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丨输血不良反应:了解、预防与处理

文摘   2024-11-18 11:39   河南  


本期·科普专家


2024.11.18 / 常艳丽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输血科

主管技师



输血不良反应

了解、预防与处理

本期科普内容责任人丨常艳丽

输血作为一种常见的医疗手段,在抢救生命、治疗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输血并非绝对安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不仅影响治疗效果,还可能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威胁。

本文将从输血不良反应的定义、类型、预防及处理等方面,为读者提供全面的科普知识。




HEALTH SCIENCE


输血不良反应

了解、预防与处理

HEALTH SCIENCE

一、输血不良反应的定义

输血不良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结束后,患者出现的不能用原有疾病解释的、新的症状或体征。这些不良反应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血液制品本身的问题、输血过程中的操作失误、患者个体差异等。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不仅影响治疗效果,还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二、输血不良反应的类型

输血不良反应种类繁多,根据临床表现和发生机制,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发热反应:发热反应是输血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时超过40%。主要表现为输血过程中出现畏寒、寒战、高热等症状。发热反应的原因多为免疫反应,即患者体内的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与外来血液中的白细胞或血小板物质产生抗原-抗体反应,从而引发发热。此外,污染热原质的采、输血器材也可能导致发热反应。

2.过敏反应:过敏反应在输血过程中也较为常见,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荨麻疹、血管性水肿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血压下降甚至过敏性休克。过敏反应的发生与患者的体质有关,过敏体质的患者在接受输血治疗后发生过敏的概率较大。此外,患者体内缺乏IgA或存在相应的抗原时,也可能引发严重的过敏反应。

3.溶血反应:溶血反应是输血中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之一,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溶血反应常发生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患者表现为高热、寒战、腰背痛、血红蛋白尿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急性肾衰竭甚至死亡。慢性溶血反应则表现为输血数日后出现黄疸、网织红细胞计数增多等症状。溶血反应的主要原因是血型不合或血液保存、运输、处理不当导致的红细胞裂解或清除加速。

4.细菌性输血反应:细菌性输血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由于血液制品被细菌污染而引起的感染。患者表现为畏寒、发热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中毒性休克、DIC、急性肾功能衰竭等。细菌性输血反应的发生与血液采集、成分分离和制备、血液保存、发放、输注等各个环节的细菌污染有关。

5.输血传播性感染:输血传播性感染是指通过输血途径从献血者体内传播到受血者体内的病原体引起的感染或疾病。常见的输血传播性感染包括病毒性肝炎(如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巨细胞病毒(CMV)、梅毒螺旋体、疟原虫等。这些感染的发生与献血者在献血时罹患上述疾病或隐性感染有关。

6.循环超负荷:循环超负荷是指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由于输血量过多或输血速度过快,导致患者循环或心脏负荷过重而引发的不良反应。患者表现为发绀、气急、心悸、不能平卧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或肺水肿。循环超负荷通常发生在输血中或输血后1小时内,需要及时处理。


三、输血不良反应的预防

输血不良反应的预防是确保输血安全的重要环节。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预防措施:

1.严格把握输血适应证:输血前应严格评估患者的输血需求,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对于可输可不输的患者,应优先考虑其他治疗手段。

2.了解输血患者输血史:对于多次输血或妊娠的患者,应了解其输血史和妊娠史,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输血不良反应风险。

3.实行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在血液采集、成分分离和制备、血液保存、发放、输注等各个环节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防止细菌污染。

4.选择适当的血液制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输血需求,选择适当的血液制品。例如,对于过敏体质的患者,可选择洗涤红细胞等特殊成分血液制品。

5.控制输血速度:输血过程中应严格控制输血速度,避免输血速度过快导致循环超负荷。对于心肺功能不佳的患者,更应注意输血速度的控制。

6.加强献血者健康征询筛选:在献血者招募和筛选过程中,应加强健康征询和体格检查,排除不适宜献血的人群。对于存在潜在感染风险的人群,应避免其参与献血。


四、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理

输血不良反应一旦发生,应立即停止输血并告知医护人员,以便及时采取处理措施。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措施:

1.发热反应处理:发热反应发生时,应立即停止输血,保持静脉通路,给予物理降温如冷敷额头、腋下等部位。如果腋下体温超过38.5℃,可遵医嘱应用对乙酰氨基酚片、布洛芬缓释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2.过敏反应处理:过敏反应发生时,应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液器,保持静脉通路。可遵医嘱应用马来酸氯苯那敏片、氯雷他定片等药物治疗。对于严重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的患者,应立即给予肾上腺素皮下注射等急救措施。

3.溶血反应处理:溶血反应是输血中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之一,需要立即停止输血并通知医生。可能需要在医生操作下进行血浆置换、透析等治疗。同时应采集患者血标本重做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以明确溶血原因。

4.细菌性输血反应处理:细菌性输血反应发生时,应立即停止输血并通知医生。将剩余血与患者血标本送化验室检查、作血培养和药敏试验。高热者可按高热患者处理,给予降温、补液、抗感染等治疗。

5.输血传播性感染处理:对于输血传播性感染的患者,应根据具体病原体给予相应的抗感染治疗。同时应加强对献血者的健康征询和筛选工作,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6.循环超负荷处理:循环超负荷发生时,应立即停止输血,使患者取半卧位以减轻心脏负担。可遵医嘱给予镇静、扩血管、强心、利尿药物等治疗。必要时可进行四肢轮流结扎以减轻循环负荷。


结论

输血作为一种重要的医疗手段,在抢救生命、治疗疾病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输血并非绝对安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通过严格把握输血适应证、了解输血患者输血史、实行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选择适当的血液制品、控制输血速度以及加强献血者健康征询筛选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在输血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并告知医护人员以便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HEALTH SCIENCE




健康科普往期回顾


河南广播电视台豫健之声
《豫健之声》涵盖电视、广播、图文、资讯、直播、影视、融媒资源。专注报道卫健新闻,传播健康科普,把握热点资讯,关注民生话题,发出权威声音。立足本土,辐射中原,面向全国。让河南之声传向中国,让中国之声传向世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