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艾滋病防治形势愈发严峻。据相关数据显示,国内艾滋病存活人数已攀升至129万,这一数字令人揪心,甚至超过了美国。单是2023 年这一年,新增艾滋病例就多达11万,增长势头迅猛。尤其值得警惕的是,艾滋病感染群体呈现出鲜明的年轻化走向。从2010年到2019年,短短9 年时间,15—24 岁的青少年群体中感染艾滋病的病例累计达到14万,其中大学生群体更是深受其害,沦为感染高发区。
反观美国,作为发达国家,其艾滋病患者数量约120万。美国人口约4亿,种族构成复杂,黑人占比高达四分之一,而黑人长期以来都是艾滋病的易感人群,这无疑拉高了美国整体的感染基数。
再看日本,其艾滋病人数仅 2.4 万,堪称全球艾滋病防控典范。尽管外界常给日本贴上“性开放”的标签,可日本在防艾领域取得的成绩却不容小觑,诸多经验值得借鉴。
其一,日本的性教育体系完备且深入人心。从孩童时期起,家庭与学校便双管齐下,开启性教育启蒙。步入中学阶段,专业的生活老师会系统传授避孕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性观念,规范性行为。与之相比,中国深受传统儒家思想的禁锢,性教育长期处于尴尬境地。多数学校要么对性教育避而不谈,要么敷衍了事,纯粹为了应付检查。甚至,尝试开展性教育的先行者还可能背负“带坏学生”的骂名,致使鲜有人敢触及这一领域。如此一来,学生们对性知识一知半解,好奇心作祟下,行为愈发盲目、冲动。
其二,日本的性健康检查制度严格缜密。在日本,色情行业虽合法存在,但法律明文规定从业者必须每月接受一次全面体检,严防性病传播,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有边界的放纵”。反观中国,色情交易本就违法,自然缺失强制的性健康检查环节。然而,现实中色情活动在城市暗处屡禁不止,这些灰色角落沦为艾滋病传播的“温床”。部分感染者心存怨念,蓄意报复社会,造成病毒大面积扩散。
诚然,艾滋病肆虐背后,除上述因素外,还牵涉诸多经济、社会、管理层面的复杂缘由,但毋庸置疑,这两点是关键症结所在。
艾滋病,这一无法根治且传染性极强的病魔,一旦在一国失控,后果不堪设想。非洲的斯威士兰便是鲜活例证,全国半数人口感染艾滋病,人均寿命骤降至30余岁,人口持续负增长,国家存续面临严峻考验。
中国作为人口超14亿的大国,看似129万艾滋病感染者占比微小,实则不然。艾滋病的传播呈指数级爆发态势,一人染病,少则殃及数人,多则扩散至上百人。倘若防控懈怠,数月之内,感染人数便可能从百万激增至千万,再到上亿也并非天方夜谭。这是一场悄无声息却破坏力惊人的“慢性灾难”,若早期忽视,后期必将陷入绝境,除非奇迹降临,研发出根治药物或特效疗法。
聚焦国内,从地域分布来看,西南地区是艾滋病感染的“重灾区”。云南一省感染人数超 10 万,足足是日本全国感染数的 5 倍有余,四川、广西、广东、湖南、贵州、重庆等地感染人数也均超 3 万。探究背后成因,一方面,西南地区毗邻东南亚,毒品走私猖獗,艾滋病与毒品如影随形,跨境涌入;另一方面,相较其他地区,西南受儒家传统礼教束缚较轻,民众思想开放超前,性观念较为随意;再者,西南地区夜生活繁荣,成都春熙路、云南丽江等地吸引大量游客追寻“浪漫邂逅”,却也暗藏感染风险。
鉴于国内艾滋病感染人数飙升、疫情扩散的紧迫局势,各方亟待发力。于国家层面,立法当从严从速,严惩艾滋病传播行径。打击卖淫嫖娼时,务必落实强制体检,一旦确诊感染者,从重处罚。同时,借鉴抗疫期间的防控智慧,对感染者赋红码、密切接触者赋黄码,精准管控,隔离传播风险。要明确,防控并非歧视,而是守护公众健康。
于社会层面,性教育普及与防艾宣传势在必行。如今各省艾滋病人数动辄数万,云南甚至突破 10 万大关,意味着身边潜藏感染者绝非危言耸听。加大宣传力度,唤醒公众对高危行为的警惕,刻不容缓。
于个人而言,洁身自好是最坚实的防线。有人沉醉于灯红酒绿,有人热衷于风流韵事,这些虽是个人选择,旁人无权苛责,但每个人都需冷静权衡,寻花问柳背后是高危隐患,一旦染病,不仅自身受苦,更可能累及家庭,毁掉一生。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艾滋病感染男女比例为 3.8:1,男性感染率远超女性。研究表明,异性传播占比 65%(商业性行为占 20%),同性传播亦高达 27%。据机构统计,重庆、成都分别位列国内同性恋人群聚集城市的第一、三位,与之呼应的是,这些地区艾滋病感染人数同样位居前列,其间关联,发人深省。总而言之,个人行为关乎生死,自律自爱,方能远离艾滋阴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