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没有发现,当下的上海到处都在搞科创中心?
每个区都有自己的科创产业目标及空间承载地,特别是新兴开发区域,大多将产业定位为科创。据不完全统计,上海在售新盘中,一半以上的新盘地段价值要拿周边科创产业讲故事。
上海为什么要搞这么多科创中心?
科创中心四处开花,又有多少能结成正果?
上海重仓布局科创产业,源于大国战略的时代背景。
从国家来说,大国博弈的胜负手,我国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都在于科技创新,从而占据产业价值链的顶端。
2014年5月,习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提出“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上海的城市定位从4个中心,升级为5个中心。
建设国际科创中心,绝非朝夕之功。
上海对此亦有清醒认知,在2035规划中的描述是:
上海之前存在的问题之一,是科技创新能力和活力明显不足;
2020 年,建成国际科创中心基本框架;
2035年,形成创新之城;
目前正处于从形成基本框架体系向实现功能全面升级的关键阶段。
加大科创产业布局,倾注更多资源,是上海主动的战略选择。
另一方面,各地新兴开发区域选择科创产业,也有“被动”选择的一面。
商办楼宇,当下已经全面过剩。中心城区的办公楼都吃不饱,郊区的办公楼更是鲜有成功者。
上海2024年3季度写字楼空置率,来自高力国际
上海要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低效工业,旧工业区也只能转型先进制造及科研设计。
过去的2024年,我们看到上海多个地区进行控规调整,减少了商办用地,调整为科研和住宅。
总结来说,对于很多新兴开发区域,或有工业区转型地块而言,除了科创产业,别无选择。
两方面的合力,推动了上海科创中心的四处开花。
上海科创的15张王牌
上海现在16个行政区,每个区都有自己的科创产业规划及聚集区,但知名度和影响力不同。比如长宁区的“硅巷”,体量较小;虹口区要在北中环打造科创聚集区,但目前发展重心全部在北外滩(以商办为主);等等
从鱼叔的个人观察和感知,以下这15个板块算得上上海科创的王牌。
@绝对龙头:张江科学城
2023年1.25万亿产值,约50万就业人员,张江,是上海科创的绝对龙头。
半个浦东楼市,都靠张江投喂。
张江还有一层泛概念: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市其他科创中心,大多是其“一区22园”的分园(主要是为了沿用相关政策)。
张江一区22园
@漕河泾等四大老牌大厂
2014年,上海从中央领取“全球科创中心”战略任务。2015年,上海制定科创发展规划,框定了6个科创核心承载区,分别是:
张江、漕河泾、紫竹、杨浦、嘉定和临港。
上海科创中心,第三名不好排,但漕河泾位居第二名,没有争议。
横跨徐汇闵行两区,2023年产值超过6000亿,30万就业,带动地铁9号线沿线楼市起飞。
漕河泾开发区
成立于2001年的紫竹,在上海科创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园区企业营收在千亿级别。
目前整个片区规划为“大零号湾”,主打“科技创新策源”,形成核心策源、成果转化及开放创新三个全程,目标到2035年打造成为世界级“科创湾区”之一,形成万亿市值!
大零号湾空间示意图
杨浦区,则依托复旦、同济、财大等高校科研优势,发展杨浦大创智创新发展示范区,2023年汇聚了超过4500家企业,总营收已超过3000亿,形成了“泛娱乐”“大设计”“新消费”三大文化科技产业集群。
杨浦大创智创新发展示范区
嘉定及临港,虽则被列为首批科创承载地,但由于相对偏远,产业导入及企业营收的规模,还不足以和市区抗衡。
比如静安区(老闸北)的市北高新,3.31平方公里范围内,如今已入驻企业3000余家,年度总营收突破2500亿元,近三年平均值达2461亿元。
市北高新
如果按产值规模来说,在张江之后,产值过千亿、一梯队的老牌科创区是这四个:
@嘉定临港等,5大新势力
我们将已经具备一定科创产业基础,处在发展快车道的5个板块,称为上海科创新势力,分别是:嘉定科技城、临港、大虹桥、松江G60及青浦西岑。
嘉定科创的底蕴很深,其实是“上一代张江”。
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上海发展第一代卫星城,就选择了嘉定作为“科学卫星城”,迁入了多个中科院科研院所,还在嘉定成立了上海科技大学。然而命运的眷顾并没有持续,嘉定科学卫星城发展历经坎坷,最终被张江取代,在张江成立了新的上海科技大学,嘉定的老科大成了上海大学嘉定校区。
如今嘉定依托菊园科研院所,建设嘉宝智慧湾和联影小镇等,重新启航。
嘉定科创的故事很多,回头我们单独细说。
临港的科创也形成了一定基础,临港科技城已经大批科研企业入驻,科创总部湾吸引了23家大型企业拿地建设研发总部,顶尖科学社区有临港实验室、顶尖科学家实验室等重大布局,空间很大。
内容更新至2023年
大虹桥,也在“大会展、大商务、大交通”基础上增加了“大科创”。虹桥的科创产业分布比较分散且连绵成带,包括西虹桥北斗基地,北虹桥嘉定临港科技城、赵巷市西软件园、重固虹桥百创城等等。
松江的G60科创走廊,是松江涅槃重生的生命线。松江目前战略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近58.36%,在上海郊区新城中遥遥领先!
松江G60科创走廊
西岑科创中心,本来是一个默默无名的水乡小镇,因为华为练秋湖研发中心的投运,华丽变身为上海科创产业新星。
远眺华为练秋湖研发中心全景
@5大潜力股,大力搞基建
还有5个新兴开发板块,目前还以基建为主,可以成为上海科创潜力股。分别是:
东外滩、黄浦世博滨江、桃浦智创城、南大智慧城、吴淞创新城
杨浦东外滩,是黄浦江核心段中少有定位科创的一段,字节跳动、美团、B站等研发中心均在建设之中,为东外滩科创打下扎实根基。
杨浦东外滩
2010年世博会之后,浦西世博滨江部分被尘封了起来。2023年10月,黄浦区宣布了将在此布局“中央科创区”。中央科创区,听名字就知道来头很大。
世博滨江中央科创区规划示意图
桃浦智创城和南大智慧城,分别承载着普陀及宝山崛起的希望,目前还在搞建设。
南大智慧城规划
吴淞创新城,24平方公里的超大规划,目前还刚刚开始启动。这里就不展开了。
谁能结成正果?
看到这么多地方要搞科创中心,很多朋友第一反应可能是:
一窝蜂搞科创,估计很多搞不成。
尤其是当下经济环境不好的情况下,哪有那么多科创企业呢?
大家有这个顾虑是正常的。但鱼叔想补充几个观点:
第一、新趋势新格局的形成,必然伴随着“泡沫”。互联网产业如此,等下的AI亦如此,换句话说,产业的变革过程不可能完全理性和零浪费。但通过泡沫中的内卷竞争,让优胜者杀出,才是社会常态。
换言之,现在上海科创中心全面开花,肯定不能保证每个都非常成功。这玩意有点像风险投资。如果上海花10年时间,再搞成三五个小张江,就牛大发了~
第二、科研设计和办公其实很难严格界定,但科研用地成本要低很多。多些科研用地物业,少些办公物业,其实在变相降低整个城市的商务成本。
第三、新兴的科创中心,必然有相当部分难以实现目标,或者要通过更长的时间实现目标。广告宣传中的千亿产值、万亿规模,肯定是不能全信的。
至于哪些更加靠谱,哪些可能是陷阱,欢迎添加我们微信(搜索添加:chengdushanghai2025 或识别以下二维码添加),一对一或群内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