单不饱和脂肪酸”是比较安全的(一会儿我会举例说明)
  • 最后,需要避开的是哪些“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太高的油脂。

咱们回到第一篇文献,它完整地给出了各个油脂的各种脂肪酸含量,我做了一个统计,得到下面这张表:


是不是一目了然?

如果是凉拌,而且油脂都比较新鲜的话,那些“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较高的油,从红花油到米糠油,我觉得都挺好的。但是如果是需要煎炸、烧烤,我还是建议用花生油、橄榄油或者椰子油,毕竟“多饱和脂肪酸”含量比较低。

而且,不要反复用同一锅油,毕竟什么东西都禁不住反复高温,谁知道会产生什么。


如何控制油温呢?我请教了一个做食品的师兄,他是这么说的:

1. 三四成热,就是油面微微起波纹,大概90℃~130℃;
2. 五六成热,波动加剧,有极少量油烟出现,大概130℃~170℃;
3. 七八成热(不要到这个温度),油面剧烈波动,大量油烟出现,大概170℃~230℃。

以上都是个人经验,油不同,灶不同,会有不同,仅供参考。

上面说的都是咱们自己家能控制的,至于饭店用什么油?他们怎么用?会不会是“千滚油”?谁也不知道。

我只知道《杂食者的两难》的作者,加州大学教授迈克尔·波伦(Michael Pollen),对于高级餐厅的用油非常不满意,曾经公开批评为什么这么贵的价格,居然选择了一些有健康风险的食用油。


余不一一
顺颂秋祺
三亩
9月19日
于浦江


作者 三亩 | 编辑 YY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发送【qq】至后台联系

更多精彩内容

||



基础颜究
60w人都在看的护肤指南,为每种皮肤问题找到解决方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