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科普专家
2024.11.26 / 王文文
抗感染药物与其他药物之间的
相互作用
本期科普内容责任人丨王文文
抗感染药物,又称抗菌药物,是临床治疗感染的重要武器。然而,在使用这些药物时,需要注意它们与其他药物之间可能产生的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可能会影响药物的疗效,甚至导致不良反应。
以下是对抗感染药物与其他药物之间可能产生的相互作用的详细科普。
HEALTH SCIENCE
抗感染药物与其他药物之间的
相互作用
HEALTH SCIENCE
一、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相互作用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主要作用于细菌细胞膜上的特殊蛋白,即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从而发挥杀菌作用。这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
1.酶抑制剂的增效作用:不耐酶青霉素或不耐酶头孢菌素与酶抑制剂(如克拉维酸、三唑巴坦)合用时,可以防止抗菌药物被β-内酰胺酶破坏,从而增强抗菌作用。
2.肾小管排泄的影响:主要经肾小管排泄的β-内酰胺类药物(如头孢哌酮)与丙磺舒、保泰松等药物合用时,通过减少β-内酰胺类药物在肾小管排泄,使血药浓度和脑脊液药物浓度提高。
3.蛋白结合竞争:蛋白结合率高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如头孢噻肟)与蛋白结合率高的非甾体抗炎剂合用时,通过蛋白结合竞争可使游离抗菌药物的浓度增高。
4.肾毒性的增加:头孢噻啶、头孢噻吩等第一代头孢菌素与氨基糖苷类、髓袢利尿剂等药物合用时,可能增加肾毒性。
5.拮抗作用:β-内酰胺类与氯霉素、四环素、林可霉素、磺胺类等药物合用时,可能出现拮抗作用,导致抗菌活性降低。
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相互作用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革兰阴性杆菌感染。
1.尿碱化剂的增效作用:尿碱化剂(如碳酸氢钠)可增强氨基糖苷类药物治疗尿路感染的效果。
2.耳毒性的加重:氨基糖苷类与万古霉素、多粘菌素类、两性霉素B等药物合用时,可能加重耳毒性。
3.神经肌肉阻滞作用的增强:氨基糖苷类与挥发性麻醉剂、箭毒、高剂量镁盐等药物合用时,可能加强神经肌肉接头的阻滞作用,导致肌肉麻痹、呼吸抑制等。
4.抗菌作用的减弱:维生素C可酸化尿中的氨基糖苷类,导致抗菌作用减弱。
三、氯霉素类抗生素的相互作用
氯霉素类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耐药菌感染。
1.利福平的诱导作用:利福平可降低氯霉素在血和脑脊液中的浓度,从而降低其抗菌效果。
2.造血系统毒性的增加:氯霉素与磺胺药、磺脲降糖药等药物合用时,可能增加对造血系统的毒性。
3.双硫仑样反应:氯霉素与乙醇合用时,可能出现双硫仑样反应。
四、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相互作用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革兰阳性菌和某些革兰阴性菌感染。
1.碱性药的增效作用:碱性药(如碳酸氢钠)可调整尿pH,从而加强大环内酯类的抗菌活性。
2.肝毒性的增加:大环内酯类与雌性激素、避孕药等药物合用时,可能增加肝毒性。
3.血药浓度的升高: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与卡马西平、茶碱等药物合用时,可能抑制后药代谢,使其血药浓度升高,导致相应毒副反应。
五、四环素类抗生素的相互作用
四环素类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立克次体、支原体等感染。
1.尿酸化剂的增效作用:尿酸化剂(如维生素C)可增加四环素的抗菌作用。
2.吸收的影响:四环素与含二价、三价阳离子的口服药(如铝、钙、镁等抗酸剂)合用时,可能影响四环素的吸收。
3.抗凝作用的增强:四环素与口服抗凝剂合用时,可能加强抗凝作用,引起出血。
六、其他抗感染药物的相互作用
1.磺胺类药物的相互作用:磺胺类药物与某些药物(如含有机酸的中药)合用时,可能导致磺胺类药物在泌尿系统中析出,形成结晶,引起结晶尿、血尿等。
2.抗结核药物的相互作用:利福平与多种药物(如酮康唑、氯霉素等)合用时,可能通过诱导酶作用降低配伍药物的血药浓度,减弱其药理活性。
3.抗真菌药物的相互作用:氟康唑可延长磺脲类药物的半衰期,联用时需密切监测血糖水平并适度降低磺脲类药物用量。
七、注意事项
1.药物配伍禁忌:在使用抗感染药物时,应注意药物配伍禁忌,避免在同一容器内混合使用不兼容的药物。
2.药物监测:对于需要联合使用的药物,应进行药物监测,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及时调整剂量。
3.个体差异:不同患者的药物代谢和排泄存在差异,因此在使用抗感染药物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综上所述,抗感染药物与其他药物之间可能产生多种相互作用。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应充分了解各药物的理化性质、药动学、药效学等方面的信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医务工作者应及时收集、借鉴配伍禁忌的相关文献报道,以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
HEALTH SCIENCE
健康科普|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