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0日下午,由全球中文教师教育联盟、上海工艺美术学会主办,华东师范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协办的“数字化与传统工艺美术(非遗)的创新性保护与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格致楼301会议室举行。本次会议是“上海市社联第十八届(2024)学会学术活动月”系列活动之一。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王志,上海市非遗中心办公室副主任钱张帆,上海工艺美术学会会长周南,学会副会长尹笑非、萧泰和秘书长严忠,学会理事会部分成员、专委会部分负责人,以及来自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交通大学、上海大学等9所高校的学者共46人出席了本次学术研讨会。
开幕仪式
会议由华东师范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工艺美术学会副会长尹笑非主持,她介绍了来宾以及本次学术研讨会的背景情况,会议主题完美契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关于“增强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重要论述。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王志致辞。他从自己在云南挂职工作经历中遇到的传统文化保护问题讲起,期待共同建设更符合当代文化发展与国际文化交流趋势的特色学科,播撒中华优秀文化的种子,传播积极正面、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形象。
专题分享
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国家文旅部非遗评审专家郑土有作了题为《数字化与非遗“双创”》主题演讲。他认为数字化具有便捷、高效、影响力大等优势,数字化在非遗保护中的运用,是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连接点”的重要手段。他阐明了非遗数字化保护观念的发展历程,从中分析其对非遗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性,显示出对国家话语的精准把握。
东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华大学文化遗产创新中心主任、学科带头人刘慧与大家共同分享了她题为《江南手工织布的数字活化与创新》的研究成果。她展示了基于自身设计理念和现代化数字技术完成的诸种对土布的活化探索,提出了在文化遗产的深入挖掘和数字活化基础上,依托“产学研用”建立“技艺赋能”“创意设计”和“文化推广”三大板块,以实现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创新的学术观点。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手工艺术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副教授陆鸣结合教学实践,进行了题为《虚实之间——工艺美术在数字时代下的认知探索》的交流分享。他剖析了“工艺美术”、“传统”、“数字化”等研讨会的核心概念,摈弃将“数字化工艺美术”与“传统工艺美术”二元对立的思考方式,将“数字化”理解为新型工具,与传统工具的区别只是提取深度和使用方式的不同。数字化的“虚”与传统的“实”是一体两面,这一认知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直面工艺美术当下的历史使命。
上海君润网络创始人兼CEO、上海均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长沙师范学院客座教授胡君的演讲为《传统艺术在数字艺术中的应用——游戏美术对传统美术的传承思考》。他通过回顾游戏产业和游戏美术的发展历史,探讨了中国游戏美术的传承来源,以及未来如何持续传承和发展美术与艺术。他希望通过学术研讨,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游戏美术的发展脉络,促进传统美术在游戏这一新载体上的传承、传播与发展。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文旅部优秀专家、公共艺术技术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上海大学)主任、上海市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章莉莉做了题为《数字化设计研发助力非遗存续力建设》演讲。她结合具体案例探讨了数字化技术赋能非遗传承的创新路径。如对传承人进行数字技术教学,通过AI辅助设计、三维扫描、动作捕捉实现对非遗多维度数字化建档,通过参数化生成设计或交互设计将传统元素融入现代应用场景等各种前沿性实践。
交流总结
在提问与交流环节,上海市非遗中心办公室钱张帆副主任回应演讲嘉宾,也提出了自己在上海工艺美术相关非遗保护工作中遇到的诸种问题。如工艺美术品类别繁多造成的标准差异性问题;工艺美术物质性突出,对于其非物质性的遮蔽问题;数字化带来的工艺美术同质化和标准化问题等等,与各位嘉宾商榷。
最后,上海工艺美术学会会长周南做总结性发言。他认为工艺美术经历了手工艺时代、工业化时代和信息化时代,如今正迎来数字化转型带来的重要机遇和挑战。本次会议理论先行,集思广益,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和实践性,为应对工艺美术数字化转型阶段的新问题提供了帮助。
编辑:魏畅 黄骏杰
审核:尹笑非 易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