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 专业 事业”系列讲座丨《放眼国际学术视野 情怀本土基因文化》讲座顺利举行

文摘   2024-10-18 22:11   上海  


2024年10月16日下午,国际汉语文化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系教师和学生党支部及学院关工委在中北校区孟刘馆一楼联合开展了“信仰 专业 事业”系列第二讲暨汉语国际教育虚拟教研室第二次活动。本次活动邀请了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陈勤建作题为《放眼国际学术视野 情怀本土基因文化》的专题讲座。



讲座前,汉语国际教育系教工支部书记华霄颖老师先介绍了陈勤建教授的学术成就。陈勤建教授是原对外汉语学院常务副院长、国家级非遗评审专家委员会专家、上海市政府决策文化咨询专家。他的学术研究不仅推动了学科的发展,同时也为上海市的文化建设及国家的非遗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2007年被授予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工作者、上海市劳模,2021年当选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恰逢我校73周年校庆日,这场前辈与本科新生们之间的学术对话,不仅是一次知识与智慧的碰撞,更是传承与创新的桥梁。


陈勤建教授首先以校史为起点,讲述了汉语国际教育学科根基——中文学科自我校创建以来,在曲折中扎实发展的历程。在徐中玉先生的带领下,中文系进行了多项重大改革,以科研成果为导向,培育了一批批优秀的学术人才。陈勤建教授深受其熏陶与影响,在实践中逐渐培养起了国际化的学术视野和卓越的学术能力。他积极外出参与交流与合作研究,广泛涉猎文艺学、民俗学等多个领域。在深入研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陈勤建教授不仅深化了相关领域的理解,更积极创新,开拓了新的研究方向,为学术的繁荣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接着,陈勤建教授围绕民俗学等核心议题,展开了深入而细致的探讨。他结合自己多年的研究经验,从五个角度分享了个人的学术主张与研究心得。




一、民俗学理论的更新与建构。中国民俗学运动发生在五四运动前后,众多名流专家积极参与其中,形成了强大的阵营和丰硕的成果。陈教授结合国际理念与实践经验,对民俗的成因与内涵进行了全新的解读,创新了民俗学体系。他通过生动的案例,如龙凤信仰与鸟文化,带领我们追寻民俗内蕴的神韵与智慧。同时,陈教授还首次提出了“民俗即人俗”和“人的文化基因”的观点,强调民俗在人文化生命中的重要性,为民俗学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二、开拓文艺民俗学学科交叉研究。正是中文学科的立场、学术时局的变化以及国内文学创作研究的瓶颈,促使陈勤建教授投身于文艺民俗学的研究。在国内外学术思潮的影响下,陈教授提出了文艺民俗学的建构,强调这不是文艺学与民俗学的简单相加,而是两门学科的耦合。他注重从文艺学视角研究生活民俗对文艺创作的影响,提出了以民俗为内核的文艺民俗学,并为我们分享了其研究成果在国内外的影响与实践应用。

 

三、民俗学切入非遗保护研究新领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个外来术语,现已被广泛接受并深入研究,中国在此领域表现尤为活跃且成功。从2009年起,中国在非遗项目的数量上一直位居世界前列,如端午节、中国书法等。陈教授认为非遗保护应注重回归生活,保持其活态性,让其在民众生活中获得新的活力。


四、倡导本土基因文化教育。在国际汉语教育中,应重视本土基因文化教育。陈勤建教授在主持对外汉语系工作时,提出了双文化教育,增设中西文化交流课程,培养学生双能力。陈教授特别关注民俗文化的内在价值,视其为本土文化传授的核心。他认为,国际汉语教育不仅是语言教学,更是多元文化的展现。他倡导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传授中华文化,贴近本土民众生活与思维方式,探索汉语与文化教育的深度融合,以展现汉语国际教育的独特魅力。


五、致力国家非遗保护。陈勤建教授始终秉持“经世济民”的学术理念,积极参与国家及多地文化规划保护开发工作,深入长三角等地进行非遗考察调研与保护工作,并致力于非遗保护的国际交流,为国内外相关人员培训非遗知识。目前,他正主编国家十四五出版规划丛书《回归生活——从长三角出发的中国非遗流传》。陈勤建教授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为座右铭,终生致力于本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陈勤建教授的讲座内容丰富、深入浅出,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实践的深度。他的精彩分享不仅让师生们领略到了国际学术前沿的风采,也激发了大家对本土基因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深刻思考。在交流互动环节,师生们就民俗文化相关问题积极提问,与陈勤建教授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陈教授耐心解答每一个问题,他的睿智与风趣赢得了现场师生的阵阵掌声。

现场学生互动






国际汉语文化学院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国内享有盛誉,汇聚了一批为国家的语言文化海外推广事业奋斗终身的党员老教授。他们不仅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卓越成就,也为国家的语言文化推广实践做出了重要贡献。此次讲座的举办,为刚刚踏进大学之门的学院一年级新生提供了与学院老教授近距离接触、聆听教诲、接受熏陶,感受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各方面卓越成就的宝贵机会。

陈勤建教授在报告中强调,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应该具备国际视野和本土情怀的双重素养:既要敢于放眼世界,积极吸收国际先进学术成果;也要心系本土,坚守和传承我们的文化基因。这将鼓励在座的同学们,以老一辈学者为楷模,巩固专业思想,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卓越人才,向世界展示自信、开放、包容的中国形象,为推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贡献智慧和力量。





文字:印  雄、华霄颖

 排版:朱绮悦

审核:杨  擎



华东师大国际汉语文化学院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官方公众号
 最新文章