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在香港,白骆驼和木香推荐我去嘉道理农场,恰逢全国生态日,农场里还有自然教育类活动,不过早已满员,但冲着农场本身,就出发了。
到太和站等巴士,问了近旁一位大哥,恰巧也是去农场。不光详细解答疑问,下车时,怕我们下错站,还专程在巴士出口等了从二层下来的我们。友善地帮助和无声地关照,是热爱自然教育之人的特质之一。进口门厅里的工作人员也是如此,这熟悉的磁场让我愉悦。天气预报是整天大雨,但早上出门时没有,然而现在雨哗啦啦下个不停。吃了顿素餐等雨势稍小,就撑伞沿石梯上行。吃石油是对“食在本地”的解释,这一点,翌日海洋公园的海豚馆演出也在强调,要吃就吃“本地鲜”。这个像钥匙孔的小菜园布局,也有自己的造型说法,我觉得与依兰大理的香草螺旋塔异曲同工。再往上,曲折山溪旁不时出现小屋子,它们是各类动物们的家。这是一只珍贵的金猫,大家都透过墙上的透明玻璃看它,说,好可爱,像只家猫。而玻璃窗外有帘子一样的绳,猜猜是什么用途?原来是防止鸟类撞到透明玻璃上。此后就发现这里的展览,的动物友好性。比如这只打盹的绿树蟒。原是作为宠物被带到香港,被救助在此,并非本土物种,所以无法野放。里面并没有活物,除了这一缸竹节虫。拟态很牛逼,养护于此的原因我倒忘记了。爬到山坡中部,看到交付动物地点标志牌,这块针对公众发现的动物,对侧还有针对官方解救动物的交付牌。可见农场在动物救护方面的专业地位。也细细看了被救助的猛禽。左边,右边都是。许多猫头鹰类,隼类,等等,基本都能透过密网看见,许多很亲人,也定定看着我们。或亲人(野放了没多久又被公众捕获送来),或有伤(失去野外生存能力),或非本土物种,成为这些动物留存于农场的原因。我和小葡萄第一次与这么多猛禽对视,稀奇之余,看到农场为它们每一只取的名字,详细介绍的过往经历,心里不由泛起涟漪。在山路后半程,我们听到远处传来热闹的声音,我们猜了一会认为是鸡叫。因为热心帮助我们的大哥说,他平时会到农场买菜和鸡蛋。然而农场的鸡是不卖的。(?!)走到此处,果然是有故事的鸡同学。
可惜雨越下越大,再往上或往下都不好走,也就没有探访更多的救护动物。彩蛋是,翌日海洋公园里,遇到一只野猪妈妈带着4只野猪崽子。一时间,野猪家族在坎上,我和小葡萄在坎下,感觉它们长长的猪鼻子都要伸进我们碗里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