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向小学一年级的小孩子解释加法的含义呢?

文摘   2024-11-04 11:30   江苏  

一位一年级的学生家长向我咨询一个问题:小孩今年刚上小学一年级,在学习基本的加减法,但感觉不知道怎么教能引起她学习兴趣?作业中有些1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问题,也有一些诸如“小明排第3,小张在小明后面2个位置,小张排在第几位置?”这样的位置计算问题。我们该如何让一年级的小朋友理解加法的含义,以及排位置的问题用加法理解呢?

从成人的眼光来看,加法似乎简单直白,然而,当我们试图深入其本质,给出一个精准定义时,却会发现这并不那么容易。那么,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我们怎样才能清晰地阐述加法的概念呢?加法似乎在如下的场景下很容易理解。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奶奶手中有三个苹果,你手中有两个,当你慷慨地将自己的苹果全部送给奶奶时,奶奶手中会有多少个苹果呢?在这个情境中,我们只需简单地将两处苹果“合并”起来,数一数就能得出总数。这个“合并”的动作,恰恰就是加法最直观、最生动的体现。

然而,在小孩子的世界中似乎并没有这么理所当然,小孩子可能会说:“奶奶不会要我的苹果”,所以,你想象中的“合并”的过程并没有如期而至。此时,我们不妨灵活变通,另辟蹊径,寻找更适合孩子们理解的“合并”场景。就像小孩子玩的拼图游戏,每一块都有它自己的形状和颜色,当你一块不少的把它们合并到一起的时候,就能组成一幅完整的图画了。

在这个过程中,“一块不少地合并”正是加法的精髓所在。

通过这样的具象体验,孩子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加法的含义,而不会出现“奶奶不要我的苹果”等令父母抓狂情形。在这里,我们强调的是“完整无缺的合并过程”,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中领悟加法的真谛。

然而,有些情境中的“合并”过程并不那么直观,需要经过一番转化,才能让孩子们领悟到其中的“合并”本质,比如我们之前提到的排位置问题。那么,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我们怎样才能让他们理解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加法的原因呢?

回想起今年8月,我和妻子去她闺蜜家做客时的一段经历,让我有了灵感。闺蜜家的小孩也正好是一年级,我和她玩了许多游戏,她的理解能力超越了我的想象,颇有感触写了一篇名为当老师久了能否一眼看出学生是否聪明?》的文章。在那次游玩中,我们一起玩飞行棋的场景突然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仿佛有一道灵光闪过,我豁然开朗,找到了一个让小朋友在玩乐中理解排位置与加法关系的好方法。

我们可以对传统的飞行棋游戏进行一番创意改造,自制一个简易棋盘,上面依次标注着从0到10的数字格子,恰好契合小学一年级学生正在学习的10以内加减法。

新游戏规则如下:我们与孩子轮流掷骰子,骰子朝上的数字即代表我们将要前进的步数,一场别开生面的“数字赛跑”就此展开,看谁能够率先抵达终点——数字10的位置。

在游戏初期,为了让孩子逐步熟悉加法概念,我们可以先一步一步地移动棋子,比如在起始位置2上,若掷出3点,就缓缓移至5的位置。待孩子熟练掌握这一规则后,便可鼓励他们尝试直接跳跃到目标位置,随后询问他们是否明白这一跳跃背后的加法逻辑。

这个游戏设计简洁明了,我相信孩子们定能迅速上手,毕竟相较于复杂的传统飞行棋规则,这一版本无疑更加亲民。然而,为了持续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我们还可以巧妙地增加一些挑战元素。比如,若一方在到达终点之前被另一方赶超,则需退回到前一步或甚至重回起点,这样的“逆袭”机制无疑为游戏增添了更多悬念与乐趣。

此外,我们还可以举一反三,设计出更多类似的游戏形式,如跳格子游戏等。

总而言之,关键在于提升孩子们的参与度,让他们在亲身实践中逐步领悟数学从具象到抽象的演变过程。通过这样的互动与学习,孩子们将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享受数学带来的乐趣。

关于我



每当我看到大家谈“数学”色变,每当我看到世人面对数学时眼中流露出恐惧之色时,我都想告诉他们,他们对数学的感觉是错误的,每当我看到数学被世人误解,总有种痛心的感觉,我想告诉他们数学真实的面貌。所以,我毅然决然地来实现这个梦想,把数学真实的面貌展现给大家,最终,让大家爱上数学。

我主要围绕K12数学从五个维度抽丝剥茧把真正的数学展现给大家。


趣思考
以数学思维为主体,传播数学文化,激发数学兴趣,分享数学知识等,为你展现一个真实、有趣、美丽的数学世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