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总结《翻山海》舞美的核心,我觉得是要把整个舞台都当作一张巨大的画布来创作,让布景、灯光、演员肢体、投影、甚至是舞台空间,都成为画幕上的笔触。”这是连诗瑶第一次为话剧九人进行舞台美术设计,关于核心理念的想法却是一拍即合。
“画幕”的灵感来自剧本。
在创作之初,《翻山海》希望打造的是一个属于女性的“热血漫”故事,朝向太阳和天空。“但是和女性相关的历史,了解越深刻,往往越难保持纯粹的快乐。”越深入那个时代,去还原女性要走出第一步时所需要面对的非议和阻碍,越觉得这不可能是一个百分百热血的故事。单纯出于爱好、胜负欲,或者是为了吸引异性的注意力而打篮球,放在女性的生命体验里是无法成立的。她们的故事注定要曲折、复杂得多,于是有了故事里那些不可回避的严肃。
即使保持严肃,也不妨碍化沉重为力量,热血漫的二维美学仍然成为《翻山海》舞美的基石。故而“画幕”的设计灵感也来自剧本的叙事风格,舞美设计希望能呈现“二维绘画”的特质。
基于这个核心,设计上突出了线条元素,保持布景轮廓的简洁与空间的通透,分别利用布景形象的正负形,表达不同的意象。
集中体现这一特点的,就是舞台上方的山形吊景与浪形吊景。随着故事推进,在20米长、10米高的巨大天幕上,版画风格的山逐渐显露形貌,在灯光的控制下时而像云,时而是山。当故事来到精卫填海的段落,浪景片缓缓降下,山海相叠倾覆,剪影一般勾勒出神话传奇的瑰丽诗意。
「山」形象承载着剧本中许多关于高山的意象——第五教练带着队员们训练“跑山”、看似弱小却有无限坚韧之力的“GOAT:山羊上山”、神话故事“愚公移山”……「海」形象与之呼应交叠,是精卫一颗颗石子填平东海时,海面卷起的如怒波涛,也是女孩们紧紧连结、踏浪前行的脚下波澜。
在山海之间,矗立着舞台的主体,也就是三山的校舍和体育场的看台。
这幢二层小楼形象参照了民国时期广东地区多所学校建筑,并模拟以红砖为主要材料的建筑方式。中国建筑自古偏爱青砖,到了民国时期,制砖技术有所提高,加上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包括广东在内的南方地区开始出现红砖建造的公共建筑。小小一块红砖,是时代与地域风貌的集合体,承载着特殊的情感记忆。
舞美设计建筑参考之一:三合毓英学校
创建于1921年,由毓英村侨胞捐建
舞美的大体量在提供了充足活动空间的同时,也对舞台的灵活性与“塑造绘画特质”提出了挑战,因而保持舞台的“呼吸感”更为重要。
为了让红砖墙能够“透气”,舞美设计联系了现代建筑立面幕墙的做法,从上海红砖美术馆、Fogon餐厅、中国美院民艺博物馆铁艺装饰幕墙等建筑中得到灵感,做出了铁艺与红砖交错的半镂空院墙,在简化形象的同时制造了空间的模糊性,为角色在不同环境中的行动提供合理的可能。从写实的二层楼,到介于写实与抽象之间的墙壁,再过渡到版画般的天幕,场景表达在实虚间转换,形成了一种流动的平衡。
《翻山海》的运动设定,同样给舞美和灯光设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实现在舞台上真的打篮球?
通常来说,舞台美术的置景是留有较大活动度的——能推、能移、能转——这些水平方向上的调度成就了戏剧场景的迁换。但是出于安全考虑,《翻山海》选择了稳固静止的围合型建筑作为布景主体——一幢二层小楼,两侧是延伸开去的台阶和半镂空的红砖网墙;舞台靠近观众席的地方,还蜿蜒着一条矮垛。这种结构最大程度地降低了篮球飞向侧台或是观众席的风险,也给演员预留了充足的活动空间。
另一方面,为了保证置景的稳定性,通常会选用结实的金属材质制作舞美主体,《翻山海》也不例外。可是在测试过程中大家发现,篮球一旦撞上金属,就会发出巨响,拖曳的嗡鸣声更是不绝于耳。为此,幕后团队和置景工厂做了许多新的尝试。给铁制的网墙背板后面的连接处增加了钢制骨架,外侧包上木制材料,又给建筑主体结构管内填上发泡胶。这样,篮球即便砸上去,也几乎不会有噪音。
在舞美采访的过程中,还发生了一次神奇的隔空呼应。
导演朱虹璇在聊完所有的技术问题之后,被问及还有什么印象深刻的过程,她回想了片刻说:“我想再讲两句诗瑶。”连诗瑶是《翻山海》的舞美设计师,“她是看上去很文秀的一个姑娘。但在整个工作过程里,她作为舞美设计始终有自己的坚持,在极其自律的基础上,也会为了更好的效果和导演据理力争,很够胆,特别好。她把专业性放在第一位。”
到了制作阶段,她干脆一个人跑到河北怀来县郊区的舞美工厂,为了方便细节修改,甚至在工厂住了一段时间。那幢瑰丽的二层小楼,那些精细的镂空景片,都是如此从粗砺中周旋得来的。
连诗瑶在舞美工厂
而另一边,在和连诗瑶对话的时候,她发来一段舞美阐述,长得像一张思维导图,细致地标注了每一个舞美部分的推敲逻辑和选择依据。在将近一个小时的讲述中,除了复杂的技术细节,她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创作。”
在她看来,《翻山海》的舞美方案是大家灵感碰撞的结果,它的实现效果更是所有部门相互支持、配合的结果。她总会想到上学时恩师的教导:“舞美设计不仅应该知道要设计什么,还应该知道不该设计什么。”也就是说,知道把什么留给其他舞台部门来完成,才能达到最好的呈现效果。一旦找到了恰当的方案,这些看似是遗憾的部分,都会由其他部门填补。
从工厂到舞台
剧场人总有一句话,灯光是魔法。
灯光无疑是舞台效果重中之重的一环。《翻山海》在灯光上最大的特点,是匠心独运的许多特殊效果。灯光设计师冯钧程曾经参与过多部九人作品,“《翻山海》是九人目前舞美体量最大的一个剧目。场景多了,布景的支点多了,演员的调度就更丰富了,影像运用的场景也大大增多了,这些都会导致灯光的特殊设计处理与这些变化一起有机地增加。”
设计阶段很明确的一个需求,就是用多媒体来代替舞台灯具实现一部分灯光效果。剧组购置了特定投射角度的投影设备,能够在后舞台相当短的距离内,在天幕上投出巨幅影像和色彩。然而现有的投影仪流明不够,难以达成舞台灯具的亮度,为了使投影效果足够清晰,团队又准备了一台一模一样的投影仪,两台设备叠加使用、同时控制,为灯光设计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无论是灰蒙蒙的阴雨天,还是云朵、晚霞、朝阳,都可以通过投影做出平常的舞台灯具难以达成的灯光效果,如同置身画境。
当女孩们在二层楼的阶梯上奋力奔跑,背后巨大的天幕会投射出绚烂的朝霞,将她们的轮廓映的熠熠生辉的攀山英雄。当她们绘声绘色地讲述精卫填海的故事,手挽手试图踏浪前行,天幕便会投出澄净的青色,勾勒苍山,翻起碧色波涛。所有写实的细节逐渐隐没,剪影和轮廓被无限突出,年轻的女孩用自己的身躯绘成山海,填平沟壑,涂抹出新的边界。
《翻山海》中有一场戏,女孩们第一次站到千人球场上。全省联赛,看台上人头攒动,没有人不好奇这场史无前例的“较量”。出场的那一刻,她们所面对的压力是无法用环境音效或者台词呈现的。
于是,灯光师想到了用灯光来模拟看台上形形色色的目光。雪白的灯光如同化为实质的目光,扫视、审视、定格;探究、猎奇、轻蔑,又或是不怀好意。冷峻的光束像蛛网,轻飘飘的,却能紧紧缠住每一个女孩,让她不能自由地伸展自己的身体,公平地在赛场上竞技。
比赛中,灯光更是成为了对手的替身。“因为并不希望设置一支真实的男队来进行肢体性的对抗,但又要进行一场展现对抗和激烈性质的比赛。所以我们就用灯光——主要是侧光来横向分割空间。”演员穿梭在明暗交错的空间之中。头顶的光束灯在地面投出锐利的光斑,成为男队球员的象征,每一次闪烁代表着他们迅速的移动;脚光将女孩们的身影成倍放大投在墙上,再配合上多媒体影像的呈现,哪怕只有5个演员,篮球赛一样可以紧张而惊险。
舞美负责立起骨架、拓开疆域,灯光负责细腻地描摹出阴晴与晨昏。
三山女校得以成为一块飞地,依山看海,目光更在山海之外。它也是一座现实与理想之间的驿站,用世外桃源般的瑰丽庇护背负重担的行路人。
希望走进《翻山海》的我们,能够在短暂落脚的时光里,感受共同欢笑或释然落泪的快慰。剧场以外,诸多变数;但在这片天幕之下,山海之间,我们可以携手,我们终将同行。
民国十九年,广东,三山女子学校。
校长陆斯年决心组建一支女篮队伍,前来应征的教练竟是她多年前出走的姊妹第五青。她二人寻来了一帮与篮球八竿子打不着的队员:富家千金阮风竹、逃家插班生周苔、乖乖女谢宝花、近视眼苏敏。喔!还要算上一名统管后勤、擅长八卦的师傅,洪道中。
宿命般的重聚,青空下的碰撞,三山女篮就此集结。
话剧九人
话剧九人是一支由北京大学校友创立、拥有丰富创造力与高口碑的青年戏剧团队。自2012年至今,九人已走至成立以来第十三个年头。话剧九人坚持原创剧目的创作、演绎,希望在剧作中照见现实的社会、呈现真诚的思考。
话剧九人已出品、制作的代表作现有《翻山海》《庭前》《对称性破缺》《双枰记》《春逝》《四张机》《原则》(普通话版)等。以上剧目都以高度思辨性的内容、扎实的舞台呈现,收获了稳定的高口碑,陆续斩获华语戏剧盛典最佳小剧场奖、壹戏剧大赏最佳小剧场奖、新京报“最艺术”演出榜十大戏剧之一等业内知名奖项。
坚守原创,锐意创新。话剧九人拥有丰富多元的主创团队,既吸纳了具备丰富舞台经验的专业戏剧人才,亦集结了来自各行各业、拥有多元背景和创新能力的非职业戏剧爱好者。作为戏剧圈的一支「良心出品」团队,话剧九人正建立起独树一帜的影响力。
演职人员名单
孙新雨 饰 陆斯年
王鑫雨 饰 第五青
王小欢 饰 周 苔
路 雯 饰 阮风竹
任真慧/陆香竹 饰 苏 敏
相安琪/任真慧 饰 谢宝花
王牧之/张 巍 饰 洪道中
编剧、导演:朱虹璇
制作人:江信文、潘夏言、任慧岩、郑晓娟
舞美设计:连诗瑶
灯光设计:冯钧程
音乐设计:孙术乔
舞台监督:郭爱伦
音效设计:杨佳依
音响设计:卢定琨
助理舞监:赵阳、马祎繁、衡姝霖、罗崎越、刘嘉怡
道具统筹:靳曦、朱姿桦、周紫叶、谯可欣
服装设计组:靳曦、方文欣、贺晓、董竹君
人偶设计:董竹君
摄影摄像:王梓妍、白雨竹、贺天、王萌
美术设计:倪筱萌、白雨竹、高羽茹、王梓妍、杨小汀、林丽梅
多媒体影像设计:王楠、周子怡
篮球指导:李芷涵
粤语指导:邹尔君
武术指导:任飞飞、丁宇
制作助理:徐逸纯
宣发推广:高羽茹、刘博涵、吴子衿、李梦琦、刘晓茵、田海遥、王伊、张亮、魏侨、滕芸、周诗曈、谭泽俊玲
配音演员:任怡洁、关皓天、李晓辉、杨楠、何雨繁、邹尔君、A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