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老师久了能否一眼看出学生是否聪明?

文摘   2024-08-02 11:00   江苏  
对于“当老师久了能否一眼看出学生是否聪明”这个问题,我想,绝大多数老师都会毫不犹豫地给出肯定的答案。

事实上,不仅仅是老师,社会上的很多人也会根据自己的标准给小孩子贴上“聪明”或“不聪明”的标签。这些标签的背后,通常隐藏着一些被普遍认可的评价标准。例如,一个三岁的小孩能够认识很多字,就会被赞誉为“神童”;一个刚刚学说话的孩子能够熟练地背上九九乘法表,也会被冠以“聪明”的美誉。同样地,口算能力出众、口齿伶俐以及反应速度快的孩子,也往往会被认为是聪明的象征。尤其是在数学教育中,人们更是普遍地认为数学等同于计算,所以,计算速度很快的小孩更容易被认定为天赋异禀的数学奇才。

诸如此类,反应快,记忆能力强的小孩更容易获得赞誉。

对于“当老师久了是否能够一眼看出学生是否聪明”这个问题,我的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我也不喜欢去评价或是表扬一个小孩子聪明。至少,我不会基于反应快、记忆能力强去得出一个小孩子是否聪明的评论。

洛朗·施瓦茨菲尔兹奖获得者,也是他那个时代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施瓦茨在他的自传中,回想起在读书时期,因为反应慢,而被认定为不聪明的小孩,不适合学习数学。2022年菲尔兹奖获得者许埈珥小学时考试成绩的不理想使他确信自己并不擅长数学,一度放弃数学。

我的性格比较内向、沉默寡言,我的同桌性格外向,深得老师喜欢,由此老师得出结论——我没有同桌聪明。多年以后,我以学校第一名,全县四十来名的成绩考上了高中,而那个被老师寄予厚望的同桌却没能考上高中。

直至今日,“数学等同于快速计算”的误解依然在数学教育领域中根深蒂固。各种冠以“计算小能手”之名的教辅资料,如同不变的榜首霸主,长期占据数学类书籍的销售榜单。
然而,这不是数学。其实,真正的数学就是一门充满不确定性的学科,数学的本质是探索、推理和解释。其实,所有的学习的本质都在于探索,当我们把探索的过程去掉,只留下创造的结果,那么,即便是游戏也会让人心生恐惧。

周末,我和老婆应邀去她闺蜜家小聚一下。而我又接下了陪小孩子玩的重任,她家是个小女孩,开学读二年级,性格外向,我倒是挺喜欢她家小孩的性格,甚至希望我未来的女儿能像她一样活泼开朗。小孩子的专注力不够持久,玩了两局飞行棋后,她一时心血来潮,要玩象棋。于是乎,我简单地给她讲解了一下象棋的规则,就开始进入实战训练阶段。象棋里面有个炮打隔子的规则,我知道她其实已经能够理解我给她讲的正确的规则,她依然隔了一个棋,把我一排的棋子全部吃掉了,一排有三颗棋子。

我并没有急于纠正她的“错误”,相反,我倒是觉得小孩子非常可爱,她时刻都在想着创造规则。只不过她还并没有去验证她创造的这个规则是否合适,是否真的有利于自己。

我利用她创造的规则,吃掉了她更多的棋子。她立马就发现了问题所在,喃喃自语道:“这的确有问题啊。”

整个过程中,她有创造规则,也知道去验证自己创造的规则是否合适。而这个过程本质上和数学家创造数学没什么不同——数学始于猜想,而后进入探索的历程,终于证明。我看到了她的创造力,然而,在她父母的眼中,她不是个聪明的孩子,也仅仅是因为她现在认识的字还不够多,她背诵的古诗还不够多,她计算的速度不够快。

其实,小孩子都有一定的创造力,只是小孩子的专注力不足,也少有人愿意顺着数学本来的面貌去引导小孩子思考,建立起数学思维。

如果,你不想让小孩子陷入恐惧数学的痛苦境地,你不妨试着放弃重复低效的刷“计算小能手”,不妨放弃背诵数学,转而引导小孩子去探索数学。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引导小孩子走向数学的世界,不妨通过如下一些问题,引导小孩子思考并走向数学探索的世界。

1.我们今天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今天是否有问题没有弄懂?如果没有,请出一道类似的题目并解出来。这个方法我以前经常让我的学生去这样做。

3.请描述你或者你的同学今天所犯的一个错误或者对某个概念的错误理解。你从这个错误中学习到了什么?

4.你是如何解决今天的问题的?你们解决方案可行吗?你从这个解决方案中学到了什么?

5.今天课堂上有没有发生数学辩论?如果没有,你觉得哪些问题可以辩论一下?从哪些角度可以辩论一下?这个大概率是没有的,但是你依然需要去问一下自己,比如,竖式加法法则为什么成立?乘法分配律为什么成立?

当然,并没有固定模板,只是我们需要养成探索数学的习惯。


第三期幸运粉丝:留言点赞数最高的人间观察员,恭喜!
关于我


每当我看到大家谈“数学”色变,每当我看到世人面对数学时眼中流露出恐惧之色时,我都想告诉他们,他们对数学的感觉是错误的,每当我看到数学被世人误解,总有种痛心的感觉,我想告诉他们数学真实的面貌。所以,我毅然决然地来实现这个梦想,把数学真实的面貌展现给大家,最终,让大家爱上数学。

我主要围绕K12数学从五个维度抽丝剥茧把真正的数学展现给大家。


趣思考
以数学思维为主体,传播数学文化,激发数学兴趣,分享数学知识等,为你展现一个真实、有趣、美丽的数学世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