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古道今 | 阊门陆氏:儒林儒医,状元世家

文摘   社会   2024-08-10 07:01   江苏  

儒林儒医,状元世家

阊门陆氏

苏州,人杰地灵,风物清嘉;名人雅士,灿若星辰。纵观科举史,吴郡望族大多凭科举入仕,世代冠缨,苏州状元更被文人汪琬戏称为“苏州土产”。陆氏是自古是吴地四大姓氏之一,历史上陆氏共出五位状元,其中阊门陆氏在清代就有两位:陆肯堂、陆润庠,至今为人津津乐道。 

陆肯堂

状元,福禄光明


陆肯堂(1650—1696)字邃深,长洲人(今苏州)。祖父陆延楫,字彦超,仁慈谨厚,乐善好施,乡人皆颂其德。他嗜书笃学,学识渊博,精通天文,育有三子:长子陆文炜,次子陆衮,三子陆文辉。陆兖,字山補,吴县庠生,陆肯堂之父,博古通今,性格豪爽,慷慨好施,喜交名士,与状元韩菼、礼部侍郎孙岳颁是同窗好友,人称盛德长者,曾被诰赠为吴县清生。


陆肯堂受家学熏陶,过目成诵,弱冠之年补为博士弟子员。康熙二十年(1681)参加辛酉科江南乡试,成为经魁。“玉殿传金榜,君恩赐状头”。康熙二十四年(1685)乙丑科会试,康熙皇帝在其试卷上御批“首场格局醇正,二场工稳,三场议论好”,钦定陆肯堂为一甲一名,殿试即得状元,朝廷授翰林院修撰。康熙二十六年(1687)充任丁卯科乡试江西正考官,秉公办事,以才选人。返京城后,翰林院举荐他为起居注官;康熙三十年(1691)起连续升迁,先后擢为右春坊右中允、左中允、侍讲、侍读。在京期间,他整理典籍,所撰著文字,颇受同僚认可,当时朱彝尊、王鸿绪、徐乾学、汪琬皆推重之。


图为陆肯堂七世孙陆润庠跋

他不仅才学为人称颂,而且德行令人钦佩,宗室乡邻之人,生活匮乏,总是慷慨接济,清史载:“天性孝友,笃于仁义”。康熙褒嘉云:“陆肯堂学问甚优,人品亦好”。康熙三十五年(1696)因病重难治而不幸逝世于北京,留下“僧道无缘、不吃牛肉、不置田产”遗训。著有《三礼辨直》《陆氏人物考》《怀鸥舫诗存》传世。  


他幼年居住在都亭里下塘,高中状元后在崇真宫桥下塘购买一处住宅,现在统称阊门内下塘。这座宅第规模宏大,分中、西、东三部,后门直通桃花坞,陆家子孙在此世居。他十分重视子弟教育:长子陆秉鉴,字冰言,号都亭,康熙四十二年殿试第二甲第十七名,授翰林院庶吉士,因寄情山水,无意仕途;次子赐书,字宣颖,康熙丙戌进士,授礼部主事,擢御史,耿直敢言,寻出为陕西凉庄道,调四川川东道布政使司参议,乾隆四年,以疾告归,卒于家,《苏州府志》有传;三子陆秉锳,康熙五十六年(1717)江南乡试副榜举人第五名。今天陆肯堂的殿试卷为陆氏后人珍藏,藏于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


图为徐世昌等跋


阊门陆氏

三代儒医,著作等身


清初阊门陆氏以耕读传家,孝悌闻于乡里,经历“一门三进士”后,在科举路道路上沉寂的一百多年间,陆氏开始从医,涌现三代名医,直到同治十三年,陆肯堂七世孙陆润庠再次高中状元,再次续写家族荣耀。


陆文,陆肯堂的玄孙、陆润庠的曾祖父。其父陆企曾因帮助百姓抵御蝗灾,奔波劳累而中暑暴卒。在祖父抚养教育下,仅中了秀才,随后改为从医。他行医认真,医德又高,颇受百姓尊敬,同时还著有《医门良方所见录》等,被称为“陆氏医学之先”。


陆嵩(1791—1860),字希孙,号方山,出身书香之家。五世祖陆肯堂系康熙年间的状元,四世伯陆秉鉴、高祖父陆赐书、曾祖父陆元鼎也由科举步入仕途,家族煊赫一时。嘉庆十九年(1814)至二十三年(1818)间,因诗赋经学声名,成为苏州府生员。道光八年(1828)以贡生赴顺天乡试不中,亦有白发青衫之憾,游浙、皖幕府作客;道光二十六年(1846)中举人,任溧阳、金坛教谕,升镇江府学训导;咸丰元年(1851)好友魏源授高邮州知州,陆嵩谱成《吴郡陆氏宗谱》,请魏源作序;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进逼镇江,他出入兵戈间,奉檄团集义民,使南乡九十九村得以保全。在润州城沦陷期间,他携同全家八口辗转四方,直至咸丰七年(1857)镇江光复,终得重返故地。次年陆嵩致仕归乡,又遇太平军进攻苏州,他在逃难中患病离世。为官期间,他始终秉持操守,清正廉洁。他不但精通医术,得到岳父、名医王朴庒指点,著有《医门辩证引方》;而且还是著名诗人,著有《意苕山馆诗稿》16卷及《续集》1卷,《古文》2卷等。


陆懋修(1818—1886),字九芝,号江左下工,元和人(今苏州),为元和县贡生,候选直隶州州判,七试省闱不得志,遂弃儒而致力于岐黄。道光年间全家随父寓居镇江,后曾寓居吴江县黎里镇,治病主宗仲景方,常奏良效,求医就诊者无虚日。咸丰年间,太平天国军队占领苏州,陆懋修移居上海,租界开业行医。当时上海霍乱流行,及时救治许多百姓,名噪沪上;晚年其子陆润庠登第,就养京邸,定居北京,著有《世补斋医书》《仲景方汇录》等。



陆润庠

苏州最后一位状元


陆润庠(1841-1915),字云洒,号凤石,生于镇江丹徒学舍。镇江,古称“润州”;学校,古曰“庠”,故取名“润庠”。幼颖悟,得到“祖慈庭训,未尝出就外传”,“四岁即辨四声”,“七八岁能为韵语”,“十岁毕九经”,同治九年,被选为元和县学优贡生,经朝考录用为知县;同治十二年,考中癸酉科顺天府乡试举人;翌年(1874),联捷中进士,胪传一甲一名状元及第,成为清王朝第101位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擢为侍读,后为山东学政,国子监祭酒。光绪二十年(1894),因母亲生病请假回乡,为人温和,接物无崖岸,虽贵为大臣,服用简朴。期间,他以文会友,在苏州留下较多墨迹,如留园五峰仙馆内有其撰写的对联:“读书取正,读易取变,读骚取幽,读庄取达,读汉文取坚,最有味卷中岁月;与菊同野,与梅同疏,与莲同洁,与兰同芳,与海棠同韵,定自称花里神仙。”


光绪二十一年(1895),《马关条约》签订后,以约文许日人在中国设厂,张之洞劝张謇、陆润庠兴办实业。光绪二十二年(1896)张之洞奏准朝廷在苏州、通州自设织布、织绸等厂,任命陆润庠为“苏州商务总办”,在苏州盘门外吴门桥以东青旸地上兴建两厂。当时江北有南通张謇兴办大生纱厂;江南有苏州陆润庠兴办苏纶纱厂、苏经丝厂,两位状元同时办厂,轰动全国。同年,陆润庠还参与“苏沪铁路”(苏州上海铁路建设),署两江总督张之洞“奏请添派前湖南巡抚吴大澂,与前国子监祭酒陆润庠,会办苏沪铁路事宜。得旨:吴大澂不必添派。”(摘自《清德宗景皇帝实录》五九七卷)


光绪二十四年(1898),擢内阁学士,后任工部、吏部尚书、参预政务大臣。慈禧、光绪逝世,幼年溥仪登基,他入内阁为大学士、弼德院院长,并任溥仪的老师,授太子太保官衔。1912年,宣统帝在养心殿举行清王朝最后一次朝见仪式后宣布退位,陆润庠郁郁寡欢地来到青岛定居,其间参与编撰《光绪实录》。1914年,德日青岛争夺,他离青返京;1915年8月,病逝于北京,溥仪追赠“太傅”,谥文端。陆润庠育有陆家振、陆宗振两子,长女嫁给洪钧状元之子洪洛,陆润庠和洪钧亦称“翁婿状元”,后来洪钧著作《元史译文证补》由其刊印。


回顾其一生,经历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四朝,秉守忠勤,在文史哲等均有造诣,但终生不事著述,最大功绩则是保护《永乐大典》: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位于东交民巷的翰林院沦于战火,珍藏《永乐大典》难逃厄运,最后仅残存64册。他冒着生命危险,带人悄悄将残书运回府中保存。中华民国成立后,鲁迅先生任教育部佥事及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听说陆润庠保存部分《永乐大典》,登门请求交还国家。最后,他悉数交还,入藏京师图书馆。



百年风雨,千秋望云,苏州承载“江南人文第一邦”荣光。今天位于苏州阊门下塘街10号的陆肯堂、陆润庠故居已有三百多年历史,西部“老状元府”是陆肯堂建,名怀鸥舫;东部“新状元府”为陆润庠扩建,有一砖雕门楼“福禄光明”,整个区域现为苏州市控保单位。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拟稿:原创作者投稿

审核:市地方志办秘书处

发布:市地方志办秘书处

精彩

活动

方志主题的文创产品亮相啦!

其中有印有《苏州府城图》的小夜灯

四季主题的书签等

颜值高,超好看

只要入选精选文章

或精选留言就有机会把它带回家

就等着你来啦!


长期

征稿

以弘扬苏州优秀传统文化、宣传苏州市情地情、展示地域风土人情、讲述苏州故事为主。

每篇文章字数在2000字以内,也可以围绕一个主题以系列为形式提供稿件。鼓励配原创图片。

来稿一经采用,即支付相应稿酬:

1、原创文稿类:文章首次在微信公众平台发表的署名文章——150元/篇

2、编辑整理类:转载其他公众号上的原创文稿,或者根据已发布的文章进行编辑整理(标注资料来源,不标注原创)——80元/篇

3、图片类 :必须为原创图片,根据图片质量——20~60元不等


电子邮箱: 396487287@qq.com

详情咨询联系电话:68617312

(投稿请点击:征稿启事


往期精选


1、品位街巷|苏公弄里遇见苏东坡
2、金村:耕读慈孝 古韵流芳丨江苏省情影像志·乡土江苏
3、品位街巷 | 文化十全宜人居
4、说古道今 | 李白与吴江
5、说古道今 | 李白与吴江
6、品位街巷 | 丁香巷,一条诗意盎然的巷子
7、千年古城迎巨变  奋楫扬帆谱新篇——从志鉴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苏州发展
8、当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走进苏州市方志馆……
9、成语里的苏州——“顽石点头”
10、千年古城迎巨变  奋楫扬帆谱新篇——从志鉴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苏州发展

在历史的细枝末节中

探寻城市的过去

现在和未来


方志苏州

方志苏州
弘扬地域文化,讲述苏州故事; 展示方志成果,服务社会大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